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1

PPT
  • 阅读 3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4 页
  • 大小 1.016 MB
  • 2023-07-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精品优选】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1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1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1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1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5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1.pptx,共(54)页,1.016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6021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先进制造技术概述先进制造技术—概述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中国制造业成就及其重大意义2134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制造技术的发展制造的概念5先进制造技术61.1概念制造(Manufacturing):是人类所有经济活动的基石,是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动力。狭义:为机电

产品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广义:国际生产工程学会1990年:制造是涉及制造工业中产品设计、物料选择、生产计划、生产过程、质量保证、经营管理、市场销售和服务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和工作的总称。(Manufacturingisserieso

finterrelatedactivitiesandoperationsinvolvingthedesign,planning,production,qualityassurance,managementandmarketingof

theproductsofthemanufacturingindustries。)1、制造的概念•制造技术(ManufacturingTechnology)按照人们所需的目的,运用知识和技能,利用客观物资工具,将原材料物化为人类所需产品的工程技术。即:使原

材料成为产品而使用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制造过程产品从设计、生产、使用、维修、报废、回收等的全过程,也称为产品生命周期。•制造业将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信息、人力等)利用制造技术,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供人们使用或利用的工业品或生活消费品的行业。1、

制造的概念1.2制造系统制造系统是制造业的基本组成实体。◼结构:是制造过程所涉及的硬件(物料、设备、工具、能源等)、软件(制造理论、工艺、信息等)、人员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功能:输入制造系统的资源(原材料、能源、信息、人力...)通过制造过程输出产品◼过程:制

造生产的运行过程,包括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制造装配、检验出厂、产品销售、售后服务、报废、回收、再利用等。1、制造的概念2.1制造创造了人类2.2制造业发展历程2.3制造业发展的教训2.4制造业产业革命的生

力军2、制造技术的发展1)人从猿进化而来,人猿分离,是由于人学会双足行走和用手制造并使用工具。2)中国的元谋人(17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非洲人早在160万年前即开始用火,石料开采和加工,形成了原始制造业。饮食改善促进了脑的发展。200万年前的

猿人脑容量约为700毫升,100万年前的直立人脑容量约为1000毫升,50万年前增加到1200毫升,1929年发现的57万年前的北京(直立)猿人为1050毫升,而现代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450毫升,现代人的大脑皮层褶

皱面积为1700-2200平方厘米,是黑猩猩的3倍。3)恩格斯指出:“直立和劳动创造了人类,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动物所做到的最多是收集,而人则从事生产。”2.1制造业创造了人类1)用机器代替手工,

从作坊形成工厂19世纪机器在英国诞生,先后传人法国、德国和美国。2)从单件生产方式发展成大量生产方式泰勒:以劳动分工和计件工资制为基础的科学管理。福特:零件互换技术,1913年建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汽车装配生产线3)柔性化、集成化、智能化和

网络化的现代制造技术柔性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网络化制造、智能制造系统、及时生产、精良生产、敏捷制造……2.2制造业发展的历程一、美国的教训1)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不重视制造业,把制造业称为“夕阳工业”,结果导致美国80年代的经

济衰退。2)80年代后期,美国的一些国会议员、政府要员纷纷要求政府出面,协调和支持制造产业的发展,1991年,布什政府期间,美国白宫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发表了总数为22项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其中制造技术占4项,标志着美国科技政策的转变。3)克林顿上台后,对制造业大力支持,他把先进制造

技术列为六大国防关键技术之首。结果美国在机械工业、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及信息产业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使美国的经济连续8年取得了2-3%的增长率,而且还同时保持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这就是克林顿虽发生丑闻而未被弹劾的主要原因。2.

3制造业发展的教训二、日本的经验1)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日本非常重视制业,特别大抓了汽车制造和微电子制造,结果日本的汽车和家用电器占领了全世界的市场,特别是大举进入了美国市场。2)日本的微电子芯片成为美国高技术产品的关键元件。1991

年海湾战争结束后,日本人说美国赢得这场战争是依靠的日本的芯片,是“日本的芯片打败了伊拉克的钢片”。2.3制造业发展的教训三、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启示1)1998年爆发的东南亚经济危机,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发展制造业的重要。一个国家

,如果把经济的基础放在股票、旅游、金融、房地产、服务业上,而无自己的制造业,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容易形成泡沫经济,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产生经济危机。2)新加坡、台湾都有自己的制造业,因此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小一些。2.3制造业发展的教训四、瑞士依靠什么使人均产值居世界第一?1)瑞士是一个仅700

万人口的小国,但瑞士的制造业十分发达,瑞士的精密机械产品的出口量是我国的8倍,瑞士的手表世界第一,连小小的军刀,也风靡全世界。2)现在瑞士的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3万美元以上,居世界第一。2.3制造业发展的教训2.4制造

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一、第一次产业革命:1733-18781)又称为:蒸汽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瓦特发明的蒸汽机。3)英国的制造业孕育和实现了瓦特的发明4)制造业和瓦特的发明推动了热力学理论的诞生。2.4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

力军二、第二次产业革命:1879-19451)又称为:电气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电灯(爱迪生)、电话(贝尔)、电机(西门子)等电气化产品。3)制造业肇始了电的应用,而后才有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理论的诞生。4)麦克斯韦电动力学理论推动了2

0世纪初开始的无线电、微波、雷达、合成孔径、微波成像、卫星通信、宇宙微波探测等技术的发展。5)牛顿力学和电动力学又为量子力学的发展指引了道路,导致了量子场论的创立。2.4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三、第三次产业革命:1945-19721)又称为:电子

(原子)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原子弹(1945)、电子计算机(1946)、晶体管(1948)、集成电路、微电子技术等。3)微电子制造技术开创了全新的信息时代。2.4制造业是产业革命的主力军四、第四次产业革命:1973-1)又称为

:高新技术产业革命。2)产业革命的标志:众多高新技术产品,如微电子产品、电脑、新一代通信产品、新一代汽车、磁悬浮列车、新一代飞机、机器人、生物工程产品、新一代药物、绿色食品、转基因产品等等。3)微器件制造工艺,如拉单晶、掺杂、扩散、离子注入、外延

、溅射、化学沉积(CVD)、光刻、表面贴装、自动化组装、进而到纳米器件制造工艺将把高新技术产业革命推向顶峰。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3.1中心科学技术的转移1)信息科学技术目前是发展高峰期,预计其中心科学技术的地位还可持续四十年。2)

生命科学技术现在已开始注重其发展与应用,预计21世纪30年代开始逐步转变为中心科学技术。3)认知科学技术智能化趋势现已显露,预计21世纪70年代开始将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心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3.2世界科技中心(地区或国家)的转移中国(公元3世纪—公元13世纪

)→意大利(1540年—1610年)→英国(1660年—1730年)→法国(1770年—1830年)→德国(1810年—1920年)→美国(1920年—)→可能转向东方(日本、中国)3.3高技术及其产业领域(1)信息科学技

术(包括微电子、光电子科学技术)(2)生物科学技术(包括生命科学技术)(3)新能源科学技术(包括核能科学技术)(4)新材料科学技术(包括纳米科学技术)(5)环境科学技术(包括地球科学技术)(6)航空航天科学技术(包括军事科学技术)(7)海洋科学技术(包括地球科学技术)(8)

先进制造科学技术(包括微机电系统科学技术)(9)管理科学技术(包括软科学技术)(10)认知科学技术(包括人脑和智能系统科学技术)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科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3.4二十一世纪改变人类的科学与技术从科学发现到技

术发明科学发明年份技术发明年份孕育过程(年)电磁感应原理1831发电机187241内燃机原理1862汽油内燃机188321电磁波通讯原理1895公众广播电台192126喷气推进原理1906喷气发动机193529雷达原理1925制出雷达193510青霉素原理

1928制出青霉素194315铀核裂变1938制出原子弹19457发现半导体1948半导体收音机19546集成电路设计思想1952单片集成电路19597光纤通信原理1966光纤电缆19704无线移动通信设想1974蜂窝移动电话19784多媒体设想1987多媒体电脑19914新

一代设计芯片90年代新一代芯片90年代1.5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0世纪改变世界的重要机电产品序产品发明时间(年)发明者1汽车1885/1903德国奔驰/美国福特2飞机1903美国莱特兄弟3火箭1903俄国齐奥尔科夫斯基4电冰箱1917美国5电影机1919/36德国福格

特6电视机1927/40美国贝尔7喷气发动机1937英国惠特尔8原子弹1945美国日本9计算机1946美国莫切利埃克特10晶体管1948美国肖克利11核电站1951美国12数控机床1951美国MIT13氢弹1952美国特勒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20

世纪改变世界的重要机电产品序产品发明时间(年)发明者14机器人1954美国戴沃尔15人造卫星1957苏联16宇宙飞船1961苏联加加林17飞船登月1969美国阿波罗18载人航天飞机1977美国19磁悬浮列车1965日本时速400~500公里/时20光纤通信设备1968美国21芯片197

1/1999美国intel950万晶体管/片22扫描隧道显微镜1986日本工业技术院23掌上电脑1992美国APPLEnewton24手机90年代初美国25信息高速公路1993美国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ture(Nii

)3、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总趋势4、中国制造业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4.12001年中国工程院的调查结论:1)中国制造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2)占整个工业生产的4/53)为国家财政提供1/3以上的收入4)贡献出口总额的90%5)就业

人员8043万4.2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制造业的进步:1)引进国外先进技术2500多项,占全国的1/3以上。近几年发展的新产品,50%达到80年代中后期的世界水平。2)一些重要产品的年生产能力已跃居世界前列,如汽车280万辆以上(其中轿车120万辆以上),大中型发电设备1200万千瓦以上(火

电1000万千瓦,水电200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1万台以上,金切机床10万台以上。3)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服装纺织品出口国;与日本、马来西亚和韩国并称世界消费类电子产品四大生产国。4)成功开发生产了

运七、运八、新舟60等支线飞机。5)一些新产品的技术水平已达世界领先或先进水平,如沈阳机床集团的电主轴高速卧式加工中心、激光切割机床,沈阳变压器厂的50万伏超高压变压器,黎明航发集团的中国第一台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

化有限公司的6000米水下机器人等产品,清华大学制造工程研究所研制开发的并联构型机床。4、中国制造业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4.3制造业的重大意义1)在发达国家中,制造业创造了约60%的社会财富、约45%的国民经济收入。2)据统计,美国68%的社会财富来自于制造业。3)CIRP在1999年的

报告中指出:在国家生产力的构成中,制造技术的作用一般占55%-65%。4)在许多国家的科技发展计划中,先进制造技术都被列为优先发展的科技。4、中国制造业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十五”规划中确定的八个最具战略影响的领域:1)信息技术2)生物技术3)新材料技术4)

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5)资源环境技术6)航空航天技术7)能源技术8)先进防御技术,其中,先进制造与自动化技术又是实现各种高新技术的保障技术。4、中国制造业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4、中国制造业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人大

常委会副委员长宋健指出:“制造业是实现现代化工业的水之源、木之本,是实现工业化的保障和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脊梁,是支持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没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国家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4、中国制造业的成就及其重大意义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5.1国际形势的变化9

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了多级化的新格局;▪政治冷战→经济热战▪国际竞争和对抗的焦点由军备竞赛转向全球范围内的以科技为先导,经济为基础、军事为后盾的综合国力的较量;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5.1国际形势的变化产业技术和经济实力成为政治对抗的重要资本;不计生产成本和代价的军品生产模式不适于新形势

下的生产;“战略伙伴”关系中经济色彩突出提高制造业产品竞争能力,发展高技术,尤其是独具知识产权的产业技术成为未来抢占经济制高点、振兴国家经济的焦点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5.2制造业市场竞争的新特点来源:Bulli

nger788082848688909294962时间46810平均产品寿命TL平均开发时间TDTD>TL年数1)知识-技术-产品更新的周期更短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20世纪90年代制造业的标志性进展波音777的设计和制造•全数字化定义——无纸生产•数字化预装配

——无金属样机的生产(虚拟制造的一部分)•广域网上的异地设计、异地制造•基于STEP的数据交换•协同工作小组Teamwork238个→设计制造周期大大缩短:4年(而波音757、767约9-10年)更大的利润,每架777,

$1.4亿基于分布式CAD/CAM系统在8台IBM大型计算机ES/9000和IBM5080~5086图形终端,发现零件干涉2500处,减少工程更改50%以上设计、工艺、制造、供应商、潜在用户的工作小组,7000

人参加,采用并行工程的模式。Internet将发动机供应商GE、HP和诺依斯罗斯联在一起。63M长的波音777,装配准误差仅0.58mm.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研制周期交付周期研制周期01234567891070772773774775776777751596263727290年5764

6871828194.5(年)波音各种机型研制交付周期比较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2)产品批量更小;汽车生产:大批量生产→大批量定制生产;3)顾客对产品功能、性能、质量的要求更高;4)能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更多;5)跨国公司的垄断性更明显;6)企业的兼并重组更激烈、更动荡;

7)一般水平的产品及制造能力严重过剩;8)人口老龄化更严重;9)环保意识、绿色制造呼声更强。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2、制造业市场竞争的新特点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0255075100低高扰动程度80年代90年代545030272

52236546045382836554651415363535251633964644154627640555674///质量意识价格意识服务水平对替代品的脆弱性产品生命周期经济循环依赖水平流行时尚意识竞争强度消费者需求及欲望的变化程度购买者能力技术变化率饱和水平愿望的一致程度需求水平

稳定性需求及消费者欲望的确定性必需品奢侈品价格竞争产品的差异性市场影响因素的变化Pine和B.JosephII“MassCustomization,TheNewFrontierinBusinessC

ompetition.”Boston: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中心”的变化以产品为中心以顾客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消费观念的变化▪消

费者的行为更具选择性▪顾客化产品:批量生产的产品逐步被个性化、多样化产品所代替▪制造业“服务”:产品生产与产品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不满足感增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观念逐步消失对生产及产品的影响▪产品订货批量下降,单件、小批▪产品寿命周期减短:5-10年-3-

5年甚至更短▪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核心产品发展战略技术方面的重点过程方面的重点组织方面的重点利润市场份额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的市场规模产品上市时间产品创新较低的成本生产力数据共享知识管理串行的设计过程并行工程企业间合作面向部门

面向过程虚拟企业Source:GartnerGroup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5.3制造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原因:▪世界自由贸易体制进一步完善▪全球交通运输进一步完善▪全球通讯网络建立▪国际经济合作与交往日益紧密导致:▪全球产业界结构大调整▪世界逐步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使得:▪供应与需求国家

化、国际化,不同时间、地区、国家,市场需求有波动▪对于同一用户、同一产品,可供选择的市场国际化、竞争国际化任何国家、地区,不论实行怎样的社会制度,不可能离开世界市场而独立谋求发展;制造业发展应该进入国家目标层次,才能促进经济增长

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占工业化国家生产总值的•跨国公司的贸易占世界贸易总值的•跨国公司的工业研制费占世界总值的•跨国公司操纵了世界技术转让的•跨国公司操纵了对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40%50%80%75%90%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5.4、科技进步与信息社会从微电子、信

息(计算机与通信、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新材料、系统科学所代表的新一代工程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制造领域中的广泛渗透、应用、衍生,极大的拓展了制造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急剧的改变了现代设计方法、产品结构、生产方式、生产工艺、设备

以及生产组织结构,产生了一大批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模式。高新技术的综合作用促进了制造技术在宏观(制造系统集成)和微观(精密、超精密、微纳米加工检测)两个方向上的蓬勃发展,成为一门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工艺规划、加工准备、制造装配、监控检测、质量保证、生产管理、售后服务、回收

再利用等)、包括人、机器、能量、信息等多种资源的组织、控制与管理,横跨多个学科的集成技术。5、制造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5.5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的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与

工艺技术系统引起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思想:重视环境方面对制造业及其产品的制约社会压力国家政策与立法经济手段结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制造技术将是制造领域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6.1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及体系结构6.2先进制造技术的学科内容6.3先

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6、先进制造技术1、定义:在传统制造技术基础上不断吸收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现代管理等方面的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设计.制造.检测.管理.销售.使用.服务的制造全过程,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的生产,提高对动态多变的市场的适应

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制造技术总称,也是取得理想技术经济效果的制造技术的总称.6.1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与体系结构6.1先进制造技术的定义与体系结构面向制造的设计技术群▪产品/工艺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工艺过程建模和仿真工艺规程设计系统工程基础▪快速成型技术▪并行工程制造工艺技术

群▪材料生产工艺▪加工工艺▪联接与装配▪测试和检测▪环保技术▪维修技术▪其他▪信息技术接口技术集成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软件工程决策支持▪标准和框架数据标准工艺标准接口框架产品定义和标准检验标准▪机床和工具技术▪传感器和控制技术▪质量管理▪用户/供应商交互作用▪工作人员培训和教育▪

全国监督和基准评测▪技术获取和利用主体技术群支撑技术群制造基础设施环境2、体系结构1、先进设计技术◼设计方法现代化◼产品动态分析和设计◼产品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安全设计◼产品优化设计◼快速响应设计◼创新设计◼智能设计◼仿真与虚拟设

计◼价值工程设计◼模块化设计6.2先进制造技术的学科内容◼设计手段计算机化◼有限元法◼优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反求工程技术◼CAD/CAM一体化技术◼工程数据库◼向全寿命周期设计发展◼由单纯考虑技术因素转向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社会因素2、先进制造工艺技术

◼精密、超精密加工技术◼精密加工:精度为3~0.3μmRa0.3~0.03μm◼超精密加工:精度为0.3~0.03μmRa0.3~0.005μm◼纳米加工:精度高于0.03μmRa小于0.3~0.005μm6.2先进

制造技术的学科内容◼精密成型制造技术◼从制造工件的毛坯、从接近零件形状向直接制成工件的方向发展◼特种加工技术◼高能束流加工(电子束、离子束、激光束)◼电加工(电解和电火花)◼超声波加工◼高亚水加工◼多种能源的组合加工3、制造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数控装置◼进给系统◼主轴系统◼NC程序编制◼

工业机器人◼机器人操作机◼控制系统◼传感器◼生产线总线控制6.2先进制造技术的学科内容◼柔性制造系统◼加工系统◼物流系统◼调度与控制◼故障诊断◼自动检测与信号识别技术◼信号识别◼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特征提取与识别◼过程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过程监视系统◼在线反馈质量控制4、先进制造系统◼先进制造生

产模式◼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敏捷制造系统AMS◼智能制造系统IMS◼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集成管理技术◼企业资源管理ERP◼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ABC◼现代质量保障体系◼生产率工程◼制造资源快速有效集成6.2先进制造技术的学

科内容◼生产组织方法◼虚拟公司理论与组织◼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以人为本的团队建设◼企业重组工程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全球化6.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1、集合多学科成果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体系

传统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先进的管理科学2、先进制造技术的动态发展过程不断地吸收各种高新技术逐渐形成,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有各自的重点和内容。3、信息技术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作用越来越重要。C

IMS、CE、AM、虚拟企业、虚拟制造;4、向超精微细领域扩展微型机械,纳米测量、微米/纳米加工制造;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全球化6.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5、制造过程集成化产品的设计、加工、检测、物流、装配过程一体化。CAD/CAE/CAPP/CAM/PDM/ERP

集成精密成形工艺6、制造科学与制造技术、生产管理的融合制造科学是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知识的系统描述。数字描述、仿真、优化、设计理论和方法、运动学、动力学、结构强度、摩擦学制造技术包含在制造科学之中,制造科学体现在制造技术里,

技术和管理由生产模式结合在一起。精密化柔性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全球化6.3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7、绿色制造绿色产品设计技术。绿色制造技术产品的回收和循环再制造8、虚拟现实技术虚拟制造技术;虚拟企业。9、制造全

球化制造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的重组与集成制造技术信息和知识的协调、合作和共享全球制造的体系结构、制造产品及市场的分布及协调。

精品优选
精品优选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 文档 34925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