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机械制造工艺学课件.pptx,共(88)页,2.447 MB,由精品优选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978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第5章机器装配工艺装配工艺规程制定本章要点装配工艺方法装配尺寸链自动装配2教学目的及要求本章概述❖通过学习掌握装配的基本概念及装配精度等零件精度的关系。了解生产类型与装配方法的关系,熟练掌握装配尺寸链的组成,建立计算方法,了解装配工艺规程制定的原则、内容和步骤。本章重点❖△
掌握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具备正确计算装配尺寸链的方法。本章难点❖装配尺寸链3第五章机器装配工艺MachineAssembling第一节机器装配概述IntroductiontoMachineAssembling机械制造工艺学4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机器装配机械装配是按规定的精度和技术要求
,将构成机器的零件结合成组件、部件和产品的过程。装配是机器制造中的后期工作,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机器装配基本作业❑机器装配精度清洗连接校正、调整与配作平衡验收、试验相互位置精度相互运动精度相互配合精度5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机器装配精度分析回转台床鞍升降台αPα0αTαRαS图5-1卧式
万能铣床工作台面对升降台垂直移动的垂直度要求千分表直角尺工作台移动方向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零件的加工精度(与多个零件精度有关,图6-1)➢装配方法与装配技术➢零件间的接触质量➢力、热、内应力引起的零件变
形➢旋转零件的不平衡6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装配工艺系统图为了便于装配,通常将机器分成若干个独立的装配单元。图装配单元通常可划分为五个等级,即零件、套件、组件、部件和机器(图6-2)基准零件机器零件零件零件零
件零件部件部件组件套件零件图5-2机器装配系统示意图7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套件与组件❖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就构成了一个套件,它是最小的装配单元。每个套件只有一个基准零件,它的作用是联接相关零件和确定各零件的相对位置。为形成套件而进行的装配工作称
为套装。❖套件可以是若干个零件永久性联接(焊接或铆接等)或是连接在一个"基准零件"上少数零件的组合。套件组合后,可能还要需要加工。为形成套件而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为套装。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一个或若干个套件和零件就构成一个组件。每个组件只有一个基准零件
,它联接相关零件和套件,并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为形成组件而进行的装配称之为组装。组件与套件的区别在于组件在以后的装配中可拆,而套件在以后的装配中一般不再拆开,可作为一个零件参加装配。8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套件与组件示例图5-3套件和组件示例a)套件b)组件9一、机
器装配的基本概念❑组件与部件装配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个组件、套件和零件就构成部件。同样,一个部件只能有一个基准零件,由它来联接各个组件、套件和零件,决定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为形成部件而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之为部装。图5-4组件和部件装配单元示意图10一、机器装配的基本概
念❑机器装配在一个基准零件上,装上若干个部件、组件、套件和零件就成为机器或称产品。一台机器只能有一个基准零件,其作用与上述相同。为形成机器而进行的装配工作,称之为总装。图5-5某型号曲轴磨床11二、不同生产类型装配工艺特点与组织形式生
产规模装配方法与组织形式自动化程度特点单件生产手工(使用简单工具)装配,无专用和固定工作台位手工生产率低,装配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配工人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成批生产装配工作台位固定,备有装配夹具、模具和各种工具,可分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也可组成装配对象固定而装配工人流
动的流水线手工为主,部分使用工具和夹具有一定生产率,能满足装配质量要求,需用设备不多;工作台位之间一般不用机械化输送成批生产轻型产品每个工人只完成一部分工作,装配对象用人工依次移动(可带随行夹具),装备按装配顺序布置人工流水线生产率较高,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相
对较低,装备费用不高;装配工艺相似的多品种流水线可采用自由节拍移动成批或大批生产一种或几种相似装配对象专用流水线,有周期性间歇移动和连续移动两种方式机械化传输生产率高,节奏性强,待装零、部件不能脱节,装备费用较高大批大量生产半自动或全
自动装配线,半自动装配线部分上下料和装配工作采用人工方法半自动、全自动装配生产率高,质量稳定,产品变动灵活性差,装备费用昂贵表5-1装配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比较12第五章机器装配工艺MachineAssembling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二节装配工艺规程制定ProcessPlanningforAssembl
ing13一、装配工艺规程概述❑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原则➢保证产品装配质量➢选择合理的装配方法,综合考虑加工和装配的整体效益➢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装配工作量,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尽量减少装配占地面积,提高单位
面积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注意采用和发展新工艺、新技术❑装配工艺规程及其重要性➢将装配工艺过程用文件形式规定下来就是装配工艺规程➢它是指导装配工作的技术文件,也是进行装配生产计划及技术准备的主要依据。对于设计或改建一个机器制造厂,它是设计装配车间的基本文件之一。14一、装配工艺规程概述❑制定装
配工艺规程原始资料➢1.产品的装配图及验收技术标准产品的装配图应包括总装图和部件装配图。所有零件相互连接的结构视图和必要的部视图;零件的编号;装配时应保证的尺寸;配合件的配合性质及精度等级;装配的技术要求;零件的明细表等。有时还需要某些零件图。产品的验收技术条件、检验内容和
方法。➢2.产品的生产纲领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应尽量选择专用的装配设备和工具,采用流水装配方法。现代装配生产中则大量采用机器人,组成自动装配线。对于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则多采用固定装配方式,手工操作比重大。在现代柔性装配系统中,
已开始采用机器人装配单件小批产品。➢3.生产条件如果是在现有条件下来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时,应了解现有工厂的装配工艺设备、工人技术水平、装配车间面积等。如果是新建厂,则应适当选择先进的装备和工艺方法。15二、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
步骤❑研究产品装配图和验收条件❑确定装配方法和装配组织形式❑划分装配单元——将产品划分为部件、组件和套件等装配单元是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最重要的一步。装配单元的划分要便于装配,并应合理的选择装配基准件。装配基准件应是产品的基体或主干零件、部件,应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有足够的支撑面和较多的
公共结合面❑确定装配顺序——在划分装配单元并确定装配基准件以后,即可安排装配顺序。安排装配顺序的一般原则是先难后易、先内后外、先小后大、先下后上❑划分装配工序❑编制装配工艺文件16二、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1.进行产品分析1)分析产品图样,掌握装配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2)对产品的结
构进行尺寸分析和工艺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生产批量,确定保证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3)研究产品分解成“装配单元”的方案,以便组织平行、流水作业。➢2.确定装配的组织形式固定式装配是全部装配工作
在一固定的地点完成,多用于单件小批生产,或重量大、体积大的批量生产中。移动式装配是将零、部件用输送带或输送小车按装配顺序从一个装配地点移动到下一装配地点,分别完成一部分装配工作,各装配地点工作的总和就
完成了产品的全部装配工作。根据零部件移动的方式不同,移动式又分间歇移动、连续移动和变节奏移动三种方式。单件小批生产,或尺寸大、质量大的产品多采用固定装配的组织形式,其余用移动装配的组织形式。17二、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3.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无
论那一级装配单元,都要选定某一零件或比它低一级的装配单元作为装配基准件。装配基准件通常应是产品的基体或主干零、部件。基准件应有较大的体积和重量,有足够的支承面,以满足陆续装入零、部件时的作业要求和稳定要求。例如:床身
零件是床身组件的装配基准零件;床身组件是床身部件的装配基准组件;床身部件是机床产品的装配基准部件。在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基准零件以后,即可安排装配顺序,并以装配系统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具体来说一般是先难后易、先内后外、先下后上,预处理工序在前。图5-7表示卧式车床床身装配简图,图5
-8表示床身部件装配系统图。18二、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图5-5车床床身装配简图油盘总成P011床身10031垫板上涂铅油床身总成Z011用水平仪检查导轨的直线度右垫板20018左托盘10011右托盘10041前床脚10021后床脚100
51螺栓20028垫圈20044螺栓20034垫圈20064螺母20054图5-6床身部件装配系统图19二、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4.划分装配工序1)确定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2)划分装配工序,确定
工序内容。3)确定各工序所需的设备和工具,如需专用夹具与设备,则应拟定设计任务书。4)制定各工序装配操作规范,如过盈配合的压入力、变温装配的装配温度以及紧固件的力矩等。5)制定各工序装配质量要求与检测方法。6)确定工序时间定额,平衡各
工序节拍。20二、制定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4.编制装配工艺文件单件小批生产时,通常只绘制装配系统图。装配时,按产品装配图及装配系统图工作。成批生产时,通常还制定部件、总装的装配工艺卡,写明工序次序,简要工序内容,设备名称,工夹具名称与编号,工
人技术等级和时间定额等项。在大批大量生产中,不仅要制定装配工艺卡,而且要制定装配工序卡,以直接指导工人进行产品装配。此外,还应按产品图样要求,制定装配检验及试验卡片。21第五章机器装配工艺MachineAss
embling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三节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AssembliabilityforStructureofMachines22一、机器结构应能分成独立的装配单元➢所谓划分成独立的装配单元,就是要求机器结构能划分成独
立的组件、部件等。首先按组件或部件分别进行装配,然后再进行总装配。把机器划分成独立装配单元,对装配过程有下述好处:)可以组织平行的装配作业,各单元装配互不妨碍,缩短装配周期奋或便于组织多厂协作生产。2)机器的有关部件可以预先进行调整和试车,各部件以较完善的状态进入总装,这样既可
保证总机的装配质量,又可以减少总装配的工作量。3)机器局部结构改进后,整个机器只是局部变动,使机器改装起来方便,有利于产品的改进和更新换代。4)有利于机器的维护检修,给重型机器的包装,运输带来很大方便。23一
、机器结构应能分成独立的装配单元➢问题:机床的快速行程轴的一端装在箱体5内,轴上装有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和一个齿轮,轴的另一端装在拖板的操纵箱1内,这种结构装配起来很不方便。➢改进:将快速行程轴分拆成两个零件,如图5-7b所示:一段为带螺纹的较长的光轴2,另一段为较短的阶梯轴4,两轴用联轴器3连
接起来。这样,箱体、操纵箱便成为两个独立的装配单元,分别平行装配。而且由于长轴被分拆为两段,其机械加工也较前更容易了。图5-7转塔车床的两种结构比较24一、机器结构应能分成独立的装配单元➢问题:图5-8所示为轴的装配,当轴上齿轮直径大于箱体轴承孔时(图5-8a),轴上零件需依次在箱内装配。➢
改进:当齿轮直径小于轴承孔时(图5-8b),轴上零件可在组装成组件后,一次装入箱体内,从而简化装配过程,缩短装配周期。图5-8轴的两种结构比较25一、机器结构应能分成独立的装配单元➢问题:图5-9所示为传动齿轮箱的装配,图5-9a中各齿轮轴系分别装配在大箱体上,装配过程十分不便
➢改进:如将大箱体改为图5-9b的形式,传动齿轮轴系装配在分离的小齿轮箱内,成为独立的装配单元。这样,既提高了装配的劳动生产率,又便于以后的维修。图5-9传动齿轮箱的两种不同结构26二、减小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问题:图5-1
0表示车床主轴箱与床身的装配结构,主轴箱如采用图5-10a所示山形导轨定位,装配时,基准面修刮工作量很大➢改进:现采用图5-10b所示平导轨定位,则装配工艺得到明显的改善。图5-10主轴箱与床身的不同装配形式27二、减小装配时的修配和机
械加工➢问题:图5-11所示为圆锥齿轮两种不同的轴向定位结构形式。其中图a是采用修配轴肩的方式调整圆锥齿轮的啮合间隙➢改进:改为图b由削面圆销定位结构后,只需修刮圆销的削面就可以调整圆锥齿轮的啮合间隙。显然,图b所示结构的修配工作量要比图a所示的要少得多图5-11圆锥齿轮两种不
同轴向定位结构28二、减小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问题:在机器结构设计上,采用调整装配法代替修配法,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修配工作量。图5-12表示车床溜板和床身导轨后压板改进前后的结构。➢改进:图b结构就是以调整法代替
了修配法。来保证溜板压板与床身导轨间具有合理的间隙。图5-12车床溜板后压板的两种结构29二、减小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问题:图5-13表示两种不同的轴润滑结构,图a所示结构需要在轴套装配后,在箱体上配钻油孔,使装配产生机械加工工作量。➢改进:图b所示结构改在轴
套上预先加工好油孔,便可消除装配时的机械加工工作量。图5-13两种不同的轴上油孔的结构30二、减小装配时的修配和机械加工➢问题:图5-14所示,将图a活塞上配钻销孔的销钉连接➢改进:图b所示的螺纹连接,从根本上取消了装配中的机械加工。图5-14两种
活塞连接结构31三、机器结构应便于装配和拆卸➢问题:图5-15a所示,轴上的两个轴承同时装入箱体零件的配合孔中,既不好观察,导向性又不好,使装配工作十分困难。➢改进:图b的结构形式,轴上右轴承先行装入,当轴承装入孔中3~5mm后,左轴承才开始装入孔中。此外,齿轮外径、右端轴承外径
要比箱体左端孔径小一些,才能保证整个组件从箱体一端顺利装入。图5-15轴依次装配的结构32三、机器结构应便于装配和拆卸➢问题:图5-16所示为车床床身、油盘和床腿的装配。图a中设计者为了外观好看,将固定螺栓放置在床腿空腔内,这就使装配工作十分困难。➢改
进:图b所示改进设计后,螺栓置于外侧,使装配变得非常方便。图5-16车床床身、油盘及床腿的两种连接方式33三、机器结构应便于装配和拆卸➢问题:扳手空间过小,造成扳手放不进去或旋转范围过小,螺栓拧紧困难,如图5-17a、b所示。图c所示是由于螺栓长度L0大于箱体凹入部分的高度L,螺栓无法装
入螺孔中,螺栓长度过短,则拧入深度不够,连接不牢固。➢改进:。图5-17装配时应考虑装配工具与连接件的位置34图5-19圆锥齿轮的结构结构三、机器结构应便于装配和拆卸➢问题:机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损及其它原因常须拆
卸检修,因此,所有的易损零件都要考虑拆卸方便问题。图5-18a所示的轴承在更换时很难拆卸下来➢改进:图b所示结构后就容易拆卸了。➢图5-19表示一圆锥齿轮的结构,为了方便地用调整垫来调整啮合间隙,在圆锥齿轮上设计一个螺纹孔,这样用拔销器就可以将圆锥齿轮取出。图5-1
8轴承的结构应考虑拆卸问题35三、机器结构应便于装配和拆卸➢问题:图5-20a所示定位销孔为盲孔的结构,这样取出定位销很困难➢改进:图b的通孔结构,或采用带螺纹孔的定位销(图c),就可以方便地取出销子。图5-20销孔的不同结构36第五章机器装
配工艺MachineAssembling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节装配尺寸链AssemblingDimensionalChain37一、装配尺寸链概念➢在机器的装配关系中,由相关零件的尺寸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链,称为装配尺寸链。➢装配尺寸链的封闭
环就是装配所要保证的装配精度或技术要求。装配精度(封闭环)是零部件装配后才最后形成的尺寸或位置关系。➢在装配关系中,对装配精度有直接影响的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关系,都是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如同工艺尺寸链一样,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也分为增环和减环。
38二、装配尺寸链建立❑装配尺寸链的建立❑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最少环数)原则➢确定封闭环:通常装配尺寸链封闭环就是装配精度要求➢装配尺寸链查找方法:取封闭环两端的零件为起点,沿装配精度要求的位置方向,以装配基准面为联系线索,分别查明装配关系中影响装配精度要求的那些有关零件,直
至找到同一基准零件或同一基准表面为止。所有零件上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位置尺寸和位置关系,便是装配尺寸链的组成环➢组成装配尺寸链时,应使每个有关零件只有一个尺寸列人装配尺寸链。相应地,应将直接连接两个装配基准面间的那个位置尺寸或位置关系标注在零件图上➢又称一件一环原
则39二、装配尺寸链建立❑装配尺寸链应进行必要的简化——简化原则❑装配尺寸链的“方向性”——方向性原则➢机械产品的结构通常都比较复杂,对装配精度有影响的因素很多,在查找尺寸链时,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前提下,可以不考虑那些影响较小的因素,使装配尺寸链适当简化。➢在同一装配结构
中,在不同位置方向都有装配精度的要求时,应按不同方向分别建立装配尺寸链。40三、装配尺寸链解算➢装配方法与装配尺寸链的解算方法密切相关。同一项装配精度,采用不同装配方法时,其装配尺寸链的解算方法也不相同。➢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可分为正计算和反计算。➢已知与装配精度有关的各零部件的基本尺寸及
其偏差,求解装配精度要求(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及偏差的计算过程称为正计算,它用于对已设计的图样进行校核验算。➢当已知装配精度要求(封闭环)的基本尺寸及偏差,求解与该项装配精度有关的各零部件基本尺寸及偏差的计算过程称为反计算,它主要用
于产品设计过程之中,以确定各零部件的尺寸和加工精度。41第五章机器装配工艺MachineAssembling机械制造工艺学第五节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DetermineMethodsofAssemblingPr
ecision42一、达到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装配方法工艺特点适用范围表5-2常用装配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完全互换法①配合件公差之和小于/等于规定装配公差;②装配操作简单;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和维修工作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较少、零件可用加工经济精度制造者,或零件数较多但装配精度要求不高者大数
互换法①配合件公差平方和的平方根小于/等于规定的装配公差;②装配操作简单,便于流水作业;③会出现极少数超差件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略多、装配精度有一定要求,零件加工公差较完全互换法可适当放宽;完全互换法适用产品的其它一些部件装配分组选配法①零件按尺寸分组,将对应尺寸组零件装配在一起;②零件误差
较完全互换法可以大数倍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少、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又不便采用其它调整装置的场合修配法预留修配量的零件,在装配过程中通过手工修配或机械加工,达到装配精度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高的场合调整法装配过程中调整零件之间的相互位置,或选用尺寸分级的调
整件,以保证装配精度动调整法多用于对装配间隙要求较高并可以设置调整机构的场合;静调整法多用于大批量生产中零件数较多、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43一、互换装配法❑互换装配法是在装配过程中,零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装配方法。产品采用互
换装配法时,装配精度主要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装配时不经任何调整和修配,就可以达到装配精度。互换法的实质就是用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产品的装配精度。根据零件的互换程度不同,互换法又可分为完全互换法和大数互换法。➢在全部产品
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这种装配方法称为完全互换法。➢在绝大多数产品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但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这种
装配方法称为大数互换法(或部分互换法)。441、完全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装配法特点➢装配质量稳定可靠;➢装配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装配机械化、自动化;➢便于组织流水作业和零部件的协作与专业化生
产;➢有利于产品的维护和零部件的更换。➢但是,当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尤其是组成环数自较多时,零件难以按经济精度加工。➢这种装配方法常用于高精度的少环尺寸链或低精度多环尺寸链的大批大量生产装配中。451、完全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装配法装配尺寸链解算➢采用完全互换装配法
时,装配尺寸链采用极值公差公式计算(与工艺尺寸链计算公式相同)。为保证装配精度要求,尺寸链各组成环公差之和应小于或等于封闭环公差(即装配精度要求)➢对于直线尺寸链则0123limTTTTTT=++++mi=1≥➢在进行装配尺寸链反计算时,即已知封闭环(装配精度)的公差TOl分配有
关零件(各组成环)公差Ti时,可按“等公差”原则(T1=T2=……=Tm=Tavl)先确定它们的平均极值公差Tavl:0avlTTm=(直线尺寸链)➢根据各组成环尺寸大小和加工的难易程度,对各组成环的公差进行适当的调整。461、完全互换装配法❑组成环公差调整原则➢1)标准件组
成环是标准件尺寸(如轴承或弹性档圈厚度等)时,其公差值及其分布在相应标准中已有规定,应为确定值。➢2)公共环组成环是几个尺寸链的公共环时,其公差值及其分布由其中要求最严的尺寸链先行确定,对其余尺寸链则应成为确定值。➢3)尺
寸大小尺寸相近、加工方法相同的组成环,其公差值相等。➢4)加工难易程度难加工或难测量的组成环,其公差可取较大数值。易加工、易测量的组成环,其公差取较小数值。➢在确定各组成环极限偏差时,一般可按"入体原则"确
定。即对属于外尺寸(如轴)的组成环按基轴制(h)决定其极限偏差和分布,属于内尺寸(如孔)的组成环按基孔制(H)决定其公差分布,孔中心距的尺寸极限偏差按对称分布选取。➢事先选定的在尺寸链中起协调作用的组成环,称为协调环。47
1、完全互换装配法❑协调环选择原则➢不能选取标准件或公共环为协调环,因为其公差和极限偏差已是确定值。➢可选取易加工的零件为协调环,而将难加工零件的尺寸公差从宽选取;➢也可选取难加工零件为协调环,而将易于加工的零件的尺寸公差从严选取。481、完全互换装配法【解】【例
5-1】A2A3A1A5A4A0图5-21齿轮与轴部件装配图示齿轮部件,齿轮空套在轴上,要求齿轮与挡圈的轴向间隙为0.1~0.35。已知各零件有关的基本尺寸为:A1=30,A2=5,A3=43,(标准件),A5=
5。用完全互换法装配,试确定各组成环的偏差。040.053A−=2)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按等公差法计算,各组成环公差为:Tavl=(0.35-0.1)/5=0.05考虑加工难易程度,进行适当调整(A4公差不变),得到:T4=
0.05,T1=0.06,T3=0.07,T2=0.04,,1)建立装配尺寸链,并校验各环基本尺寸依题意封闭环公差T0=0.25,其中A3为增环,A1、A2、A4、A5为减环A0=A3-(A1+A2+A4+A5)=0491、完全互换装配法除协调环以外各组成环公差按入体标注:3)确定各组成
环的偏差:取A5为协调环。A4为标准尺寸,公差带位置确定:040.053A−=0.07003020.0410.0643,5,30AAA+−−===➢协调环A5的极值公差为:T5=T0-(T1+T2+T3+T4)=0.03➢协调环A5的中间偏差为:Δ5=Δ3-Δ0-Δ1-Δ2-Δ
4=[0.035-0.225-(-0.03)-(-0.02)-(-0.025)]=-0.115mm➢协调环A5的极限偏差ES5、EI5分别为:A2A3A1A5A4A0图5-21齿轮与轴部件装配5550.03(0.115)0.1022
TESmm=+=−+=−5550.03(0.115)0.1322TEImm=−=−−=−协调环A5的尺寸和极限偏差为:A5=0.100.135−−A1=A2=,A3=,A4=,A5=mm00.0630−00.045−0.07043+00.053−0.1
00.135−−502、大数互换装配法❑完全互换法的装配过程虽然简单,但它是根据极大极小的极端情况来建立封闭环与组成环的关系式,在封闭环为既定值时,各组成环所获公差过于严格,常使零件加工过程产生困难。➢零件所规定的公差比完全互换法所规定的公差大,有利于零件
的经济加工,➢装配过程与完全互换法一样简单、方便。➢但在装配时,应采取适当工艺措施,以便排除个别产品因超出公差而产生废品的可能性。➢这种装配方法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组成环较多、装配精度要求又较高的场合。➢采用大数互换法装配时,装配尺寸链采用统计公差公式计算。❑在绝大多数产品
中,装配时各组成环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或位置,装配后即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但少数产品有出现废品的可能性,这种装配方法称为大数互换法(或部分互换法)。512、大数互换装配法❑由于统计法计算公式太多,对于当各组成环在其公差内
呈正态分布时,封闭环也呈正态分布的对于直线尺寸链的相关计算公式总结如下:❑5)中间偏差与公差关系ES=Δ+T/2;EI=Δ-T/2❑1)封闭环基本尺寸1011mniiiimAAA−==+=−❑2)封闭环公差201
mqiiTT=❑3)各组成环平均公差0avqTTm=❑4)封闭环中间偏差1011mniiiim−==+=−522、大数互换装配法同例5-1,用大数互换法计算【例5-2】【解】选A3为协调环,可求出:T3=0.16(只舍不进)除协调环外各组成环公差入体标
注:00020.0820.0810.145,5,30AAA−−−===A2A3A1A5A4A0图5-22齿轮与轴部件装配尺寸链A4为标准尺寸,公差确定:T4=0.05A1、A2、A5公差取经济公差:T1=0.14,T2=T5=0.082)
确定各组成环的公差3)确定各组成环的偏差040.053A−=A4为标准尺寸,公差带位置确定:协调环A3的中间偏差为Δ3=Δ0+(Δ1+Δ2+Δ4+Δ5)=0.05mm1)建立装配尺寸链,并校验各环基本尺寸依题意封闭环公差T0=0.25,其中A3为增
环,A1、A2、A4、A5为减环A0=A3-(A1+A2+A4+A5)=000.250.115avqTTm==协调环A3的上、下偏差ES3、EI3分别为ES3=Δ3+T3/2=0.13;EI3=Δ3-T3/2=-0.03协调环A3=0.130.0343+
−532、大数互换装配法❑在装配尺寸链中,当各组成环基本尺寸、公差及其分布固定不变的条件下:1)显然T0l>T0q。2)按T0l装配之后封闭环尺寸出现在T0l范围内的概率为100%;而当T0q在正态分布下取值6σ0时,装配结果尺寸出现在T0q范围内的概率为99.73%,仅有0.2
7%的装配结果超出T0q,,即当装配精度为T0q时,仅有0.27%的产品可能成为废品,如图5-22所示。3)采用大数互换装配时,各组成环公差远大于完全互换法时各组成环的公差,其组成环平均公差将扩大倍。本例中由于零件平均公差的
扩大了倍,使零件加工精度由IT9下降为ITl0,致使加工成本有所降低。54二、选择装配法❑选择装配法选择装配法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的要
求。这种装配方法常应用于装配精度要求高而组成环数又较少的成批或大批量生产中。选择装配法有三种不同的形式:直接选配法、分组装配法和复合选配法。直接选配法在装配时,工人从许多待装配的零件中,直接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
装配,以保证装配精度的要求。分组装配法在零件加工时,常将各组成环的公差相对完全互换法所求数值放大数倍,使其尺寸能按经济精度加工,再按实际测量尺寸将零件分为数组,按对应组分别进行装配,以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由于同组内零件可以互
换,故这种方法又称为分组互换法。复合选配法5556分组装配法活塞与活塞销在冷态装配时,要求有0.0025~0.0075的过盈量。若活塞销孔与活塞销直径的基本尺寸为28,加工经济公差为0.01。现采用分组选配法进行装配,试确定活塞销孔与活塞销直径分组数目和分组
尺寸。【例5-3】图5-23活塞与活塞销组件及其分组装配图57分组装配法【解】1)建立装配尺寸链如图5-24所示。3)确定各尺寸:若活塞销直径尺寸定为:,将其分为4组,解图5-24所示尺寸链,可求得活塞销孔与之对应的分组尺寸如下:001.0128−=AA1(活塞销
直径)A2(销孔直径)A0图5-24活塞销与活塞销孔装配尺寸链2)确定分组数:平均公差为0.0025,经济公差为0.01,可确定分组数为4。58分组装配法❑选择装配法满足如下条件1)为保证分组后各组的配合性质及配合精度与原装配要求相同,配合
件的公差范围应相等;公差应同方向增加;增大的倍数应等于以后的分组数。2)为保证零件分组后数量相匹配,应使配合件的尺寸分布为相同的对称分布(如正态分布)。3)配合件的表面粗糙度、相互位置精度和形状精度不能随尺寸精度放大而任意放大,应与分组公差相适应,否
则,将不能达到要求的配合精度及配合质量。4)分组数不宜过多,零件尺寸公差只要放大到经济加工精度即可,否则,就会因零件的测量、分类、保管工作量的增加而使生产组织工作复杂,甚至造成生产过程混乱。59三、修配法修配法是将尺寸链中各组成环按经济加工精度制
造。装配时,通过改变尺寸链中某一预先确定的组成环尺寸的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装配时进行修配的零件叫修配件,该组成环称为修配环。由于这一组成环的修配是为补偿其它组成环的累积误差以保证装配精度,故又称为补偿环。
采用修配法装配时应正确选择补偿环,补偿环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装配尺寸链的修配法➢l)便于装拆,零件形状比较简单,易于修配,如果采用刮研修配时,刮研面积要小。➢2)不应为公共环,即该件只与一项装配精度有关,而与其它装配精度无关,否则修配后,虽然保证了一个
尺寸链的要求,却又难以满足另一尺寸链的要求。➢修配法装配时,补偿环被去除材料的厚度称为补偿量(或修配量)➢采用修配装配时,解尺寸链的主要问题是:在保证补偿量足够且最小的原则下,计算补偿环的尺寸。60图5-25车床主轴中心线与尾
座套筒中心线等高装配尺寸链A1A2A3三、修配法车床主轴孔轴线与尾座套筒锥孔轴线等高误差要求为0~0.06,且只允许尾座套筒锥孔轴线高。为简化计算,略去各相关零件轴线同轴度误差,得到一个只有A1、A2、A3三个组成环的简化尺寸链,如图5-25所示。【
例5-4】【解】1)选择修配环本例中修刮尾座底板最为方便,故选A2作修配环。若已知A1、A2、A3的基本尺寸分别为202、46和156。用修配法装配,试确定A1、A2、A3的偏差。❑补偿环被修配后封闭环尺寸变小2)确定各组成环公差及除修配环外的各组成环公差带位置A1和A3
两尺寸均采用镗模加工,经济公差为0.1,按对称原则标注,有:A1=202±0.05,A3=156±0.05A2采用精刨加工,经济公差也为0.1。61三、修配法用A00表示修配前封闭环实际尺寸。本例中,修配环修配后封闭环变小,故A00的最小值应与A0的最小值相等。按直线尺寸链极值算法公式,可
导出:3)确定修配环公差带的位置=+=−==mjnmkkjAAAA11maxminmin0min002.01.0246++=A将已知数值代入,可求出:A2min=46.1,于是可得到:若要求尾座底板装配时必须刮研,且最小刮研量为0.15。则可最后确定底板厚度为:3
5.025.0246++=A此时,可能出现的最大刮研量为:Zmax=A00max-A0max=0.39为了减小刮研量,可以采用“合并加工”的方法,将尾座和底板配合面配刮后装配成一个整体,再精镗尾座套筒孔。此时,直接获得尾座套筒孔轴线至底板底面的距离A23,由此而构成的新的装配尺寸链,组成环数
减少为两个,这是装配尺寸链最短路线(最少环数)原则的一个应用。ⅡⅠⅢ62三、修配法【解】❑补偿环被修配后封闭环尺寸变大3)确定各组成环公差按经济精度分配各组成环公差,T1=T3=0.20mm,T2=T5=0.
10mm,A4为标准件其公差仍为确定值T4=0.05mm,各加工件公差约为ITll如图5-21所示装配关系,轴是固定的,齿轮在轴上回转,要求保证齿轮与挡圈之间的轴向间隙为0.10~0.35mm。已知A1=30mm、A2=5mm、A3=43mm、
A4=mm(标准件),A5=5mm。现采用修配法装配,试确定各组成环公差和极限偏差。【例5-5】00.053−A2A3A1A5A4A0图5-21齿轮与轴部件装配1)画装配尺寸链图如图5-2l所示,并校验各环基本尺寸,依题意,轴向间
隙为0.1~0.35mm,则封闭环A0=mm,封闭环公差T0=0.25mm。其中A3为增环,A1、A2、A4、A5为减环。A0=A3-(A1+A2+A4+A5)=00.350.100++2)选择A5为修配环,修A5-》A5↓-》A0↑63三、修配法Fmax=T00-T0=0.40mm4)计算补
偿环A5的最大补偿量ⅡⅠⅢ5)确定各组成环极限偏差00.053−A3=,A1=,A2=,A2=00.105−0.20043+00.2030−00.053−Δ0=0.225mm,Δ1=-0.10mm,Δ2=-0.05mm
,Δ3=0.10mm,Δ4=-0.025mm6)计算补偿环A5的极限偏差补偿环A5的中间偏差为Δ5=Δ3-(Δ1+Δ2+Δ4)-Δ0=0.05mm所以补偿环尺寸A5=mm0.1005+7)确定补偿环(A5)尺寸只有A
5(减环)增大后,封闭环才能减小,为满足上述等式,补偿环A5应增加0.20mm,封闭环将减小0.20mm,A5=0.100.1000(50.20)5.20+++=64三、修配法00.053−1.单件修配法单件修配法是在多环装配尺寸链中,选定某一
固定的零件做修配件(补偿环),装配时用去除金属层的方法改变其尺寸,以满足装配精度的要求。:❑修配的方法2.合并加工修配法这种方法是将两个或更多的零件合并在一起再进行加工修配,合并后的尺寸可看作为一个组成环,
这样就减少了装配尺寸链组成环的数目,并可以相应减少修配的劳动量。3.自身加工修配法在机床制造中,有些装配精度要求较高,若单纯依靠限制各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势必要求各零件有很高的加工精度,甚至无法加工,而且不易选择适当的修配件。656667四、调整法调整法
与修配法相似,尺寸链各组成环按经济精度加工,由此引起的封闭环超差,通过调节某一零件的位置或对某一组成环(调节环)的更换来补偿。常用的调节法有三种:可动调节法,固定调节法和误差抵消调节法图5-26可动调整法示例1—调节
套筒2—调节螺钉3—楔条4—调节螺钉5—丝杠螺母6—丝杠a)b)c)➢可动调整法68四、调整法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调节件来达到装配精度。采用固定调节法的关键是确定调节件的分级和各级调节件的尺寸大小。➢固定
调节法图5-27a所示部件中,齿轮轴向间隙要求控制在0.05~0.15范围内。若A1和A2的基本尺寸分别为50和45,按加工经济精度确定A1和A2的公差分别为0.15和0.1。试确定调节垫片AK的厚度。【例5-6】A0A2A1AKa)图5-27固定调整法示例图5-27a所示尺寸链中,将“空位”尺寸
AS视为中间变量,可将此尺寸链分解为两个尺寸链,如图b、c所示。【解】AKA0ASASA2A1b)c)在尺寸链c中,A0是在装配中最后保证的,是封闭环。为使A0获得规定的公差,可将空位尺寸分成若干级,每一级空位尺寸的公
差应小于或等于轴向间隙(封闭环)公差与调节垫片厚度(组成环)公差之差0.2505SA+=由尺寸链b,可求出:69四、调整法级号1234空位尺寸调节垫片厚度0.250.185++0.180.125++0.120.065++0.0605+0.130.15++0.070.035++0.010.035+−
0.050.095−−式中TS、T0、TK分别为空位尺寸、封闭环尺寸、调节垫片厚度公差本例中:T0=0.1,TS=0.25,并假定TK=0.03,代入上式得到:n≥3.6取n=4,将空位尺寸适当分级后解尺寸链,可确定调节件各级尺寸❖在批量大、精度
高的装配中,调节件的分级级数可能很多,不便于管理。此时,可采用一定厚度的垫片与不同厚度的薄金属片组合的方法,构成不同尺寸,使调节工作更加方便。由此可确定出分级数n:0SKTnTT−70四、调整法【解】3)确定各组成环公差按经济精度分配各组成环公差,T1=T3
=0.20mm,T2=T5=0.10mm,A4为标准件其公差仍为确定值T4=0.05mm,各加工件公差约为ITll如图5-21所示装配关系,轴是固定的,齿轮在轴上回转,要求保证齿轮与挡圈之间的轴向间隙为0.10~0.35mm。已知A1=30mm、A2=5mm、A3=43mm、A4=
mm(标准件),A5=5mm。现采用调整法装配,试确定各组成环公差和极限偏差。【例5-7】00.053−A2A3A1A5A4A0图5-21齿轮与轴部件装配1)画装配尺寸链图如图5-2l所示,并校验各环基本尺寸,依题意,轴向间隙为0.1~0.35mm,
则封闭环A0=mm,封闭环公差T0=0.25mm。其中A3为增环,A1、A2、A4、A5为减环。A0=A3-(A1+A2+A4+A5)=00.350.100++2)选择A5为调整件71四、调整法Fmax=T00
-T0=0.65-0.25=0.40mm4)计算调整件A5的最大调整量5)确定各组成环极限偏差00.053−A3=,A1=,A2=,A4=00.105−0.20043+00.2030−00.053−Δ0=0.2
25mm,Δ1=-0.10mm,Δ2=-0.05mm,Δ3=0.10mm,Δ4=-0.025mm6)计算调整件A5的极限偏差调整件A5的中间偏差为Δ5=Δ3-(Δ1+Δ2+Δ4)-Δ0=0.05mmES5
=0.10;EI5=0mm,所以调整件尺寸A5=mm0.1005+7)确定调整件的分组数Z取封闭环公差与调整件公差之差作为调整件各组之间的尺寸差S,则S=T0-T5=(0.25-0.10)=0.15mm调整件的分组数Z
为Z=F/S+1=0.40/0.15+1=3.66≈4分组数不能为小数,取Z=4。72四、调整法当实际计算的Z值和圆整数相差较大时,可通过改变各组成环公差或调整件公差的方法,使Z值近似为整数。另外,分组数不宜过多,否则将给生产组织
工作带来困难。由于分组数随调整件公差的减小而减少,因此,如有可能,应使调整件公差尽量小些。一般分组数Z取3~4为宜。00.053−8)确定各组调整件的尺寸①当Z为奇数时,预先确定的调整件尺寸是中间的一组尺寸,其余各组尺寸相应增加或减少各组之间的尺寸差S。②
当Z为偶数时,则以预先确定的调整件尺寸为对称中心,再根据尺寸差S确定各组尺寸。本例Z=4,故以A5为对称中心,各组尺寸差S=0.15mm,则各组尺寸如图示故,A5=,,,0.1250.2255−−0.0250.0755+−0.
1750.0755++0.3250.2255++73四、调整法➢误差补偿调节法在装配时,根据尺寸链中某些组成环误差的方向作定向装配,使各组成环的误差方向合理配置,以达到互相抵消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机床装配中应用较多,如装配机床主轴时,通过调整前后轴承的径
向圆跳动方向来控制主轴锥孔的径向跳动;在滚齿机工作台分度蜗轮的装配中,采用调整两者偏心方向来抵消误差,提高装配精度。固定调整法装配多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在产量大、装配精度要求高的生产中,固定调整件可以采用多件组合的方式,如预先将调整垫做成不同的厚度(1、2、5
、10mm),再制做一些更薄的金属片(0.01、0.02、0.05、0.10mm等),装配时根据尺寸组合原理(同块规使用方法相同),把不同厚度的垫片组成各种不同尺寸,以满足装配精度的要求。74第五章机器装配工艺MachineAssembling机械制造
工艺学第六节自动装配AssemblingAutomation75一、自动装配概述机器装配自动化的基本内容➢设备:立体仓库、堆垛机、自动导航车、搬运机器人等❑装配过程的储运系统自动化包括:装配过程中零件定向和定位自动化;零件装配动作的自动化;检验及选配自动化;产品的
清洗、油漆、涂油和包装自动化等❑装配作业自动化指装配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传送自动化包括:市场预测和订货要求与生产计划间信息数据的汇集、处理和传送自动化;管理信息流自动化;自动装配系统信息流自动化❑装配过程信息流自动化7
6自动装配系统形式12345a)b)图5-28同步传送与非同步传送1-机器人2-料斗3-存储的工件4-装配的工件5-操作者❑同步传送与非同步传送一、自动装配概述77自动装配系统形式❑柔性装配系统(FAS)➢模块积木式FAS图5-29以装配中
心为基础的模块式FAS5'5'5'555DDCAAABEFF312864794'A-工件配套位B-输入位C-检验位D-返修位E-输出位1-存储传送装置2-通用装配装置3、4、4‘、6-工件传送装置5、5'-装配中心7-工件托盘8-工件收集站9-传送装置控制器➢以装配机器人为主体的
可编程序FAS一、自动装配概述781-料仓2-夹具提升装置3、4、5、6-机器人7-八工位回转试验机8-贴标签机9-不合格品斗10-包装机11-夹具下降装置12-气动机械手13-振动料斗14随行夹具15-传送装置图5-30以机器人为主体的气体调节阀FAS一、自动
装配概述79图5-31机器人装配工作单元检测机器人VIM控制器圆工作台侧视摄像机顶视摄像机检测工作台被检测产品中央控制器PAM控制器装配工作台手爪合格品中间库不合格品中间库零件上料台SCARA机器人一、自动装配概述80二、零件自动送进系统❑零件送进系统组
成图5-32零件送进装置组成示例选择器进给轨道装配头工件托架料斗分配器料斗零件送进器选择/取向器送进轨道擒纵机构与分配装置81二、零件自动送进系统图5-33选择器与取向器示意图a)b)82二、零件自动送进系统图5-34擒纵机构与分
配装置示例83二、零件自动送进系统❑自动装配作业的基本形式图5-35机器装配的基本作业形式a)轴孔件间隙配合b)挡销轴件装入扭转c)多个轴销装入d)装侧销e)螺钉的装入f)轴孔件过盈配合i)安放临时支承j)拆除临时支承k)卷褶联接
薄板g)轴销拔出h)零件翻转l)熔焊或锡焊连接84三、装配作业自动化❑轴孔类零件自动装配关键如何保证轴孔配合c)基件中心运动轨迹a)机构示意图b)振动原理图图5-36轴孔配合自寻中心装入机构1—电磁铁2—支架3—压杆4—弹簧5—推杆6—套7
—装配零件(轴)8—料道9—擒纵器10—装配基件11—夹紧机构12—挡铁13—夹具14、15—X、Y坐标滑板16——衔铁85三、装配作业自动化❑螺纹联接件的自动装配图5-37自动拧紧螺钉装置1—料管口2—隔料器3—导管4—直导管a)b)c)图5-38螺钉拧入的
过程86三、装配作业自动化图5-39连杆螺母自动拧紧工作原理1—推料杆;2—输料槽;3—卡簧;4—钢球;5—主轴;6—连杆盖;7—连杆体;8—连杆螺栓;9、10——螺母当连杆盖6合装在连杆体上,并从上面装入螺栓8后,从输料槽2送来的螺母,由推料杆
1送入主轴5的内六角孔中,并用卡簧3及钢球4档住螺母。然后主轴5边旋转边上升,将螺母逐个拧在螺栓8上。87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