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上课8课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一轮复习课件.ppt,共(53)页,5.727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816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点一古代中国科技成就考点二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戏剧艺术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表现(一)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就)影响外传发明过程项目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8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北非。西汉:发
明纸东汉:“蔡侯纸”魏晋南北朝:成为主要书写材料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北宋:彩色套印技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古代:发明。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宋朝:广泛使用。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用于航海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推动知识普及。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对世界市场的
形成和欧洲殖民扩张有影响。促进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①北宋时期封建经济在隋唐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其推动了我国传统科技的发展,使伟大发明在当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经济繁荣→根因)②北宋文化的繁荣对印刷术提出了新要求
,促使了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社会需要的推动)③唐以来海上贸易和造船业得到了很大发展,促使指南针在北宋时期用于航海。(社会需要的推动)④北宋时,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这促进了火器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推动)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在其《
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一书中说:“古代中国在1500年内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代世界科技赖以存在的发明一半来自中国的北宋……”?:三大发明在北宋得以获得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1、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
了一个小题,你觉得最适宜的是①大汉文明的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火药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2、四大
发明之所以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重要标志,是因为四大发明A.是西方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B.在推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作用巨大C.发明时间长,技术含量高D.领先西方时间长,足以令中华民族骄傲至今成就
影响《九章算术》计算工具东汉时期成书,采用十进位值制计数法,汇集了许多算术命题。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它的问世,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算筹算盘;珠算运算法歌诀。人们可以用珠算法解决加减乘除和开平方、开立方等
运算问题。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及世界其他地区。(二)数学成就及影响1、原因:①我们祖先为了采集、狩猎和农牧业活动的需要,通过观天象、明方向、知季节、告农时,逐渐积累天文知识,萌生和发展了古代天文学。(生产生活的需要)②封建王朝
的重视,设置专门的天文观测机构。2、表现:①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②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③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和简仪等。④设置专门的天象观测机构(三)天文学成就(四)历法、农学及医学成就领域成就地位及影响历法夏《夏小正》元《授时历》农
学西汉《氾胜之书》北魏《齐民要术》元朝《农书》明朝《农政全书》医学战国《黄帝内经》东汉《伤寒杂病论》明《本草纲目》商朝改进为殷历(干支纪年月日)古代最优秀历法,比现行公历颁行早三百年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
农书(记录农、牧业的成就)详细包含了农业各方面的知识体现了西学东渐,达到了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中医学奠基之作辨证施治方法;中医临床学理论基础,“万世宝典”。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东方药物巨典。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1.历法发达的原因:①古代农业发达,农业发展的需要。②封建王朝政府的重视。2.殷历(干支纪年法)4.近期以来,部分学者提出取消中医,引起了轩然大波,遭到了医学界的强烈谴责。中医以完整的体系独
立于世几千年,它博大精深,名医辈出,著述甚多。其中奠定理论基础的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本草纲目》D、《神农本草经》5.一医学院的一名学生其专业是中药药剂专业,那么,他的必修课程最主要的可能是①《黄帝内经》②
《伤寒杂病论》③《本草纲目》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问题一:二、1、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2)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经济的发展
)促进(3)交流: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促进(4)教育:教育和科举的发展推动(5)对外:明之前,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中外文化交流不断,中华民族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精华(6)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刻苦钻研、重视调查
研究的优良传统,富于智慧和创新精神。(7)个人因素:科学家的智慧和劳动。材料二:18世纪,……中国的这一系列成就,同医学和药物学及其应用一样,主要是积累的经验发现,而不是系统的或持久的科学探索的结果……(上等人)是一切体力劳
动为低级,甚至蔑视实验工作,……然而,正是理论、构思、实验和实践的结合,产生了现代西方科学和技术成就。——罗兹墨菲《亚洲史》请回答:1)根据两则材料,从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指出10世纪~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蒸汽机、电磁感应理论、分子原子结
构学说、细胞学说、进化论18~19世纪中叶(清)天文望眼镜、近代化学、力学、解释几何学、血液循环学说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徐霞客游记17世纪(明后期至清初)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本草纲目》16世纪(明中后)远洋航
海技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远洋航海技术10~15世纪(宋元到明初)欧洲中国时期材料一:6.阅读下列材料项目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内容方法目的发展趋势是对生产经验的总结和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缺乏理论探索(属应用科学)注重观察和实验与严密逻辑体系相结合(属理论科学)重视整理与经验总
结注重理论研究与观察实验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统治需要服务于工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
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材料三:2)中
国古代发达科技为什么没有转化为近代科学技术?二、中国科技没转化为近代科技原因①经济:封建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阻碍(科技发展缺乏动力);②政治: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的束缚;③思想:重人伦轻科技和迷信落后思
想的阻碍;④政策:科举制度(文化)、重农抑商(经济)、闭关锁国(对外)等阻碍⑤教育落后:教育以儒学为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1.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近代科技的产生根本原因(强调实用性,缺乏实验研究;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探索;传播和发展是封闭的,以“祖传秘方”
形式相传;缺乏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和机制。)2.中国古代科技自身缺陷的制约。材料四: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中国却依然停滞在
胚胎状态,无声无臭。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法国雨果(1802~1885年)3)雨果29岁时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时代的重大发现是什么?列举这项重大发现“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两例(名称和发明者);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在19世纪中后期中西方文明碰撞中产生了怎样的结果?重大发现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西门子——发电机;爱迪生——电灯、贝尔——电话等。结果: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列强逐步使落后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开始艰难被动地从传统农耕文明向工业
文明转型。2.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科技有何区别?中国古代科技西方近代科技服务领域主要是农业主要是工业重点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把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科学理论方法重实用,忽视抽象科学善于分析、创新,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
效方法结果领先世界,没有孕育出近代科学,没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史料研习]材料1: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
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问题三:从材料中归纳中西方科技使用上的不同之处。材料2: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材料3:马克思在《机器
、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
会的什么问题?2、古代科技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答:1、旧中国愚昧落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2、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16~18世纪四大发明在西方的命运为何与中国不同?认识?经济:商品经济
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政策:重商主义(经济)、殖民扩张(对外)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认识: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问题五:近代西方科技发展的原因三、中国古代科
技的突出特点:1、实用性,服务于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2、经验性(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3、封闭性倾向严重,不具有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问题六中国古代科技有什么突出特点?问题七: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实践
:3、经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发展——物质基础;4、科技: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理论: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推动生产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2.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等。1.(2013·重庆高考)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C2.(2011·江苏高考)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D3.(2010·新课标全国卷高考)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
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D4.我国古代有许多生产生活上的发明创造,结合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下图所列各项的产生,最有可能与道教活动有关的是
()A5.1724年(雍正二年)的《圣谕广训》规定:“又如西洋教宗天主,亦属不经,因其人通晓历数,故国家用之。尔等不可不知也。”此规定()A.表明清朝实行了宽松的宗教政策B.有利于西方科技知识传入中国C.表明清朝高度重视西方先进科技D.有利于“东学西渐”B•6.(2013东莞检
测)“这一新发明的起源,就潜藏在三项更古老的发明中:纸张、拓片和雕刻印章。”“这一新发明”指的是()•A.造纸术B.印刷术•C.电报D.互联网B•(2013浙江联考)下面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
饰•(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51)一张竹制的女士用床•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C.其藏品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C2.
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中,对密切世界各地的联系影响最大的是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3.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
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社会环境的影响B.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4.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后来这种情况得到极大改变,是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制墨技术D.活字印刷一、汉字与书法艺术㈠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1、起源:6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文字图画”。2、成熟:商代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汉字已经形成完整的
体系。3、统一:秦朝统一,“书同文”,小篆为官方统一文字(秦后期使用隶书)4、发展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5、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一、汉字与书法艺术『思考』:世界上很多最古老的文字都失传了,而中国汉字不
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而且一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什么呢?政治上:经济上:汉字本身: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畅通无阻;汉字为不同民族、不同方言区的经济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大篆小篆甲骨文隶书
楷书1.(07上海)结合下图信息,“文字图画”的准确含义是A.原始社会晚期,汉民族先民在各种器物上刻画的符号,渐渐演变成为汉字B.因为“书画同源”,故汉字可以用图画出来C.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D.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
图画,形成汉字2.(09广东)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ABCD3、(09山东)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书籍的发展,下列左侧是繁体“书”字,其活字应该是魏晋以前自发阶段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小篆——富于图案美;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
称)魏晋时期自觉阶段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楷书魏晋--定鼎钟、王唐代--盛世欧、颜、柳草书东晋王、王唐朝张、怀行书笔画详备结构严整实用价值笔画简约线条流畅审美价值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晋王羲之、唐颜真卿、宋苏轼、元赵孟頫、明文征明㈡书法艺术王羲之楷书作品欧阳询楷书作品
颜真卿楷书作品柳公权楷书作品王羲之草书作品张旭草书作品怀素草书作品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最具有审美价值?最具有实用价值?楷书隶书行书草书4.观察图片,回答问题:5.从商
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①古代帝王所创造②受书写工具影响③有利于交流传播④摒弃文化传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特点类别特征代表人物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高钟繇、、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高王羲之、王献之、张旭、怀素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价值王羲之、、苏轼、赵孟、
文征明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实用王羲之颜真卿归纳提升书画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抒发个人主观性情,体现东方特有的审美情趣。书画同源,一方面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另一方面在表现形式上尤其在笔墨运用上有共同规律性。二、中国古代的
绘画艺术1.发展历程远古:起源,彩陶画《鹳鱼石斧图》战国:成熟(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秦汉:绘画门类丰富(人物、山水、花鸟)《夫妇宴饮图》魏晋:绘画理论推动绘画发展;个性的人物画,“以形写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东晋顾恺
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隋唐:吸收外来风格,题材多样。隋,展子虔《游春图》(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盛极一时。两宋:注重写实的宫廷画、风俗画盛
行;代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元明清:文人画(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篆刻艺术为一体)最为突出。强调个性,借物抒情,写意。代表:元代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6.郑燮的《墨竹图》,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
,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的绘画特点符合A.原始岩画B.中国文人画C.汉代帛画D.民间绘画7、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宋朝以后绘画艺术的突出特点,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B、民间文化的
发展。C、画家的性格。D、统治者的提倡二、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2.特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1)文人画:强调个性,注重写意;讲究借物抒情,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2)山水画:讲究布局,气势雄壮,意境深远。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
中国画的精粹。(3)风俗画: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社会环境对绘画风格的影响(1)魏晋时期:社会的动荡,佛教、道教传播,引发了人们对儒学的反省。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屡屡碰壁,却不
愿随波逐流,逐渐形成了一个以道德情操和理想人格为号召的士人群体。在绘画作品上,凸显个性的人物画开始出现。(2)唐朝:政治统一和经济繁荣。画家们追求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绘画风格多样,如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
等。(3)两宋:政治上“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的修养,也使山水画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4)明清时期:专制的强化、社会的动荡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许多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绘画艺术作品和画家,如“扬州八怪”等
。1.(2013·江苏高考)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2.(201
3·四川高考)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6.“(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是人们对某次战争场面的描写。这种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A.商周B.春秋战国C.唐末宋初D.元末明初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1)材料一中,
马克思指出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马克思指出了中国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指南针为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提供了便利;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了
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材料二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止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家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
的致世趋向,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顾炎武在明清易伐之际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慷慨呼号;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2)理学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以天理遏止人欲
,根本目的是什么?以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3)材料二的作者认为理学倡导重义轻利的观念有何积极影响?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