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2020中考历史复习课件专题突破-专题五-中国对外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共61张PPT.ppt,共(60)页,1.422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809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八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五中国对外关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01专题解读02知识提要03知识梳理04备考视角目录导航05素养提升返回专题解读中国的对外关系从古至今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总体特点是外交与国力密切相关,也与统治者的政策相关,同时国际环境也会
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本专题外交包括丝路外交、城市开放外交、朝贡外交、锁国外交、屈辱外交、抗战外交、独立自主外交、全方位外交、新时代大国外交等。知识提要返回知识梳理时间表现历史作用西汉张骞通西域(汉武帝)加强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
化联系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返回唐朝遣唐使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玄奘西行(唐太宗)第一个系统地将天竺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并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鉴真东渡(唐玄宗)对中日
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返回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专门的机构(市舶司)进行管理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和两宋时期经济的繁荣元朝马可·波罗来华(元世祖忽必烈)记录其游记的《东方见闻录》展现了东方的富庶,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财富的向往,促进新航路的开辟返回明朝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
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来往返回明朝戚继光抗倭(日本)组成: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中国的奸商地点:浙江(台州九战九捷)、福建、广东作用:维护了
国家稳定,保证了东南地区的正常生活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1.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2.对台湾的开发和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3.对亚洲其他国家也间接起到保护作用返回清朝康熙皇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沙俄)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的整个黑龙江、乌苏
里江流域的土地,全部归属中国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返回近代史1840—1949年1840年中vs英鸦片战争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开始被打破,中国被迫对外交往返回近代史1840—1949年1856年中vs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沙俄一次性割占
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总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返回近代史1840—1949年1872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新疆大部从中亚浩罕汗国军事头目阿古柏手中收回;伊犁通过外交谈判从沙俄手中取回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返回近代史1840—1949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919年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引发五四运动,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条约》上签字返回近代史1840—1949年1922年中国外交在华盛顿会议与会国签订《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1937年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
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返回近代史1840—1949年1942年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为二战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战
外交取得巨大成就返回近代史1840—1949年1945年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二战结束的进程,加快了日军投降的步伐美国参与国共调停(重庆谈判)毛主席在美国大使赫尔利陪同下从延安飞赴重庆;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调停”失败(扶蒋反共);蒋介石在美国
支持下进攻中原解放区,国共第二次内战爆发返回现代史1949至今20世纪40—50年代建国初期外交政策“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中印、中缅谈判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万
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推动了大会的圆满成功返回现代史1949至今20世纪70年代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重返联合国,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中美、中日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为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形成由沿海到内陆的多层次对外开放局面返回现代史1949至今20世纪90年代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多极化趋势的世界格
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1997年香港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证明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创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积累了不可或缺的伟大经验;为世界和平与进步作出了贡献1999年澳门回归返回现代史1949至今
21世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迄今为止,对外开放迈出最大的一步;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001年上海、2014年北京召开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返回现代
史1949至今新时代大国外交“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上海合作组织;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国际新秩序的建设过程及原因1.对外过程:积极交往——闭关锁国——被迫交往——积极交往2.主要原因: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反映,出发点
是国家利益;受综合国力和统治者的统治思想、外交政策、国际环境等的影响返回过程及原因3.主要启示:(1)外交成就取得的前提条件是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取得外
交成就的可靠保证(4)统治者的外交战略与思想对外交发展极其重要返回外交是国家生活中的大事,是内政的延续。在整体备考中,可以把握外交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关系来思考。古代的外交侧重点放在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和闭关锁国,认识开放性外交带来的积极影响。近代
的外交应放在政府和外国列强的侵略角度去理解屈辱为主的外交,同时注意这一时期外交日益近代化。现代外交侧重中共的领导,只有中共的坚强领导,中国的外交才逐步化被动为主动,从点、线、面到全方位,从周边到世界,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从和平共处到人类命运共同
体。备考视角返回一、单项选择题1.下表内容与“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有关,其中史实和结论对应恰当的是()A素养提升返回2.据统计,仅在明朝永乐年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东南亚及非洲国家使节来华共三百余次,平
均每年十余次。其中有三位国王在率团访问期间在中国病逝,他们在遗嘱中都表示要将自己葬于中国。明朝政府尊重他们的选择,按照亲王的礼仪予以厚葬。这反映出()A.明朝政府长期推行对外开放政策B.郑和下西洋为明朝带来持续繁荣C.
朝贡贸易促进了明朝的经济发展D.中华文明对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D返回3.1873年,总理衙门与英、法、俄、美、德五国公使围绕亲递国书的觐礼问题进行谈判,双方辩论往返持续三个月之久,最终达成协议:五国公使觐见时不行跪拜之礼,公使们将觐见本国君主
的三鞠躬之礼改为五鞠躬。据此可知中国()A.外交主动,融入世界B.外交艰难,向近代转型C.近代外交的屈辱性D.奉行传统外交理念B返回4.1942年,英美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1943年,中美新约、中英新约正式签字,英美两国放弃了诸多在华特权。此后4年中,中国又与
多国签订类似条约。100年来,作为中国对外关系基础的不平等条约体系终于宣告结束。材料说明中国()A.收回了所有主权B.变成了世界强国C.实现了民族独立D.国际地位有所提高D返回5.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
要原因是()返回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答案:C返回6.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
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这一论断()A.说明中国共产党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反映了中国注重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C.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D.反映了新
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返回二、综合题7.(2019包头改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体现了现代中国积极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返回材料一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社会经济繁荣景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形成了中华文化圈。返回材料二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
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从1980年起,先后创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岛5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率先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探索了道路、提供了经验。
材料三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了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建设经济特区到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返回(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
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以中日文化交流的两个史实加以说明。(5分)原因:社会经济繁荣;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史实:日本政府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返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
谈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作用。(4分)作用:经济特区成为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的前沿,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打大对外开放积累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返回(3)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
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价值。(2分)时代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中国的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发展;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等。返回(4)你认为未来的中国,应该怎么展现大国外交风范?(2分)勇于担当,交流合作,展现大国外交。返回8.对
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一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
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返回材料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英等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
等条约的活动。1942年3月,新任外交部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政府正式表达了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改订新约的要求。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美、英两国经过反复磋商后,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分别与中国谈判废约。1943年1月11
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条约,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和一些特权。——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返回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根据百度百科整理返回(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2分)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利益为主,忽视经济利益;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是在官府控制下的古代对外贸易。返回(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抗战时期国民政府
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4分)原因:中国政府的主观努力;中国坚持抗战;中国人民长期的反帝斗争;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成员,战略地位大为提高。返回(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国际因素。(4分)特点: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
性国际组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因素: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区域集团化趋势。返回(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有何启示?(2分)要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展外交活动;树立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返回9.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是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下图返回材料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材料
三尼克松任总统后,致力于中美关系的改善。1970年他在国会演说时强调:“美国无视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国家是个错误……我们寻求开放的世界,努力探索对中国贸易和人员交流的开放……从长远看,对中国孤立政策是不明智的,返回从根本讲也是不成功
的。要看到中国的潜在力量任何外交灵敏政策都不能加以忽视和拒绝让中国继续排斥在国际社会之外,军备、安全、人口、环境问题变得复杂化和难以解决。”材料四“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返回(1)材料一中漫画反映的是哪一个
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为了让该地区回归,我们采取了什么基本国策?(2分)条约:《南京条约》。基本国策:“一国两制”返回(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中国的声音”有
哪些?(3分)返回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的声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3)根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主张改善中美关系的理由。(2分)(4)材料四中的“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是指什么?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返回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中国对解决
国际问题有重要作用;与中国进行贸易的需要。“第一扇窗”:设立经济特区。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5)综上所述,你认为最能影响一个国家不同时期外交政策变化的是哪一因素?举一例史实加以论述。(3分,史料实证,命题新动向)①国家利益
的需要。欧盟的建立:二战后,为加快恢复到战前的经济水平,抵制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欧洲国家共同联合,共同发展。②国家实力的变化。中美建交: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在外交、科技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显著提高。③国际形势的变化。美苏冷战:二战后,美苏两大国从二战时的联盟关系转变为对峙关系。返回10.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关系对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都会产生
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对亚太地区重新“安排”,1921—1922年,美国主导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参会的九国签署了一系列包括专门针对中国问题的条约,但作为参与国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却反受其害。——摘自《新课程历史学习报》(2011年14期)返回
材料二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
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据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整编返回材料三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中国实现对外开放与现代化战略需要有良好的国
际环境……如果说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只是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动力之一;到了90年代,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制度保证。——《当代世界:中国的改革开放与中美关系》返回材料四当前中美经常性的经贸摩擦,反映两国经济关系的密切
。中美经济对双方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双方只有理性面对,在经常性的协调和合作机制中,通过平等协商的办法加以妥善处理。中美双方都应该摆正心态,采取合作,尊重的态度,才能更切实地找到两国利益的平衡点,才能达到双赢。返回(1)
材料一中,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反受其害”?(3分)条约:《九国公约》。原因:列强共同侵略中国。返回(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随后哪一文件的签署体现了中美关
系的转变?(3分)原因:美国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文件:《联合国家宣言》。返回(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因何事开始走向正常化?根据材料三,归纳中美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之间的联系。(5分)事件:1972年尼克松访华。联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创
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或者与美国关系正常化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迈向世界的关键性第一步)。我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中美关系的不断发展(或者改革开放则成了发展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动力)。返回(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未来的中美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2分)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加强合作;互利共赢;平等互信;包容互惠。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