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云南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水平考试过关复习配套课件专题心中有法.pptx,共(57)页,457.457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80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学科网精品资源专题03心中有法专题考试内容要求心中有法15.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16.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
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B17.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
力。A18.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A•复习建议:共4个考点,分值却占全卷15%,与学生结合密切,考点15、16是B级指标,17、18是A级指标,所以四个
考点都必须特别关注,此部分设计专题复习课进行认真的分析。近几年分值一般是15分左右分值题型选择题、问答题、分析说明题考点15: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层次)1.法律的基本特征:①由国家制
定或认可;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本质特征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道德、纪律等行为规范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制定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是社会生活中
自然形成的;•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道德依靠人们的习惯、信念、舆论来维护。3.法律的作用: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1)规范作用:①我国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
为。②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2)保护作用:①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宁和稳定。②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4.学习法律对青少年的启示(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依法做事,正
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把法律作为首要的行为准则的。(2)我们应该学法、守法、用法、护法,从点滴做起,增强法制观念,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每个公民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
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要平等的遵守法律,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任何人不论民族、性别,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法律,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013云南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
可的②法律对全体违法人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④D.①②③④A【2014云南】下列关于法律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仅对违法犯罪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③法
律同道德、纪律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④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行为规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C【2017云南4】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的高度,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始终保持惩治腐
败高压态势,始终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苍蝇老虎一起打”体现的法律特征是()A.法律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同道德一样,都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考点16: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B层次)我国法律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果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1、什么是违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应该做的不做不应该做的做了2.违法行为的种类及法律责任:(1)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①一般
违法行为指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较小、触犯了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②犯罪(严重违法行为)指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区别:违法类别危害性触犯法律处罚程度一般违法犯罪刑法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也不大违法情节
严重,对社会危害很大刑法以外的法律刑法承担民事责任或行政处罚(一般强制性措施)受到刑事处罚(严厉的强制性措施))联系:(1)都是违法行为(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3)都应追究法律责任2.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1)民事违法行为违反
民事法律规定,损害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情节轻微、危害性小)(2)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规的违法行为。①职务过错;②行政过错。(情节轻微、危害性小)(3)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触犯刑法的行为。(情节严重、危害性大)一般违法行为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严重违法行为,都有一个共同的后果:承
担法律责任。【2017云南6】违法行为是指()A.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B.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行为C.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D.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D•【2015云南18】八年级(2)班的同学学习了“违法与犯罪”的相关知识后,分小组进行了课堂讨论
。同学们的下列发言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一旦沾染不良行为,必定会走向违法犯罪B.如果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C.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D.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应受刑罚处罚C【2016云南17】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②
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④小将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考点17: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掌
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A层次)分析说明题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1)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3)家庭、学校、社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和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现象。2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1)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涉及到的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婚姻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法》、《劳动法》等。3.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未成年人设置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
会保护、司法保护四道防线。家庭保护:是指父母或基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教育和监护的职责,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
的不良行为。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请求保护。学校保护:要求学校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尊重未成年人
的人格尊严;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社会保护:是特指在社会生活环境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任何组织和个
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营业性舞厅、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司法保
护: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等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如设立少年法庭,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做好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的安置工作;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抚养
权等。4.未成年人怎样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自我保护的方法)(1)不法侵害发生前,要提高警惕。(2)受到不法侵害时,要用智慧保护自己①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要冷静,机智灵活。有能力将其制服时,要勇敢地同其搏斗。②没有能力将其制
服,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设法稳住歹徒,机智的求助他人,记住歹徒的相貌、去向,拨打“110”报警电话等。(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通过非诉讼和诉讼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或通过合法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2013云南19】2013年一、二季度校园安全事故频发,各地中小学、幼儿园迅速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并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演练活动。这体现了对未戍年人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
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B【2014云南6】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不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厅、网吧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这一规定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C、学校保护D、司法保护B【2017云南12】图书馆等青少年活动场所优惠或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支持中小学生
参加校外阅读,开展少儿阅读推广活动。这是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学校保护C.社会保护D.司法保护C•【2016云南30】阅读材料,运用有关知识回答问题:2016年5月6日,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在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上通报我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情况.会上宣布:对于犯罪相对较轻的未成年人,
为不影响未成年人将来创业和就业,检察官应把其犯罪的记录永远封存,如果其再次犯罪,方可解封已封存的犯罪记录.上述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什么保护?除此之外,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了哪几方面的保护?答:上述材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
的司法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考点18: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A层次)新增高频考点年年都考分析说明题1、违
法行为: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应该做的不做不应该做的做了根据社会危害程度不同,违法行为可分为:①一般违法行为指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较小、触犯了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
的行为。②犯罪(严重违法行为)指情节严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刑罚主刑附加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只能独立使用即可作
为主刑的附加刑使用,又可独立使用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2.违法犯罪的演变过程:不良诱惑一般违法犯罪不良行为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是沾染上了坏思想、坏习气;有了不良行为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便会去做一些违法的事;若再不回头,就会越走越远,直至滑向犯罪的泥潭。某校1
5岁学生林某,结识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变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因此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后因盗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至此,林某扔不思悔改,又因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并致其重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从林某违纪—一般违
法—犯罪的演变过程中,说明了什么?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勿以恶小而为之。一般违法犯罪偷窃数额大打架致人重伤或死亡数额小致人轻伤青少年要努力学习,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提高法律意识,做一个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3.未成年人违法
犯罪的原因:(1)社会因素:①对未成年人的法制、道德教育的力度不够;有关部门监管不力;②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良精神文化产品的毒害。(2)学校因素:①学校等教育机构忽视了学生道德、法律方面的教育;②未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职责,耐心教育、帮助学生,关爱学生。(3)家庭因素:①家庭父母或者其他监
护人未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②教育方式简单粗暴;③家庭关系不和睦;④家庭成员不良品行对子女所产生的影响。(4)个人因素:①无知、盲目模仿、从众心理、报复心理以及寻求刺激、逞强好胜心理等;②辨别是非
的能力不强;③自我约束能力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④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⑤不能正确对待学校和老师的教育;⑥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⑦有了不良行为不能及时改正等。【重点】4.怎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2)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3)学校: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4)家长:要以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来教育和影响未成年子女。(5)未成年人(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①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维护法律的尊严,自觉依法自律,做一个守法的人;②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加强品德修养,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③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④培养健康的情趣爱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⑤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⑥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⑦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共筑防护
墙五大保护国家社会家庭学校自身思想意识行为建立完善法律法规调动各方面力量尽到社会保护职责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履行家庭保护职责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等以身作则,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严防未成年人
辍学、逃学等5.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合法权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成年人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
会力量,采取灵活机智的方法与其斗争。如设法稳住歹徒,机智地求助他人,记住歹徒的相貌、去向,拨打“110”报警电话等。违法犯罪犯罪违法违法犯罪犯罪违法ABCD1、正确反映违法和犯罪关系的是()2.(2015.曲靖5,2分)14岁的小明和15岁的小新是同班同学,小明经常给小新取一
些侮辱性绰号,小新忍无可忍,一怒之下将小明打成重伤。小明和小新的行为分别是()A、不良行为犯罪行为B、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D、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D3.【2017云南29】结合材料,运用所学
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数据显示,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中,因不良诱惑导致的模仿犯罪约占30%.材料二:据有关部门调查,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从不良行为开始的发展性犯罪多,由小偷小摸到暴力盗抢的财产犯罪多等
特点。问题:(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除盲目模仿外还有哪些?(至少答出四个方面)(2)为避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1)①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自律;②交友不慎,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弱;③经不起不良的诱惑,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④不能正确对待老师和家长的教育.(2)①防
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②要从克服各种小缺点、小错误、坏习气、坏作风开始,防患于未然,把违法、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③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认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意识构筑起我们人生的防线,预防违法犯罪.④加强修养,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4.【
2014云南31】阅读下述案例,运用《思想品德》有关知识,回答问题。(10分)据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报道,某职业学校16岁学生林某,自从结识社会上几个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变得无心学习,迷恋网络游戏,经常逃学旷课,夜不归宿,经学校多次教育,林某仍不思悔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
从学校毕业后,因盗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因伙同持刀绑架一名小学生致其重伤,并向其家人索要人民币数万元,林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1)林某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简要说明林某为什
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6分)(2)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请你给同龄人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4分)(1)侵犯的权利有: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财产所有权(2分)(答出其中两项权利即可给2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路的原因:①林某没有培养健康的情趣爱好,抵制不良诱惑能力差;②不能明辨是非,交友不慎;③不能正确对待学校和老师的教育;④有了不良行为不能及时改正;⑤法制观念淡薄,不能自觉遵纪守法,等等。(4分)(2)建议:①培养健康的情趣爱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②要学会文明交往,谨慎交友;③要墫强
明辨是非能力;④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⑤有了不良行为要及时改正;⑥要墫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⑦要加强品德修养,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等等。(4分)(考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