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第34课-图形的相似课件-浙教.ppt,共(37)页,627.539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757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34课图形的相似1.比和比例的有关概念:(1)第四比例项:若=或a∶b=c∶d,那么d叫做a、b、c的.(2)比例中项:若=或a∶b=b∶c,那么b叫做a、c的.(3)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使其中较长线段(AC)是原线段(AB)与较短线段(BC)的
比例中项,就叫做把这条线段.即AC2=,AC=AB≈AB.要点梳理abcd第四比例项abcd比例中项黄金分割AB·BC5-120.6182.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定理:(1)=⇒ad=bc;(2)=⇒;(3)==…=(b+d+…+n≠0)⇒=.abcdabcdabcda±bb=c±ddmn
a+c+…+mb+d+…+nab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截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3)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
三边;(4)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它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4.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比: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两个相似三角形的.
比例比例比例相似三角形相似比5.相似三角形的判定:(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截得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三边对应成比例;(5)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6)直角三角形中被
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三角形都与原三角形相似.6.相似三角形性质: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7.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及成比例的线段: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
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射影定理:如图,△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高,则有下列结论.(1)AC2=AD·AB;(2)BC2=BD·AB;(3)CD2=AD·BD
;(4)AC2∶BC2=AD∶BD;(5)AB·CD=AC·BC.1.证明三角形相似的解题技巧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常规思考过程是:①先找两对对应角相等,一般这个条件比较简单;②若只能找到一对对应角相等,则判断相等角的两
夹边是否对应成比例;③若找不到角相等,就判断三边是否对应成比例;④若题目出现平行线,则直接运用预备定理得出相似的三角形.[难点正本疑点清源]2.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解决其他问题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也可以间接地说明角相等或线段成比例,还可为计算线段及
角的大小创造条件,在解决问题时,应从问题结论所需条件入手,灵活转化.有时需把解题中涉及的线段转化到适当的三角形中去考虑,有时要找“中间比”来替换,使问题得以间接解决.1.下列各组线段(单位:cm)中,成比例线段的是()A.1、2、3、4B.1、2、2、4
C.3、5、9、13D.1、2、2、3解析:线段1、2、2、4中,1∶2=2∶4.基础自测B2.(2011·陕西)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AD、CD边上的点,连接BE、AF相交于G,延长BE交CD的延长线于点H,则图中的相似三角形有()A.2对
B.3对C.4对D.5对解析:∵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D∥BC.∴△ABG∽△FHG,△HED∽△HBC,△ABE∽△DHE,△ABE∽△CHB,∴相似三角形有四对.C3.(2011·北京)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AD=1,BC=3,则的值为()A.B.C.D.解析:∵AD∥BC,∴△AOD∽△COB,∴==.AOCO12131419BAOCOADBC13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
、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
果从此为之失败。2023年6月2023/6/32023/6/32023/6/36/3/2023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3/6/32023/6/3June3,20238、教育者,非为已
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3/6/32023/6/32023/6/32023/6/34.(2011·台州)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1∶4,则它们的周长之比为()A.1∶2B.1∶4C.1∶5
D.1∶16解析:相似三角形的面积之比为相似比的平方,周长比等于相似比,所以相似比为=.A14125.(2010·潍坊)如图所示,一般书本的纸张是由原纸张多次对开得到的.矩形ABCD沿EF对开后,再把矩形EFCD沿MN对开,依此类推.若各种开本的矩形都相似,那么等于
()A.0.618B.C.D.2解析:因为矩形ABCD与矩形CFED相似,所以=.若设DE=a,则AD=2a,=,AB2=2a2,AB=a,∴==.ABAD222BDECDABADAB2aaAB2ABAD2a2a22题型
一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例1】如图,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则下列图中的三角形(阴影部分)与△ABC相似的是()题型分类深度剖析A解析:分析可以看出图中△ABC是钝角三角形,其钝角为135°,且夹这个角的两边的比为2∶=∶1,只有A选项中的三角形符合条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它们是
相似三角形,故选A.探究提高此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知识及观察能力.22知能迁移1如图,在△ABC中,DE∥BC,EF∥AB.求证:△ADE∽△EFC.证明:∵DE∥BC,EF∥AB,∴∠AED=∠C,∠
A=∠CEF,∴△ADE∽△EFC.题型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例2】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ACD.(1)请再写出图中另外一对相等的角;(2)若AC=6,BC=9,试求梯形ABCD的中位线的长度.解题示范——规范步骤,该得的
分,一分不丢!解:(1)∵AD∥BC,∴∠DAC=∠BCA.[2分](2)∵∠B=∠ACD,∠BCA=∠DAC,∴△BCA∽△CAD,[4分]∴=,∴AC2=BC·AD,即62=9·AD,AD=4.[6分]∴梯形ABCD的中位线=(AD+BC)=×(4+9)=6.5.答:梯形ABCD的中位线的
长度是6.5.[8分]探究提高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性质,相似三角形性质的应用等.BCCACAAD1212知能迁移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E是AB的中点,且CE⊥DE.(1)请你判断
△ADE与△BE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2)若AD=1,BC=2,求AB的长.解:(1)相似,理由如下:∵AD∥BC,∠B=90°,∴∠A+∠B=180°,∴∠A=∠B=90°.∴∠ADE+∠AED=90°.∵CE⊥D
E,∴∠CED=90°,∠AED+∠BEC=90°.∴∠ADE=∠BEC.又∵∠A=∠B,∴△ADE∽△BEC.(2)∵△ADE∽△BEC,∴=.∵E是AB的中点,∴AE=BE=AB.∴AE2=AD·BC=1×2=2,AE=.∴AB=2AE=2.答:AB的长为2.ADEBA
EBC12222题型三相似三角形综合问题【例3】如图,矩形PQMN内接于△ABC,矩形周长为24,AD⊥BC交PN于E,且BC=10,AE=16,求△ABC的面积.解:在矩形PQMN中,PN∥=QM,∴△APN∽△ABC.∵AD⊥BC,∴AE⊥PN.∴=.设ED=x,∵矩形PQM
N周长为24,∴PQ+PN=12,∴PN=12-x,AD=16+x,∴=,x2+4x-32=0,解之:得x1=4,x2=-8(舍去),∴AD=AE+ED=20,∴S△ABC=BC·AD=×10×20=100.答:△ABC的面积
是100.PNBCAEAD12-x101616+x1212探究提高本题考查的关键是“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线之比等于它们的相似比”.知能迁移3(2011·怀化)如图,△ABC是一张锐角三角形的硬纸片.AD是边BC上的高,BC=40cm,AD=30cm.从这张硬纸片剪
下一个长HG是宽HE的2倍的矩形EFGH,使它的一边EF在BC上,顶点G、H分别在AC、AB上,AD与HG的交点为M.(1)求证:=;(2)求这个矩形EFGH的周长.AMADHGBC解:(1)证明:∵四边形EFGH为矩形,∴EF∥GH,∴∠AHG=∠ABC.又∵∠HAG=∠BAC,∴△AHG
∽△ABC,∴=.(2)解:设HE=x,则HG=2x,AM=AD-DM=AD-HE=30-x,由(1)可知,=,∴=,解得,x=12,2x=24.∴矩形EFGH的周长为2×(12+24)=72cm.AMADHGBCAMADHGBC30-x302x40题型四相似多边形与位似图形【例4】如图
,在8×8的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OAB的顶点都在格点上,请在网格中画出△OAB的一位似图形,使两个图形以O为位似中心,且所画图形与△OAB的位似比为2∶1.解:画图略探究提高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
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称为位似比.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叫做相似比.知能迁移4如图,在长为10cm、宽为6cm的矩形中,截去一个矩形,使得留下的矩形(图中阴影部分)与原矩形相似,则留下的矩形的面积是多少?解:由题意,可知矩形ABCD∽矩形CD
EF.∴=,即=.∴DE=3.6,∴S矩形CDEF=6×3.6=21.6cm2.ADABCDDE1066DE13.易出错的三角形相似问题考题再现如图,在Rt△ABC与Rt△ADC中,∠ACB=∠ADC=90°,AC=,AD=2,问:当AB的长为多少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答题规范6学生作答解:在
Rt△ADC中,∵AC=,AD=2,∴CD==.要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有=,∴AB===3.故当AB的长为3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6AC2-AD22ACADABACAC2AD(6)22规范解答解:在Rt△ADC中,∵AC=,AD=2
,∴CD==.要使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有=或=,∴AB===3,或AB===3.故当AB的长为3或3时,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6AC2-AD22ACADABACACCDABACAC2AD(6)22AC2CD(6)2222老师忠
告1.此题中,两个直角三角形Rt△ABC与Rt△ADC中,∠ACB=∠ADC=90°,∠B可能与∠ACD相等,或者∠B与∠CAD相等,三角形△ABC与△ADC相似可能是△ABC∽△ACD或△ABC∽△CAD.根据对应边成比例,有两种情况需要分类讨论.2.分类讨论在几何中的应用也很广泛,
可以说整个平面几何的知识结构贯穿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3.在解题过程中,不仅要掌握问题中的条件与结论,还要在推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以便全面、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忽视已知条件,实质上是对概念理解不
详、把握不准的表现.方法与技巧1.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相似是关键”,为了学好相似形,要随时与全等形做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此,全等形是相似比为“1”的特殊相似形,相似形则是全等形的推广.2.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角度,在与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特例)的对比中,掌握相
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思想方法感悟提高3.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基本思路:(1)条件中若有平行线,可采用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2)条件中若有一对等角,可再找一对等角(用判定定理1)或再找夹边成比例(用判定定理2);(3)条件中若有两边对应成比例,可找夹角相等;(4)条件中
若有一对直角,可考虑再找一对等角或证明斜边、直角边对应成比例;(5)条件中若有等腰三角形,可找顶角相等,或找一对底角相等,或找底和腰对应成比例.4.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但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失误与防范1.在判别两个多边形相似的时候,不能仅凭直观感觉,而应该使用准确的判
别方法.在确定多边形的对应边时,常根据图形的大致形状,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当发现有一组对应边的比与其他对应边的比不相等时,即可说明对应边不成比例,则两个多边形不相似.2.证明比例式或等积式的方法主要有“三点定型”法
.(1)横向定形:欲证=,横向观察,比例式中分子的两条线段是AB和BC,三个字母A、B、C恰为△ABC的顶点;分母的两条线段是DE和EF,三个字母D、E、F恰为△DEF的三个顶点.因此只需证△ABC∽△DEF;ABD
EBCEF(2)纵向定形:欲证=,纵向观察,比例式中左边的比AB和BC中的三个字母A、B、C恰为△ABC的顶点;右边的比两条线段DE和EF中的三个字母D、E、F恰为△DEF的三个顶点.因此只需证△ABC∽△DE
F;(3)由于运用三点定形法时常会碰到三点共线或四点中没有相同点的情况,此时可考虑运用等线、等比或等积进行变换后,再考虑运用三点定形法寻找相似三角形,这种方法就是等量代换法.在证明比例式时,常常要用到中间比.ABBCD
EEF完成考点跟踪训练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