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优秀课件39张

PPT
  • 阅读 80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9 页
  • 大小 3.280 MB
  • 2023-06-0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优秀课件39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优秀课件39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优秀课件39张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优秀课件39张
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优秀课件39张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3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考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优秀课件39张.ppt,共(39)页,3.280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73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考什么?(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4)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6)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言文

走进中考2020年临沂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猫说[明]薛碹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

也,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

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

哉!”遂笞而放之。[注释]①铦(xiān):锋利。②絷(zhí)维:系缚。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

,斥责。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相与(2)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适:(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舍:2019临沂中考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

移山》)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的一组是(2分)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②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③遽起而捕之④已则似

心泯泯,饥哺饱嘻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⑥又亟往捕之而走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12.《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怎么学?怎么

学?中考中常考的实词有哪几类?你有何科学有效的复习方法或答题技巧?文言现象通假字解释模式:“X”通“x”,意思。一词多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作状语等动词:用作

名词,使动用法,为动用法,作状语等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数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等词义扩大如:江、河等词义缩小如:且、遂等词义转移如:涕、走等感情色彩如:卑鄙、可怜等通假字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愚公移山》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通“邀”,邀请)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桃花源记》-------《陈涉世家》“X”通“x”,意思。一词多义如:朝服衣冠(早晨)朝于是

入朝见威王(朝廷)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见)——《邹忌讽齐王纳谏》绝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断绝)绝巘多生怪柏(极)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消失,停止)——《三峡》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意:品德恶

劣古今异义——《出师表》如: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意:怜惜,怜爱——《陈涉世家》如: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古义:眼泪今意:鼻涕——《出师表》B.在对口扶贫工作队帮助

下,村中小路拓宽了,危旧的民宅也修葺一新。C.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损害。语境使用不当;6.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14.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A.杜甫的诗歌凝聚着对天

下苍生的爱,表现了他心忧天下的崇高精神。【题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和范围,如果把握不准,就会误作它用。例如“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倚马可待、行云流水、脍炙人口、洛阳纸贵、不落窠臼”等只能用

于形容文学才能突出;“鳞次栉比、美轮美奂”只能用于描述建筑物……②用错对象:即因不能准确把握成语固定的使用对象、范围而误用。13.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不能理解为“没有成功”。让和谐走进心灵,让百姓安乐。在“将相和”的故事中,如果

没有蔺相如的宽容忍让,没有廉颇甘愿以大将之身负荆请罪,哪会有将相同心、各展所长的千古美谈?古往今来,从宋朝的秦桧陷害忠良到近代的国民革命时期的“府院之争”,多少人为了名利拼个你死我活。面对外敌入侵和人民百姓的水深火热毫不动容,不懂相让,不懂和谐,影响

的又何止一人一事?掌握了以上知识,有助于我们正确使用词语或准确判断词语使用的正误。旱灾并不可怕,只要干部群众一起齐心协力,天大的难关也能度过。【题5】【解析】如: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词类活用—

—《曹刿论战》如:其一犬坐于前。(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狼》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陋室铭》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爱莲说》教你一招紧扣注释,认真识记词不离句,你有何科学有

效的复习方法或答题技巧?联想迁移怎么学?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②,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

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⑤伈(xǐn)心:恐惧。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①金:金属。保留人名、地名、官职、书名、国号、年代和朝

代等专有名词”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亲解佩刀,以赐二人。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3)自为树党,为秦益敌益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阅读下面的

文言文,完成8-12题。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怎么学?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你认为该如何复习和答题呢?教你一招归类识记例如之的用法1、代词可译为“他”“它”“他们”“这”“这样”等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2、结构助词,的如: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3、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孔子云:何陋之有4、

动词可译为“去”“往”“到”如:辍耕之垄上6、助词,补足音节如:久之,目似瞑5、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教你一招归类识记紧扣语境仔细比对巧用排除怎么学?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

/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如:孔子云:何陋之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家人欲执而

击之,余日:“勿庸。②絷(zhí)维:系缚。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⑦也,犹屏伏不敢出。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

尚书右仆射。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4.(4分,句子2分,问题2分)句子:其真不知

马也。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①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标准:信:准确达:通顺雅:优美教你一招方法:增留补删调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保留人名、地名、官职、书名、国号、年代和朝代等专有名词补出省略的成分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删除无实义的虚词调整特殊语序如:战于长勺怎么学?教你一招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2、抓中心句找关键词3、利用信息加深理解4、提取归纳整合答案小结:实词:积累迁移虚词:归类识记翻译:准确通顺筛选:提取整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秋,七月,阳城人陈胜,阳夏人吴广起

兵于蕲,是时,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因天下之愁怨,乃杀将尉,召令徒属曰:“公等皆失期当斩;假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

种乎!”众皆从之。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坛而盟,称大楚。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拔之。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酇、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攻陈,陈守、尉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不胜、守丞死、陈胜乃入据陈。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①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馀也

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②,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敌多则力分,与④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⑤,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⑥,以德服之,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

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七)2020临沂中考【注释】①张耳、陈馀:魏国名士,秦灭魏后改名换姓逃到陈地。②立六国后:扶持六国国君的后裔。③树党:培植党羽。④与:跟随,朕合。⑤交兵:军队交锋。⑥亡而得立

:灭亡后得到复兴。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发闾左戍渔阳发(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比(3)自为树党,为秦益敌益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为坛而盟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B.①死则举大名耳②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C.①据咸阳,以令诸侯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D.①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10.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11.把下

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12.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张耳、陈馀所说的“帝业成”条件的一组是()①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②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③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④诛暴

秦,据咸阳,以令诸侯⑤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⑥遂自立为王,号“张楚”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答案】8.①征发②等到③增加9.C10.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11.示例: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名求见。陈胜一向听说他俩很贤能

,故而非常高兴。12.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猫说[明]薛碹余家苦鼠暴,乞诸人,得一猫。形魁然大,爪牙铦①且利。余私计鼠暴当不复虑矣。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类有能者: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既而以其驯也,

遂解其维絷。适睹出壳鸡雏,鸣啾啾焉,遽③起而捕之。比④家人逐得,已下咽矣。家人欲执而击之,余日:“勿庸。物之有能者,必有病。噬雏,是其病也;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群鼠复潜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已⑦也,犹屏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其无他异,遂历穴相告曰:

“彼无为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余之家人执之至前,数⑧之曰:“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真天下之弃才也哉!”遂笞而放之。[注释]①铦(x

iān):锋利。②絷(zhí)维:系缚。③遽(jù):突然。④比:等,待。⑤伈(xǐn)心:恐惧。泯泯:茫然无知。⑥饥哺饱嘻:饥则吃食,饱则嬉闹。⑦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⑧数(shǔ):责备,斥责。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1)群鼠闻其声,相与窥其形相与(2)适睹出

壳鸡雏,鸣啾啾焉适:(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舍:2019临沂中考余方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余方

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已则伈伈泯泯⑤,饥哺饱嘻⑥,一无所为。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遵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②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③遽起而捕之独无捕鼠之能乎?”遂释之。词义扩大如:

江、河等如:朝服衣冠(早晨)他军事才能卓越,镇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3)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舍: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魏征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而、何、乎、乃、其、且、为、焉、也、以、于、则、者、之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以其未驯也,絷维②以伺,候其驯焉。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今汝无捕鼠之能,而有噬鸡之病”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

愚公移山》)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C.未有问面不告、求而不得者也(《送东阳马生序》)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0.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猫“类有能

”的一组是(2分)①形魁然大,爪牙铦且利②恐其噬已也,屏不敢出穴者月余日③遽起而捕之④已则似心泯泯,饥哺饱嘻⑤遂偕其类复出,为暴如故⑥又亟往捕之而走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余方

怪甚,然复有鸡雏过堂下者,又亟往捕之而走,追则啮者过半矣。12.《猫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答案8.(3分)(1)共同、一起(2)适逢、恰好(3)舍弃(抛开)9.(C)

(2分)10.(A)(2分)11.(4分)我正感到很是诧异,这时刚好又有小鸡从屋外走过,它又非常迅捷地追了过去,等我赶上,它已经把小鸡吃了大半了。12.(3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看似有优点,其实一无是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有缺点的人,能用他的长处为人谋事,我们应

该给他成长的机会;反之,那些表面看似有优点的人,却把它的缺点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人不光难堪大任,更可能祸患无穷。一、(2020广西北部湾)阅读理解(17分)【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

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

文集校注》卷一)【乙】上令封德举贤,久无所举。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八》)[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B.正患己不能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D.虽有千里之

能上诘之2.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指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B.乙文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贤”“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唐太宗的

焦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议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豆类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

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3.把选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可尽粟一石。(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4.甲文哪一句话可以用来形容乙文的封德彝?结合对唐太宗的话的理解,你认为封

德彝存在哪些问题?(4分)5.假如可以“借才于异代”,你会向唐太宗举荐谁?请从初中阶段所学的课文中选择一个古代人物,并从“德”“才”两方面具体说出他的长处。(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示例:陈胜率义军已进入陈地,张耳、陈馀便前往陈胜的驻地通

名求见。(1)发闾左戍渔阳发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魏征而已。(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②,自为树党③,为秦益敌;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

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3)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删⑦匿形致已:意为故意躲藏以捕获自己。即使古代名臣,又用什么能超越他们!“

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二人。(“要”通“邀”,邀请)如: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参考答案】1.(2分)B2.(2分)D3.(4分,每小题2分)(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

用它的长处。4.(4分,句子2分,问题2分)句子:其真不知马也。(2分)问题:不能知人善用、善取其才;(1分)不善于自省,遇事推责。(1分)5.(3分,推荐人物1分;理由2分,“德”“才”各占1分)示例一:我推荐唐雎,因为唐雎在国家危难

之际能临危受命,挺身而出,有一颗爱国之心;而且他能言善辩,足智多谋,处事不惊,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治国人才。示例二:我推荐范仲淹,他忧国忧民,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他军事才能卓越,镇

守西北边疆,抗击西夏入侵,为国立功。【参考译文】唐太宗让封德彝举荐贤能的人,过了很久,封德彝也没有举荐一个人。太宗责问他,他回答说:“不是我不尽心去做,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罢了!”太宗说:“君子用人跟用器物一样,都要选用它的长处。自古治理国家达到大治的人,难道是向别的朝代去借人才来用的吗?我们只

是忧虑自己不能辨识人才,怎么可以冤枉当今一世的人呢?”封德彝惭愧地走了。文言文阅读(共12.0分)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有大志,通贯书术。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治。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多病,辞职

,帝曰:“公不见金①在矿何贵之有?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朕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②焉。卿虽疾,未及衰,岂得便③尔?”时上封事④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征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遗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益;非

,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征而已。”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轨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

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选自《新唐书》,有删改)【注】①金:金属。②砺(lì):磨砺。③便:安适。④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⑤违:过失、错误。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尚书省滞狱不决者,诏征平

治狱:案件B.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谤:诽谤C.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彰:揭示D.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弼:辅佐2、下列句中“以”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______例句:征处事以情,人人悦服A.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岳阳楼记》)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D.近岸,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3、下列句子与文中“封事,谤木之遗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______A.何陋之有(《陋室铭》)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C.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魏征因多病辞职,皇帝以金属自比,要求魏征做“良匠”对他加以磨砺。B.魏征劝谏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得失,就要广泛听取意见,让臣子们畅所欲言。C.皇帝认为房玄龄

助他平天下,魏征纠正他的过失,他们都是国家功臣,于是解下佩刀赐给二人。D.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认为魏征践行仁义,尽心辅佐,才干超过诸葛亮。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冶锻而为器,人乃宝之。(2)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孰贤?”3.“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教师

明确: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说不清呀。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9.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语文要素: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

作者的观点。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4.“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想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

军万马。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难怪曹操说:“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参见上方。教师预设(课件展示):课后活动:选择一首古诗或一幅山水画,沿用文中所学方法写一段赏析文字。不超过

500字。4.所作结论。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教师预设(课件展示):1.为什么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悠悠:形容漫长、久远。学生活动:首先独立自考,然后可以同桌之间或小组间交流。答案:(1)B;(2)A;(3)B;(4)D

;(5)①(金属)经过冶炼锻造成为武器(器具、工具),人们把它们当宝贝一样看待。②皇上曾经询问所有大臣:“魏征和诸葛亮比,哪个更贤能?”【参考译文】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

。贞观七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因多病提出辞职。太宗说:“您不见金属在矿山有何珍贵,把它精心锻造成器物,人们才看作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属,把您比作良匠而加以磨砺。您虽有病,还未衰老,怎能这样辞官呢?”唐太宗时,很多

人写信谏言,往往信的内容与事实不符或者于事无补,唐太宗对这些信件很厌恶,想将写信的人降职查办,魏征对太宗说:“古代有人使用谤木,让人把自己的过失刻在谤木上,封事,应该是从谤木传承下来的吧……皇帝您想要听自己处理事务

的得失,应该让对方畅所欲言。如果对方说的对,将对朝廷有益处,如果不对,也对政务没有什么影响。”太宗听完很高兴,就奖励了写信谏言的那些人。有一天,太宗大宴群臣,太宗说:“贞观以前,跟随我平定天下,经历艰险草创国家,是房玄龄的功劳。贞观以后,献纳忠谏,匡正朕的过失,使国家长治久安,只有魏征而已

。即使古代名臣,又用什么能超越他们!“亲自解下佩刀,赐给二人。皇帝曾经问群臣:“魏征和诸葛亮谁贤?”岑文本说:“诸葛亮才兼将相,不是魏征所能比的。”皇帝说:“魏征施行仁义,来辅佐朕,想使朕成为尧,舜之君,即使诸葛亮也无法与之抗衡。”预祝同学

们:金榜题名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