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课件

PPT
  • 阅读 29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3 页
  • 大小 8.879 MB
  • 2023-06-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医学课件-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医学课件-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医学课件-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医学课件-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课件
医学课件-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5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医学课件-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课件.ppt,共(53)页,8.879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70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检测1前言随着现代化医学科学的发展,诊断和治疗手法不断提高,新技术、新疗法不断推陈出新,导管、插管、内镜等侵袭性操作不断增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使医院感染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医院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并呈日益增多的趋势。2前言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当今医疗

机构面临的重大挑战,关系到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突出的公共卫生课题。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医疗机构的管理水平,受到国内外医院管理者和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3医院感染

的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4医院感染的分类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

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引起自身感染。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

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等。5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物体表面微生物学监测♦消毒剂微生物学监测♦医务人员手微生物学监测♦灭菌

效果生物监测♦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医疗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测6医院空气微生物学监测78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距墙1米9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内、外、中对角线3点内、外点距离墙壁1m处室内面积

>30m2设四角(东、西、南、北)及中央共5点四角距离墙壁1m处10室内面积≤30m2室内面积>30m211操作方法将平皿(直径9cm)放置在采样点处采样高度距离地面80-150c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12正确操作13错误操作14放置时间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

空气的房间Ⅱ类环境暴露15minⅢ类环境暴露5min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房间暴露30min15采样后盖好平皿盖子记录科室、房间、采样人、采样时间将平皿倒置放于托盘内(附化验单)采样平皿尽快送至实验室培养若怀疑与医院感染有关时进

行目标微生物检测16正确放置方法17错误放置方法18平板暴露法采样注意事项采样前关闭门窗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分钟后采样放置培养皿时应从最里面的房间或房间的最里面开始布点依次向外、最后人员撤出收集培养皿时从最外面的房间或

房间的最外面开始、最先布的点最后收19对采样人员的要求20医院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的监测21采样时间2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23采样方法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

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擦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面积,被采样表面≥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投入装有10ml无菌检测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

小型物体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2425记录(检验申请单)记录科室、房间、何种物体表面、何种消毒剂、采样人、采样时间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26合格标准、Ⅱ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Ⅲ类区域: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

有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的检测27消毒液染菌量监测28采样方法用无菌注射器吸取消毒液1ml,加入9ml相应中和剂中,充分振荡混匀。注明科室、何种消毒剂、开启日期、批号、采样人以及采样日期采样结束后送至实验室2

9中和剂醇类与酚类消毒剂用普通营养肉汤中和。含氯、碘和过氧化物消毒剂用0.1%硫代硫酸钠中和剂。洗必泰、季铵盐类消毒剂用含0.3%吐温80和0.3%卵磷脂中和剂。醛类消毒剂用含0.3%甘氨酸中和剂。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各种复方消毒剂可在中和剂中加入吐温80至3%。30合格标准

灭菌剂染菌量0cfu/ml皮肤黏膜消毒剂染菌≤10cfu/ml消毒剂染菌量≤100cfu/ml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相关时进行目标微生物检测3132采样时间手卫生后接触病人或诊疗操作之前33采样方法棉拭子法:1、被检人员将双手伸出,五

指并拢。2、检查者取2支无菌棉试纸,并浸沾于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中。3、取一支棉拭子在一只手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的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按同样方法用另一支棉拭子涂擦另一只手。4、剪去操作者手接触的部位,将2支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

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化验单书写:科室、采样地点、被采人、采样人,采样时间。34采样步骤用棉拭子蘸取相应中和剂35双手的屈指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同时转动棉签.(一只手一支棉试纸)36将手接触的部分折断,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试管中37卫生手消毒

: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38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监测时间:每周一次指示菌株:嗜热脂肪芽胞杆菌(ATCC7953或SSIK3

1株)培养基: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39若指示菌片中的细菌未被杀灭,可分解培养基中的葡萄糖产酸,使指示剂溴甲酚紫由原来的紫色变成黄色,对照管为黄色。灭菌合格仍为淡蓝色灭菌不合格为黄色40结果判断灭菌合格:检测管培养阴性阳性

对照管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管培养阴性灭菌不合格:检测管培养阳性阳性对照管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管培养阴性41将常规生物监测包放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同时设阴、阳性对照灭菌周期完成后立即将生物指示剂取出将灭菌方法

、锅次、灭菌员、器械的去向以及灭菌时间填写清楚送细菌室42医疗器械消毒效果监测43高度危险性医疗器械:进入正常无菌组织、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如血液)流过,若被微生物污染将导致极高感染危险的器材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

检钳;牙科手机及其配套器械;心导管;植入物等消毒水平:达到灭菌消毒效果:应无菌生长44中度危险性医疗器械:直接、间接接触粘膜的器材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体温表(口腔测温表,肛门测温表);呼吸机管道;麻醉剂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消

毒水平: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消毒效果:菌落数应≤20cfu/件、g或100cm2氧气湿化瓶、吸引器、婴儿暖箱、加温加湿罐等宜采用高水平消毒45低度危险性医疗器械:仅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痰盂、尿壶、便器等消毒水平

:中水平消毒或低水平消毒或保持日常清洁消毒效果:菌落数应≤200cfu/件、g或100cm246采样时间在消毒或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47内窥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生物监测采样时间消毒灭菌后使用前48采样方法监测

部位为内镜的内腔面用无菌注射器抽取10ml含有相应中和剂的洗脱液从待检内镜的活检口注入内镜(使用蠕动泵)用无菌试管从活检出口收集注入的液体2h内送检49合格标准消毒内镜细菌总数≤20cfu/件灭菌内镜无任何细菌检

出50呼吸机麻醉机等螺纹管消毒效果生物监测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51采样方法用蘸有相应中和剂的长柄棉签,在被检螺纹管内面反复涂擦并同时转动棉签,剪去手接触的部位,将棉签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生理盐水试管,立即送检。

5253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