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初二语文下册之《词赋》专项训练.docx,共(6)页,19.369 KB,由小魏子文库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663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内容要点梳理】辞:屈原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泪罗江,以身殉楚国。《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离骚》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构。《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有些是初次被放时所作,有些是二次被放时所作,大约汉时才合在一
起,给了“九章”的名字。从《诗经》二南到《离骚》,能看出句逗由短而长、由齐而畸的一个趋势,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模拟的日渐变多。弟子宋玉创作《九辩》,到了汉代,模拟《离骚》的更多,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都走着宋玉的路,汉武帝时最盛
。汉时称这种体制为“辞”,又称为“楚辞”。刘向将这些东西编辑起来,成为《楚辞》一书。赋: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荀赋和屈辞合一,也许是在贾谊手里。贾谊是荀卿的再传弟子,他的境遇近于屈原,
又久居屈原的故乡,他模拟屈原的体制,却袭用了荀卿的“赋”的名字。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作也便被称为“赋”。《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杂赋”十二家是总集:屈原以下二十家,是言情之作;陆贾以下二十一家,近于纵横家言;苟卿以下二十五家,大概是叙物明理之作。东汉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
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作《三都赋》这种赋,是陆贾、荀卿的混合,是散文的更进一步。此后赋体渐渐缩短,字句整炼起来,务求精巧,不再用来讽谏。【同步练习】+答案一、填空。1.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相传旧历
端午节便是他的忌日。2.《楚辞》中《》和《》的各篇,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构。3.“离骚”是“”或“”的意思。4.“《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这是汉淮南王作《》是所说。5.《九章》的各篇原是的,大约汉人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6
.《离骚》各篇多用“”字足句,句逗以为主。7.从《诗经》二南到《离骚》,能看出句逗、的一个趋势,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8.模拟《离骚》和《九章》体制的很多,最出色的是(人名),他作了《》。9.到了(朝代),模拟《离骚》的更多,、王褒、、王逸都走着宋玉的路,帝时最盛。汉人称这种
体制为“辞”,又称为“”。将这些东西编辑起来,成为《楚辞》一书。10.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篇》安排客主,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11.模拟屈原的体制,袭用了荀卿的“赋”的名字。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作也便被称为“”。12.《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
赋为类。“”十二家是总集:屈原以下二十家,是之作;陆贾以下二十一家,近于纵横家言;苟卿以下二十五家,大概是之作。13.东汉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作《》这种赋,是、荀卿的混合,是的更进一步。14.作赋专重写景述情,务求精巧,不再用来。这种赋发展到齐、、初为极盛,称为“”的
赋。15.唐宋时期,诗文不再重而趋向化,赋体也变了。像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这称为“”的赋。16.唐宋以赋取士,规定程式,赋一定为,调平仄,讲,制题新巧,限韵险难,只是技艺,称“”。【答案】1.五月五日2.《离骚》《九章》《离骚》3.别愁遭忧
4.刘安《离骚传》5.分立6.兮参差不齐7.由短而长、由齐而畸8.宋玉《九辩》9.汉代东方朔刘向汉武楚辞刘向10.赋问答11.贾谊赋12.四杂赋言情叙物明理13.班固《三都赋》陆贾散文14.讽谏梁、唐俳体15.排偶散文欧阳修赤壁
赋文体16.八韵对仗律赋二、班级开展以“联系《经典常谈》阅读古文经典”的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任务:读楚辞】楚辞经典《经典常谈》相关内容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平此度?乘琪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他又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警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
。17.文段中的“他”指的是________。屈原。18.试运用《经典常谈》中的相关内容谈《离骚》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深层含义。这句话意思是说想起那草木在秋风中飘落凋零,不禁担忧美人(代指君王)也会日益衰
老。他将怀王比作美人,他是“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情辞凄切,缠绵不已。他又将贤臣比作香草。委曲的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忠心耿耿。【拓展阅读】(一)渔父《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
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①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②其醨③?何故深思高
举④,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⑤,受物之汶汶⑥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⑦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注释】①淈(gǔ):搅浑。②歠(chuò):饮。③醨(lí):薄酒。④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⑤察察:清洁,洁白的样子。⑥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⑦鼓枻(yì):摇摆着船桨。鼓:
拍打。枻:船桨。(节选自《国学读本》七下)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屈原既放颜色憔悴可以濯吾缨可以濯吾足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三处。(3分)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
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1)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2分)(2)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3分)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说写渔父有何作用。(4分)(二)屈原传屈原者,名平,字灵均,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
乱,娴①于辞令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忌其能。怀王使屈原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自矜曰‘
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屈平见疏③。时秦昭王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竟死于秦而归葬。屈原既逐,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④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⑤而啜其醨⑥?何怀瑾⑦握瑜而自令见逐为?”屈原
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⑨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⑩乎!”秦将白起攻楚都郢,楚顷襄王迁都陈。于是怀石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注释]①娴
:熟悉。②辞令:外交语言。③见疏:被疏远,“见”表被动。④三闾大夫: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屈原贬后任此职。⑤糟:酒糟,酿酒剩下的废物。⑥醨(lí):淡薄的酒。⑦瑾:美玉,与后文中的瑜同义。⑧察察:干净的样子。⑨汶
汶(wèn):污浊的样子。⑩温蠖(huò):昏愦、污浊。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字的意义有“连续”的意思,如“属引凄异”;“属”字还有“嘱托”之意,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屈平属
草稿未定”的“属”字的意思与上述不同,是“撰写”的意思。B.“秦虎狼之国”的“虎”、“狼”本是名字,在此活用作状语,译成“像虎狼一样”:“其一犬坐于前”的“犬”和“斗折蛇行”的“斗”也是类似的用法。C.“被发行吟泽畔”的“被”是通假字,
通“披”,意思是披散着头发。“将军身被坚执锐”的“被”字意义和用法与此相同。D.“冠”是会意字,小篆写成“”,象人的手,整个字表示拿帽子戴在头上。“弱冠”的“冠”字就是这个意思。“新沐者必弹冠”的“冠"字则用作名词,意思是“帽子”。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入
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B.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D.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屈原有哪些精神品质值得赞扬?【答案】(一)1.被流放脸色洗可以用来(4分)2.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
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3分)3.(1)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2分)(2)世界上的人都浑浊不堪只有我干净、清白,世人都迷醉了只有我清醒,因此被放逐。(3分)4.屈原:坚持高洁的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渔父作用:用渔父的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对比衬托出屈
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志行和坚贞品德。(4分)(二)1B2.D3.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4.①直言进谏,劝楚怀王入秦。②爱国,闻秦军攻陷楚都怀石自沉。③坚持自己的节操,不同流合污,不
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