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新课标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单元文言文阅读第七节文言文翻译三课件新人教版.ppt,共(34)页,815.5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6591.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三、文言文翻译六法通过前面的步骤,我们找到了翻译的采分点,接下来就是动手翻译的过程。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时我们可以用上保留、替换、补充、删略、调序、变通六种方法。保留法“保留法”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①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
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一般保留不译。②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段思恭,泽州晋城人
。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开运初,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记。(1)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弗从,乃止。乾德初,平蜀,通判
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2)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太宗即位,迁将作监、知泰州
。坐擅借官库银造器,又妄以贡奉为名,贱市狨毛虎皮为马饰,为通判王廷范所发。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1)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关键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保留词语:__________________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句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翻译时,官职、人名、地名不用翻译,同时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思恭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为“思恭以祸福谕”,“(军士)乃止(
喧闹)”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成分。(2)翻译时,现代汉语仍然使用的“斗志”“钱帛”可保留不译;人名不用翻译;“贾勇”译为“勇猛”,“矫”译为“假借、假托”;根据特殊句式翻译的原则,“思恭募军士先登者
厚赏”为定语后置句,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思恭募先登者军士厚赏”。[答案](1)保留词语:继勋、朝、契丹、汴、军士、思恭、帅。关键词语:会、谕、祸福、乃。关键句式:“思恭谕以祸福”(状语后置句),“(军士)
乃止(喧闹)”(省略句)。译文: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入侵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帅,段思恭用利害关系晓谕他们,拒绝了没有听从,(军士)才停止(喧闹)。(2)保留词语:斗志、思恭、军士、钱帛。关键词语:募、贾勇、矫、供、给。关键句式:“思恭募军士先登者厚赏”(
定语后置句)。译文:士兵们都持观望态度,没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冲在前面的士兵并给以丰厚赏赐,于是士兵们勇猛作战,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缴纳的钱帛奖赏给士兵。【参考译文】段思恭,泽州晋城人。凭借祖先的功勋被推荐担任镇国军
节度使官。天福年间,他的父亲段希尧担任棣州刺史,段思恭辞去官职(回家)奉养父母,(后)奉表章入朝,被任命为国子四门博士。开运初年,刘继勋担任同州节度使,征召段思恭做掌书记。刘继勋入朝拜见皇帝,正赶上契丹入侵汴京,军士喧哗鼓噪,请求拥立段思恭担任同州主
帅,段思恭用利害关系晓谕他们,拒绝了没有听从,(军士)才停止(喧闹)。乾德初年,平定蜀地,担任眉州通判。当时亡命之徒集结在一起,进攻逼近眉州城,刺史赵廷进因害怕不能抵挡,准备逃往嘉州,段思恭制止了他,于是率领驻兵
和贼人在彭山作战。士兵们都持观望态度,没有斗志,段思恭就招募冲在前面的士兵并给以丰厚赏赐,于是士兵们勇猛作战,大败贼人,段思恭假托皇帝旨意把向朝廷缴纳的钱帛奖赏给士兵。后来度支请求查究他的罪责,太祖爱惜他(行事)果断干练,没有允许,(反而)让段思恭主管眉州事务。太宗即位
,升迁做将作监、泰州知州。(段思恭)因为擅自借官库白银制造器具犯法,又无端以进贡为名,用低价买来狨毛虎皮作为马骑饰物,被通判王廷范揭发。淳化三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替换法”即把文言文中的部分词语替换成符合现代汉
语习惯的词语,常见的情况有: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
伦不类。替换法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
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1)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重点是把“生”“喜”“习”“好”“视”“声利”等词解释为“出身”“喜欢”“习气”“崇尚”“把……看”“名利”;“先生生世族”是省略句,要补充省略的介词“于”。(2)重点是把“出”“知”“誓
”“以”“污”解释为“出任”“做……知县”“发誓”“因为”“玷污”;“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句,需要调整语序为“不以一钱污自”。[答案](1)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2)(梁熙)出任西安府
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参考译文】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
。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梁熙)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梁熙)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补充
法”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如《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一句中“见”后省略了宾语“景象”,翻译时应该补充完整。补充法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题目。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也。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举茂材,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1)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即日引军分行,
未至城三十里,止营。郅支单于遣使问汉兵何以来,汤因让之:“我为单于远来,而至今无名王大人见将军受事者,何单于失客主之礼也!(2)兵来道远,人畜罢极,食度且尽,恐无以自还,愿与大臣审计策。”郅支单于怒,引兵攻,战不利,遁入城
。汉兵围之。(节选自《汉书·陈汤传》)(1)增补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增补词语: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无循行”译为“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选举”是古今异义词,译为“
推荐、举荐”;“坐”是“获罪”的意思。(2)“罢”是“疲劳”的意思;“度”译为“估计”;“计策”译为“考虑策划”。[答案](1)增补词语:(张勃)坐削户二百,会(张勃)薨。关键词语:无循行、选举、坐。译文:司隶上奏弹劾陈汤没有遵守
礼法的品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举荐人才,(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2)增补词语:(我们的)兵来道远,愿(单于)与大臣审计策。关键词语:罢、度、计策。
译文:(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马极其疲劳,粮草估计也将用完,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希望(单于)同大臣审慎考虑策划。【参考译文】陈汤字子公,是山阳瑕丘人。从小喜欢读书,博学通达,擅长写文章。富平侯张勃与陈汤交好,认为他才能高超。初
元二年,汉元帝下诏让列侯举荐茂材,张勃举荐了陈汤,陈汤等待升迁,父亲死了也不奔丧,司隶上奏弹劾陈汤没有遵守礼法的品行,张勃不按照真实情况举荐人才,(张勃)获罪被削夺二百户食邑,恰好这时(张勃)死了,因而皇帝赐他“缪侯”的谥号。陈汤下狱论罪。很久以后,(陈汤)被任命为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一同出兵西
域。当天就带领军队分道前进,离城不到三十里,停下扎营。郅支单于派使者责问汉军为何而来,陈汤于是责备单于道:“我们为了单于远道而来,而到现在还没有有名的王侯大臣来见将军接受命令,为什么单于失去主人对待客人的礼仪呢!(我们的)军队远道而来,人马极其疲劳,粮草估计也将用
完,恐怕不能自行还军了,希望(单于)同大臣审慎考虑策划。”郅支单于大怒,率领军队攻打汉军,作战不利,退入城中。汉兵包围了他们。“删略法”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文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
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删略法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略法)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
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可删削词语为“乎”“而”“焉”。关键
词语为“至”“其中”“下”“掣”“则”。[答案]来到池塘的岸边,选择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鱼吃的食物,然后将饵料放置在鱼钩上垂入水中,蹲着看那浮子,想着当它动时急忙拉竿,就会钓到大鱼。【参考译文】我在村中居住,闲来无事,
喜爱钓鱼游玩。钓鱼的技术虽不好,却也了解其中的乐趣。在初夏、中秋的时候,吃完早饭后走出家门,远远望见村中的池塘,天气晴朗,水面上碧波荡漾,赶快(回家)整理出钓竿,拿着篮子前去。来到池塘的岸边,选择水中草少的地方投下鱼吃的食物,然后将饵料放
置在鱼钩上垂入水中,蹲着看那浮子,想着当它动时急忙拉竿,就会钓到大鱼。不久,看到浮子没有一点儿动静,就慢慢地牵动它,但它仍旧没有动静;不一会儿手脚就疲倦了,在岸上放稳鱼竿,转动眼睛看一看浮子,它静得和先前一样。好久浮子才动了一动,见有动静(我)急忙
抬起鱼竿却什么也没有。“调序法”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
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③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
到动词或介词之后。调序法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陈,字子华,福州候官人。登开禧元年进士第,嘉定十四年,辟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躬往邵武督捕余寇,贼首迎降,以其力屈乃降,卒诛之。端平二年,入奏事,帝称其平寇功,顿首言曰:“(1)臣不佞,徒有孤忠,仗陛下威
灵,苟逃旷败耳,何功之有。”景定元年,授福建安抚大使兼知福州。明年卒,年八十有三。崔福者,故群盗,尝为官军所捕,逸去。因隶军籍,收李全有功,名重江、淮,又累从捕贼,积功至刺史、大将军。会淮兵有警,步帅王鉴出师,鉴请福行,因厚遣之。(
2)福不乐为鉴用,遇敌不击,托以葬女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鉴怒,请必正其慢令之罪。会亦厌忌之,遂坐以军法。(节选自《宋史·陈传》)(1)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句式: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2)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整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解析](1)“何功之有”为宾语前置句,应该调整为“有何功”。(2)注意“福不乐为鉴用”为被动句,翻译成带有“被”的句子;“托以葬女擅归”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以葬女托擅归”;“亦不闻于制置司”为状语后置句,应该调整为“
亦不于制置司闻”。[答案](1)关键词语:不佞、徒、苟、逃。调整句式:“何功之有”(宾语前置句)。译文:我并没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2)关键词语
:击、托、闻。调整句式:“福不乐为鉴用”(被动句),“托以葬女擅归”(状语后置句),“亦不闻于制置司”(状语后置句)。译文: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返回,也不向制置司报告。【参考译文】陈,字子华,福州候官人。(陈)开禧元年考中进士,嘉
定十四年,被征召为京东、河北干官。绍定四年二月,亲自前往邵武督察剿捕残余的贼寇,贼寇的首领前来投降,陈认为他是在力量耗尽之后才投降的,最终还是杀了他。端平二年,进京禀奏事情,皇帝称赞他平定强盗的功劳,陈叩头
说:“我并没有什么才能,所有的只是一片忠心,仰仗着陛下的神威,暂且免于失败罢了,哪有什么功劳。”景定元年,被授予福建安抚大使兼福州知州。第二年去世,终年八十三岁。崔福,原本是强盗,曾经被官军搜捕,但他逃跑了。于是就加入了军籍,因收服李全立了功,在江、淮一带名气很大,又屡次跟随陈剿捕强盗,累积
功劳升到刺史、大将军。正赶上淮兵发出警报,步兵统帅王鉴发兵,王鉴请求崔福同行,陈便隆重地给他们送行。崔福不乐意被王鉴调用,遇到敌人也不出击,以给女儿下葬为借口擅自返回,也不向制置司报告。王鉴很生气,请求一定要治崔福轻慢军令之罪。正赶上陈也憎恶忌惮崔福,于是便按军法问罪了。“变通法”指根据语境,灵
活变通地翻译。有时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了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便应学会变通地翻译。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句,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
城池环绕,牢固可靠”。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译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变通法6阅读下
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变通法)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1)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2)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
:“汝败我雅兴矣。”(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丁父忧”这里运用了委婉的说法,翻译为“父亲离世或
父亲的丧事”;“服阕”运用了委婉的说法,翻译为“服丧完毕”。(2)“入觐”运用了委婉的说法,应翻译为“入朝朝见天子”,“引疾”应翻译为“托病辞官”。[答案](1)等到父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满后,不肯出仕做官,想去游历名山大川。(2)恰好文正公入朝觐见皇
帝,皇上向他询问朱筠,(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为由拒绝做官,他对弟弟说:“你败坏了我的雅兴啊。”【参考译文】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进入京师,十三岁通晓《五经》,在文学上很有名声。先生年少时杰出卓异,卓越的品性超出常人,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擅长写文章而出名,被文学大家认可赏识。等到
父亲去世回家服丧,丧期满后,不肯出仕做官,想去游历名山大川。恰逢文正公入朝觐见皇帝,皇上向他询问朱筠,(朱筠)才不敢再以疾病为由拒绝做官,他对弟弟说:“你败坏了我的雅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