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考复习文学作品阅读6课件.ppt,共(23)页,724.5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649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了解考情】考纲解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
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文本范围考测内容测试能力【能力级别分析】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考纲解读之读懂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
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读透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迟子建《寒冷也是一种温暖》)(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扛着铁锨进城》)(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
的解读(《沉香木》)读深由此推断具体考点,可能设置问题结构形象语言手法评价探究主题(中心)手段目的所以,在解答每一个问题时,勿忘文章的主题(中心)。2010年、2011年考情分析从高考题看:1.从选文作者来看,主要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2.从选文体裁看,主要考
小说、散文,散文主打,但2011年小说出现的频率高于散文,新课标地区尤其如此。3.从选文思想情感看,文本倡导的价值趋向与社会主流意识相融合,具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具有文学色彩与理性色彩。4.选文一般在1000——1500字之间,文质兼美,分值在15——25分之间,山东18分。5.题型稳中
有新,新课标题型为客观选择题+主观题,最后一题为探究题。山东全为主观题。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辟、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如朱自清的《春》《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高尔基的《海燕》等。散文的分类:写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议论说理散文。1、以记叙人物、事件为主的散文属写人叙事散文。其叙事较完整,人物形象鲜明。所叙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但写人叙事时需要饱蘸
感情,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如《亡人轶事》、08山东高考《歌德之勺》。今年山东考试说明样题只提供作家芳菲的《针挑土》一篇写人叙事散文,所以这一类是今年考试的重点散文的分类:写人叙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说理散文。2、写景状物散文:它主要是借助
景物、事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就是通过对景和物极尽其妙的艺术描写,抒发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特定情思。这类散文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此类散文
需要把握景物的特点和色调,注意写作的顺序,了解组着的生平、思想,这样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意蕴。如《荷塘月色》。散文的分类:写人叙事散、写景状物散文、说理散文。3.说理散文:也称为议论散文或哲理散文。它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说理,或直接的发表
议论。其特点是议论、抒情和描写相结合。这类散文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杂文更具文艺性。阅读说理散文,首先要透过现象,开掘文章深处的意义。以小见大是说理散文常用的表达方式,因而,我们阅读时,不应只停留在表面,要向人的内心深处、社会的一般规律以及自然的必然法则等方向探究,力求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
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其次,要经过联想,参悟文章丰富的内涵。例如《生命的日子里》、《灯火的温情》(2007年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2009年山东卷)。真题体验(见《解题王》)1、2007《灯火的温情》2、2
008《歌德之勺》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生活经验,通过状物、写景、记人等方式表达出来。形式上,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想象力;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以人为本把握主旨注意形象深入探
究关注细节掌握手法做题时候需要注意散文的线索: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景物线索、行动线索。散文的基本特征:一、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行散神不散);二、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
样);三、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模拟演练(见《解题王》)《玉渊潭的槐花》《跟着炊烟回家》什么是小说?小说是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重要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
活。小说包括哪些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小说的基本特征:一、性格刻画丰富、细致;二、情节构造完整、复杂;三、环境描写具体、生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人物描写正面(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心理、
动作、神态侧面(间接)烘托活动环境事件背景自然环境(景物)、社会环境交代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为人物出场做铺垫,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用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推断:考点可能是什么?推
断:考点可能是什么?1.分析人物形象。2.概括故事情节,或者某情节在文中作用。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4.概括文章主旨。5.分析评价或探究作品、作者的思想情感。真题演练2010《骆驼祥子》2011《审丑》
方法点拨题目环境人物情节技巧主题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交代时间地点,烘托氛围侧面(间接)烘托正面(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模拟演练(见《解题王》《母亲》《最后的绝招》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
。——非洲2、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3、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6、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
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7、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笛卡儿1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12、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
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我这个
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身体健康,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