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共(130)页,1.063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485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的概念–时间分配、全心舒张期、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二.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理•房缩期(0.1s)•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
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心室收缩期(0.3s)包括等容收缩相(0.05s)快速射血相(0.1s,占射血量的2/3)减慢射血相(0.15s)–心室舒张期(0.5s)包括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等容舒张相(0.06-0.08s)快速充盈相(0.11s)
减慢充盈相(0.22s)心房收缩期-(主动快速充盈相,0.1s)二、心动周期中房内压的变化(图示)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心房和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心房-心室之间的压力梯度–心室-主动脉之间的压力梯度–心房收缩在生理与病理时的意义–左、右
心室射血量与作功情况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三.心脏泵功能的评定•心脏的输出量–每分数出量和每搏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心脏作功量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四.心脏泵功能的调节•心肌收缩的“全或无”现象•搏出量的调节–异长调节(Sta
rling机制)(心功能曲线)–等长调节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后负荷对搏出量的调节–心率及其对心输出量的影响–心脏泵功能的贮备•五.心音和心音图–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心音图血
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心肌收缩性能心舒末容积(前负荷)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心缩力量每分输入量动脉血压(后负荷)每搏输出量心搏频率每分输出量静脉回流心输出量调节示意图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4第二节心肌的生
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分类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一)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机制•静息电位(类同于细胞章内容))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5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6–心室肌动作电位–波形特征(与神经纤维比较)–分期及其形成机制:0期
(占时1-2ms;去极化达阈电位产生快速钠内流这一主要成分引起;快通道概念及阻断剂-河豚毒)1期(Ito,初期快速而短暂钾外流,4-氨基吡啶可阻断之。)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72期、持续100-150ms;亦称平台期,由钙的缓慢内流和一部分的钾的外流;是造成动作电位复极时间明显延长的主要原
因;亦是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主要区别之处。慢通道概念及阻断剂-异搏定等。•3期、占时100-150ms;Ca2+通道已经失活,平台期激活的外向钾流逐渐加强所致。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84期、基本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存在钠钾泵主动转运和钠-钙交换,总的看来跨膜交换的电荷量
基本相等。小结:跨膜电位每一瞬间的变化,实质上是众多跨膜离子流(但存在主次之分)共同参与的结果(图示)。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9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0(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图示)–窦房结细胞(图示)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
–静息电位.阈电位.钠通道性状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1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2•浦肯野细胞:•波形特征•4期自动除极的原因•If起搏电流(复极-60mV开始被激活,止-100mV左右充分激活;属被膜超极化激活、并随时间增
加而增加的非特异性内向离子流;主要成分为Na+(也有K+参与);可被铯(Cs)阻断。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3(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快反应电位)(图示)–窦房结细胞(慢反应电位)(图示)–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电学特征比较(p.102教科书)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
题讲座24•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波形特征•分期及其形成的离子基础–0期:Ca2+内流–3期:K+外流–4期:a.IK通道的时间依从性逐渐失活造成K+外流进行性衰减是形成主要原因b.If起搏离子流,为(a.)的1/6c.Na+-Ca2+交换电流;后1/3时起作用血液循环医学知
识专题讲座26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7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8(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浦肯野细胞(快反应电位)(图示)–窦房结细胞(慢反应电位)(图示)–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电学特征比较(p.102教科书)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9电生理特性快反应慢反
应-------------------------------------------------------------RP(最大复极)-90mV-70mV阈电位-70mV-40mVAP除极幅值120mV
70mVAP最大除极速度200-1000V/s约10V/sAP除极主要离子Na+Ca2+Ap除极时程1-2ms7ms(4期除极速度)0.02V/s0.1V/s阻断剂TTX异搏定、Mn2+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0二、心肌的电生理特征(一)心肌的兴奋性•决定和影响兴
奋性的因素(静息电位水平、阈电位水平、钠通道的性状)•一次兴奋过程中的周期性变化•兴奋过程中,兴奋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图示)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1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2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图示)(二)心肌的自律性•自律性的概念以及窦房结、房室交界、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正常起搏点与潜在起搏点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4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5–影响因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4期除极的速度)图示(三)传导性及心脏内的兴奋传导•传导途
径和特点•影响因素(结构.电生理因素)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6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7–影响因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4期除极的速度)图示(三)传导性及心脏内的兴奋传导•传导途径和特点•影响因素(结构.电生理因
素)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8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9心肌的结构特点和传导速度传导途径(传导速度m/s)窦房结(0.05)心房肌(0.4米/s)优势传导通路房室交界区0.1米/s(其中结区仅为0.02米/s)*房室延搁:使房室收缩分离房室束0.2米
/s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0左右束支3.0米/s浦肯野细胞末梢达4.0米/s,*速度最快,有利于心室同步收缩心室肌1.0米/s特点:心脏内兴奋传导不一致性,对心房与心室收缩分离、保证心室同步收缩具有重要
意义。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1–影响因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4期除极的速度)图示(三)传导性及心脏内的兴奋传导•传导途径和特点•影响因素(结构.电生理因素)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2•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结构因素:心房肌、心室肌以及浦肯野纤维等细胞直径大,
内阻较小,产生的局部电流大,兴奋传导快;相反窦房结、结区细胞直径小,兴奋传导较慢。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3•影响传导性电生理因素:–动作电位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度–邻近未兴奋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静息电位或最大
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引起0期除极的离子通道性状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4小结不同心肌组织生理特性表现心肌组织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收缩性工作肌细胞++—+(心室肌)(心房肌)自律细胞+++—(窦房结)+++—(房室结)++——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5小结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的
因素•兴奋性(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钠通道性状)•自律性(4期末由最大复极电位除极至阈电位所需要的时间)•传导性(0期除极的速度和幅值;临近细胞所处的兴奋性变化)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6三.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和收缩的影
响•迷走神经(受体、递质、效应及机制)•交感神经(受体、递质、效应及机制)四.体表心电图(定义、临床意义和各波意义(图示)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7迷走神经(Ach→M受体)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都降低)•机制:(使钾外流普遍加快,抑制钙内流)–兴
奋性(使静息状态下钾外流加强,膜电位超极化,到达阈电位距离增大;同时,3期复极钾外流加快,不应期缩短。)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8–自律性(窦房结IK衰减减慢,造成正常起搏点自律性降低;潜在起搏点细胞钾外流加快,最大
复极电位负值增大)–传导性(慢反应细胞钙内流减少,0期除极速度和幅值降低)•收缩性(尤其心房肌组织,原因是钙内流减少)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9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自律性与传导性都加强,有效不应期缩
短)•机制:If离子流增强→自律性;使3期复极钾外流加快→不应期缩短,有助于心率加快;促进慢反应细胞钙内流增加→0期除极速度和幅值增大→房室交界传导加快。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0•心肌收缩性(促进收缩和舒张过程)•机制:促进
钙的内流(肌膜和肌浆网钙通道开放概率提高),同时促使肌钙蛋白对Ca2+亲和力下降,但前者作用较强。•促进心肌舒张过程(见提纲p30)•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1三.自主神经对心肌生物电和收缩的影响•迷走神经(
受体、递质、效应及机制)•交感神经(受体、递质、效应及机制)四.体表心电图(定义、临床意义和各波意义(图示)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2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3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4•(整体水平)心电图•(跨膜电位水平)心
肌细胞动作电位•(跨膜离子流水平)•(离子通道水平)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5第三节血管生理(概况)•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五.微循环•六.组织液生成•七.淋巴液的生成和回
流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6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7第三节血管生理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分配血管•毛细血管(前阻力.营养交换.后阻力)•容量血管•短路血管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8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量(容积速度、层流、湍流)–
Q=3.14(P1-P2)r4/8L)–表明:单位时间内液体流量与该段首尾两端压力差成正比;与血管内阻力成反比;血管阻力与血管半径4次方成正比,与血管长度成反比。–流速与横截面积的关系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9血液循环医
学知识专题讲座60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1•血流阻力–R=8L/3.14r4)–影响血粘度的因素(红细胞比容、血流切率、血管口径及温度)•血压: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1mmHg=0.133kPa)–血压的形成因素(心脏的射血、外周阻力的存在
、以及血管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2–为了衡量血管内血液的充盈程度,提出了“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概念,正常人约为7mmHg。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形成(足够的血液充盈量、心脏的射血和外周阻力的存在以及生物体内
的大血管弹性等因素)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3•动脉血压形成中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1.使主动脉内血压波动的幅度减小,即具有缓冲动脉血压的作用。–2..心脏射血是间断的,但外周的血流是连续的。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4•动脉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概念–正常值(收缩
压13.3-16.0kPa;舒张压为8.0-10.6kPa)但还需结合年龄、性别、以及所处状态等因素。(图表)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5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6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7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形
成(足够的血液充盈量、心脏的射血和外周阻力的存在)–动脉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概念–正常值(收缩压13.3-16.0kPa;舒张压为8.0-10.6kPa)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8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9三.动脉
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形成(足够的血液充盈量、心脏的射血和外周阻力的存在)–动脉血压、收缩压与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概念–正常值(收缩压13.3-16.0kPa;舒张压为8.0-10.6kPa)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0•影响
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大动脉弹性–循环血量比值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1•小结:每搏输出量主要影响收缩压;心率和外周阻力变化主要影响舒张压;大动脉弹性对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影响;循环血量/血
管系统比值减小,血压下降。–动脉脉搏(波形及传播速度)动脉可扩张性变差,脉搏波传播速度加快。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2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3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
脉压的概念、中心静脉压的正常值范围以及临床意义)•重力对静脉压的影响(p123图示))•静脉血流–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微静脉的变动可影响毛细血管内压;静脉跨壁压减小致使塌陷,静脉回流受阻)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4–静脉回心血量及
其影响因素•体循环平均充盈压(充盈程度高,静脉回流多;反之则少•心脏收缩力量(右心收缩力减退,中心静脉压增大,不利于静脉回流)•体位改变(卧位转变为站位,静脉跨壁压增大,血液滞留于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血液循环医学知
识专题讲座75•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静脉泵的作用)•呼吸运动(第五章介绍)五.微循环组成(部位及意义)(图示)•直捷通路(使一部分血液加快回入静脉)•动静脉短路(与体温调节有关)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6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7•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
性•(自学)•毛细血管的数量和交换面积•(自学)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8•微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前阻力/后阻力的比值(一般维持5:1;比值增大,毛细血管内压下降;其血流量与微动脉-微静脉差值成正比,与阻力成反比,相比较微动脉的阻力起主要作用
);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9–轮流交替开放(安静时骨骼肌内同一时间内仅有20-35%处于开放状态)–其原因与局部代谢活动自身调节有关(图示)•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扩散、滤过和重吸收、吞饮(自学)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0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1六.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的分布及
特点•组织液的生成(图示)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有效滤过压>0,表示有滤过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2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3•有效滤过压<0,表示重吸收•有效滤过压=0,表示既不滤过也不重吸收,达到相对
平衡(图示)•生成的组织液90%可被重吸收;10%成为淋巴液(图示)•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4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5–水肿、(上述四个因素改变)、静脉及淋巴回流受阻、管壁通透性改变等七.淋巴
液的生成和回流•淋巴液的生成(每天生成2-4L)(图示)•回流及影响因素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6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7–“淋巴管泵”的作用(外力压迫或按摩有助于淋巴液回流)–淋巴液回流的意义(组织液中蛋白质带回血液中-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清除异物、毒素、细菌及组织出血后的红
细胞;小肠脂肪营养吸收途径;组织液生成与重吸收的平衡作用。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9第四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心脏的神经支配(图示)–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二.体液调节•三.局部血流调节(略)•四.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略)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0第四
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心脏神经支配和作用(图示)–心交感神经(支配部位、效应及机制)–正性变力、变传导、变时作用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1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2交感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受
体)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自律性与传导性都加强,有效不应期缩短)•机制:If离子流增强→自律性;使3期复极钾外流加快→不应期缩短,有助于心率加快;促进慢反应细胞钙内流增加→0期除极速度和幅值增大→房室交界传导加快。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3•心迷走神经(支配部位、
效应及机制–(对心室肌部位支配较少,故迷走神经兴奋对心室肌收缩的影响远没有对心房肌作用明显)–产生负性变力、变时、变传导效应•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略)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4迷走神经(Ach→M受体)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都降低)•机制:(使钾外流普遍加快,抑制
钙内流)–兴奋性(使静息状态下钾外流加强,膜电位超极化,到达阈电位距离增大;同时,3期复极钾外流加快,不应期缩短。)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5–自律性(窦房结IK衰减减慢,造成正常起搏点自律性降低;潜在起搏点细胞钾外流加快,最大复极电位负值增大)–传导性(慢反应细胞钙内流减少,0期除极
速度和幅值降低)•收缩性(尤其心房肌组织,原因是钙内流减少)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6•血管神经支配和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支配特点、效应及机制和意义)•支配部位极广泛,其中皮肤、骨骼肌和内脏等依次支配密度较高
•同一器官中动脉较静脉密度高,微动脉为最高,但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含量甚少。•体内大多数血管只接受这一类神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7经支配。–效应:平时每时每刻都存在传出冲动(以1-10次/秒频率发放),亦称为紧张性活动。频率较高时血管表现收缩;频率较低时血管则表现舒张,通过放电频率的变化
,可以有效地调节所支配血管地口径变化。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8–其机制:节后纤维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与效应器膜上受体结合而产生效应。•舒血管神经纤维,包括:–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体内骨骼肌部位除缩血管支配外,还有这类神
经纤维支配,其递质为乙酰胆碱;其效应为局部血管扩张;其特点:平时没有紧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9张性活动,可能与情绪反应有有关,不参与动脉血压调节)–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局限于少数器官,除缩血管神经支配外,尚有这一类神经支配,其递质为乙酰胆碱,产生血管舒张,只对器官组织局部血流起调节
作用,不参与整体血压的调节)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0•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略)•血管肠肽神经元(略)(二).心血管中枢延髓四个不同部位的神经元(缩血管区,C1区);(舒血管区,A1区,可抑制C1区);(接替站,孤束核);(心抑制区,背
核和疑核)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1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2–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心迷走中枢(三).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定义、反射弧组成、过程及意义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3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4•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压力感受性反射:传入神经传出神经血压变化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心迷走心交感交感缩血管心脏外周阻力血压调整中枢效应器感受器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5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6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7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9•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略)•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
性反射(呼吸章节讲)(四).心血管反射的中枢整合型式(略)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0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三)血管升压素•(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血液循环医
学知识专题讲座111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2•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全身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升高)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调节交感缩血管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递质量增多。–增强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活动。–增加肾上腺皮质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促进肾脏保钠排钾,增加血容量。–同时引起口渴感觉等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3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三)血管升压素•(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五)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4•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作用的主要区别:–心脏以(1)受体分布为主;大部分血管以(1)受体分布为主,但某些器官也存在(2)肾上腺素
作用效应(>)–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效应(>)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6二.体液调节•(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三)血管升压素•(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7•(六)其它物质(自学)心
钠素.前列腺素.阿片肽.组胺三.局部血流调节(自学)四.动脉血压长期调节(自学)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8一.冠状循环–解剖特点•心肌的血液供应来自左、右冠状动脉;;心肌毛细血管与心肌纤维呈1:1关系;不易很快建立侧枝循环。–血流特点•中等体重的人,冠脉流量约225ml/min
;•其血管大部分分支深埋于心肌内,因此,心肌的收缩将直接压迫这部分血管分支特别是左心室(图示)。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0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1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3•舒张压的高低及心舒期的长短是影响冠脉流量的重要因素。–冠脉血流量的
调节•最重要的因素是心肌代谢水平,其中腺苷对冠脉的舒张最为重要。•神经调节(作用不明显)•激素调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紧张素II等。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4–肺循环
血流的调节(神经调节.氧分压及活性物质对肺血管的的影响)•三.脑循环(自学)–特点.脑血流量的调节–自身调节•CO2和O2分压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代谢产物及神经调节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5–脑脊液的生成和吸收–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6血液
循环•有甲.乙二患者,甲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40毫升,收缩末容积为56毫升;乙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为160毫升,收缩末容积为64毫升,两者的射血分数•A.相等B.甲患者>乙患者•C.甲患者<乙患者D.无法判断•E.均低于正常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7第四章血
液循环•心动周期cardiaccycle•心脏收缩systole•心脏舒张diastole•等容收缩期isovolumicsystole•快速射血期rapidejection•eriod(phase)•房室延搁atriov
entriculardelay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8•平台期plateau•搏出量strokevolume•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心指数cardiacindex•心力储备cardiacreserve•有效不应期eff
ectiverefractory•period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29•超常期supranormalperiod•期前收缩prematuresystole•代偿间歇compensatorypause•起搏点
pacemaker•自动节律性auto-rhythmicity•变时作用chronotropicaction•变力作用inotropicaction•变传导作用dromotropicaction血液循
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0•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音图phonocardiogram•阻力血管resistancevessel•容量血管capacitancevessel•动脉血压arterialbloodpressure•收缩
压systolicpressure•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脉搏压pulsepressure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1•动脉脉搏arterialpulse•中心静脉压centervenous•pressure•肾上腺素adrenaline•乙酰
胆碱acetylcholin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缩血管纤维vasoconstrictorfiber•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reflex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2•延髓心血
管中枢•medullarycardiovascularcenter•血流动力学hemodynamics•组织液interstitialfluid•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有效滤过压effectivefiltration•pressure•微循环microcirc
ulation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sphincter•心血管调节中枢cardiovascularregulationcenter•压力感受器baroreceptor•化学感受器chemoreceptor
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4•血-脑屏障blood-brainbarrier•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fluidbarrier•冠状循环coronarycirculat
ion血液循环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