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物理治疗处方课件.ppt,共(37)页,277.587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42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物理治疗处方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治疗处方内容概述开具物理治疗处方首先应明确以下问题:1.明确诊断2.综合治疗3.方法选择4.确定疗程明确诊断•明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对于就诊的患者,不能只凭主诉,而应作相应的详细查体和必要的临床检查,明确诊断后方能进行理疗。综合治疗
•理疗的同时应注意局部与整体,药物与营养,及心理与社会等综合因素。•应注意物理因子与以上因素之间以及两种以上物理因子之间综合应用的治疗方案。综合治疗-理疗因子间的综合应用•并非所有的物理因子间的综合应用都能产生叠加的效果。•不同
性质的物理因子间,有些可产生叠加作用加强疗效,有些会产生相互抑制而减弱疗效。•故应注意以下几点:–(1)作用基本相同的物理因子不宜同日综合应用。防止综合治疗给患者造成过大负荷或疲劳,治疗过度不利于机体体液及生理调节机制,反而会产生不良反应–(2)产生相互拮抗
作用的物理因子不能同时综合应用。–(3)应用反射疗法时不宜在同一反射区同日使用两种以上的物理治疗。综合治疗-理疗与药物综合应用•理疗与全身用药相结合–在抗感染药物全身应用的同时进行局部理疗,由于血液循环的改善,可增加局部药物的相对浓
度,缩短疗程。•理疗与皮肤,粘膜局部用药相结合–在局部给药的同时进行相应的物理治疗,可促进药物的吸收。方法选择•物理因子的选择•参数选择•部位选择•剂量选择物理因子选择•应根据病情、性别,年龄,生活习惯,患者的身体
状态及对物理因子作用的反应能力多方面考虑。•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明确诊断的前提下,弄清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所处的阶段、主要病理表现。特别是在患者存在多种疾病时,更应分清主次,找出主要矛盾,予以相应的治疗。•2.根据患者全身状态和机体的
反应能力,同时要考虑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既要考虑治标又要考虑治本问题。•3.选择物理因子时要注意作用方式、作用部位、作用强度、作用时间、作用频次与疗程,同时注意与其他疗法间是否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方
法选择•物理因子的选择•参数选择•部位选择•剂量选择参数选择•相同的物理因子在选择不同的参数治疗时,所得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同时,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病变阶段对相同的物理因子相同参数的反应也是变化的。•应根据病情,适时选择和调整治疗参数。方法选择
•物理因子的选择•参数选择•部位选择•剂量选择部位选择•在部位选择时,要考虑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同时在局部治疗时,应注意将病变部位置于物理能作用的场内。•要注意人体各节段的反射作用,在某些患者局部有不利于理疗的因素时,采用上病下治,左病右治的原则,也能取得良好的疗效。•对内脏疾病
应注意应用体表投影反射区进行治疗。方法选择•物理因子的选择•参数选择•部位选择•剂量选择剂量选择•理疗剂量包含物理因子的刺激强度、作用时间两个因素。•剂量不同,疗效也不一样。•一般而言,大剂量产生抑制作用,小剂量产生兴奋作用。•如应用
高频超短波治疗急性炎症–小剂量可使网状内皮系统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提高免疫能力,抑制炎症发展–而大剂量则相反•又如小剂量紫外线照射创面能刺激肉芽生长,加速创口愈合,而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则破坏新生肉芽,延缓创口愈合•
在临床实际中,对剂量问题,应采取慎重态度。•要根据疾病的性质、阶段、机体的反应能力及治疗的主要目的而定。确定疗程•多数物理因子一次治疗难达疗效,需要量的积累,达到一定量时才能产生效果。•这是因为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产生应答反应并留有痕迹后作用,虽然这种后
作用反应较弱,但经过反复多次的积累,可达到一定的强度,产生持续疗效。•对于需要多个疗程治疗的慢性病,应当在两个疗程之间设一个间歇期,以利于机体恢复调整,消除适应性反应而产生的影响。物理治疗单书写要求•一般进
行物理治疗的患者应该首先填写物理治疗单,各地的物理治疗单记录方法各有不同,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是基本要求。–1.一般状况:病人初诊时,接诊医生负责书写物理治疗单,内容包括日期、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病例号、科别等。简要记录病
情,主要体征和目前诊断,同时记录患者有无其他合并症及过敏史。–2.根据病情开具医嘱,内容包括:治疗种类、治疗部位、治疗时间、治疗次数或复诊日期。同时应画出治疗部位及方法所谓示意图。如果两种以上物理因子同时治疗,应注明先后顺序、间隔时间。–3.病人复诊时,接诊医生负责记录复诊日期,病情变
化和治疗反应。如需要更改治疗内容时,应注明更改日期、更改项目、必要时注明更改示意图,再次治疗的次数或复诊日期。–4.操作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操作者负责记载治疗日期、剂量、时间、有无不良反应,并签名。–5.病人疗程结束时,经治医生根据对患
者的诊察结果,及时在治疗单上作出疗效判定。对特殊病人作出治疗小结。科主任,技师长应经常检查治疗单书写质量,并发现问题进行督改。返回物理治疗处方的内容和要求物理治疗处方内容应包括:理疗种类、规格、部位、方法、频次及示意图等
选择理疗种类•一个因子选择后应包括该因子的治疗部位、范围、波形、频率、剂量、强度、时间、频次等。选择理疗规格•同一种类的物理治疗因子有不同的规格,如超短波治疗有50瓦(小型)与200瓦(大型)之分;紫外线有冷光低压与高压汞灯光源之分。•当使用药物离子导入时,除常用的药物浓度外,其他药物应写明药
物的浓度及导入极的极性。选择治疗部位•按解剖学名称书写治疗部位,具体明确。•详细记载肢体左、右侧,远、近端,必要时注明距解剖部位的距离,治疗面积的大小。治疗方法•治疗方式–同一种理疗因子常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式。–如超短波治疗时,电极
摆放有对置法和并置法。–应标明治疗时使用的电极规格,摆放的特殊要求等。–医生应充分注意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病区产生的不同作用效果。•治疗频次–要标明治疗的频次。–一般治疗是每日一次(Qd),反应强的治疗可以隔日一次(Qod)。–特殊治疗时可以每日两次(Bid)。–同时进行两种治疗时
,一定要标明治疗的先后顺序。处方的图示•处方的图示应尽可能作到既能准确的标明治疗部位,又能大体标明治疗种类和方法,图样简洁、清楚,不宜过于复杂。处方举例直流电碘离子导入•病例:患者甲状腺腺瘤术后15天,自觉切口发痒。查:切口愈合良好,表
面轻度充血,吞咽时皮下组织粘连明显。•处方:–方法:直流电I-离子导入–部位:颈部切口区(甲状腺区)–方式:对置法–电极:主电极:10×5cm甲状腺区副电极:10×10cm颈后对称部位–药物:10%KI溶液,阴极下–电流强度:3~5mA–时间:20
分钟,每日一次,连续5天紫外线治疗•病例:患者,女性,50岁,一周前出现左季肋区疼痛,经止痛药物治疗未见好转。近日左季肋区出现皮疹小泡。查:左季肋区可见3×4cm皮肤充血,边缘界限不清,充血区中央散在粟粒状小水泡。临床诊断
: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