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PPT
  • 阅读 4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0 页
  • 大小 551.691 KB
  • 2023-05-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3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共(30)页,551.691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97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教学目的◼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教学内容◼定义及范围◼历史沿革◼病象、病位、病

类、病性、病程◼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分证论治◼转归与预后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教学重点◼外感发热的范围◼病因病机◼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4概述◼外感发热是指已患有某种或多种内外科疾病,又复感

外邪所导致的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种并发的病证。◼为真正的“杂病”。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5历史沿革◼《伤寒论》首先提出运用六经辨证来概括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的6个阶段的变化,从而成为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纲领。(其中三阳病证属外感发热范畴)◼金·刘完素提出了“热病只

能做热治,不能从寒医”的著名论点。◼叶天氏·卫气营血学说(病邪的传变)◼吴鞠通·三焦辨证(顺传和逆传)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6范围范围广泛◼内科杂症◼伤寒的三阳病证◼温病的卫气营血各阶段◼西医学的有些病证合并急性传染性疾病外感发热

医学知识专题讲座7病象◼发热为主,包括恶寒发热;壮热;往来寒热;潮热;不规则热等;◼伴有与原发疾病有关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头晕或咳喘气急等;◼严重者可见神昏谵语、抽搐惊厥、口干而渴、伴恶寒鼻塞流涕等表证。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8

病位◼卫表及五脏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9病类◼卫表证;◼肺热;◼胃热;◼胆热;◼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膀胱湿热;◼阳明腑实。八类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0病性◼外感性实性热病。◼后期另当别论,较复杂。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1病程◼短,两周左右。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

座12病因病机病机关键:正邪相争,阳胜则热。疫毒之邪侵入人体,先阻滞络脉,由表及里,传至脏腑,正邪相争,阳胜则热。(参照普通感冒)侵入人体,循卫气营血,分属于上中下三焦脏腑,正邪相争,热毒充斥于体内,阳胜则热。(参照时行感冒)外感之

邪口鼻皮毛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3诊断◼病史:在原有内科疾病基础上,复感外邪而突然起病。◼典型临床病象:以发热为主伴相应原发脏腑疾病的症状。◼四诊所见:舌红苔黄,脉数,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外感发热医

学知识专题讲座14鉴别诊断◼与内伤发热相鉴1、病因:外――感受外邪;内――感内伤劳倦,饮食情志瘀血。2、病势:外――起病急;内――起病缓。3、病程:外――短,一般不超过两周;内――长,数周,数月,数年不等

。4、热型:外――中度或高热;内――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5◼鉴别寒热真假1、真寒假热:身虽热而欲近衣,口虽渴而欲热饮,舌红而润,脉数大而不应指。2、真热假寒:身虽大寒而反不欲近衣,口渴而喜冷饮,舌、脉。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7辨证论治◼(一)辩证要

点:◼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并见。◼壮热:但发热不恶寒,体温39~40℃一日内体温波动较小。(稽留热)◼往来寒热:发热、恶寒交替发作。寒时不热,热时不寒。◼潮热:热势盛衰如潮汐。升高起伏有时。(波状热、间歇热)。外感潮热为实证,热势较高。◼不规则热:升高起伏无时。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

讲座18(二)治疗原则清热解毒;通腑泻下;益气养阴。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19分证论治1、卫表证◼<症>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头身痛或恶寒重而无汗;或口干咽痛,苔黄或厚白,脉浮。◼<治法>解表退热。◼

<方药>荆防败毒散或银翘散。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02、肺热证◼<症>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方药>麻杏石甘汤+黄芩、鱼腥草、双花、连翘、公英、金荞麦、葶苈子。◼<加减>胸痛甚者,加郁金、瓜蒌、延胡索通络止痛。痰涌便秘

者,加大黄、芒硝通腑泻热。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13、胃热证◼<症>壮热,口渴引饮,面赤心烦,口苦口臭,舌红苔黄,有力洪大。◼<治法>清胃解热;白虎汤+银翘、芦根、黄连。◼<加减>大便秘结+大黄、芒硝;发斑隐隐+犀角、玄参

。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25、腑实证◼<症>壮热,日晡热甚,腹胀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躁有芒刺,脉沉实有力。◼<治法>通腑泻热。◼<方药>大承气汤。◼<加减>腑实不坚者,去芒硝;胸膈烦热,口舌生疮

+连翘、薄荷、竹叶。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36、胆热证◼<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或胁肋肩背疼痛,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胆。◼<加减>大柴胡汤◼<加

减>若胁肋疼痛者,加延胡索、川楝子理气止痛。发黄者,加金钱草、栀子、青蒿利胆退黄。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47、脾胃湿热证◼<症>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胸腹胀满,纳呆呕恶,口渴不欲饮,或目身发黄,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治法>清热利湿,运脾和

胃。◼<方药>王氏连朴饮。◼<加减>若热甚者,加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黄疸者加茵陈除湿退黄。另外,还可口服甘露消毒丹,以清利湿热、芳香化浊。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58、大肠湿热证◼<症>发热,

腹痛,泄泻或痢下赤白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利湿热。◼<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腹满而疼痛者,加木香、槟榔以理气止痛。痢下脓血者,加白头翁、马齿苋清热解毒除湿。外感

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69、膀胱湿热证◼<症>寒热起伏,午后热甚,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黄赤,或腰腹作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利膀胱湿热。◼<方药>八正散。◼<加减>呕恶者,加半夏和中止呕。小腹坠胀疼痛者,加乌药、枳壳理气止痛。尿中有血者,加白茅根、小蓟清热止血。外感发

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7转归预后◼一般规律:由表入里,由卫入气,进而入营入血,伤阴耗气,甚者或动血生风、惊厥闭脱等。◼大部分外感发热者,由于正气未衰,只要经过正确的治疗,均可及时治愈。◼部分患者,由于感邪太盛,或治疗不力,未能控制病势的发展,出现津气大耗,或动血生风,惊厥闭脱之

变证,则预后不良。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8复习思考题◼何谓外感发热?◼外感发热的病因病机要点是什么?◼怎样诊断外感发热?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怎样鉴别?◼外感发热有哪些热型?各有什么临床特点和临床意义?◼外感发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有哪些常用治法及其意

义?◼叙述卫表证、肺热证、胃热证、腑实证、胆热证、脾胃湿热证、大肠湿热证、膀胱湿热证的症状、治法及代表方剂。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29外感发热医学知识专题讲座30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