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体位引流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ppt,共(22)页,583.825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857.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体位引流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定义体位引流是按“水往低处流”的原理将病灶肺段(肺叶)置于高位,通过痰液的重力作用,叩击拍打时产生振动等作用使痰液从病灶处经肺段、肺叶支气管引流到大支气管,再流向大气道,经咳嗽
排出体外。2体位引流医学知(一)治疗目的利用重心原理引流肺叶内滞留的分泌物到较大的呼吸道,从而:达到最佳的引流效果提高氧含水平改善呼吸肌力和效力产生咳嗽反射3体位引流医学知(二)体位改变及其影响1.体位改变与肺容量(1)从直立到仰卧位,功能
残气量减少约1000ml;从仰卧到垂头仰卧位,其量变化不大(2)平卧时,横膈背部受力大于前面;俯卧时正相反;侧卧时,受压横膈受力大于上面。受力大的部位肺灌注相对增加4体位引流医学知(3)机械通气时,机械正压增加横隔的
被动运动。受压部位肺的灌注增加,通气减少。尤见于一些长时间不更换体位和持续低容量通气的病人人体正常直立位及经常变换的体位对获得最佳的通气/灌注比例十分重要5体位引流医学知2.体位、氧合、顺应性;对原有肺部疾患或肺部手术后病人,侧卧位,压迫患侧肺时,PO2下降,需加用正
压通气才能改善氧合。压迫健侧肺时PO2相对增加,肺顺应性增加。从而提供了单侧肺病病变病人体位改变对改善氧合的生理学基础6体位引流医学知3.体位与颅内压:体位的改变,特别是当病人咳嗽和处于头低位时,可使颅内压升高,使对脑外伤及开颅术后病人做头低位的体位引流成禁
忌。但如在病人肩下垫高,就能将颅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便于使用体位引流7体位引流医学知(四)体位引流禁忌症禁忌证:胸部外伤、肋骨骨折、气胸、胸腔出血或引流者相对禁忌证:高龄、体弱伴严重呼吸困难者,两周内有咯血、急性心肌梗塞、脑出血、肺动脉栓塞者,患有冠心病、活动性肺结核、胸肋骨骨折、气胸、严重心力
衰竭、严重心律失常、严重高血压、血栓性静脉炎者,不宜做体位引流9体位引流医学知体位引流的操作步骤第一步,行X线胸片检查,确定病变所在部位第二步,根据病变所在部位,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引流体位。肺上叶的病变可
取坐位或半卧位,中、下叶病变宜取头低脚高位10体位引流医学知第三步,一般来说,体位引流每天应进行2~4次,每次10~15分钟。具体时间可视病情轻重及引流情况而定。如分泌物较多,患者又能耐受,可适当延长引流时间1
1体位引流医学知1.评估(1)了解病人呼吸系统疾病史。(2)评估病人呼吸型态、速率,并听诊其肺部以确立分泌物积聚的部位。(3)评估病人或家属执行此活动之能力、意愿及认知。12体位引流医学知2.用物准备:(1)枕头数个(2)听诊器一副(3)弯盆一个或卫生纸数张13体
位引流医学知3.步骤(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操作过程、方法和目的。(2)洗手。(3)听诊肺部→确定分泌物积聚部位(4)协助病人采取适当姿势并以枕头适当支托,使分泌物积聚部位在最高处。(5)将弯盆或卫生纸置于病人下颔处,以收集排出之分泌物。(6)维持上
述姿势至少5分钟→必要时予拍痰或震颤数次(自下而上,由外向内)14体位引流医学知(7)鼓励意识清醒病人作深呼吸咳嗽。(8)协助清除流出之分泌物。(9)若尚有其它部位积聚痰液时,重复步骤4~8必要时予口腔护理或吸痰(10)协助病人躺卧休息。(11)记录病人分泌
物积聚的肺叶、呼吸音之变化、呼吸型态和分泌物性状,以及操作过程中病人反应与家属执行程度。15体位引流医学知具体操作见下图16体位引流医17体位引流医学知18体位引流医学知方法部位右上叶尖段半坐卧位右上叶后段斜俯卧左位右上叶前段仰卧位,右侧后背垫高30°右中叶外侧段、内侧段仰卧位,右
侧后背垫高45右下叶内基底段左斜俯卧位,右前胸距床面30°~60°,将床脚抬高19体位引流医右下叶前基底段仰卧位,右臀部垫高或将床脚垫高左上叶尖后段端坐位,上身略向前、向右倾斜左上叶前段仰卧位,左侧后背垫高30°左上
叶上舌段、下舌段仰卧位,左侧后背垫高45°,右侧垫高或将床尾抬高两侧下叶背段、后基底段膝胸位或俯卧位两侧下叶侧基底段健侧卧位,健侧腰部垫高,或将床脚抬高20体位引流医体位引流常和其它治疗方法合并使用,如雾化、深呼吸咳嗽、拍痰、震颤或吸痰21体位引流医学知22体位引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