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培训课件.ppt,共(52)页,835.407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48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第一部分人类社会认知现象一人类社会认知特点(一)认知的发展性(二)认知具有多维性(三)认知的先占性(四)认知具有相对性(五)认知的整合性(六)认知具有联想性(七)认知的社会性2认知
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二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一)康德的客观世界分为“现象”与“物自体”两个不同的世界(二)WilliamGlasser一真实的知觉与真实本身(三)胡塞尔的认识世界的方法1把历史的观点搁置起来2把存在的东西搁置起来3感性的还原4本质的还原,自我意识的内省3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4认知治
疗的理论和技术5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6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四)哥式塔(德文Gestalt)心理学观点1哥式塔既不是相加而成,也不是混沌现象,整体具有独特实体意义,哥式塔的意义与形式的意义不相等,整体先于部
分且大于部分之。2哥式塔各部分具有功能上的联络。3不是所有哥式塔都有移位不变的特性。4哥式塔不限于知觉领域。(五)皮亚杰(1896-1980)学派◼1图式◼2同化◼3顺应7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五)佛斯廷格(1919-1989)的认知失调理论◼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一个认知与另一
个认知之间的对立导致的不协调。(六)纽维尔、西蒙、奈塞的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对信息的输入内部信息加工输出模式8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七)G.Kelly(1905-1967)的构念理论和3种无效的构念方式◼1构
念过分渗透和过分不渗透◼(体现了一种选择性提取信息特征)◼2过分紧缩和过分松散◼3缩小和扩大9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八)U.Neisser,1967:《认知心理学》(九)AlbertEllis,1962:合理化情绪治疗(十)Donald
Meichenbaum,1977:认知行为矫正(十一)AronBeck,1979:认知行为治疗10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第二部分认知行为治疗11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12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13认知治疗的理论和
技术14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一认知行为治疗的理论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或情感与不恰当的认知方式有关,治疗师的工作就是与病人共同找出这些不恰当的认知,并提供学习或训练的机会改正他们,或用新的认知方式取代,使病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或实际,随
着不良或错误认知的改变,病人的情绪或行为亦随之改变。15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认知改变◼BECK认为一个人行为上的缺陷,是由于他的认知上的缺陷引起的。由于这种认知上的缺陷的存在,行为者不能表现适应行为,或表现出非适应行为。◼ELLIS的ABC理论◼ABC◼诱发性生活事件个人信念反应结果
16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ELLIS对ABC理论最新解释1(对不幸事件的信念)B不仅包含思考和认知过程,也有重要的情绪与行为因素。例,这次考试我绝对不可以失败,如果考砸,我就太没用了,再也没办法参加这种考试了。热认知,情绪特质----很强的通过考试的渴望,很强的认为考坏了就无用的想法明确的行为
倾向----预告了以后考试会采取的行动,做出退缩或不行动的预备。17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有理性信念有条件的必须带来健康的负面感觉非理性信念无条件的必须带来不健康的,剧破坏性的负面感觉不幸事件结果健康的感觉和行为结果神经症的情绪和行为2关
于B的有条件“必须”和无条件“必须”ABC18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3”应该的“暴政4B的相对合理性“不合理信念”往往在其前后带着一些合理信念,即带有一定的混合性。5C关于一类失功能性情绪(失望、悔恨、烦恼)19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6ABCD理论A
——B——C——D刺激事件不合理信念负性情绪产生针对C的反应20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认知行为治疗理论怎样看待病人的有问题的认知特征21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二行为问题病人的认知特征(一)思维特征:内容和思维形式。1它具有自动性,认知过程概念化。2内容消极,灾难化
思维,两极化思维。3选择性抽取,选择性负性关注,低估正性信息。4标签化5客观评价它是准确的但绝对是错误的。6它蕴含认知曲解,而病人信以为真,不认识它正是情绪痛苦的原因。22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BECK的解释自动思维的产生—
—认知发展模型◼童年早期经验◼◼认知图式和◼基本信念的发展◼◼刺激性事件◼◼认知图式和基本信念的激活◼◼自动思维◼情绪行为生理反应23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7先占固定性(这一信念长期被患者确认,使医生可以进行预测),8自发意象。24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二)信念特
征◼也有人把这种信念特征称为人格特征,具有固定化,普遍性特征):◼1不合理的信念,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糟糕至极。◼2个人构念错误。◼3完美主义(事事苛求,不能承受任何新的建议)和刻板的生活态度.25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核心信念与中间信念◼青少年早期经验与教育◼◼核心信念(有关自己的
/他人的绝对的、刻板的、广泛的观念)◼中间信念(条件性假设——功能失调性假设,规则)◼遭遇生活事件与情景◼自动思维◼情绪、行为、生理反应26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BECK的关于抑郁症患者抑郁复发的◼“认知易感性”理论:◼具有某些潜在信念的抑郁症患者在◼
他们通过用药暂时康复后,一旦遇有负性事件发生,潜在信念就会象放大镜一样将该事件放大,并带来悲伤的感受,◼而这种感受已经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27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三)归因模式是个体对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
讨,归因对假设性思维的方向有重大影响。◼归因方式的三个维度◼自身——他人◼持久——暂时◼整体——局部28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四)应对方式1针对问题的应对和针对情绪的应对。2积极应对与回避的应对。3过度补偿策略。(1)为自己制定更高的学习或
工作标准。(2)故意表现无能,或表现出与愿望相反的行为。(3)避免寻求帮助。29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五)感知障碍1)自我心像障碍2)单方面的感知障碍430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特征1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活动过分担忧。2
这种病理性担忧与一些弥散性认知相联系。3伴有高水平的负性情绪唤醒。4高度的自我注意。对威胁线索的高度警惕。5导致对事件的回避。6患者感到难以控制。7关于焦虑是一种“自我和谐”。31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抑郁障碍1心境低落2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并导致劳累感增加和活动减少。3自我评价和自
信降低4无价值感和自罪观念5认为前途暗淡悲观6睡眠障碍7注意能力降低8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9食欲下降32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一抑郁症的认知特点(一)选择性思维◼负性认知替代了正性认知,占据了优势地位.(二)灾难性思维◼并具有认知图式特征(认知系统)◼1原因推论:把负性事件产
生的原因看作是普遍和稳定的。◼2推论后果:认为负性事件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3对自我推论:在负性事件发生后把自己看作是无价值的,没人爱的,有严重缺陷的.◼4继而产生严重的无助感。33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三)差异性思维与差异性体验1觉察出现实与所期望的状态之间的不匹配
.2思考,“差异监视器”启动,不断监督与评价现实与所期望的差异状态。并与所渴望的、需要、期待的以及恐惧的标准或模型相对照。3对差异的觉察和体验引发了负性情绪,包括焦虑、恐惧、不满等。而随后产生的无效性思维则引发抑郁。34认知治
疗的理论和技术三认知行为治疗的特点◼(一)限时、短程◼(二)认知治疗具有结构性。◼(三)围绕问题,不强调过去,但关注人格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四)教会患者识别、评价自己的功能不良的想法和信念。◼(五)平等合作的治疗性医患关系◼(六)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假设(认知模型)进行验证(认知诘难、现
实性检验)和结果评价35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四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36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二)引出并识别负性不合理的自动想法(又称具体化)◼1了解对某些事件的看法,利用排除法确认。◼2确认不同的情绪和在出现强烈情绪反应时的看法。◼3安排一些行为作业,并记录同时出现的想法和念头。◼4从角色扮演或
心理想象中了解负性自动性思维。◼5核心信念和中间信念的识别。38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三)检查患者信念与思维不合理性并挑战它们。◼1有无逻辑错误,是否经得起现实的考验。◼——考察内部矛盾性◼——归谬法◼——挑战循环论证式的自我批评39认知治疗的理论
和技术◼2不合理信念的无效性。◼3造成了功能性障碍。◼4导致困境。◼5这是不现实的“补偿策略”。◼6它给你带来什么“好处”。40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7概念重建、重新归因、提供新的思维◼与信念。◼8利用他人作为参照点撰写
◼(1)能力同质◼(2)心理同质◼(3)两极对比◼9利用自我暴露。41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10去灾难化,让患者将最可怕的事都想尽。◼11连接完成意象和意象重组。(四)重建早期记忆42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五)功能障碍性思维记录(DTR)1情景什么事情或
思维或回忆导致了不愉快的情绪,有什么痛苦的躯体感觉。2自动思维你的脑海里有什么思维或意象,当时你对那种思维相信多少?3情绪当时你感觉到什么样的情绪,情绪的强度如何(0%——100%)4适合的反应(治疗后)你做出了什么样的认知歪曲,5结论现在你对过去的自动思维相信
多少,现在感觉到的情绪强度如何,你做了什么,将做什么?时间/日期43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六)内观认知治疗的理论◼内观(mindfulness)◼Kabat-Zinn:◼内观是一种特定的方式去注意自己:有目的的、此时此刻的,并且不加以任何批判。1“距离化”和“去中心
化”:让患者相信,他们的负性思维和感受仅仅是过去的事件在脑海里的重现,它们不一定是真实的现实,也不是自我的核心方面。2你的想法仅仅是“想法”而已,并不是“你本身”或者“现实”。44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七)认知行为治疗(1)针
对负性自动想法进行真实性协同检验。体验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对方或周围事情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可怕。体验到你自己早先的推论完全是主观臆造的。打破原有思维定势。45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2)认知行为治疗上演的心理剧旧行为
心理体验认知反映认知的重新附议新的行为新的体验再认知赋意。46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特异性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行为治疗◼1刺激限制治疗:此方法认为失眠是一种对与睡眠相关的时间(床上时间)和环境线索(床和卧室)的条件反应。
按照这一前提假设,这种方法就是训练患者把入睡与床、卧室等重新建立联系◼2睡眠限制治疗:就要设计一套个人化的睡眠和觉醒程序。这个程序是建立在对睡眠时间的估计上来进行调整,在床上的平均时间被限制,造成了一个轻度的睡眠剥夺,以提高睡眠效率。◼3认知治疗
:认知治疗是对特定的不合理的睡眠认知的矫正,挑战它们的有效性,通过认知重构技术,如再归因训练、假设检验、再评价、注意转移等技术,重新形成他们的更具适应性的态度。不合理信念和态度是导致经常性失眠、情绪痛苦、对睡眠恐惧的重要中间环节。47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4放松治疗:是基于这样一种观察,高唤醒水
平无论是在白天和夜晚(生理的、认知的)都对睡眠形成干扰。渐近放松这一类方法,主要是为了减轻患者的心身紊乱(如情绪焦虑导致的肌肉紧张)症状,降低患者的心理或心理生理唤醒水平◼5矛盾意向法:情绪的高唤醒水平严重影响了中枢神经
系统的自然抑制。此方法就是让他们由原来总想尽快入睡改为有意长时间保持觉醒状态,拒绝入睡。如果患者放弃了入睡的努力,实际地代之以保持觉醒,结果焦虑将得以缓解,入睡便易于进行。◼6睡眠健康教育:睡眠健康教育主要涉及生活方式和环境因
素,如饮食、活动、饮酒,此外还有噪音、光线等。它还涉及年龄与睡眠的关系。48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八)利用来访者的认知资源不同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产生个人之间的认知偏好(认知模式优势效应)(1)感知与偏好,不同的采集信息窗口(2)结构的适宜程度(3)
社会结构的适宜程度不同的认知风格(认知内容)(4)个性化的自我本能需求(5)内化的人生价值观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内容共同构成认知模式优势效应。49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结果1体现的情感要素2体现的身体要素3动机自主性50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九)在人格层面的认知
治疗1人格障碍治疗困难(1)人格障碍具有“职能”作用。(2)人格障碍具有“信号”作用。(3)人格障碍改变意味着放弃“避难所”会引发焦虑。(4)患者往往意识不到是人格障碍给自己造成的心理和适应问题。结果:缺乏改变的动机。51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2治
疗原则◼(1)不能以对质作为治疗的开端。◼(2)不要试图改变病人人格的整体,而是增加人格的适应能力。◼(3)赞同与改变要结合起来。◼(4)探视现实界限的反应。◼(5)着眼于当前和现实,解决问题具体化。◼(6)利用病人人格中的有利因素,丰富人格特点
和职能。除非人格已使人不能行使职能或古怪离奇。(例一医生)◼(7)处理好伦理道德问题,除非存在自伤或伤人。52认知治疗的理论和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