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PPT
  • 阅读 2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3 页
  • 大小 2.320 MB
  • 2023-05-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外科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外科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外科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外科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外科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外科学课件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ppt,共(93)页,2.320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5314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重症监测治疗和复苏ICU的专业化发展◼CCU,冠心病ICU(coronaryheartdiseasecareunit)◼综合性ICU(generalICU)、专科ICU◼SICU外科ICU(surgicalICU)◼RCU,呼吸系统疾病ICU(re

spiratorydiseasecareunit)◼ECU,急诊ICU(emergencycareunit)◼PICU,儿科ICU(pediatricICU)◼心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PICU)◼心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CSICU)◼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SICU)◼危重肾病重症监护治疗病房(UICU)◼婴幼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ICU)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一、概述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集中各种的知识和技术、先进的监

测和治疗设备,对重症病例的生理功能进行严密监测和及时有效治疗的专门单位。ICU作用:显著提高危重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一、概述ICU特点:1)病人来自多个专科2)持续、动态、及时地监测生命体征实现早

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治疗手段先进4)ICU与各专科医师协同诊治5)ICU护士训练有素6)现代管理模式---高质量、高效率。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ICU发展与临床麻醉关系密切。循环呼吸、脑功能监测;呼吸道管理—呼吸机;血管活性药物;心肺脑复苏;ICU是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现

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科室。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一)ICU的设置根据规模、病种、技术力量和设备条件确定1)规模小—综合性ICU2)规模大(500张床位以上):设置专科ICU外科ICU(SICU)、冠心病ICU(CICU)呼吸科ICU(RICU)3)ICU床位数:综合医院(

3%—6%),专科医院(10%—15%)如心脏外科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二)ICU的设计、布局原则:便于监测、治疗和护理1)临近专科病房、外科ICU临近手术室,便于手术、麻醉医生管理、化验科、血库等2)床间距:1.5米床间设置帷幕隔开,便于

护理治疗3)床旁检测仪与中央监护仪联网4)室内空气湿度、温度、洁净度人员流动、层流设备净化设备。防止交叉感染、污染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三)ICU的室内要求1)光线充足,自然光、灯光2)床旁有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系统及其装置3)各床旁必备多功能插座(电流10-13A)、双线电源保障供电,

自动切换4)床头防治监测仪、输液泵、多用支架、多功能吊塔5)隔离病房备有专用急救药品、洗手池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四)ICU的设备配备配备原则:床位、财力、工作人员1)监测和专项治疗设备:循环系统—血压、血氧、呼吸、体温、心电监测记录仪、除颤、临时起搏器、血气分

析、呼吸系统—多参数呼吸机、多型号气管套管、插管、口咽导管、简易人工呼吸器、纤维支气管镜;泌尿系统—尿比重计、腹膜透析装置、床旁血透、血滤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2)诊断仪

器设备:床旁X线机、自动生化仪、超声仪3)护理设备:微型电脑输液泵、冰毯、冰帽,急救车(用具、用药)心电图机便携式血气电解质肾功检验仪呼吸机除颤器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五)ICU专业人员配备多专业协同,分工明确,组织有序1)ICU主任: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

2)综合IUC:麻醉科医师、主治医师1—2名、住院医师(住院医师2—4名,24小时值班)、医疗、化验室、影像科密切联系合作3)护士长1—2名,护士要求:(总数:床位3--4:1),熟悉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电除颤、心律失常鉴别4)设备维护、保养ICU收治对象◼严重创伤、大手术及器

官移植后监测功能;◼循环失代偿需药物或设备维持;◼呼吸衰竭需用呼吸机者;◼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麻醉意外、心脏复苏后继续治疗。◼不属于ICU收治的范围◼脑死亡患者◼晚期肿瘤,或其它疾病终末期无治愈可能者◼特殊传染性疾病者第一节

重症监测治疗病房循环系统监测治疗呼吸系统监测治疗肾功能监测治疗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调控4123二、ICU工作内容密切监测及时发现及早诊断尽早治疗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一)循环系统监测治疗1.循环监测:心电图监测—快慢、心率失常;中心静脉压

(CVP)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肺动脉压(PAP),评价心功能2.循环功能评价、治疗:1)血压、心率变化分析,2)CVP和血压变化关系,根据循环监测结果决定相应治疗。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二)呼吸系统监测治疗1.呼吸功能监测:肺通气功能—潮气量、呼吸频

率、分钟通气量、PaCO2、氧合功能—PaO2、SaO2、肺活量等2.呼吸治疗:纠正低氧血症。1)氧治疗—鼻导管、面罩吸氧2)机械通气—呼吸机(包括无创呼吸机),通气模式选择、参数调整3)肺部物理治疗:呼吸道加温和湿化—雾化吸入第一节重症

监测治疗病房(三)肾功能监测治疗1.连续动态检测肾功能变化2.尿量、尿比重、血肌酐、尿素氮、血电解质监测3.防治肾衰竭第一节重症监测治疗病房(四)水电解质、酸碱平衡1.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2.动态监测化验:血电解质、

血常规、血气分析、血肌酐、尿素氮3.避免或纠正呼吸性、代谢性酸碱紊乱4.尿量、尿比重、防治肾衰竭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心搏骤停:心脏机械活动停止,收缩功能衰竭导致心脏突然丧失有效排血能力,自主血液循环停止的病理生理状态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针对呼吸和循环骤停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即以人工呼吸替代病人的自主呼吸,以心脏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诱发心脏的自主搏动。第二节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脑组织缺氧或氧供减少:可立即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心肺复苏的

成功不仅是自主呼吸和心跳的恢复,更重要的是中枢神经功能的恢复,维持脑组织的灌流,因将心肺复苏—扩展为—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cerebralresuscitation,CPCR):心肺复苏是决定预后的基础,脑复苏是决定预后的关键。◼1、掌握心肺

脑复苏的重要意义◼2、掌握人工呼吸的方法◼3、理解胸外心脏按压的原理◼4、掌握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5、AED的使用重点时间就是生命心博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1、5-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2、30秒:可出现全身抽搐3、60秒:瞳孔散

大,自主呼吸逐渐停止4、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5、4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6、8分钟:脑死亡、植物状态时间就是生命——早期CPRCPR成功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密切相关从理论上来说,对于心源性猝死者,每分钟大约10%的相关性心博骤停1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90%

心博骤停4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60%心博骤停6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40%心博骤停8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20%心博骤停10分钟内实施CPR——成功率几乎为0,或脑死亡白金时间:1分钟内黄金时间:4分钟内白银时

间:4-8分钟白布单时间:8-10分钟后按实际抢救步骤,心肺复苏可分为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后期复苏(高级生命支持)以及复苏后治疗。复苏后处理中脑复苏极为重要。心肺脑复苏成功的关键是时间。在心脏停搏(cardiacarrest)后4分钟开始初期复苏、8分钟内开始

后期复苏者的恢复出院率最高。一、初期复苏初期复苏是呼吸、心跳骤停的现场急救。任务:迅速有效恢复心脏、脑血循环和供氧。发现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向急救医疗系统求助,同时立刻进行初期复苏抢救。初期复苏步骤归纳为CAB:C(

circulation),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A(airway),保持呼吸道通畅;B(breathing),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操作步骤1、首先判断:(1)现场周围环境是否安全(2)是否昏迷、呼吸正常2、呼救与摆放体位:(3)确定昏迷立即呼救(4)摆放仰卧体位,

解开上衣3、开始徒手心肺复苏:(5)C胸外按压(6)A开放气道(7)B口对口人工呼吸4、如果现场有AED:(8)必须尽快实施电除颤心跳呼吸停止的判断:①神志完全消失;②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④心音消

失;瞳孔散大、反射消失等。评估意识:1、拍打双肩双耳呼叫2、看胸廓有无起伏3、无意识无呼吸立即拨打1204、摆放患者仰卧位一看、二唤、三呼、四摆关于判断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快速检查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是喘息)没有反

应,没有呼吸或没有正常呼吸时开始CPR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一)心脏按压心脏按压:间接或直接按压心脏以形成人工循环的方法。心跳骤停时其排血能力丧失,全身血循环停滞。心跳骤停分三种类型:1)心室停顿2)心室纤颤3)电—机械分离(心室复合波):有电活动无

机械收缩。呼吸循环骤停判断:突发意识丧失、动脉搏动消失(触诊颈总动脉或股动脉)以及无自主呼吸。(二)心脏按压1.胸外心脏按压:按压过程中,出现瞳孔缩小并有光反射,预后较好如始终散大(排除药物影响)无回复角膜成灰暗色,预后不良胸外并发症:肋骨骨折(力量过大或病人因素

)2.开胸心脏按压:易刺激心跳恢复,对中心静脉压和颅内压影响较小。适用于:胸廓严重畸形、胸外按压引起张力性气胸、多发肋骨骨折、心包填塞、晚期妊娠、大量腹水、胸主动脉破裂、需要立即进行体外循环者,以及心脏停搏发生于已行开胸者,首选开胸心脏按压。胸外按压效果不佳且

时间大于10分钟者,应行开胸心脏按压。(二)心脏按压1.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5cm按压与呼吸比:30:2每次按压胸廓回弹恢复尽量避免按压停顿避免过度通气(500-600ml)每5个循环后重新评估,按压开始通气结束按压注意事项1、部位要准确部

位太低:可能损伤腹部脏器或引起胃内容物反流部位太高:可伤及大血管部位不在中线,则可能引起肋骨骨折、肋骨与肋软骨脱离等并发症2、按压力要均匀适度按压姿势要正确,注意肘关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的正上方,手指不应加压于病人胸部,在按压间隙

的放松期,操作者不加任何压力,但是手掌根部仍置于胸骨中下部,不离开胸壁,以免移位。按压注意事项4、病人头部适当放低以避免按压时呕吐物反流至气管,也可防止因头部高于心脏水平而影响血流。5、心脏按压必须同时配合人工呼吸。在气道建立前,无论是单人或是双人CPR,按压、通气均要求为30:

2。双人CPR时,一人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行人工通气,保持气道通畅,并监测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当按压者疲劳时,二人可相互对换,交换可在完成一组按压通气间隙中进行,以缩短抢救中断时间。7、按压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判断效果。胸外心脏按压的指标是:按压时可触及颈动脉搏动及肱动脉收缩压大于60m

mHg开胸心脏按压适应症:①胸廓严重畸形;②胸外伤引起张力性气胸;③多发性肋骨骨折;④心包填塞;⑤胸主动脉瘤破裂需立即体外循环;⑥开胸手术者心脏停搏⑦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佳﹥10分钟。2.开胸心脏按压: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于左侧第4肋间,距离胸骨左缘2—2.5cm,至左腋前线开胸,术者将手掌

伸进胸腔并将心脏托于掌心,以除拇指以外的四指握住心脏对准大鱼际群部位进行按压。按压频率60—80次/分。(一)人工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1)人工呼吸前—先清除呼吸道异物、分泌物(托下颌、或头后仰方法),有条件时放置口咽通道、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异物阻塞气道时,可用

腹部按压法,通过胸内压剧增,将气管内异物冲出。(一)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方法分两类1.徒手人工呼吸法:1)口对口(或鼻)人工呼吸,最适合现场复苏。2.利用器械或特制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主要用于后期复苏和复苏后治疗。(一)人工呼吸开放气道用

一只手的掌外侧按住患者的前额,另一只手提起下颌,保持呼吸道通畅(仰头提颌法)有头颈部外伤的,推荐使用托下颌法。人工呼吸两次:捏紧患者鼻翼,吸一口气(500-600ml)口对口包严患者口唇周围持续将气体吹入(大于1秒钟)观察胸廓隆起。连续做两次口对口人

工呼吸(5秒2次)未见明显的胸廓隆起时,重新开放气道,再做一次人工呼吸。送气要领:不要过快、过度,易引起胃胀气复苏有效的标志:1.大动脉搏动出现2.血压高于8.0KPa3.瞳孔缩小4.紫绀转为红润5.自主呼吸出现6.神志恢复7.肌张力增强3一、后期复苏(一)呼吸道管理(二)呼吸器应用(三)监测

(四)药物治疗(五)心室纤颤电除颤器械设备先进复苏技术进行复苏(一)呼吸道管理1.气管插管是最有效、最可靠的开放呼吸道方法。早期即可立即实施,可与任何种类的人工通气装置相连接。此外还有面罩、口咽导管、喉罩、气管切开气管切开适合外源异物造成呼吸道完全梗阻者情况(二)呼吸器应用呼吸器效果较徒手更有

效。临床常用的:1)简易呼吸器,(人工皮球)携带、使用方便2)多功能呼吸器:呼吸机(三)监测1.生命体征监测:呼吸、血压、脉搏、体温。心电图监测、血氧2.循环功能:中心静脉压监测--CVP3.肾功能监测:尿量、比重4.酸碱紊乱:血气、生化(四)药

物治疗⒈用药目的:①激发心脏复跳、增强心肌收缩力。②防治心律失常。③纠正急性酸中毒。④补充血容量和电解质。⑤防治脑水肿。⒉用药途径:①气管内给药。②静脉给药。③心内给药。1.液体:心跳骤停时血管扩张,因此需要输入晶体液维持循环血

量,贫血时输血浆、全血、血浆代用品。2.肾上腺素:收缩外周血管升压、增加心率、增强收缩力静脉常用量0.5mg—1.0mg静脉注射,首剂不佳,每隔3—5分钟可以重复应用3.阿托品:提高窦房结兴奋性,使用严重窦缓者,心跳骤停时1.0mg静推,窦缓者首次0.5mg静推,每隔3—5分钟

可重复,直至心率达60次/分以上4.氯化钙:增加心肌收缩力,适用于高血钾、低血钙者。10%氯化钙2.5—5ml缓慢静推5.利多卡因:心律失常,室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1—1.5mg/kg缓慢静注,可重复。或静滴。6.碳酸氢钠:呼吸心跳骤停后发生

呼酸和代酸。复苏早期通过过度换气来纠正呼酸,一般不必大量使用碳酸氢钠。应该在有效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时应用。停止1-2分钟的,不需应用。首次用:1mmol/kg,然后没10分钟给0.5mmol/kg(五)心室纤颤、电除颤1.心跳骤停后心室纤颤发生率最高。2.电除颤是目前治疗室颤的唯一有效方法

。3.室颤后4分钟内、CPR8分钟内除颤明显改善预后4.胸外除颤:一电极放在靠近胸骨右缘的第二肋间,另一电极置于左胸壁心尖部。成人所需电能:200J(焦耳),小儿2J/kg。一次除颤不成功,立即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准备再次除颤,加大电能可到360—400J。维持良好呼

吸功能保障循环功能稳定防治肾衰竭脑复苏4123三、复苏后治疗初期复苏及时(4分钟内)及非常有效者,预后较好。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和缺氧性脑病是复苏后治疗的重点(一)维持良好呼吸功能1.复苏后呼吸系统检查:X线胸片(床头)、CT,了解有

无肋骨骨折、气胸、肺水肿。呼吸未回复或血氧低,机械通气治疗。PaCO2值在25-35mmHg,减缓脑水肿发展。1.维持血压正常或正常稍高水平,以免低血压影响脑功能。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等血流动力学监测。(二)循环功能稳定(三)防治肾衰竭1.最有效方法:维持循

环血量,保障肾灌注。2.尽量避免使用使肾血管严重收缩药物2.肾功能监测:尿量、比重4.酸碱紊乱:血气、生化5.及时发现,及早治疗(四)脑复苏1.脑复苏:防治心脏骤停后缺氧性脑损伤所采取的措施脑复苏原则:防止、缓解脑肿胀和脑水

肿脑复苏措施:脱水、降温、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要措施2.脱水:脱水时保持血浆白蛋白30g/L以上,血浆渗透压280—330mmol/L,血浆胶体渗透压不低于15mmHg.药物:最常用20%甘露醇0.5—1.0g/kg,快速静滴,每4—6小时一次,可加用速尿20—40mg,静推。可合用白蛋白10-2

0g次,每天一次。脑水肿3、4天达高峰,需脱水5—7天3.低温:降低脑细胞代谢,氧耗量。头部冰帽,腋窝冰袋,背部冰毯。已发生寒颤反应,降温前用冬眠药物。温度保持35—33度。3.肾上腺皮质激素:临床有争议。地塞米松20-40m

g/日,氢化可的松100-200mg/日,静滴,3、4日后停用。急性肾衰竭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及由此所致的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征之一,还可能与其它器官的功能障碍并存而构成多器官功能不全

综合征(MODS)。第三节急性肾衰竭与急性肾损伤少尿期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成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Oliguria)不足100ml为无尿(anuria)非少尿期急性肾衰竭既无少尿或无尿表现,有24小时尿量超过800ml,但血中肌酐,尿素氮进行性升高病因与

分类根据不同病因临床上将急性肾衰竭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脱水、出血、休克全身性疾病(如肝肾综合征、严重脓毒血症)心脏疾患、肾血管病变心排出量不足各种原因引起血压下降血容量肾血液灌注不足少尿、无尿1.肾前性双侧

输尿管或弧立肾完全性梗阻肾功能少尿或无尿2.肾后性3.肾性:约3/4肾缺血:大出血、感染性休克、血清过敏反应等肾中毒:抗菌药物、生物毒素、有机溶剂肾缺血、中毒并存:大面积深度烧伤、挤压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约60%的急性肾衰竭与创伤和手术相关

。发病机制循环血量减少肾血流量减少入球动脉阻力增高再灌注损伤肾缺血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中毒肾小管损伤肾小管堵塞ARF临床表现急性肾衰竭在病理上有肾小管坏死和修复两个阶段。临床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和多尿两个不同时期。(一)少尿和无尿期1.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三高三低二中毒三高高钾血症:是急

性肾衰竭死亡的常见原因。血钾升高时往往并无明显临床表现。最初心电图变化QT间期缩短T波高尖;当血钾升高至6.5mmol/L以上,出现QRS间期延长,PR间期增宽,P波降低,心肌纤颤,心跳骤停。高镁血症:神经肌肉传导障碍,低血压,呼吸抑制、麻木、肌力或弱、昏迷,心脏停博,心电图P-R间期延

长,QRS增宽,T波增高。高磷血症:常与低钙血症伴存三低低钙血症:肌抽搐,加重高血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低钠血症:丢失多、摄入少;“钠泵”效应下降;钠再吸收↓低氯血症:呕吐,丢失过多水中毒:内生水摄入水高血压、心衰、肺

、脑水肿恶心、呕吐头晕、心悸、呼吸困难嗜睡、昏迷酸中毒:酸性代谢产物排出↓碱盐和钠盐丢失无氧代谢↑→钾↑呼吸深而快、酮味、胸闷、气急、嗜睡、昏迷血压↓心律失常、心脏停搏2.代谢废物积聚蛋白代谢产物(含氮物质)不能经肾排泄,积聚于血中,称氮质血症。

3.出血倾向由于血小板质量下降,多种凝血因子减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出血倾向。(二)多尿期24小时尿量增加至400ml以上,即进入多尿期。尿量不断增加,可达3000ml以上。一般历时14天。(1)由于肾小管再生上皮的再吸收和浓缩功能尚未健全(2

)少尿或无尿造成体内积聚大量尿素,起渗透利尿作用(3)电解质和水潴留过多机理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无少尿或无尿,每日尿量常超过800ml。但血肌酐呈进行性升高,与少尿型相比其升高幅度低。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

调,消化道出血和神经症状少见,感染率较低。临床表现轻,进程缓慢,临床上不可忽视。治疗计出入水量,防止高血钾,维持营养和热量供给,防止和控制感染。(一)少尿期治疗原则是维持内环境的稳定。1.限制水分和电解质,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原则:量出为入,宁少勿多每日补液量的依据是方法:显性失水+非显

性失水-内失水以每日体重减少0.5kg为佳。严禁钾的摄入,注意钙的补充。2.维持营养供给热量目的:减少蛋白质分解代谢,减缓尿素氮和肌酐的升高,减轻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钾。方法:高热量(碳水化合物),适当蛋白质,维生素3.预防和治疗高血钾高血钾是少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①严格控制钾的摄

入②供给足够热量③控制感染,消除坏死组织④纠正酸中毒⑤不输库存血⑥药物:当高钾超过5.5mmol/L应采取a.10%葡萄糖酸钙20ml或加葡萄糖溶液b.或以5%碳酸氢钠100mlc.或25g葡萄糖及6U胰岛素当血钾超过6.5mmol/L或心电

图有高钾图形时,有透析指征离子交换树脂的应用4.纠正酸中毒在血浆[HCO3-]低于15mmol/L时才应用碳酸氢盐治疗。血液滤过。5.严格控制感染6.血液净化血肌酐超过442μmol/L,血钾超过6.5mmol/L,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尿毒症症状加重

,出现水中毒症状和体征。常用的方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二)多尿期治疗原则: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增加蛋白质的补充,增强体质,预防治疗感染,注意合并症发生。①补充液体:以前一天尿量的2/3或1/2。②补充电解质:根据血中水平及临床体征。③补充钾盐:当尿量超过3000ml,应补充3~5g。④

补充胶体:以提高胶体渗透压。⑤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病因1病毒性肝炎:甲、乙、丙2化学物中毒:药物: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吸入麻醉剂:氟烷非类固醇消炎药:阿司匹林、水杨酸毒物:四氯化碳、黄磷3严重创伤、休克、感染4其他:妊娠急性脂肪肝临床表现一意识障碍—肝性脑病意识

障碍扑翼样震颤脑电图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可有正常行为异常二期(昏迷前期)意识错乱、睡眠有特征性表现障碍、行为失常三期(昏睡期)昏睡、精神错乱有异常四期(昏迷期)昏迷无发引出异常预防及治疗一预防:1注意药物对肝的损害2肝手术前的肝功能评估3休克、缺氧、脓毒症时注意监测肝功能4积

极治疗肝原发病二治疗1病因治疗2支持治疗(1)肠外营养:氨基酸:支链;脂肪乳(2)新鲜血、血浆、白蛋白(3)凝血酶元复合物、纤维蛋白元(4)促肝细胞生长素(HCG)(5)全身抗感染治疗3抗肝昏迷治疗:(1)减少肠道

毒物生成和吸收:乳果糖;新霉素、甲硝唑;(2)促进毒物代谢:降氨药:谷氨酸钠(钾),精氨酸(3)纠正氨基酸失衡:支链氨基酸(4)BZ受体拮抗剂:氟马西尼4防治MODS:(1)纠正酸硷失衡:硷中毒:稀盐酸,Vc(2)

脑功能:脱水、降温(32~33度)(3)ARDS(4)ARF5肝功能直接支持非生物人工肝: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生物人工肝6肝移植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