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课件

PPT
  • 阅读 57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44 页
  • 大小 1.702 MB
  • 2022-11-12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第4章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4章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4章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第4章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课件
第4章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44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第4章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课件.pptx,共(44)页,1.702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9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第4章梯形图程序的设计方法主要内容:◼基本电路分析◼开关量控制系统梯形图的设计方法一、梯形图的基本电路1、起动-保持-停止电路图4.1起保停电路图4.2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2、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K

M1、KM2:控制正转运行与反转运行的交流接触器FR:手动复位的热继电器主回路控制回路停止按钮正转启动按钮图4.3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电路的PLC外部接线图与梯形图要点:◼两个起保停电路分别控制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互锁系统:Y0与Y1的常闭触点分别与对

方的线圈串连,保证它们不会同时接通。◼按钮互锁:将XO、X1的常闭触点分别与线圈Y1、Y0串连,保证Y1、Y0不会同时接通。◼硬件互锁电路:PLC输出电路中KM1、KM2的辅助常闭触点组成。◼问题的提出:FX系列定时器的最长定时时间为3276.7s,如果要定更长时间怎么办?3、

定时器计数器应用程序(1)定时范围的扩展◼方法一:利用辅助继电器M8014的触点向计数器提供周期为1min的时钟脉冲,可把单个计数器的最长定时时间延长为32767min。◼方法二:利用程序设定,图4.4所示图4.4定

时范围的扩展设T0和C0的设定值分别为KT和KC,对于100ms定时器,总的定时时间为:0.1()TCTKKs=图4.5闪烁电路(2)闪烁电路Y0“通电”和“断电”的时间由T1和T0的设定值决定。图4.6延时接通/断开电路(3)延时接通/断开电路PLC程序设计常用的方法1.经验设计法2.继电器

控制电路转换为梯形图法3.顺序控制设计法4.2梯形图的经验设计法经验设计法:◼在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程序的基础上,根据被控制对象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组合,并多次反复调试和修改梯形图,有时需增加一些辅助触点和中间编程环节,才能达到控制要求。这种

方法没有规律可遵循,设计所用的时间和设计质量与设计者的经验有很大的关系,所以称为经验设计法。经验设计法用于较简单的梯形图设计。应用经验设计法必须熟记一些典型的控制电路,如起保停电路、脉冲发生电路等。例:送料小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梯形图设计要解决的问题:送料小车

在限位开关X4处装料,10S后装料结束,开始右行,碰到X3后停下来卸料,15S后左行,碰到X4后又停下来装料,如此循环往复。设计过程:➢根据问题描述我们想到了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系统。➢再考虑需修改的地方:

要增加时间控制和限位开关控制。用经验法设计梯形图存在的问题:1)设计方法很难掌握,设计周期长。➢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和步骤可以遵循,具有很大的试探性和随意性;➢在设计复杂的梯形图时,由于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往往交织在一起,分析起来非常困难。2

)装置交付使用后维修困难。➢用经验设计法设计出的梯形图往往非常复杂,分析起来非常困难,给PLC控制系统的维修和改进带来了很大困难。4.3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的方法➢因为老的继电器控制系统已被证明能完成系统要求的控制功能,而继电器电路图又与梯形图有很多相似之

处,因此可以将继电器电路图“翻译”成梯形图,用PLC的硬件和梯形图软件来实现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功能。➢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点:➢改造前后的系统没有太大区别,操作工人易适应。➢一般不需改动控制面板和它上面的器件,可减少硬件改造的费用和改造

的工作量。4.3根据继电器电路图设计梯形图的方法➢步骤:(1)熟悉现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2)对照PLC的I/O端子接线图,将继电器电路图上的被控器件(如接触器线圈、指示灯、电磁阀等)换成接线图上对应

的输出点的编号,将电路图上的输入装置(如传感器、按钮开关、行程开关等)触点都换成对应的输入点的编号。(3)将继电器电路图中的中间继电器、定时器,用PLC的辅助继电器、定时器来代替。(4)画出全部梯形图,并

予以简化和修改。例:某卧式镗床继电器电路➢熟悉现有的继电器控制线路➢该镗床电机能实现高、低速运转;正、反转运行;➢可通过开关按钮及限位开关实现对它的相应操作。➢确定输入信号和输出负载,并画出PLC的外部接线

图中间继电器ZZJ→辅助继电器M200中间继电器ZFJ→辅助继电器M201时间继电器SJ→定时器T0➢确定辅助继电器和定时器的元件号根据需要增设的中间单元注意事项:(1)应遵守梯形图语言的语法规定➢梯形图中的线圈应放

在最右边注意事项:(1)应遵守梯形图语言的语法规定➢在梯形图中最好将继电器电路图中连在一起的线圈对应的控制电路分开。注意事项:(2)尽量减少PLC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因PLC的价格与I/O点数有关,因此要减少I/O点数以降

低硬件费用。➢如果继电器电路图中几个输入元件触点的串并联电路只出现一次,或者作为整体多次出现,可将它们作为PLC的一个输入信号,只占一个输入点。例图4.11中的2JPK的常开触点和2ZPK的常闭触点的并联电路图4.14局部等效电路图注意

事项:(2)尽量减少PLC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图4.14局部等效电路图➢又如1ZPK和1JPK的常开触点的串联电路,还有一个它们的常闭触点的并联电路,因,即1ZPK与1JPK的常开触点的串联电路对应的“与”逻辑表达式取

反后,即为它们的常闭触点的并联电路对应的逻辑表达式。因此可将1ZPK与1JPK的常开触点的串联电路作为一个输入信号。1ZPK1JPK1ZPK+1JPK•=注意事项:(3)适当地设置中间单元➢例梯形图4.13中增加的辅助继电器M202注意事项:(3)适当地设置中间单

元➢例梯形图4.13中增加的辅助继电器M202注意事项:(4)异步电动机正反转的外部联锁电路注意事项:(5)外部负载的额定电压➢PLC的继电器输出模块和双向晶闸管输出模块一般最高只能驱动额定电压AC220

V的负载,如果系统原来的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是380V的,应换成220V的。4.4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一、顺序控制设计法➢所谓顺序控制,就是按照生产工艺预先规定的顺序,在各个输入信号的作用下,各个执行机构在生产过程中根据外部输入信号、内部状态和时间的顺序,自动而有秩序地进行操作。➢如果一个

控制系统可以分解成几个独立的控制动作或工序,且这些动作或工序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执行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这样的控制系统称为顺序控制系统。4.4顺序控制设计法与顺序功能图一、顺序控制设计法➢所谓顺序控

制设计法,就是根据顺序功能图,以步为核心,用转换条件控制代表各步的编程元件,从起始步开始使它们的状态按一定的顺序变化,然后用代表各步的编程元件去控制各输出继电器。➢顺序功能图SFC(SequentialFunctionChar

t)就是描述控制系统的控制过程、功能及特性的一种图形。顺序功能图的三要素是步、转换条件与动作。二、顺序功能图1、步将系统的一个工作周期划分为若干个顺序相连的阶段,这些阶段称为步。步是根据输出量的状态划分的。用编程元件(辅助继电器M或状态S)代表各步。图4.15步的划分图4.17顺序

功能图➢初始步:与系统的初始状态相对应的步称为初始步,初始状态一般是系统等待起动命令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在顺序功能图中初始步用双线框表示,一般步用矩形框表示,矩形框中用数字表示步的编号。➢活动步:当系统正处于某一步所在的阶段时,称该步处于活动状态,该步为“活动步”。2、动作被控系统在某一步中要完成

某些“动作”;在顺序功能图中动作用矩形框表示,矩形框可用文字或符号表示。3、转换条件使系统由当前步进入下一步的信号称为转换条件,转换条件可能是外部输入信号,也可能是PLC内部产生的信号,还可能是若干个信号的与、或、非逻辑组合。图4.19转换与转换条件转

换条件X(X):表示当X(X)为1(0)状态时转换实现。X(X):表示当X从0→1(1→0)状态时转换实现。图4.17顺序功能图➢有向连线:在顺序功能图中,有向连线将代表各步的方框按它们成为活动步的先后次序排列并连接

起来。➢转换:将相邻各步分隔开,在有向连线上用与有向连线垂直的的短划线表示。➢转换条件:标注在表示转换的短线的旁边,可以是文字语言、布尔代数表达式或图形符号。三、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1)单序列由一系列相继激活的步组成,每一步的后面仅接有一个转换,每一个

转换的后面只有一个步。三、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2)选择序列➢选择序列的开始称为分支,转换符号只能标在水平连线之下。➢选择序列的结束称为合并,转换符号只允许标在水平连线之上。三、顺序功能图的基本结构(3)并行序列并行序列用来表示系统的几个同时工作的独立部分的

工作情况。➢并行序列中的水平连线用双线表示,且只允许有一个转换符号。➢并行序列的开始称为分支,结束称为合并。四、顺序功能图中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1、转换实现的条件➢该转换所有的前级步都是活动步;➢相应的转换条件得到满足。图4.24转换的同步实现四、顺序功能图中

转换实现的基本规则2、转换实现应完成的操作➢使所有由有向连线与相应转换符号相连的后续步都变为活动步;➢使所有由有向连线与相应转换符号相连的前级步都变为不活动步;顺序功能图的特点:◼两个步必须用一个转换将它们分隔开,不能直接相连;◼两个转换必须用一个步将它们分隔

开,不能直接相连;◼顺序功能图中的初始步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是因为该步与它的相邻步相比,从总体上说输出变量的状态并不相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该步,系统无法返回初始停止状态。◼自动控制系统多次重复执行同一工艺过程,在顺序功能图中一般应有步和有向连线组成的闭环,即从最后一步返回初始步。

◼用一个适当的信号将初始步置为活动步。图4.17顺序功能图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