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医学课件

PPT
  • 阅读 4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140 页
  • 大小 8.168 MB
  • 2023-05-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核医学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核医学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核医学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核医学医学课件
核医学医学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140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3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核医学医学课件.ppt,共(140)页,8.168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866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核医学概论1主要内容▪ECT概论▪PET基本原理▪SPECT基本原理2第一节ECT概论(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outline)3伽玛射线γ什么是核医学(Nuclearmedicine)?核医学是将放射性核素用于医学诊断和治疗的一门学科!4临床核

医学诊断核医学体内诊断核医学体外诊断核医学治疗核医学放射性核素显像非影像检查法实验核医学核医学核医学的分类5放射性核素显像SPECTPETSPECT(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单光

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6核医学最重要的特点:能提供身体内各组织功能性的变化,而功能性的变化常发生在疾病的早期。71931

年发明了回旋加速器;1934年Joliot和Curie研发成功第一个人工放射性核素32P,从此真正揭开了放射性核素在生物医学应用的序幕。之后10年为初期阶段,相继发现并获得了放射性核素99Tcm和131I;1939年Hamiton、Soley和Evans首次用13

1I诊断疾病;1941年和1946年分别开始用131I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1946年核反应堆投产,获得了大量新的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核医学发展历史81957年99Mo-99Tcm发生器问世,标记技术得到不断提高和新的标记化合物研发成功,这对放射性药物和核医学的发展

起了很大推动作用;1957年,安格(HalO.Anger)研制出第一台γ照相机,并于60年代初应用于临床。γ照相机成为最基本的核医学显像仪器;91959年,他又研制了双探头的扫描机进行断层扫描,并首先提出了发射式断层的技术,从而为日后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扫描机—ECT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推出了SPECT以及PET,实现了全身显像和断层显像,从而大大提高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性,进一步加速了临床核医学的发展。10一、核物理基础11基本概念核素(nuclide):凡核内具有相同的

质子数、中子数以及相同能量状态的原子为同一种核素。同位素(isotope):凡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彼此互为同位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位素处于同一位置。如1H2H3H同质异能素(isomer):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而能量状态不同的核素,彼此互为同质异能素。如99mTc

,99Tc12基本概念▪稳定性核素:凡核素的半衰期大于1018年的核素,为稳定性核素。▪放射性核素:凡核的素半衰期小于1018年的核素,为放射性核素。1314基本概念-核衰变▪核衰变规律:N=N0e-λt▪设t=0时刻的放射性核数为N0

,t时刻放射性核数为N,式中λ称为衰变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放射性核的衰变概率,它反映了放射性核衰变的快慢。λ值越大,衰变越快;反之则相反。15(biologicalhalflife)(physicalhalflife)(effectivehalflife)1617

二、ECT与XCT异同18穿透型CTTCT(XCT)(TRANSMISSION)发射型CTECT(EMISSION)单光子CTSPECT正电子CTPETCT19ECT与XCT异同1、采用的射线不同:CT:X射线SPECT:γ射线2、成像原理不同;3、影像的重建参数和诊断依据不同。XCT:衰

变系数组织的物理密度变化ECT:放射性浓度变化组织的代谢功能差异204、影像构成成分不同;5、空间分辨率不同:XCT机:1-3mmECT机:4-10mm6、功能不同:XCT--精细解剖结构ECT--功能显像+解剖结构217、电离辐射损

伤不同;8、探测技术都采用闪烁探测技术;9、影像重建技术都采用滤波反投影法。22探测器γ射线X射线显像原理比较CT:利用外来的X射线作为放射源穿透人体,由于正常和病变组织的物理密度不同,构成一副反应人体组织密度差异的解剖图像。SP

ECT:利用注入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发出的γ光子成像;放射药物可选择性聚集在特定的组织器官或病变部位中,使该脏器或病变与邻近组织之间有放射性浓度差,构成一副反应人体器官组织功能的解剖图像。23242526疾病的发生发展时序及各种影像的诊断能力分子影像功能影像f-MRMR/CT灵敏度(mol)解剖

显像10-3功能解剖显像10-5功能显像10-9分子显像10-13表达异常代谢异常功能异常结构改变临床表现27核医学仪器▪γ照相机可同时记录脏器内各个部份的射线,以快速形成一帧器官的静态平面图像可观察脏器的动态功能及其变化既

是显像仪又是功能仪▪ECT(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SPECTPET28γ射线经准直器照射在NaI晶体,产生闪烁光点微弱荧光被光电倍增管放大位置信号:确定显示光点的位置能量信号:确定该光点的亮度形成一幅闪烁图像γ照相机的探测原理:29γ射线经准直器照射在NaI

晶体,产生闪烁光点微弱荧光被光电倍增管放大位置信号:确定显示光点的位置能量信号:确定该光点的亮度形成一幅闪烁图像γ照相机的探测原理:30第二节PET简介(IntroductiontoPET)31PET简介•PET是核医学发展的

一项新技术,主要用来确定癌症的发生与严重性、神经系统的状况,及心血管方面的疾病。32PET简介过程:需在病人身上注射放射性药物,放射性药物在病人体内发出γ射线,而被体外的PET扫瞄仪所接收,重建,形成断层

影像。可显现出器官或组织(如肿瘤)的化学变化,指出某部位的新陈代谢异于常态的程度。33PET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物理学家就从理论上推断有带正电荷的正电子存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它们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

应用价值。34▪1953年Dr.Brownell和Dr.Sweet研制了用于脑正电子显像的PET显像仪▪60年代末出现了第一代PET扫描仪,可进行断层面显像35▪1976年由Dr.Phelps和Dr.Hoffman设计,由ORTE

C公司组装生产了第一台用于临床的商品化的PET▪20世纪80年代更多公司投入了PET研制,岛津(1980)、CTI公司(1983)、西门子公司(1986)、GE公司(1989)、日立公司(1989)和

ADAC公司(1989)36▪PET系统已日趋成熟,许多新技术用于PET产品,如:采用晶体探测器、引用了数字化正电子符合技术、切割晶体的探测器模块等,使PET系统的分辨率小于4mm。371964年环状头部PET382001年GEDISCOVERY-L

SPET39PET的物理基础▪正电子放射性核素在衰变时会发射正电子。▪原子核中的质子释放正电子和中微子,并衰变为中子:40PET的物理基础▪正电子的质量与电子相等,电量与电子的电量相同,只是符号相反。▪通常正电子(β+)衰变都发生

于人工放射性核素。41正电子湮灭▪正电子在人体内移动大约1-3mm后与人体内的负电子结合发生湮灭现象。▪湮灭作用产生互成180度的511keV的光子。视频42PET影像的设备正电子核素设备正电子示踪剂设备PET影像获取回旋加速器放化标

记设备PET影像系统43核医学诊断--示踪原理示踪剂=产出γ射线的核素+参与体内某一生理代谢过程的物质。例如:发射正电子的18F+脱氧葡萄糖DG=18F-FDG作为一种葡萄糖类似物,FDG将为葡萄糖高利用率细胞所摄取,如脑、肾脏以及癌细胞。在FDG发生衰变之前,FDG

的代谢分解或利用会因为其分子之中的氟而受到抑制。不过,FDG发生衰变之后,其中的氟将转变为18O;而且,在从环境当中获取一个H+之后,FDG的衰变产物就变成了葡萄糖-6-磷酸,这样,该衰变产物就可以按照普通葡萄糖的方式进行代谢。44核医学诊断--示踪原理代谢过程:进入

人体的示踪剂,有些直接参与体内代谢,有些则被限制在某些特定的组织区域。探测:探测示踪剂发出的辐射信号,就可以确定示踪剂在体内的位置,以及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分布图像。45放射性核素与药物的“+”“+”的过程叫放射性标记(Radiolabe

ling):通过一些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将放射性核素的原子“引入”特定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这个过程称为标记。由此制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即为放射性药物。46放射性药物性质取决于两个基本成分:➢放射性核素(标记物):γ射线或ß射线➢药盒(被标记物):选择性

聚集在特定的组织器官或病变部位的药物。47放射性核素(radionuclide)放射性核素适用于ECT显像的条件:➢能发射中等能量的γ射线(80-200keV);➢合适的生物半衰期几小时至数天;➢合适的化学价态和较强的化学活性;➢无毒无害。4

8常用放射性核素SPECT: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目前为99Tcm,其次为131IPET: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目前为18F,其次为11C、13N、15O49PET所应用的显像剂如C-11、N-13,O-15等都是人体组织的基本元素,易于标记到各种生命必须的化合物、代谢产物上,而不改变它们的

生物活性,且可以参与人体的生理、生化代谢过程。50医用放射性核素的生产方式①反应堆(Reactor):131I②回旋加速器(Accelerator):18F,11C,13N,15O,123I,111In③放射性核素发生器(Generator):99Mo-99mTc113Sn-11

3mInSn-锡(tin)In-铟(indium)51①原子反应堆反应堆:131I52②回旋加速器:18F,11C,13N,15O,123I,111In53③放射性核素发生器一种从半衰期较长的母体核素中制备,由母体核衰变产生的半衰期较短的子体核

素的装置。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在其有效期内,每隔一段合适的时间间隔就可从中分离一次子体核素,好像从母牛身上挤奶一样,所以放射性核素发生器又称为“母牛”。99Mo99mTc54PET的结构flash55PET的数据采集▪正电子湮灭作用产生的湮灭γ光子同时击中探测器环上对称位置上的两个探测器。符合线路

设置了一个时间常数很小的时间窗(通常≤15ns),同时落入时间窗的定时脉冲被认为是同一个正电子湮灭事件中产生的γ光子对,从而被符合电路记录。作用:时间窗排除了很多散射光子的进入。每个探测器接收到γ光子后产生一个定时脉冲

,这些定时脉冲分别输入符合线路进行符合甄别,挑选真符合事件56PET的数据采集t1=1.3nst2=1.7ns释放更多的有用信息BEFORE(ConventionalPET)信息平均分布在多个像素上,通过重建确定正电子位置,重建噪声大t2-t1NOW(Time-o

f-FlightPET)通过飞行时间测量,中心位置信息量最多;并且分布在局部,重建噪声小57符合探测原理⚫符合探测技术能在符合电路的时间分辨范围内,检测同时发生的电子对湮灭事件。⚫使用符合探测技术,起到电子准直作用,大大减少随机符合事件,同时提高了探测

灵敏度。58PET的电子准直⚫利用湮灭辐射的特点和两个相对探测器的符合来确定闪烁事件位置和时间的方法称电子准直。59PET电子准直的特点▪电子准直是PET的一大特点,它省去了沉重的铅制准直器;▪不再因准直器的使用损失了很大部分探测效率。▪避免了准直器对分辨

率和均匀性不利的影响。60▪利用了一部分被准直器挡住的γ光子,极大地提高了探测灵敏度。就2D采集模式而言,PET的灵敏度比SPECT高10倍以上。▪使用铅准直器的SPECT系统分辨率为8~16mm,而电子准直的PET系统分辨率为3~8mm。61PET的探测环X-Y平面为PET的横断面,与探测

环平面平行。Z轴是PET的长轴,与探测环平面垂直。62PET的探测环63PET的探测环▪PET的探头是由若干探测器环排列组成,探测器环的多少决定了PET轴向视野的大小和断层面的多少▪探测器环越多的探头的轴向视野越大,一次扫描可获得的断层面也越多。64探测器要求▪探测器

必须有高探测效率。▪探测器应有高空间分辨率。探测器空间分辨率主要取决晶体材料及尺寸大小,光电倍增管的多少65探测器要求▪探测器必须有短符合分辨时间。▪探测器应有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光电倍增管的性能会直接影响探测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闪烁晶体是探测器质量的关键。66PE

T断层图像67PET三维重建图像68PET显像的特点▪应用电子准直和符合探测技术,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定位,大大提高了探测灵敏度。▪其灵敏度比SPECT高10-100倍;改善了分辨率(可达4mm),可检出1cm大小的病灶,图象清晰,诊断准确率高。

69PET显像的特点▪能从一定体积的组织快速获得35(或更多)层面的断层图象,且可获得全身各方向的断层图象,使临床医生能一目了然地看到疾病全身状况,它对肿瘤转移和复发的诊断尤为有利。70PET显像的特点▪PET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定量分析,可以在体内进行组织内示踪剂的放射性活度绝对测量,通过定量分

析,揭示PET示踪信号所反映的生化、生理和药理特征。▪它可用实测数和经衰减校正后的真实数进行“绝对”定量分析。7172功能影像与解剖影像的区别⚫功能影像:–反映患者体内的功能代谢–与CT、MRI相比分辨率较

差(~4-5mm或更坏)–核医学领域:NM/SPECT,PET–其他领域:(MRS,fMRI),...⚫解剖影像–反映患者解剖结构–通常可获得高分辨率影像(1mm或更高)–X-CT,MRI,超声73PET与CT,MRI▪因为PET是测量体内化学变化

及新陈代谢,而CT或MRI大部分则是用来“看”结构,因此,在一些情况下,PET比CT或MRI都好,特别是在区分癌症与良性组织,以及区分恶性或非恶性组织(如放射治疗后的疤痕)。74PET与CT,MRI▪PET也经常和CT及MR

I透过“影像融合”的方式用以更清楚的看到在三维空间里正确的癌组织位置。较新的扫瞄仪,则是将PET及CT设计成一体。75PET-CT76PET-CT的特点▪解剖图像(CT)与功能图像(PET)同机融合▪同一幅图象既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又有丰富生理、生化分子功能信息▪PET、CT单独能实现的,

PET-CT一定能实现;PET-CT能实现的,PET或CT单独不一定能实现77PET-CT融合示意图CT图像何处有病灶?78PET-CT融合示意图PET图像病灶在何处?79PET-CT融合示意图PET-CT图像融合病灶原来在这里80PET图像有放射性浓聚,头颈部CT、MR及鼻咽镜检未

见异常。PET-CT定位于右上腭。隐匿性上腭癌81PET与CTScansshowinglungcancer(brightspotinthechest).Atleft-CTscan;center-PETscan;right-combinedCT-PETscan.82

PET的临床应用-癌症▪PET已被公认在某些疾病判定方面特别有效:包括断定癌症是否存在,是否已扩散转移,是否对治疗有所反应,及是否病患在治疗后已不再有癌细胞。▪早期侦察:它能正确地断定一肿瘤为恶性或良性。此外,对PET做全身扫描可以确认是否有远距离的癌症转移。83PET的临床应用-癌

症▪癌症定期:因为PET的灵敏度非常高,所以可用来决定疾病的程度,正确的断定癌症转移。▪检查癌症复发:PET被公认为是最正确的诊断程序来区分是否为癌症复发或只是手术后或放射治疗后的正常变化。84PET的临床应用-癌症▪评估化学治疗的有效程度:在每一巡回的化疗前后,可以用PET来测量癌组织的代谢

状况,而加以比较,判断是否为有效的化学治疗。通常,以PET所看到的成功化疗都比从生理结构上所看到的治疗反应早。85PET的临床应用-癌症86PET的临床应用-神经疾病▪PET能很生动的描绘出脑部不同区域的活动力

是否异于正常,因此,对于诊断老人痴呆症、巴金森氏症、癫痫,及其它神经疾病有非常大的影响。87PET的临床应用-神经疾病88PET的临床应用-神经疾病89PET的临床应用-神经疾病90PET的临床应用-神经疾病91PET的临床

应用-心血管疾病▪医生可使用PET造影来精确指出心内血流减少或阻塞的位置。▪心肌灌注显像:可以区分坏死的心肌,还是有不足血流的活心肌。直接提供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肌缺血及心肌细胞受损的功能信息。目前,PET-CT心肌显像是公认的估价心肌活力的“金标准”。

92PET的临床应用-心血管疾病93UsefulTerms▪Positron:正电子▪PET: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Coincidencedetection94第三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IntroductiontoSPECT)95要点▪SPECT的原理▪SPECT硬件系统▪SPECT成像方法▪SPECT的示踪剂▪SPECT的特点▪SPECT的临床应用96SPECT▪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能

给出脏器的各种断层图像▪也具有一般γ相机的功能,可以进行脏器的平面和动态(功能)显像97SPECT98SPECT99100一、SPECT的原理▪SPECT检测通过放射性原子(称为放射性核,如(Tc-99m、Ti-201)发射的单γ射线。▪

放射性核附上的放射性药物可以是一种蛋白质或是有机分子,可以被人体内某些器官选择性的吸收。101▪这些能吸收一定量放射性药物的器官会在图像中呈现亮块。▪如果有异常的吸收状况就会导致异常的偏亮或偏暗。102SPECT与γ相机的区别▪γ相机---平面图像(X线

透视、X平片)▪SPECT---断层图像(CT)γ相机探头绕人体旋转获得各个方向的投影(平面)像图像重建---滤波反投影、迭代获得断层图像103SPECT成像方案▪静态采集—平面成像相机固定在病人上方,获取单一角度数据▪动

态采集—平面动态成像固定角度,长时间观察放射性示踪剂运动▪SPECT成像—断层成像绕病人旋转,获取放射性示踪剂三维分布▪全身成像获取全身性分布图像。▪门控SPECT成像结合ECG获取心动周期不同阶段的图像104▪静态采集: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目的:观

察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及放射性分布。静态采集105▪动态采集:示踪剂随血流流经脏器,或被脏器不断吸收和排泄、或在脏器内反复充盈和排出,造成脏器内放射性计数及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如果连续采集信号,便可得到动态过程的系列影像,即为动态显像。动态采集106平面动态成像107▪断层采

集:在体表连续或间断采集多体位平面影像数据,再由计算机重建成各种断层图像。108全身显像:γ照相机的探头沿体表从头至脚做匀速移动,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并显示为一幅平面全身影像。进行“全身普查”,对寻找恶性肿瘤的转移灶十分有价值,109二、S

PECT硬件系统▪探头(旋转型γ照相机)▪机架▪断层床▪计算机和光学照相系统110最核心的部件:γ照相机111112γ相机结构▪相机准直器(Collimator)▪闪烁探测器(NaI晶体)▪光电倍增管▪位置电路▪数据分析计算机NaI晶体光电倍增管准直器孔探头周围铅屏蔽

准直器固定结构113相机准直器▪准直器位于晶体之前,是探头中首先和γ射线相接触的部分。准直器能够限制散射光子,允许特定方向γ光子和晶体发生作用。114115闪烁探测器▪一种铊激活碘化钠[NaI(Tl)]探测晶体普遍

用于γ相机中。在核医学中,这种晶体对于放射性核发射的γ射线能量有最佳的探测效率。▪γ光子与碘化钠互相作用,导致电子释放而继续与晶体的网格相互作用产生光。这种过程称为闪烁。116光电倍增管▪每7到10个光子入射到光电阴极上,就会产生一个电子。从阴极来的

电子聚焦到倍增管电极上被吸收后会放出更多的电子(一般是6到10个)。这些电子再聚焦到下一个倍增管电极上,这个过程在倍增管电极阵列上不断重复。117位置电路▪位置逻辑电路紧跟在光电倍增管后面,判断闪烁事件在探测晶体的何处发生。118将

位置信号转换成显示矩阵119定位计算电路其主要作用是将光电倍增管输出的电脉冲信号转换为确定晶体闪烁点位置的X、Y信号和确定入射γ射线的能量信号。图中7只光电倍增管按六角形排列,每个光电倍增管通过加权电阻与X+

、X-、Y+、Y-4根输出导线连接。当闪烁事件在晶体内发生时,闪烁光便从闪烁点位置向四周发射。最靠近闪烁点的光电倍增管接受的光量最多,距离越远,接受的光量也就越少。通过计算每个光电倍增管4个输出脉冲信号的相对大小,便可确定γ射线在晶体中相互

作用的位置。120数据处理计算机▪最后计算机利用各种算法(比如滤波反投影或迭代算法)对投影数据进行重建,得到断层图像;121三、SPECT成像方法▪用短半衰期核素Tc-99m等标记某些特殊化合物经静脉注入人体▪探测聚集于人体一定器官、组织内,标记于化合物

上的Tc-99m衰变所发出的γ射线成像基本步骤:122▪一个探头可以围绕病人某一脏器进行360°旋转的γ相机,在旋转时每隔一定角度(3°或6°)采集一帧图片▪利用滤波反投影(FBP)方法,将各个角度投影图像重建出横向断层

影像。▪由横向断层影像的三维信息再经影像重新组合可以得到矢状、冠状断层和任意方向的断层影像。123SPECT重建算法步骤▪数据投影▪傅立叶变换▪数据滤波▪数据反变换▪反投影▪衰减校正▪散射校正124滤波反投影(FBP)▪FBP方法的优点:计算过程简单,重建速度快,重建后的SPECT图像分辨率

能够满足临床需要。▪FBP方法的缺点:该方法重建的图像存在固有星状伪影,重建后的图像分辨率较差。FBP方法是把探头采集到的二维投影数据经过预滤波降低统计噪声后,将二维投影数据反投影到预先设定的三维矩阵过程。125衰减校正▪目前的SPECT理论把投影数据近似为病人体内

的放射性药物分布沿投影线的积分,忽略了人体组织对γ射线的散射与吸收效应。然而,对于核医学所使用的能量在60~511keV的γ射线来说,人体组织的衰减对投影数据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衰减校正。▪一方面取决于人体衰减

系数图(μmap)的获取,另一方面取决于衰减校正的算法。126四、SPECT的示踪剂▪由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性药物称为示踪剂,可以是注射也可以是吸入。示踪剂的衰减放射出γ射线。127常用的放射性示踪剂▪用放射性Tc-99m标记的各种化合物短半衰期(6.02小时)放射性

同位素,主要放射低能γ射线,其能量为141keV辐射剂量只有一次X摄片的1/10~1/2没有副作用,大部分在几个小时内即排出体外,留在体内的放射性也会在短时间内衰变掉▪其他常用的放射性核素还有Tl-201、I-131、I-123、Ga-

67、In-111等1281腿部或者手臂进行X光检查时的辐射量;8建筑材料每年所产生的辐射量;10乘飞机时遭受的辐射量;700大脑扫描的核辐射量;10000患癌症的可能性为1/130;60000~100000出现各种辐射疾病

;200000~450000掉头发,血液发生严重病变,一些人在2至6周内死亡;450000~80000030天内将进入垂死状态。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取决于受不同辐射的时间以及辐射量。(单位:毫雷姆,1毫雷姆=0.01毫西弗)129五、SPECT的特点▪示

踪剂放射性小,不干扰体内环境的稳定。▪保留了γ照相机全部平面显像的性能▪兼具断层成像和核医学两种优势▪可以观察脏器功能动态变化,化学物质在脏器内代谢分布、血流量的变等SPECT总体特点130SPECT的最高探测效率仅为PET的1%-3%左右,图像质量远不能与

PET/CT相比,诊断效能上差距较大。二者一种是普及型的低端产品,价格较低;一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高档次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价格昂贵、投资巨大,很难普及和推广。SPECT与PET相比131SPECT与PET的区别▪

放射性核素SPECT99mTc、131I.PET15O、11C、13N、18F人体基本元素▪探测信号SPECT:单光子PET:双光子▪空间定位SPECT:准直器PET:符合探测电路▪空间分辨率SPECT:8-12mmPET:3-5mm▪灵敏度:PET>SPECT▪扫描时间:PET<SPE

CT132广东8广州武警总队医院PET/CT中心(GE设备)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PET/CT中心(Siemens设备)广东省深圳武警边防医院PET/CT中心(Siemens设备)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PET/CT中心(GE设备)中山大

学肿瘤医院PET/CT中心(GE设备)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PET/CT中心(GE设备)广东省佛山第一人民医院PET/CT中心(Philips设备)广东东莞中心医院PET/CT中心(GE设备)广东东莞人民医院中山一院133(1)灵敏度

低:SPECT重建图像上的信息量远比XCT、MRI图像低。即使加大给病人注入的药量,延长采集数据时间,仍然相差悬殊。(2)衰减及散射影响很大。衰减造成图像上各部分的影像严重失真,尤其对胸部、心脏作断层成像,有时有衰减和无衰减

的图像竟完全不一样。(3)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低。SPECT重建空间分辨率一直远低于XCT、MRI。SPECT有哪些不足134六、SPECT的临床应用▪早期冠心病、心肌炎、一些软组织肿块定性心血功能显像和多参数分析测定;▪原发癫痫、短暂脑缺血发作,脑缺血性疾病;▪肝血管瘤、肾功能测定,恶

性肿瘤早期骨转移的检测;▪甲状腺疾病的常规检查等方面。135SPECT图像-脑部136SPECT图像-脑部137SPECT图像-脑部2例癫痫患者SPECT图像:发作间期低灌注(A图),发作期高灌注(B图)。癫痫灶发作间期在SPECT上呈低灌注暗影,发作期变为高灌注

亮影。138SPECT图像-心脏139UsefulTerms▪Photon:光子▪SPET:SinglePhotonEmissionTomography▪FBP:FilteredBack-Projection滤波反投影140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