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高血压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课件2.ppt,共(85)页,2.638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818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高血压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2)我国2亿高血压患者应就诊区域分布;90%应分布在城镇社区和乡村基层(社区和乡村)是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是防治高血压的主力军农村60%城镇社区30%大医院10%2000
万人6000万人1.2亿人2010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4年中国高血压基层防治指南2014年老年人高血压特点与临床诊治流程专家建议2014美国成人高血压指南(JNC8)201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5年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15-8-11发布)权
威指南目录❑高血压概述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发病因素及机制高血压诊断、评估及危险分层高血压常见并发症❑高血压的治疗❑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4中国高血压人群流行情况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呈增长态势,每年新增高血压1000万,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亿;每5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高血压患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钠低钾膳食是我国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之一,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我国高血压人群从南到北,高血压患病率递增,即北方高于南方,不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
高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卒中/MI=5:1,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我国高血压患者总体患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7060504040302010015~20~30~25~35~45~55~6
5~40~50~60~70~≥75高血压患病率(%)(岁)男性女性合计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07中国大陆人群不同年龄高血压患病率2002年中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变化趋势患病率(%)按2010年我国人口的数量与结构,目前我国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1/5的成人患有
高血压1.2005年版中国高血压指南2.2009年基层版中国高血压指南3.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指南2025年全球高血压患者将超过15亿中国将达3亿PatriciaMKearney,etal.Lancet.2005;365:217-23.⚫2000-2025年,全
球高血压患者平均增幅高达60%成熟的市场印度拉美及加中东地区中国其他亚洲撒哈拉以南经济国家勒比地区及岛国非洲国家高血压患者数(百万)2000年2025年2.43.11.22.11.12.00.71.51.82.990.71.30.81.501234
中国高血压的“三高”患病率高18.8%(>18岁)脑卒中/心肌梗死比值在我国高血压人群约5~8:1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9全部高血压患者中知道自己患高血压
的患者比例知晓率(30.2%)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接受治疗者的比例血压控制在治疗目标水平以下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治疗率(24.7%)控制率(6.1%)我国高血压防治仍处于极低水平中国高血压的“三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
102002年较大规模高血压患者抽样调查10提高“控制率”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流行及治疗现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2002中国30.2%24.7%6.1%2010-2012中国46.5%41.1%13.8%2011-2012美国82.7%75.6%51.8%高血压“控制率”低的原因▪疾病知识
缺乏▪关注不足/过度关注▪经济原因▪忽视非药物治疗▪药物使用不当✓用量不足✓单药效果不好时未联合用药✓服药间隔时间过长✓依从性差▪部分医师仅凭经验治疗陶均英,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6):848.廖玉华.医学新知杂志.2001,11(1):13遗传因素:动物实验人群家系研究环境因素:钠盐
超重酒精社会心理因素高血压的发病因素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超重、肥胖性别膳食高盐遗传背景(家族史)长期超量饮酒缺乏体力活动长期精神紧张睡眠呼吸障碍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
15高血压的发病机制•血压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血管內皮功能异常•胰岛素抵抗❑高血压概述流行病学现状、发病因素及机制高血压诊断、评估及危险分层高血压常见并发症❑高血压的治疗❑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17目录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95%是原发性高血压)通常指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损害的疾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静息状态,非同日三次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8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
010。什么是高血压?概念:病因明确的高血压,当查出病因并有效去除或控制病因后,作为继发症状的高血压可被治愈或明显缓解。占高血压人群的5%-10%,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更高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是高
血压诊疗的重要方面1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有什么症状?大多数患者起病缓慢,可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有下述症状•头痛、头晕、头蒙•耳鸣•失眠•颈项板紧等高血压危象:头痛、眩晕、出汗、心悸、恶心、呕吐等陆再英,等主编《内
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2008年.20诊断:如何正确测量血压2.选择合适大小袖带,至少覆盖上臂臂围的2/3。袖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处1.被测量者坐在靠背椅上,精神放松,上肢置于桌上,暴露上臂,无紧束
衣物3.水银柱垂直放置,充气阻断脉搏,缓慢放气2-3mm/秒。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所有读数均应以水银柱凸面的顶端为准;读数应取偶数•首诊时应当测量双臂血压,以较高一侧的读数
为准。血压测量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2010版指南提出对基于动态血压和自测血压读数评估的血压变异性(BPV)的关注血压测量方法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级级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和<80❑正常高值120~139和/或80~8
9❑高血压≥140和/或≥90❑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和/或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和/或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和/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和<90注:若患者的
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简化高血压危险分层高血压分级危险因素(SBP/DBP)(RF)靶器官损害临床疾患(TOD)1级:140-159/90-99年龄≥55岁(男)≥65岁(女)2级:160-179/100
-109吸烟3级:180/110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早发心血管家族史肥胖或腹型肥胖同型半胱氨氨≥10mol/L左室肥厚脑血管病颈动脉增厚心脏疾病血肌酐轻度升高肾脏疾病微量白蛋白尿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
险水平分层血压(mmHg)1级2级3级SBP140~159或SBP160~179或SBP≥180或DBP90~99DBP100~109DBP≥110I无其它危险因素低危中危高危II1~2个危险因素中危中危很高危III≥3个危险因素高危高危很高危或靶器官损害I
V并存临床情况、糖尿病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其它危险因素和病史(WHO/ISH)各层高血压未来10年危险程度病人危险分层未来10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概率低危病人<15%中危病人15%~20%高危病人20%~30%很高危病人≥30%*主要心血
管事件:心血管病死亡、非致死性卒中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目录❑高血压概述流行病学现状、发病因素及机制高血压诊断、评估及危险分层高血压常见并发症❑高血压的治疗❑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27大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危险增加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增加冠心病发病和死亡增加肾脏疾病发生危险增加心力衰竭发病
和死亡增加血压水平升高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目录❑高血压概述❑高血压的治疗治疗目标和原则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29治疗目标q标准目标: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本指南
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抗高血压药物,特别是那些每日1次使用能够控制24小时血压的降压药物,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控制其他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q基本目标: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非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国家
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批准的任何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短效药物每日2-3次使用,使血压达到治疗目标,同时,尽可能控制其它的可逆性危险因素,并对检出的亚临床靶器官损害和临床疾病进行有效干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4年基层版)治疗目标值q高血压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需要治疗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2005年2010年一般高血压患者<140/90<140/90高血压伴慢性肾病<130/80<130
/80高血压伴糖尿病<130/80<130/80高血压冠心病-<130/80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130/80高血压伴脑卒中-<140/90老年高血压(>65岁)SBP<150SBP<15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4年基层版)高血压治疗原则综合干预:常伴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
害或临床疾患,需综合干预非药物和药物治疗长期规范治疗:•定期测血压•改善治疗依从性,实现降压达标•长期平稳有效控制血压•避免血压降低即停药,血压大幅度波动,更易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并发症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治疗时机的选择
血压(mmHg)其他危险因子OD或疾病正常SBP120−129或DBP80−84正常高值SBP130−139或DBP85−891级高血压SBP140−159或DBP90−992级高血压SBP160−179或DBP100−1093级高血压SBP≥180或DBP≥
110无其他危险因子不干预不干预改善生活方式几个月,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数周,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立即药物治疗1-2个危险因子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数周,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数周,若血压不控制则开始药物治疗改善生活
方式+立即药物治疗≥3个危险因子、MS、OD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和考虑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立即药物治疗糖尿病改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药物治疗确诊的心血管或肾
脏疾病改善生活方式+立即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立即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立即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立即药物治疗改善生活方式+立即药物治疗•高血压概述•高血压的治疗−治疗目标和原则−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34高血压非药物治疗内容目标(限盐)减少钠
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小于6克(少脂)合理饮食减少膳食脂肪;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运动)规律运动每周5~7次中量运动,持续每30min/次(减重)控制体重BMI<24kg/m2;腰围男<90cm;女<85cm(戒烟)戒烟坚决戒
烟(限酒)限酒不提倡饮白酒;如饮酒,则每日白酒小于1两葡萄酒小于2两;啤酒小于5两(平衡)心理平衡调节情绪,缓解压力•高血压概述•高血压的治疗−治疗目标和原则−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44药物治疗的“4”原则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小剂量小剂量开始
,根据需要,逐步增量选择每日给药1次、有效平稳控制24h血压的长效药物,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心脑血对血压≥160/100mmHg或中危及以上患者,起始即可联合治疗个体化基于具体情况和耐受性及个人意愿或长期承受力,选择适合患者的
药物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45新指南“6”大类一线降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4基层版)46固定低剂量复方制剂
钙拮抗剂(CCB)适应症:•容量性高血压如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低肾素活性高血压•低交感活性高血压•不受高盐摄入影响相对禁忌症:•快速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衰不良反应:头痛、水肿、牙龈增生等钙拮抗剂注意事项⚫CCB扩
血管降压易出现反射性心动过速,尽量应用长效制剂。⚫CCB中如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有明显负性肌力作用,避免应用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者。⚫非二氢吡啶类CCB负性传导作用,传导功能障碍者慎用。避免和β阻滞剂何用。C
CB单药与联合方案推荐•几乎适用所有高血压。•对代谢无不良影响,更适用于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者。•CCB联合ARB(ACOMPLISH证实)•CCB联合ACEI(ASCOT证实)•CCB联合噻嗪类利尿剂(FEVER证实)•CCB联合β阻滞
剂(HOT,INSIGHT证实)ACEI作用优势•合并左室肥厚及既往心肌梗死者,通过降低前后负荷,抑制AngⅡ和交感神经活性等逆转心室重构,并可轻度逆转心肌肥厚改善舒张功能。•合并左室功能不全者,减轻心脏
后负荷,抑制RASS活性,降低心衰者病死率及复发心肌梗死风险。•合并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及微量蛋白尿者:能够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合并ASCVD者可延缓粥样硬化进展。ACEI六大强适应症优先用于合并有以下情况的高血压•心力
衰竭•心肌梗死后•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慢性肾病•预防中风复发ACEI禁忌症绝对禁忌症①育龄、产妇、计划怀孕避免②血管神经性水肿③双侧肾动脉狭窄④高钾血症相对禁忌症①肌酐大于265ummol/l②血钾》5.5mmol/l③有症
状的低血压④有妊娠可能的女性⑤左室流出道梗阻ACEI单药应用ACEI联合用药•联合噻嗪类利尿剂:噻嗪类可引起血容量不足导致RASS激活,ACEI抑制RASS加强降压效应并避免低血钾。•联合CCB:CCB直接扩张动脉并反射引起RASS激活,ACEI可扩张动静脉并抑制RASS,抵消CC
B产生的水肿。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ARB优势•基本同ACEI•除降压外,还有心血管、肾脏保护及改善糖代谢作用•属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也随剂量增加而增加ARB适应症优先用于合并有以下情况的高血压•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心
房颤动•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代谢综合征•不耐受ACEI者ARB禁忌症•致畸,禁用于妊娠。•致GFR下降,肌酐升高、血钾升高。•双侧肾动脉狭窄禁用。ARB联合选择•ARB+利尿剂:盐敏感性高血压
、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肥胖等。如:厄贝沙坦/氢氯塞嗪(安博诺、依伦平)•ARB+CCB: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CKD、外周血管病•目前不推荐ARB+β阻滞剂,避免ARB+ACEI联合。常用ARB单药应用利尿剂•特点:适用于绝大多数无禁忌症的高血压患者初始和维持治疗,尤其适合
老年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心力衰竭高血压、盐敏感性高血压。•老年高血压证据:SHEP试验结果,氯噻酮显著降低卒中、非致死性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发生率。HYVET试验发现:80岁以上接受吲达帕胺必要时家用培哚
普利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和致死性卒中发生率。•难治性高血压证据:ASCOT-BPLA为在高血压且至少3危险因素患者中发现,在已有三种降压药物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后血压降低21.9/9.5mmHg。显著提高达标率
。利尿剂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证据:袢利尿剂和噻嗪类具有利尿排钠作用。各国指南均推荐为首选。高盐摄入人群高血压:我国人群50-60%为盐敏感者。此类患者利尿剂和CCB首选。特别是盐摄入12g/日以上者。低肾素型、黑人高血压、肥胖者高血压均具有良好效果。利尿剂禁忌症及注意事
项禁忌症:•痛风禁用噻嗪类•高钾与肾衰禁用醛固酮拮抗剂注意事项:•长期应用导致电解质紊乱、糖代谢异常、高尿酸血症、体位性低血压等。•联合方案:小剂量噻嗪类联合ACEI,ARB,CCB较足量单药效果好,副作用少。•与β阻滞剂联合可
增加部分新发糖尿病风险。•应用噻嗪类初始2-4周观察低血钾有无,后每年1-2次。高尿酸不是禁忌,但避免应用。利尿剂通用名持续时间(小时)半衰期(小时)常用剂量(mg)氢氯噻嗪16-249-1012.5-25,qd苄氟噻嗪12-
1895-15,qd氯噻酮48-7250-6025-100,qd吲达帕胺24181.25-2.5,qd阿米洛利6-106-95-10,qd螺内酯12-9613-2410-40,qd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用药原则•机制:通过拮抗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减慢心率、抑制过度
的神经激素和RASS激活发挥作用。降低交感神经张力、预防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保护心血管系统。•适应症:伴快速心律失常、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交感神经活性增高以及高动力状态的高血压病。•禁忌症:不适合首选的如老年人、
肥胖者、糖代谢异常、卒中、间歇跛行、严重慢阻肺。禁用于支气管哮喘、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β阻滞剂注意事项注意事项伴心力衰竭的高血压小剂量开始如比索洛尔1.25mg,美托洛尔缓释片12.5mg,美托洛尔平片6.25mg,每日2到3次,卡维地洛3.125mg,每日2次.能耐受
者,2-4周剂量加倍。直至靶剂量或最大耐受量。最大量比索洛尔10mg,美托洛尔缓释片200mg,平片150mg,卡维地洛50mg。对卒中事件影响未显示减少事件,可能同降低中心动脉压和脉压较小有关。不建议老年患者卒中首选。常规剂量不达标心率仍大于75bpm,可加大适用剂量。不适应人群但心率》75bp
m评估后决定,注意监测血糖血脂。所有患者使用后均应关注血糖血脂水平,评估血压和心率。β阻滞剂单药和联合方案推荐伴快速心律失常高血压大多数快速房颤者,窦速伴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心率增快,联合CCB以抵消CCB的轻度心率增快
副作用。建议无并发症的高血压目标心率75bpm。伴冠心病减少心肌氧耗量,改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减轻心肌重构,改善心肌灌注,减少事件发生。静息目标心率55-60bpm,甚至50bpm。伴心力衰竭死亡率下降34-35%,猝死下降41-44%。(CIBISⅡ
、MERIT-HF和COPERNICUS)伴主动脉夹层首选,目标心率《60bpm,降低血压减慢心率,以减少病变处的层流剪切力损伤。β阻滞剂单药应用表固定复方制剂用药原则•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经济欠发达、基层。•禁忌症:利
血平促进胃酸分泌,在溃疡病禁忌。抑制中枢神经,在抑郁及自杀倾向者禁用,耗竭神经末梢儿茶酚胺在心动过缓者禁忌。谨慎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用。•可乐定属中枢抑制剂,在抑郁及自杀倾向禁用。•双肼屈嗪可引起狼疮样皮肤,可反射性心动过速,心绞痛慎用。固定复方制剂α受体阻滞剂①适用于高血压伴前
列腺增生;开始用药在睡前②也用于难治性高血压③禁用于体位性低血压,心力衰竭④使用前、中侧坐立位血压,常见副作用是体位性血压。a受体阻滞剂单药应用a受体阻滞剂注意事项•不作为一线降压。•胃肠道症状所以合并溃疡胃炎慎用。•应用过程注意监测血压防止体
位性低血压。•治疗嗜铬细胞瘤时,注意顺序,先用a阻滞剂,后应用β阻滞剂;停药则先停用β阻滞剂。•因为停药检查肾素时,作为替代期间治疗可选择特拉唑嗪和维拉帕米。a受体阻滞剂禁忌症•冠心病慎用,注射过快可引起心动过速、心律失常诱发心绞痛。•可能体位性低血压,胃炎溃疡病。肾衰
及心衰慎用。高血压治疗血压达标时间原则:能耐受,尽早达标;长期达标•对1-2级高血压且药物能耐受,血压达标时间4--12周•对药物耐受性差,血压达标可延长•老年人,血压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联合用药的意义1.联合治疗可使80%以上的病人达标,而
单药治疗只能控制40%-50%的病人血压;2.联合治疗干预多种机理,而单药只干预一种机理;3.减少或抵销不良反应;4.两种互补的降压药低剂量联合应用,最大程度血压控制,而不良反应最少;5.不同峰效应时间的药物联合有可能延长
降压作用时间联合治疗方案推荐参考•明确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的推荐•提出固定配比复方是治疗的新趋势优先推荐一般推荐不常规推荐D-CCB+ARB利尿剂+β阻滞剂ACEI+β阻滞剂D-CCB+ACEIα阻滞剂+β阻滞剂ARB+β阻滞剂D-CC
B+噻嗪类利尿剂D-CCB+保钾利尿剂ACEI+ARBD-CCB+β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保钾利尿剂中枢作用药+β阻滞剂ARB+噻嗪类利尿剂ACEI+噻嗪类利尿剂•高血压概述•高血压的治疗−治疗目标和原则−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
•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80相关危险因素的处理相关危险因素参考建议调脂治疗抗血小板治疗血糖控制综合干预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概述•高血压的治疗•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老年高血压−妊娠合并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82中国老年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堪忧治疗率32.2%达标率7.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7):689-701赵秀丽等.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6):1148-1152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更高王薇,赵冬,刘静,等.中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o年心血
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30—734.35~39岁≥60岁总心血管发病危险在调整高血压和其他危险因素后,与35-39岁年龄组比较≥60岁人群的总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5.5倍收缩压增高,脉压大血压波动大常见血压昼夜节律
异常白大衣高血压常见假性高血压常见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85•血压应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90mmHg以下•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值为<150/90mmHg•强
调收缩压达标,避免过度降低血压•能耐受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避免过快降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87•高血压概述•高血压的治疗•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老年高血压−妊娠合并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88难治性高
血压:定义及筛查•常见为测压方法不当;•单纯性诊室(白大衣)高血压。结合家庭自测血压、动态血压监测测定;•药物应用相关的原因,如依从性差或降压药选择不当等•未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或改变失败•伴慢性疼痛和长期焦虑等。•排除上述因素后,应启动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改善生活方式基础上,合理应用足够剂量
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不达标,或至少需4种药物才使血压达标,也称顽固性高血压,约占15%~20%。筛查定义判断是否为假性难治性高血压寻找影响血压的原因&并存的疾病启动继发性高血压筛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89转高血压专科患者沟通合理联合与患者沟通,提高用药依从性,严格限钠摄入先
采用3药联合▪ACEI/ARB﹢CCB﹢HCTZ▪扩血管药+减慢心率药+HCTZ效果仍不理想再加用一种降压药调整方案上述努力失败后,可在严密观察下停用现有降压药,重启另一种治疗方案专科治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90•高血压概述•高血压的治疗•特殊人群高血压的处理−老年高血压−妊娠合并
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91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急性心力衰竭脑梗死颅内出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水肿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某些诱因作用下,血压突然和显著升高(超过180/120mmHg)不伴靶器官损害伴靶器官
损害高血压亚急症▪血压明显升高的症状,如头痛,胸闷,鼻出血和烦躁不安▪服药顺从性不好或治疗不足常见高血压急症▪伴心、脑、肾功能不全表现▪部分不伴有特别高的血压值▪如血压不及时控制严重影响脏器功能,甚至危及生命中国高
血压防治指南201092•我国高血压存在患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三高”及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三低”,高血压防治任务艰巨•高血压治疗主要目标是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治疗前需明确各类患者的血压目标水平•所有级别的高血压,
均应立即采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根据危险分层的程度酌情开始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合并临床疾病,合理用药。•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噻嗪类利尿剂、ß受体阻滞剂以及由这些药物所组成的低剂量固定复
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联合用药为降压治疗基本方法,其中CCB具有更广泛的推荐联合,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和达标率,硝苯地平缓释片是低收入患者和老年患者的基本选择。93谢谢谢谢大家!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