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医学宣教课件

PPT
  • 阅读 16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7 页
  • 大小 1014.925 KB
  • 2023-05-0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肺结核医学宣教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肺结核医学宣教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肺结核医学宣教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肺结核医学宣教课件
肺结核医学宣教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6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肺结核医学宣教课件.ppt,共(67)页,1014.925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796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一,概述•(一)定义: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许多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常见。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流行病学:1,历史:瘟疫。卫生营养疗法→标准化疗→短程化疗2,肺结核

是传染病第一杀手;3,目前疫情:全世界(1/3)。我国疫情特点如下:(1)高感染率:0.72%,城市人群感染率高于农村;(2)高结核患病率: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367/10万,痰涂片阳性为122/10万,痰培养阳性率为160/10

万。(3)死亡人数多:每年约13万。(4)地区患病率差异大:西部地区高,东部地区低。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4,影响疫情的因素:(1)大量耐药菌株的产生;(2)TB与HIV双重感染;(3)大量人口的流动;(4)政府投入的减少。•(三)

临床特征:多呈慢性经过,表现为结核中毒症状(低热、乏力、消瘦、夜间盗汗等),呼吸道症状(咳嗽、咳痰、咯血等)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病因结核分支杆菌:分四种:人型、牛型、鼠型、非洲型MTB长1~4u

m,宽0.2~0.5um,无芽孢,无鞭毛及荚膜,经染色后有抗酸性,无内外毒素。其特点有:1,多形性:典型者呈细长稍弯曲两端圆形的杆菌,其他形态有T、Y、V、球形、丝状2,抗酸性:MTB可抵抗盐酸酒精脱色作用。3,生长缓慢:其增代时

间为14~20h。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4,抵抗力强:•①抗干燥、抗潮湿、抗寒冷、抗酸碱;•②抗一般消毒剂及杀菌剂;•③抗吞噬细胞消化,易产生耐药性。•但是:•(a)怕热:60℃30分钟死亡;100℃

5分钟死亡;(b)怕阳光:阳光下暴晒2~3小时能杀死MTB;短紫外线10分钟即可杀死之。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5,菌体结构复杂:主要为类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其中蜡质约占类质脂总量的50%,其作用于结核病的组织坏死、干酪液化、空洞发生以及结核变态反应有关

。菌体蛋白是结核菌素的主要成分,诱发皮肤变态反应,多糖类与血清反应等免疫应答有关。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6,有四种不同代谢群:•A群;生长繁殖旺盛群,此群致病力强,传染性强,存在于细胞外。如空洞中。•B群:细胞内群,存在于巨噬细胞内,酸

性环境,氧含量少。•C群:偶然繁殖群,存在于包裹的干酪坏死病灶内,常处于休眠状态中,偶可回苏。•D群:完全休眠群,无致病力,无传染性,任何药物对其无作用。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病灶中不同生长速度的菌群资

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一)传染源:痰菌阳性的患者才是传染源。且其传染性的大小与痰内菌量的多少有关。直接涂片阳性者属大量排菌。而涂阴培阳者属微量排菌。(二)传播途径:1,呼吸道

感染:飞沫;痰菌阳性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2,消化道感染:未消毒的牛奶可引起肠道结核;3,皮肤感染;4,生殖道感染。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三)易感人群: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患者、慢性疾病患者、山区及农村居民等。•(四)影响传染性的因素

:取决于患者排出菌量(MTB)的多少、空间含MTB微滴的密度及通风情况,接触的密切程度和时间长短以及个体免疫力的状况。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五)化学治疗对结核病传染性的影响:接触化学治疗后肺结核患者痰中的结核分支杆菌呈对数减少,化疗前痰涂片阳性

者负荷为100万~1000万/ml,化疗2周后降至原来的5%,4周后减少至原来的0.25%。•四,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一)原发感染:首次吸入含MTB的微滴→肺泡巨嗜细胞内繁殖形成肺泡炎(称为原发灶)→肺门淋巴结形成原发综合征。原发灶亦可直接或经血流播散至邻近组织。•免疫反

应:人体具有先天性免疫和后天性免疫,增强免疫有利于病灶愈合,而免疫降低则容易感染结核菌而发病,或原先稳定的病灶重新活跃。其免疫主要为细胞免疫。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结核病灶的播散•(二)结核病免疫和迟发性变态反应:•MTB→人巨

嗜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6和TNF-a→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聚集于病灶→逐渐形成结核肉芽肿。•无反应结核:•初感染与再感染:Koch现象。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继发性结核:是指原发性结核感染时期遗留下来的潜在病灶中的MTB

重新活动而发生的结核病。分内源性复发和外源性重染。继发性肺结核有两种发生方式:一种是发病慢,临床症状少而轻,多发生在肺尖或锁骨下区,痰涂片阴性,一般预后良好;另一种是发病快,病灶易融合、播散和形成空洞。多见于

青年女性、营养不良、抵抗力弱及免疫力受损者。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病理(一)基本病理变化:以上三种病变可同时存在或相互转化。•1,渗出性病变:出现于结核炎症早期或病灶处于进展期。表现为病灶充血、水肿、细胞浸润。资料仅

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增殖型病变:典型表现为结核结节。直径约0.1mm,数个融合后肉眼能见到,有淋巴细胞、朗汉氏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组成。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干酪性坏死:特点:(1)很少吸引WBC,常没有化

脓性感染;(2)干酪坏死的自溶作用受到抑制以致很难被吸收;(3)干酪坏死病灶呈酸性反应,其PH值<4.0,干酪坏死软化时PH逐渐上升向碱性转化。•(二)结核病变的转归:•1,好转痊愈:•(1)干酪坏死病灶可完全吸收,不留瘢痕;•(2)增殖型病

变可吸收变小,大多留有纤维瘢痕;•(3)小干酪病灶可钙化。•2,进展恶化:•(1)病灶扩大;•(2)溶解播散,形成空洞或支气管播散;•(3)淋巴道、血行播散(菌血症)。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肺结核的演变过程•五,

临床表现•(一)症状:•1,全身症状: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潮热、乏力、食欲下降、消瘦、盗汗;少数高热。•2,呼吸道症状:干咳,咳少量粘液痰,1/3,患者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二)体

征:与病灶大小有关,如病灶小,其体征可正常;如病灶大,则可闻及呼吸音减弱,叩诊呈浊音。–特别注意:锁骨上下、肩胛区叩诊稍浊,咳嗽后可闻及湿啰音,对诊断有参考意义。–少数病人可以有类似风湿热样表现,称为结核性风湿症,对见于

青少年女性,常累及四肢大关节,在受累关节附近可见结节性红斑或环性红斑,间歇出现。•六,肺结核诊断•(一)诊断方法•1,病史和症状体征•(1)症状体征情况:症状一般没有特异性,体征对肺结核的诊断有限。•(2)诊断治疗过程:确定是初发病例或是复发病例,以及治疗史。•(3)肺结核接触史:主要是家庭接

触史,邻居、同事、宿舍等有无肺结核患者。•2,影像学诊断: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形态、范围、密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病变阴影的伴随像。•肺结核病的影像学特点是病变多发生在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的背段,密度不均匀,边缘较清楚和变化较慢,易形成空洞和播散病灶。资料仅

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原发型肺结核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继发型肺结核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结核性胸膜炎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1)痰标本的收集:初诊患者要送三份标本,包括清晨痰、夜间痰和即时痰,复诊患者要送二分痰标本。无痰患者可采取痰诱导技术获取痰标本。(2)痰涂片检查:常采用齐-

尼氏法,MTB5000~1万/ml痰标本可呈阳性结果。(3)培养法:是诊断肺结核的金标准。常用的有:改良罗氏法、小川法,近期采用测定细菌代谢产物的BactecTB460或BactecTB960系统。•(4)药物敏感性测定:•(5)其他技术:如PCR、核酸探针、色谱技术以及采用

免疫学方法检测特异性抗原和抗体等。•4,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用于支气管内膜结核和淋巴结支气管瘘的诊断。•5,结核菌素试验:方法、观察结果、结果判断、意义及影响因素。•(二)肺结核的诊断程序:•1,可疑患者的筛选:如咳嗽2周以上伴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有肺结核接触史或肺外结核,要进行

痰抗酸杆菌和胸部X线检查。•2,是否肺结核:有金标准可确诊,如一时难以确定,可经2周短期抗炎观察后复查再定。•3,是否活动:渗出性病变、有中心溶解和空洞或出现播散病灶、痰涂片阳性者提示活动性病灶。如胸片表

现为钙化、硬结、纤维化,痰检查不排菌,无任何症状,为非活动肺结核。•4,是否排菌:痰涂片、痰培养•(三)肺结核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1,结核病分类和诊断要点•(1)原发型肺结核:•(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3)继发型肺

结核:•①浸润性肺结核•②空洞性肺结核•③结核球•④干酪性肺炎•⑤纤维空洞型肺结核•(4)结核性胸膜炎•(5)肺外结核:•(6)痰菌阴性肺结核:是指痰涂片三次阴性及一次培养阴性的肺结核。•2,痰菌检查记录

:以(+)、(-)表示,其前冠以涂、集、培或无痰等。•3,治疗情况记录:•(1)初治:①尚未开始治疗的患者;②正进行标准化疗方案用药而未满疗程的患者;③不规则化疗未满1个月者。•(2)复治:①初治失败者;②规则用药满疗程者痰菌又复阳性者

;③不规则化疗超过1个月者;④慢性排菌者。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四)肺结核的纪录方式:按结核病分类、病变部位、范围,痰菌情况、化疗史程序书写。并发症、并存病、手术可在化疗史后书写。如:Ⅲ型肺结核右中涂(+),初治•七,鉴别诊断;:•1,

肺癌:中央型肺癌的特点;周围性肺癌的特点;•2,肺炎:干酪性肺结核同肺炎球菌性肺炎的鉴别;•3,慢阻肺;•4,肺脓肿;•5,支扩;•6,其他疾病。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八.肺结核的治疗•肺结核的化学治疗•(一)化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律和全程用药;•

(二)化学治疗的主要作用:•1,杀菌作用:药物与结核菌:全杀菌剂、半杀菌剂、抑菌剂。•2,防止耐药变异菌产生:•3,灭菌:彻底杀灭结核病变中B群或C群结核分支杆菌是化学治疗的最终目的。使完成规定疗程后无复发或复发率很低。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三)化学治疗的生物学机制1,药

物对不同代谢群和不同部位的结核分支杆菌群的作用:2,耐药性:原发耐药(18.6%)、继发耐药(46.5%)3,间歇化学治疗:主要理论基础是结核分支杆菌的延缓生长期。4,顿服:其效果优于分次口服。•(四)常用抗结核药物:•1,药名:INH,RFP,SM,PZA,EMB,PAS.。

•2,其作用机理;•3,使用方法;•4,药物毒副作用。•⑴INH:作用机制是抑制结核菌DNA的合成,及细胞壁的合成,口服吸收快,能透过血脑屏障,对活跃期及静止期结核菌均有强大杀菌作用。常用剂量用剂量:成人300mg/d;儿童5~10mg/kg;其副作用有:周围神经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肝

毒性、胃肠道副作用等。•⑵RFP:通过抑制结核菌的RNA聚合酶而杀菌。常规剂量:0.45~0.6g/d;其副作用有:胃肠道副作用、肝毒性、流感综合症、过敏反应等。•⑶SM:阻碍结核菌的核蛋白体的合成而杀菌,常规剂量:0.75~1g/d;其副作用有:肾毒性、耳毒性。•⑷PZA:在酸性

环境中起作用,常规剂量:0.5T.i.d;其副作用有:胃肠不适、肝毒性、关节痛、高尿酸血症等。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⑸PAS:起抑菌作用,竞争PABA,影响结核菌的核酸代谢,常规剂量为:8~12g/d;其副作用有:胃肠道副作用等。⑹EMB:剂量:0

.75Qd;副作用有:球后视神经炎。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五)化疗方法及化疗方案:1,化疗方法(1)标化与短化;(2)两阶段用药;(3)

督导用药:DOTS。2,化疗方案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初治方案:•①初治涂阳方案:2HRZE(S)/4HR,2H3R3Z3S3(E3)/4H3R3

•2HRZE(S)/4H3R3,2HSP(E)/10HP(E),1HS/11H2S2•②初治涂阴培阴方案:2HRZ/4HR,2H2R2Z2/4H2R2,•1HS/11HP(E).•(2)复治方案:2HRZSE/4~6HRE

,2H3R3Z3S3E3/6H3R3E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六)耐药肺结核:特别是MDR-TB和XDR-TB。治疗药物分五组。MDR-TB治疗方案中强化期最好有5种药物组成,巩固期至少有3种药

物,一般在痰菌阴转后,继续用药治疗18~24个月。选用敏感二线药物:如卡那霉素、1321TH、CP、氟喹诺酮类等,(七)板式组合药和复合固定剂量组合药:如卫菲特,卫菲宁。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利福平衍生

物•利福喷丁(RPEDL473)优点:杀菌力强(高于RFP2—10倍)半衰期长(16h)600mg,l/W~2/w肝毒性小于RFP价格<RFP•利福布丁(LM427)•以上两药均有明显的抗鸟复合分子杆

菌的作用•KRM1648优点:比RFPMIC强16~32倍,杀菌力>RFP。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喹诺酮类药物:——新动向•氧氟沙星(OFLX,O)•环丙沙星(CPLX,C)•司怕沙星(SPFX.S)•左氟沙星(LVFX.L)对人体结核病的

治疗作用还有待进一步临床应用和评估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丁胺卡那霉素和其它氨基甙类:•丁胺卡那霉素在试管中对TB菌是一种高效杀菌剂。AST介绍的每日肌注和静脉滴注的剂量为15mg/kg•巴龙霉素——用于多耐药(MDR)TB感染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

请联系改正。靶向释药系统的发展•用脂质体或单克隆抗体作载体,使药物选择性作用于靶位。增加病变局部或细胞内药物浓度,以提高疗效。为难治性TB病的治疗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八)其他治疗1,对症治疗:

毒性症状:大多在有效治疗1~2周可消失,少数可使用激素:如强的松15~20mg/d.2,咯血:(1)小量咯血:休息,止咳,镇静,安络血等,老年人慎用止咳剂。•(2)中量或大量咯血:•①胸部放置冰袋,配血备用。•②患侧卧位;•③垂体后叶

素10u加入0.9%盐水20~30mli.v(15~20‘),接着以5%glcose500ml加垂体后叶素10~40u静脉滴注(滴速:0.1U/kg·h)。•注意其副作用:恶心,便意,心悸,面色苍白。禁用于高血压、冠心病、及孕妇。•④输血;资料仅供参考,不

当之处,请联系改正。⑤纤支镜下止血:NE2~4mg+4℃0.9%盐水10~20ml局部灌入;气囊压迫止血,凝血酶或纤维蛋白原灌洗。⑥支气管动脉栓塞法或手术。⑦咯血窒息:表现:突然停止喀血,并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不安等症

状时。常为喀血窒息。处理:体位—头低脚高,俯卧位;拍背;清除积血;硬质纤支镜、气管切开。•九,肺结核与相关疾病•(一)HIV/AIDS:其临床表现是症状和体征较多,如体重减轻、长期发热和持续性咳嗽等,全身淋巴结肿大,X线下叶病变多见,

常出现肿大的肺门纵隔淋巴结团块。结核菌素试验常为阴性,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易产生获得性耐药。•(二)肝炎:发生率约为20%,严重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用药前和用药过程当中应定期检测肝功能。无症状轻度肝损无需停药,但应注意观察。•(三)糖尿病:两者相互影响。•(四)矽肺

合并肺结核•十,结核病控制策略与措施•(一)全程督导化学治疗•(二)病例报告和转诊:肺结核属于乙类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疫情,同时要做好转诊工作。转诊对象为肺结核、疑似肺结核患者。•(三)病例登记和归口管理:•(四)卡介苗接

种: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五)预防性化学治疗:对象:主要应用于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易发病的高危人群。如HIV感染者、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肺部硬结纤维病灶、尘肺、糖尿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吸毒者、营养

不良者。方法:常用INH300mg/d,顿服6~8个月。儿童用量为4~8mg/kg,或INH+RFP3个月。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