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肥胖症预防与其治疗课件.ppt,共(69)页,2.742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782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天津铁路体检中心肥胖的干预方法◆长期以来肥胖的问题在医学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甚至认为肥胖不是一种疾病◆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专家委员会才达成一致意见,认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背景◆
肥胖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人口素质的重要公共安全问题。◆2002年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中的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成人中大约有2.6亿超重和肥胖者。◆超重和肥胖显著增加了我国其他慢性非传染病的患病率和发病危险,导致这些疾病呈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测
:如果不采取积极措施,到2050年,中国将成为肥胖大国。肥胖症的病因及其机制研究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以及代谢功能的改变肥胖症的危害肥胖的预防与控制肥胖症的药物治疗特殊人群的肥胖症内容提要肥胖症由于
长期进食摄取的热量超过机体消耗的热量,多余的热量便以脂肪的形式贮存在体内,使体内脂肪的贮积量超过正常标准,以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而造成的疾病,它是以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为主要症状的营养障碍性疾病按病因分类单纯性肥胖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肥胖症)继发
性肥胖由于某种原发疾病导致的症状性肥胖。原发疾病包括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病变、内分泌紊乱或代谢障碍及其它疾病、外伤引起的肥胖。占肥胖病人的5%左右。体质性肥胖症(幼年起病型肥胖症)有肥胖家族史自幼肥胖呈全身分布,脂肪细胞呈增生性肥大限制饮食及加强运动疗效差,对胰岛素不敏感获得性肥胖症(成年起病型
肥胖症)1起病于20-25岁,由于营养过度及遗传因素而肥胖2以四肢肥胖为主,脂肪细胞单纯肥大而无增生3饮食控制和运动的疗效较好4约占肥胖人群的95%左右5继发性肥胖绝经期综合症原理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分
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垂体负反馈机制减弱,出现下丘脑与垂体功能亢进,使得对饱食中枢的刺激减少,交感神经系统不能适当活动,最终导致代谢失常,进食过多而引起肥胖。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与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失常有关。按照部位分类1)中心性肥胖脂肪主要分布在腹腔和腰部,腰围
大于臀围,又称内脏型,苹果型。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2)周围型肥胖脂肪堆积以臀部、下肢为主,又称梨型对身体的影响相对较小成人肥胖症的判定标准✓BMI✓脂肪含量✓相对标准体重✓脂肪分布BMI指数(BMI)=体重(Kg)/身高(m此公式不适用于运
动员与老年人因为瘦体重差异很大成人BMI的划分中国人群肥胖与疾病危险研讨会标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WHO体脂百分比标准男性30岁以下为14-20%30岁以上为17-23%超过25%即为肥胖女性30岁以下为17-24%30岁以上为
20-27%超过30%即为肥胖天津铁路体检中心使用的参考标准标准体重肥胖度为±10%属正常范围>10%为超重,>20%肥胖标准体重计算的经验公式A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B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A腰围(wais
tcircumference,WC)男性大于或等于90cm女性大于或等于80cmB腰围/臀围(waisttohipratio,WHR)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中心性肥胖男性WHR<0.92,女性WHR<0.81为周围型肥胖C内脏脂
肪/皮下脂肪面积(V/S)超重和肥胖的体重指数和腰围界限值与相关疾病危险的关系关疾病指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危险因素聚集体重过低可能预示有其他健康问题腰臀比肥胖症的机制研究(一)肥胖的起因是机体能量的入超导致能量入超的原因包括摄入过多
消耗过少既摄入过多而又消耗过少(二)脂肪蓄积机制脂肪细胞的分类白色脂肪细胞棕色脂肪细胞脂肪组织受脂肪体积和数量的影响脂肪细胞的组织结构受膳食和体重的调节棕色脂肪细胞(功能异常)血液供应丰富,含有大量的细胞色素,呈棕色,特
性是可以产生大量热量,使全身体温增高棕色脂肪分布在颈、肩、肩胛间区和腋窝等处年老并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长期饥饿时,棕色细胞又增多2脂肪组织受脂肪体积和数量的影响身体过多的体脂肪是由于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脂肪细胞数量增加
,或两者同时作用引起的。成年期开始的肥胖是由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产生,但是在过量体重增加的过程中,脂肪细胞的数量也会增加。3脂肪细胞的组织结构受膳食和体重的调节早期营养状况影响成年期脂肪细胞的数量---胎
儿期营养过剩导致儿童期和成年期肥胖;成年期膳食控制几乎不能改变脂肪细胞的数量;某些脂肪细胞可以完全失去脂质,并保持脂质耗竭状态。富含脂肪的膳食可以诱导脂肪组织的扩展和肥胖症的病因遗传因素如:瘦素、增食欲素等病因环境因素如:吸烟
、运动少等肥胖的环境因素----现代文明病人类进化历史1饮酒酒属于纯热能食物,每克乙醇提供29KJ的热量乙醇本身还能刺激脂肪组织和脂蛋白酯酶的活性标准饮用量为12g乙醇,即180ml葡萄酒或360ml啤酒或45ml白酒2吸烟导致体脂进一步形成中心性
肥胖分布而加重代谢障碍,在减肥中应该戒烟,利于体重恢复与体脂的重新分布3饮食饮食结构不合理是肥胖症的致病因素之一,高脂肪、高热量饮食与过少食用蔬菜、大麦及粗粮均有利于肥胖的发生不同食物成分对饱腹感的影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
肪>酒精进食方式对肥胖的影响科学实践证明:一日多餐,餐餐不饱是符合人体健康的正确饮食方法4运动不足全世界60%-85%人口缺乏运动,导致肥胖人群所占比例迅速上升。运动不足不仅使单纯的能量消耗减少,而且肌肉组织由于
胰岛素抵抗性增加而直接导致糖耐量的减低,这些都有利于肥胖的发生。体育人口的定义: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时间长于20min,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60-90%。每日运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5生活方式看电视的时间增长,肥胖的危险性增加对静息代谢的影响降低体力活动对能量摄入
的影响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消化系统功能以及代谢功能的改变1食管功能腹壁脂肪增加引起腹内压增高,加之腹腔内脂肪增加,可引起胃—食管压力梯度上升和胃食管反流,还可引起胃排空减慢、食管扩张及食管蠕动速度下降1胃的容量和胃的
容受性舒张肥胖者的胃容量增大2胃的排空1)液体胃排空:多数研究表明,减慢。2)固体胃排空:多数研究认为,固体胃排空较正常人明显加快3胃液的分泌肥胖症患者的基础胃酸分泌改变不大;摄入混合食物后,肥胖症患者达到最大泌酸率所
需时间反而长于正常人3肠道的功能近端小肠内容物通过时间缩短对营养物质吸收的速度很快并且吸收率较高过速进入循环中的营养物质增加了肝脏和胰脏的负担增加了整个消化系统的负荷自主神经功能失常导致摄入营养物质在肠道快速运输和促进小肠快速吸收营养物质,抑制对摄入食物产生的饱食
反射4胰腺的功能血清胰淀粉酶和蛋白酶水平与体重呈负相关胰腺周围和腹膜后间隙的空间中脂肪沉淀增加,增加了胰腺周围脂肪坏死以及脓肿的危险性,所以肥胖应该作为急性胰腺炎的一个预后因素5肝胆的功能1肝脏的功能肥胖症患者的肝脏对胰岛素的反应异常肝脏细胞膜上G-蛋白系
统肝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系统(AC系统)肝细胞膜上的激素受体蛋白激酶C活性改变2胆囊的功能肝脏分泌胆固醇增多,胆汁内胆固醇含量升高;并且餐后胆囊排空减缓,因而肥胖症患者发生胆结石的危肥胖症的危害高血压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性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症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胆囊疾病和脂肪肝骨关节病和痛风社会和心理问题一肥胖与高血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高BMI≥24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男性腰围≥85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
于此界限者的3.5倍肥胖持续时间越长,尤其是女性,发生高血压的险性越大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使体重降低时,使血容量、排血量和交感神经活动下降,血压也随之降低二肥胖与2型糖尿病体重超重、肥胖和腹部脂肪蓄积是2
型糖尿病发病的要危险因素BMI≥24者的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2.0倍BMI≥28者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男性和女性腰围分别为≥85cm和≥80cm时,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腰围正常者的2-2.5倍➢肥胖者的胰岛素受体
数减少和受体缺陷,发生胰岛➢素抵抗(对胰岛素不敏感)现象和空腹胰岛素水平较➢高,影响到对葡萄糖的转运、利用和蛋白质合成➢中心型脂肪分布比全身型脂肪分布的人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肥胖持续的时间越长,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
性越大➢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肥胖、18岁后体重持续增加和➢腹部脂肪堆积者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BMI≥24者的血脂异常为BMI在24以下者的2.5倍BMI≥28者的血脂异常为BMI在24以下者的3.0倍腰围超标者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2.5倍BMI≥24和≥28者的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为B24以下者的1.8倍和2.1倍腰围超标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的检出率为腰围正常者的1.8倍四肥胖与代谢综合症以下几个因素聚集腰围超标血清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血压升高空腹血糖异常高五冠
心病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MI增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事件(指急性心肌梗塞,冠心病猝死和其他冠心病死亡)的发病率随BMI的上升而增高六肥胖与睡眠呼吸暂停症在脖颈、胸部、腹部和横膈部位的脂肪堆积过多,使胸壁的运动受阻,在躺下时上呼吸道变窄和气流不通畅
引起呼吸困难血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和血氧低可抑制呼吸中枢,出现暂时窒息现象七肥胖与内分泌及代谢紊乱肥胖者血浆中胰岛素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并经常存在胰岛素抵抗,出现代谢紊乱中心性肥胖患者的激素水平改变更大性激素平衡被破坏,尤
其是腹部脂肪过多的女性有排卵异常、雄激素过多,往往伴有生殖功能障碍肥胖者胆结石的患病率是非肥胖者的4倍,腹部脂肪堆积者的危险性更大腹部脂肪比较容易分解,并由门静脉进入肝脏。胖常常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九肥胖与骨关节病和痛风肥胖者中膝关节疼痛和负重关节的
骨关节病较多肥胖者痛风的发生率较高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痛风性关节炎是在关节内由于尿酸盐形成的痛风超重和肥胖导致的社会和心理问题发福——富裕的象征暴饮暴食是肥胖患者中的一种心理病态行为常常出现、无法控制的食欲亢
进,大多发生于傍晚或夜间肥胖的预防与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与控制指南(2003年3月10日)超重及肥胖者的饮食建议•改变膳食的结构和食量•避免吃油腻食物和吃过多零食
,少食油炸食品,少吃盐•尽量减少吃点心和加餐,控制食欲,七分饱即可•尽量采用煮、煨、炖、烤和微波加热的烹调方法,用少量油炒菜•适当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养成饮用白水和茶水的习惯•进食应有规律,不暴饮暴食,不要一餐过饱,也不要漏餐减重膳食原则•合理的减重膳食应在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每日摄入的
总热量;既要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又要使热量的摄入低于机体的能量消耗•低能量•低脂肪•适量优质蛋白质•含复杂碳水化合物(如谷类)•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注意饮食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系指一定体积的食物或膳食所产生的能量)即选择体积较大而所含的能量相对低一些的食物•蛋白质、碳
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应分别占总能量的15%-20%、60%-65%和25%左右减重膳食原则•血脂异常者应限制摄入富含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内脏、蛋黄)•建议采用中等降低能量的摄入并积极参加体力活动的做法,使体重逐渐
缓慢地降低到目标水平。因此,最好使其每天膳食中的热量比原来日常水平减少约1/3,这是达到每周能降低体重0.5公斤的目标的一个重要步骤•低能量减重膳食一般设计为女性1000-1200千卡/天,男性1200-1600
千卡/天,或比原来习惯摄入的能量低300-500千卡。避免用极低能量膳食(即能量总摄入低于每天800千卡的膳食)•在用低能量饮食时,为了避免因食物减少引起维生素和矿物质不足,应适量摄入含维生素A、B2、B
6、C和锌、铁、钙等微量营养素补充剂膳食金字塔减重运动原则•世界公认的减重良方:运动与饮食控制结合,使能量产生负平衡•提倡采用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中小运动强度为主减重过程中的运动注意事项•创造尽量多活动的机会•根据设计的减体重目标,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中等强度体力
活动消耗的能量,男、女分别为4.8-7.0和3.3-5.1千卡/分钟,而低强度活动则分别是1.9-4.6和1.4-3.2千卡/分钟。如用心率来大致区分,进行中等强度体力活动量时的心率为100-120次/分钟,低强度活动时则为80-100次/分钟。•肥胖者对体力活动量的安排应根据其体能、年龄和
兴趣等因素进行•增加体力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对运动量和持续时间安排要恰当超重及肥胖者停止运动的指征•心跳不正常,如出现心率比日常运动时明显加快、心律不齐、心悸、心慌、心率快而后突然变慢等•运动中或运动后即刻出现胸部、上臂或咽喉部疼痛或沉重感•特别眩晕或轻度头痛、意识紊乱、出冷汗或晕厥•严重气短•
身体任何一部分突然疼痛或麻木•一时性失明或失语明确运动不是万能的•最有效的减肥方法是将减少热量摄入与运动结合起来•运动不能改变腺体大小(如乳房),但可以通过运动,胸肌增强,胸围可能有所增加•没有轻松省力而达到效果的运动肥
胖症的药物治疗一、抑制下丘脑食欲中枢,降低食欲,通过不想进食来达到减少热量摄入的目的,这类药称食欲抑制剂;二、刺激新陈代谢,增加能量消耗的药物;三、抑制肠道消化吸收的药物;四、植物减肥药以及肥胖基因产物等。肥胖的药物治疗一、影响中枢儿茶酚胺类(CA)
的药物主要为苯丙胺类药物通过兴奋饱食中枢,产生厌食反应;表现为食欲下降,容易接受饮食控制。因为其兴奋作用,睡眠减少,消耗增多导致体重减轻。觅食行为是与交感神经活性的降低和副交感神经活性的增强有关,因此增加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副交感神经的活性,可出现饱感,减
少进食。二、安非拉酮抑制食欲作用和兴奋中枢的作用比苯丙胺类药物小。对外周交感神经作用较弱。三、苯丁胺具有增加中枢儿茶酚胺类递质发挥抑制食欲的作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在治疗单纯性肥胖和伴有糖尿病的肥胖患者均有效。不良反应较小,对中枢兴奋作用如口干、神经紧张、失眠等,一般无需治疗
,随用药时间延长可缓解。失眠发生率高于安非拉酮,避免夜间服用。四、苄非他明抑制食欲的作用与苯丙胺相当,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受体而产生饱感。五、对氯苯丁胺有较强的食欲抑制作用,但中枢兴奋作用和心血管作用较弱,适用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肥胖患者。长期应用可产生精神依赖性。
综上所述可见,每一类减肥神药都有副作用,建议自己的家人、朋友减少使用。减肥药都有其副作用,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副作用和剂量呈正比,患者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也有个体差异,因而需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服药前和服药期间应检测体重和血中有关生化指标变化,及时调整剂
量;服药量较大时,不宜突然中断,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停药;妊娠与肥胖肥胖与妊娠的相互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肥胖对妊娠的影响:产科合并症,特别是妊娠中毒症、剖宫产、巨大儿产科出血等病症的增加与肥胖度成正比妊娠对肥胖的影响:母性肥胖,也就是妊娠时才开始的肥胖,占女性肥的大部分妊娠肥胖的判定标准妊娠
中,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的发育以及母体体成分的增加,大约增加10kg的体重。在美国BMI介于26-29的孕妇可判定为超重,此值以上为肥胖。针对肥胖孕妇的对策建议肥胖孕妇比一般孕妇减少能量摄入,但蛋白摄入要
与通常的孕妇相同。防止盲目和不科学减肥引起的神经性厌食不科学的减肥方法,如漏餐、少吃或不吃不健康的节食行为,以及服用减肥药、泻药、神经性厌食的诊断标准主要为以下四个要点:A体重减少:体重减少量为标准体重的15%-B表现出极度担心体重增加的心理情绪反应C
对体重、体型在认识上的混乱;D无月经或月经减少。老年肥胖1老年肥胖的特点无论男女,随年龄增长,非脂肪组织都发生临床有意义的减少双能X线检测结果证明,丢掉的非脂肪组织主要是肌肉人体在30-70岁之间,无论体重或BMI值处于何种状态(消瘦、正常、超重或肥胖
),均有40%的非脂肪组织将会丢失在相同体脂百分比下,老年人更容易2老年肥胖的危险因素A能量消耗的下降很可能是老年肥胖的主要原因,老年人肌肉组织的减少可能导致代谢率的下降;B身体不活动;C脂肪燃烧能力下降。通过限制膳食能量摄入量而引起的体重减掉的大部分是脂肪,只有20
%减掉的体非脂肪组织。体重下降伴随明显的腰围比例的下降,改善糖脂代谢。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体力活动是膳食减重后进行体重维持的因素,减少的脂肪主要是内脏周围的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