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肥胖症营养治疗课件.ppt,共(38)页,137.017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781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肥胖症营养治疗2023/5/11肥胖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导致疾病负担加重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2023
/5/12◼美国《保健事务》杂志上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中国的肥胖数字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增加。15年来,每年都会有1.2%的人成为肥胖者。◼不止人数多,肥胖的年龄也越来越提前。在中国,儿童肥胖在15年
里就增加了28倍。7岁以下的儿童中,有近1/5都超重,7%是肥胖儿童,这一数字远比欧洲国家高得多。2023/5/13(一)肥胖的定义与诊断肥胖是指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或数目的增加,使体脂占体重的比例异
常升高,并在全身或某些局部沉积过多。由长期摄入能量多于消耗能量引起,以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增加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症候群。2023/5/14◼国内外已经建立许多肥胖诊断的方法和评价标准,大致分为人体测量法、物理测量法和化学测量法,其中,目前最
为常用的方法为人体测量法中的体重指数法。◼亚洲人:BMI23为超重;23.024.9为肥胖前期25.029.9为Ⅰ度肥胖;30为Ⅱ度肥胖2023/5/15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
I),又称为体质指数,具体计算方法是以体重(kg,kg)除以身高(米,m)的平方,即BMI=体重/(身高)。(kg/m2)。WHO制定BMI评价标准,即BMI小于18.5为慢性营养不良,18.5~25为正常,25.0~29.9为超重,等
于或大于30为肥胖。2023/5/16◼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在对我国人群大规模调查测量数据汇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成年人判断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并结合腰围来判断。男的腰围超过90厘米,女的超过85厘米,就表示肥胖了2023/5/17(二)肥胖的病因与分
类肥胖是多因素引起的疾病。肥胖是内因+外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2023/5/181、遗传因素➢肥胖者的基因可能存在多种变化或缺陷。➢肥胖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人群的种族、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对肥胖的易感性也有影响。➢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肥胖形成
中的作用占20%~40%。2023/5/19肥胖发病率快速增长不是遗传基因发生显著变化的结果,而主要是生活环境变化所致。2023/5/1102、生活方式(1)进食过多:能量和脂肪谷类食物、新鲜蔬菜与水果肥胖危险性2023/5/111(2)体力活动过少:缺乏运动是发生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特殊情况
:疾病、运动员2023/5/112(3)社会因素:快餐、宴会、聚餐使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电视广告对儿童饮食模式的影响是第一位。2023/5/113按肥胖发生原因,分为3类:①遗传性肥胖:主要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这种肥胖极为罕见,常伴有家族性肥胖倾向。肥胖分类2023/5/1
14②继发性肥胖:主要指由于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病变、内分泌紊乱或其他疾病、外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而导致的肥胖。③单纯性肥胖:排除上述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以外的肥胖,主要原因为营养过剩、体力活动过少造成脂肪过量积累。2023/5/115按照脂肪分布的主要部位分类◼“全身型”
◼“中心型”或“向心型”肥胖◼中心型肥胖体内脂肪主要分布于腹壁和腹腔,是多种慢性疾病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2023/5/116按照发生的年龄分类◼幼儿期肥胖:体内脂肪细胞数目多、体积大,分布于全身;◼成年期后肥胖:体内脂肪细胞数目没有增多,但是体积增大,而且主要分布于躯干
。2023/5/117(三)肥胖的危害肥胖是影响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中心型肥胖要比全身型肥胖疾病危险更高当BMI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者,冠心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升高。肥胖可以增加许多疾病发生的危险性2
023/5/118◼临床表现:◼通气不良综合症,心血管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糖代谢紊乱,激素代谢紊乱◼并发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冠心病,胆石症,◼痛风,关节炎,癌症2023/5/119(四)肥胖的防治➢首先是宣传教育,➢平衡饮食,➢限制过多脂肪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
加强运动2023/5/120◼营养治疗◼低能量平衡饮食疗法◼(一)控制总能量◼每天总能量不得低于1000kcal;每月减肥0.51kg◼(二)控制碳水化合物◼每天不得低于50100g;宜占总能量40%55
%◼坚持高食物纤维的多糖饮食◼(三)保证蛋白质供应◼占总能量的20%30%;尽量选用优质蛋白◼0.81.5g/kg体重2023/5/121◼(四)严格限制脂肪摄入◼应占总能量的20%30%;用植物油;胆固醇<300mg/日◼(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视需要予以补充◼(六)
注意事项◼1.营养治疗应与运动疗法相结合◼2.缓解饥饿感◼3.合理饮食制度(定时定量)◼4.防止体重回升(逐步放宽食谱)2023/5/1222、运动疗法运动不仅是预防肥胖发生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治疗肥胖的有效措施之一,是世界公认的减重良方。单独的
饮食疗法虽然可以降低体重,但除脂肪组织外,肌肉等去脂组织(FFM)也会消耗丢失。2023/5/123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高强度剧烈运动不易长时间坚持,且在高强度运动短期内,主要以消耗体内CHO(糖原等)来提供能量,而不是首先消耗脂肪进行中、低强度体力活动时,机体更多动
员体内脂肪分解提供能量,中、低强度体力活动可坚持较长时间,被氧化脂肪总量比短时间高强度剧烈运动多。2023/5/124➢减肥的运动方式以中等或低强度运动为宜,如走路、骑车、爬山、打球、慢跑、跳舞、游泳、划船、滑冰、滑雪及舞蹈等,➢中等强度运动时心率约可达100~120次/分钟,低强度运动时可
达80~100次/分钟。➢每天坚持低强度运动2~3h或中等强度运动1~1.5h,可以达到每周减重0.5kg的目的➢减肥不宜进行剧烈运动。2023/5/125骨质疏松营养治疗2023/5/126第三节骨质疏松症营养治疗以
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病率均随年龄呈指数式上升一、病因及代谢变化人骨量变化分3个阶段:①骨量上升期:成骨细胞活动占优势,30~35岁达骨峰期。峰值越小,越易致病。②骨代谢平衡期:骨形成与骨吸收动
态平衡。③骨量减少期:破骨细胞活动和骨吸收相对增强。任何抑制骨形成和/或促进骨吸收因素,如内分泌改变、营养失调、不良生活方式等,都可致病。2023/5/127根据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机制,可将其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又包括特发性骨质疏松
症(发生于青年或成年期,原因不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I型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II型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一些代谢性疾病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引起的骨质疏松症。2023/5/128决定人一生中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两个关键是骨峰值的
高低及骨丢失速度的快慢。2023/5/129●种族:白种人和亚洲人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高于黑种人。●性别:骨质疏松症在老年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见。●年龄:骨密度随增龄而下降,骨折率随增龄而上升,所以年龄是骨
质疏松症最明确的危险因素。●绝经:女性绝经后的3~5年内发生骨的快速丢失,易患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家族史:父母有过髋部骨折,子女发生骨折的危险也增加。●低体重和低体重指数(BMI):身材瘦弱者骨量低下,易患骨质疏松症。影响骨质疏松相关因素2023/5/130●营养
: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或钙吸收障碍。●性激素低下:男女性激素缺乏会发生骨质疏松症。●生活方式:吸烟、过度饮酒、过多饮用咖啡及饮料等。●缺乏体力活动和身体锻炼:长期久坐及卧床者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高。●患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长期服
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2023/5/131(一)营养因素1.钙缺钙发生负钙平衡,血钙降低,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增加,破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吸收加速,骨钙溶出入血,骨吸收>骨形成,发生骨质疏松。原因①饮食钙不足骨生长期钙不足可造
成较低骨峰值,发病危险性增加。饮食钙低的人,发病率高。②妨碍钙吸收维生素D不足,钙磷比例不当,脂肪、植酸、草酸和食物纤维过高2023/5/132③影响钙潴留饮食蛋白增加,尿钙排出增加(肉类蛋白除外);高钠饮食使尿钙排出增
加;年龄增大、机体需要量减少等,均可使尿钙排出增加2.维生素D活性形式1,25-(0H)2D3促进小肠黏膜细胞钙结合蛋白生成,增加钙吸收;日照不足;摄入不足;肝肾疾病使维生素D3活化减少,血清钙降低,骨钙动员增加,骨吸收增加。2023
/5/1333.其他营养因素①饮食磷增加,降低钙的肠吸收。血磷增加或降低通过不同机制刺激破骨细胞,骨吸收↑。②氟与羟磷灰石晶体结合,稳定骨盐晶体结构。适量氟刺激新骨形成,增加骨强度。氟过多有害。③蛋白质缺乏致骨基质生成不良。④缺维生素C影响骨
基质中脯氨酸羟化。(二)内分泌因素重要激素有雌激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雄激素、类固醇激素、生长激素等。2023/5/134(三)生活方式足够体力活动刺激成骨细胞活动增强,骨峰值达理想状况,活动过少或过度均易发生骨质疏松。吸烟、酗酒、高蛋白和高盐、大量咖啡、光照少等,
都是危险因素。(四)其他因素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素、抗癫痫药、肝素、化疗药等,长期治疗可致病。遗传2023/5/135二、临床表现(一)骨痛腰背酸疼最常出现,其次为膝关节、肩背部、手指、前臂、上臂。长时保持固定姿势时疼痛加
剧,卧床缓解。负重能力明显降低,甚至不能负担自己的体重。(二)驼背椎体疏松而脆弱,重力和韧带牵引椎体受压变扁,致胸椎后突畸形,身高缩短,背曲加剧。(三)骨折骨脆性增加,摔倒甚至转身、持物及肢体活动时发生骨折,多处、反复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
最常见,髋部骨折危害最大。主要根据骨量测定,生化测定和骨组织活检确诊。2023/5/136三、营养治疗(一)合理补钙1.选含钙丰富食物奶及奶制品虾米、虾皮、芝麻酱、豆类、海藻类、绿色蔬菜骨粉2.促进食物钙吸收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海鱼、肝、蛋黄、奶油)合理烹调增加钙磷吸收肉与菜合理配餐,钙磷比例理
想;含草酸较多菠菜、苋菜不与含钙丰富豆腐、牛奶同用;牛奶加热避免温度过高,不断搅拌,防磷酸钙沉于锅底而损失。2023/5/137(二)坚持锻炼和改变生活方式经常锻炼能刺激成骨细胞活动,有利于骨质形成,骨骼变强壮,骨密度增加;增加日照机会;低钠饮食,少饮酒和咖啡,不吸烟。202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