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课件.ppt,共(66)页,3.948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771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1放射性核素显像与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朱蓓玲2核医学的分类3骨显像的原理◼将趋骨性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引入人体,可使骨骼显像。它不仅能显示全身骨骼的形态,而且能反映各个局部骨骼的血液供应和代谢情况。作出定位诊断。4常用的骨显像
剂1)理想的骨显像剂应符合以下要求:◼亲骨性能好◼血液清除快,组织本底小使骨/软组织(血液)比值高◼有效半衰期短◼γ辐射能量适中◼人体吸收剂量低52)目前最常用的骨显像剂锝[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其他骨显像剂:99mTc-PYP18F常用的骨显像剂6骨显像
常用的放射性药物性能799mTc-MDP被骨骼摄取的机理1.化学吸附◼通过化学吸附99mTc-MDP可与碱性膦酸钙晶体表面的钙离子结合(离子交换)◼在碱性膦酸钙表面脱位,一水合氮化锡及二氧化锝的形式与骨结合◼在表面积大的部位,如生长中心和反应
性骨病部位,化学吸附可增强899mTc-MDP被骨骼摄取的机理2.与有机基质结合99mTc-MDP可直接与有机基质特别是未成熟的胶原结合3.酶和酶受体结合部位也是骨摄取骨显像剂的影响因素之一9骨显像的方法◼骨动态显像◼骨静态显像(全身局部平面或断层)三时相
和四时相显像10三时相和四时相显像◼血流相1期注射显像剂后即刻2-3秒采集1帧共采集30秒◼血池相2期注射显像剂后5min采集1帧◼延迟相3期注射显像剂后2-4小时显像4期注射显像剂后24小时显像主要有助于骨髓炎的诊断1199mTc-MDP全身和局部骨显像技术◼注射显像剂静脉注射74
0-1110MBq(20-30mCi)注射部位避开已知或怀疑有病的一侧或部位◼显像前病人准备注射显像剂后多饮水(1000ml,显像前排空膀胱,取出衣袋内金属物品)◼显像静脉注射后2-4小时显像,采用高分辨率低能准直器,显像后多排尿12骨断层显像目前本科有SPECT
/CT一次检查可将骨断层与CT图像融合(同机融合)可精确的解剖定位,提高诊断的准确性13骨断层显像14骨显像的适应症✓早期诊断转移性骨肿瘤,明确恶性肿瘤有无骨转移◼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变侵犯范围的确定◼原因不明的骨痛,排除骨肿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诊断各种代谢性骨痛及
骨关节痛◼观察骨移植存活情况◼早期骨髓炎的诊断✓评价治疗后疗效◼判断应激性骨折和其他隐匿性骨外伤15图像分析一.骨动态显像1.正常图像◼血流相8-12秒局部大血管显影逐渐显示软组织轮廓,骨骼放射性少◼血池相软组织轮廓更加清晰大血管显影骨内少量
放射性摄取◼延迟相骨骼显示清晰血液中放射性明显降低16二.骨静态显像1.正常图像◼全身骨骼放射性呈对称均匀分布,长骨放射性摄取较少,松质骨或扁骨放射性摄取较多◼10岁以下儿童,全身骨骼影像普遍增浓,骨骺端更
为明显◼骨显像剂经尿路排泄,正常肾脏及膀胱显影17正常182.骨动态显像异常图像◼局灶性血供增多◼弥漫性血供增多◼局灶性血供减少19二.骨静态显像2.异常图像◼放射性浓聚区(热区)最常见1)成骨型或混合型转移性骨肿瘤2)骨原发肿瘤3)创伤新鲜骨折应力性骨折外科手术骨移
植等4)炎症骨髓炎骨脓肿等5)其他20骨静态显像21•放射性缺损区(冷区)1)破骨型或混合型转移性骨肿瘤2)外科手术切除术后3)体内外致密物阻挡、钡剂、心脏起搏器、乳房修复术、硬币、首饰,皮带金属扣4)多发性骨髓瘤5)骨囊肿、梗塞22放射性缺损区23放射性缺损区24•炸面
圈型骨显像图上病灶中心呈显著放射性缺损区而周围为异常放射性增高影1)创伤无菌性坏死颅骨切开术不愈合的骨折2)炎症急性骨髓炎3)肿瘤25炸面圈型26•过度显像特征(超级骨显像)1)全身骨骼放射性呈均匀、对称性的异常浓聚2)软组织活性很低骨
骼显影非常清晰3)双肾不显影常见于恶性肿瘤广泛骨转移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7过度显像特征(超级骨显像)28闪烁现象◼某些肿瘤的病灶经过治疗后的一段时间,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显著好转,但复查骨显像可见病灶部位放射性聚集较治疗前更为明显
,再经过一段时间又会消退29骨显像与X线骨片比较1.骨显像的优缺点◼敏感性高◼较X线片早3-6个月发现病灶◼一次成像可显示全身骨骼形态,可作筛选手段◼特异性不高30骨显像与X线骨片比较2.X线骨片的优缺点◼特异性较强◼骨骼解剖结构显示清晰◼早期骨骼病变局部
脱钙达50%左右脱钙区大于1.5cm,X线平片才能显示◼只能探查局部病变31骨显像的临床应用1.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首选方法99mTC-MDP,18F-FDG可检出小病灶,对定性有帮助◼表现为多发性的、无规则的放射性“热”区◼脊柱最常见,其次是肋骨、骨盆、四
肢骨近端、胸骨,颅骨◼四肢骨远端较少见◼乳腺K、前列腺K、肺K,易骨转移32恶性肿瘤骨转移33骨显像的临床应用2.原发性骨肿瘤◼成骨肉瘤“热”区中可见到“冷”的斑块◼Ewing氏肉瘤骨及软组织内均有放射性异常浓聚,且较均匀◼软骨肉瘤浓密的斑片状放射性摄取◼多发性骨髓瘤表现为多样性,病灶多
发为主,“热”区、“冷”区合并34骨显像的临床应用3.骨创伤◼骨折X线片为首选,急性期和亚急性期(12周内),表现为骨折部位放射性异常浓聚;愈合期:放射性浓聚减少,逐渐转为正常。病理性骨折可持续放射性浓聚◼医源性损伤颅骨切开术、胸廓
切开术、骨骼切除、放疗后◼骨移植三相骨显像,可监测移植骨的血供和成活状况◼骨坏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类固醇引起的骨坏死35骨显像的临床应用4.其他◼骨髓炎临床作为常规检查项目,表现为病变部位放射性异常浓聚。三时相骨显像特征为三相放射性均异常浓聚
◼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可表现为放射性摄取增高36鼻咽癌37病理性骨折38尿液污染39乳癌术后40乳腺摄取41软组织摄取42污染加局部43胸水44腰椎病变45异常46注射点47骨质疏松-椎体异常48椎体异常49放射性核素治疗1.放射性核素治疗原理放射性核素治疗采用各种途径
将治疗用放射性药物引入靶组织内或贴近靶组织,放射性核素衰变发出β-射线,通过电离和能量传递作用,造成生物大分子键断裂,水分子自由基形成等辐射效应,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0骨转移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化疗)◼神经松解术◼外照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51治疗骨转移骨痛
的放射性药物SrCl52153Sm-EDTMP临床应用适应症◼有明确的恶性肿瘤病史◼骨痛◼骨显像见多发性浓聚提示骨转移◼近二个月不考虑化疗,近期不考虑放疗◼化疗后二个月,放疗后一个月一周内血象W.B.C>4.0╳1
09/L血小板>100╳109/L者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无感染迹象◼无明显病理性骨折可能◼预期生存三个月以上53153Sm-EDTMP临床应用◼禁忌症1.存在感染2.明显血象降低3.肾功能或尿常规明显异常◼慎用下列患者(
任一点)1.高龄2.脊柱有明显破坏者3.有强烈综合治疗欲望者54153Sm-EDTMP临床应用◼重复治疗1.指征骨痛未完全消失或有复发,前次核素治疗有一定效果2.重复治疗间隔一般为6周3.血象要求白细胞不低于4.0╳109/L,血小板不低于100╳109/L55153
Sm-EDTMP临床应用◼价格1700元/次◼供药方法每月二次◼治疗方法按0.8mCi/kg体重,静脉推注,依据病情酌情增减,总剂量不超过65mCi◼毒性反应一过性血像下降,治疗3次以上毒性反应会增加◼止痛有效率80%◼疼痛缓解
持续时间平均8周5689Sr临床应用◼适应症1.有明确恶性肿瘤病史2.骨显像呈二处以上多发异常浓聚3.化疗后二个月、放疗后一个月一周内血常规W.B.C>4.0╳109/L血小板>100╳109/L者尿常规、肝肾
功能正常1.近三月不再考虑化疗2.无感染征象3.多次往返治疗不方便,或本地病人自愿选择进口药品4.患者一般情况尚可5789Sr临床应用◼禁忌症1.存在感染2.明显血相降低3.肾功能或尿常规明显异常5889Sr临床应用◼重复治疗指征骨痛未完全消失或有复
发,前次核素治疗有一定效果重复治疗间隔3个月血象要求白细胞不低于4.0╳109/L,血小板不低于100╳109/L5989Sr临床应用◼价格7000元/次◼供药方法每天供药◼治疗方法3-4mCi/次,静脉推注◼毒
性反应纯β射线,副作用小,轻度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止痛有效率80%以上◼疼痛缓解持续时间3-6个月60建议◼单个骨转移灶疼痛剧烈首先考虑外放疗◼多发性骨转移合并脏器转移首先考虑化疗◼多发性骨转移骨痛剧烈无脏器转移(或已作治疗)可考
虑放射性核素治疗◼乳腺癌前列腺癌骨转移可优先考虑内分泌治疗再行放射性核素治疗◼以上治疗可与二膦酸盐类药物并用61131I-MIBG治疗适应症能摄取131I-MIBG且保留时间较长的肿瘤,如恶性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符合以下情况者1.不适合手术,化疗或放疗者2.术后复发或广泛转移3.预
期存活1年以上4.131I-MIBG显像,病灶摄取放射性药物5.广泛骨转移导致骨痛6.高血压不能控制者62131I-MIBG治疗治疗方法1.病人准备◼停用影响131I-MIBG摄取的药物,如可卡因,利血平◼治疗前3天用卢卡氏
碘液封闭甲状腺,10滴tid,直到治疗后4周2.131I-MIBG剂量:3.7-11.1GBq3.给药方法:静脉滴注,速度缓慢,60-90分钟滴完4.注意事项:多饮水,及时排空小便,住院隔离5-7天重复治疗3-5个月后进行6332P胶体腔内治疗适应症◼癌症胸腹水
,经穿刺排液通畅,无包裹性积液◼无严重贫血和未发生全身衰竭者禁忌症◼明显恶病质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患者◼体积小的包裹性积液(可能产生局部放射性坏死)◼伤口渗液无法关闭体腔者◼儿童及妊娠妇女6432P胶体腔内
治疗治疗方法◼胸腔注入法:先抽去胸水,放射性胶体稀释于50ml无菌生理盐水内,由注射器通过导管直接注入胸腔内剂量为5-15mCi,4-8周后重复治疗◼腹腔注入法:与胸腔内注入法相同,先放腹水500ml以上剂量10-20mCi65其他放射
性核素治疗◼皮肤病的表面敷贴治疗90Sr/90Y皮肤敷贴器,治疗毛细血管瘤等◼前列腺癌的组织间治疗,种子植入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分子核医学领域临床应用不理想T/NT比值低是主要原因6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