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放射性核素治疗学课件.ppt,共(61)页,738.0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771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放射性核素治疗学1.第十七章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生物学基础及进展2.第一节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生物学基础一、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利用载体或介入措施将放射性核素靶向运送到病变组织或细胞,或病变组织与细胞能主动摄取放射性药物,使放射性核素与病变细胞紧密结合,辐
射剂量主要集中于病灶内,发挥最大的治疗作用而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尽可能减小。3.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物理化学原理:1.直接作用2.间接作用放射性药物浓聚的生物学基础:1.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主动摄取2.病变细胞或组织的某些病理特性摄取3.影响放射性药物摄取的组织因
素如:血流灌注、血管外间隙的增加、静水压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等。4.放射性药物的摄取和滞留1.核素的物理T1/2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2.因血供的不均匀性,所以病灶对放射性药物的浓聚也是不均匀的。3.利
用某些药物介入可提高摄取率。5.影响治疗效应的主要因素与核素的选择1.LET(linearenergytransfer,传能线密度)2.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biologicaleffectiveness,RBE)3.半衰期(T1/2)4.
作用容积(volumeofinteraction)5.肿瘤大小与核素的选择6.常用的治疗用放射性核素1.α粒子发射体:α粒子射程50~90μm,约为10个细胞直径的距离。211At(砹)和212Bi(铋)2.发射β射线的核素:短射程(<200μm),中射程(2
00μm~1mm),长射程(>1mm)。131I、32P、89Sr、90Y等3.电子俘获或内转换发射俄歇电子或内转换电子的核素:射程多为10nm,只有当衰变位置靠近DNA时,才产生治疗作用。125I-IUdR共分三类:7.第二节放射性核素治疗的进展一、肿瘤的放射免疫治疗(一)原理用放射性核素标
记肿瘤相关抗原的特异性抗体,以抗体作为核素载体,与肿瘤相应抗原结合,使肿瘤组织内浓聚大量的放射性核素,并滞留较长时间。放射性核素衰变过程中发射射线的辐照作用破坏或干扰肿瘤细胞的结构或功能,起到抑制、杀伤或杀死肿瘤细胞的治疗作用。8.(二)RIT常使用的放射性核素1.
α射线发射体,如211At、212Bi等;2.β射线发射体,如131I、153Sm、186Re、90Y等;3.发射俄歇电子和内转换电子的核素,如125I、123I等。(三)RIT的适应证非实体肿瘤(如白血病)、术后残留的较小病灶、复发或转移形成的亚
临床微小病灶、全身较广泛转移的患者。9.(四)RIT的辐射剂量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细胞数109106103肿瘤直径1cm1mm<1mm外放疗60~7040~4720~23RIT72~8448~5624~28RIT和外放疗致死肿瘤细胞的辐射剂量(Gy)★影响RIT疗效的因素很多,如
抗体和放射性核素的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和给药剂量的高低等。10.二、受体介导放射性核素治疗1.生长抑素受体2.血管活性肠肽受体3.其它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疗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叶酸受体11.三、基因介
导的核素治疗(一)放射性反义治疗1.放射性反义治疗的机理◆反义寡聚核苷酸(ASON)在转录水平与DNA序列结合,阻断基因的转录;◆ASON在翻译水平与mRNA结合,阻断翻译。12.放射性反义治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与肿瘤细胞DNA或mRNA中某些序列互补的A
SON,通过ASON与靶序列形成特异结合抑制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又利用核素衰变发射的射线产生电离辐射生物效应杀伤癌细胞,发挥反义治疗和内照射治疗的双重作用。13.放射性反义治疗需要的基本条件①靶基因必须是肿瘤细胞过度表达的基因。②靶序列不能在mRNA的发夹结构区内(hairpi
n),靶序列应在能被ASON接近并能形成双螺旋的部位。③DNA/mRNA形成的双螺旋结构融解温度要足够高,防止在37℃发生碱基对的解离。含G-C越多的双螺旋结构越稳定,因G-C之间为3个氢键连结,A-T之间为2个
氢键连结。④放射性核素标记不应影响或尽量小的影响ASON与靶序列的结合14.2.放射性反义治疗存在的问题(1)细胞膜转运(2)ASON的体内稳定性(3)结合亲和力(4)蛋白质结合(5)药物动力学(6)毒性(7
)放射性核素标记3.放射性反义治疗的实验研究:自学。15.第十八章甲状腺疾病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核素治疗16.第一节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是体内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机体兴奋
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内分泌疾病的总称。其中以Graves’病(GD)最常见,约占甲亢的85%。▲GD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尚缺乏完全针对病因的理想治疗方法,以抑制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组织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公认可行的治疗方法有131I、抗甲状腺药
物(ATD)和手术治疗。17.★自从1942年开始使用131I治疗甲亢以来,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经验证实该方法安全简便、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且治疗费用低,已成为治疗甲亢的主要方法。18.一、原理甲状腺高度选择性摄
取无机碘以合成生理需要的甲状腺激素,甲亢时摄碘量明显增多,其在甲状腺内有效半衰期约为3.5~4.5天,有较长的停留时间;131I衰变时发射的β射线射程平均1mm,几乎全部为甲状腺组织所吸收;使用适当剂量的131I,其辐射生物效应使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细胞受破坏,甲状腺
缩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而达到治疗的目的。19.二、治疗方法(一)治疗前准备1.明确诊断,对育龄妇女要注意排除妊娠;2.停服影响甲状腺摄取131I的食物和药物;3.常规体格检查和作相应的实验室检查;4.行甲状腺吸131I率和有效半衰期测定;5.正
确估算甲状腺重量;6.对重度甲亢患者,根据病情应先作对症综合治疗。20.(二)131I治疗剂量的确定1.131I剂量的计算131I剂量(MBq或μCi)=率甲状腺最高摄甲状腺重量或计划用量I)()/(131ggCiMBq◆一般每克甲状腺组织计
划量为2.59~4.44MBq(70~120μCi),此公式按有效半衰期为5天设计,若有效半衰期小于或明显大于5天,可将上述公式计算结果乘以5/Teff。21.2.调整131I剂量的因素①增加剂量的因素:对于甲状腺较大或质地较
硬者,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者,年老、病程长、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差者,有效半衰期较短者应适当增加治疗剂量。②减少剂量的因素:对年龄小、病程短、未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有效半衰期长,尤其是甲状腺较小、手术后复发或第一次131I治疗后明显改善而未痊愈者应适当减少131I剂量。22.(三)给
药方法★空腹一次口服法,剂量大于555MBq(15mCi)或合并症明显者可采取分次给药法,首次服总量的2/3,剩余剂量间隔4~7天服完。23.(四)131I治疗注意事项1.131I要准确分装,病人与剂量核对后方可服用;2.空腹服药,服药后2小时方可进食;3.服药后注
意休息,预防感染,避免劳累和精神刺激,不能揉压甲状腺;4.服131I后2周内不宜服用含碘食物与药物,由于131I效果要在2~3周后出现,应在131I治疗后作相应的对症处理;24.5.对病情重、体弱的患者,必要时可在131I治疗后2~3
天给抗甲状腺药物至症状缓解,或住院综合治疗;6.嘱注意放射防护,注意半年内不宜怀孕;7.应告知病人131I治疗的疗效、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出现时间,嘱病人按时复查。25.(五)误服131I后的处理1.催吐或胃管吸出;2.立即口服过氯酸钾200~300mg,一日三次;
3.口服利尿药;4.输液或多饮水、常排空小便;5.10%氯化钾10ml,一日三次。26.(六)重复治疗★对于131I治疗后半年尚未痊愈者,可行再次治疗,剂量按每克甲状腺实际吸收131I活度计算,但对无效或加重的病例3个月后即可行第二次治疗,剂量要适当增加。27.三、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
应证1.确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差或无效、过敏或治疗缓解后复发的青少年甲亢患者;3.甲亢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者;4.甲亢伴心房纤颤;5.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后复发者;6.桥本氏甲亢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摄131I率增高者。28.(二)禁忌证1.妊娠或哺乳期甲亢患者;
2.近期心肌梗死的甲亢患者;3.甲亢伴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29.(三)适应证与禁忌证选择中一些关注的问题1.青少年甲亢的131I治疗问题★青少年甲亢患者宜首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如效果不佳或不能坚持服药治疗者,则
选择131I治疗。2.有合并症的甲亢患者131I治疗问题★对甲亢合并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肝功能轻度损害者,首选131I治疗。★甲亢合并甲亢性心脏病往往是甲亢反复复发、未能控制的结果,在治疗上131I治疗更具优势。30.3.
重症甲亢的131I治疗问题★重度甲亢以131I为主的综合治疗4.桥本氏甲亢★该病无论用什么方法治疗,其发展的结局都将是甲状腺功能减退。而131I治疗可很好的治愈甲亢,避免了甲亢对身体的损害。5.妊娠及哺乳期
妇女★治疗原则是孕妇禁用131I治疗★使用131I治疗应停止哺乳31.6.甲亢近期内有心肌梗死患者使用131I治疗有可能由于甲状腺滤泡的破坏,大量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加重心脏负担,引起严重的心脏事件。故这类病人应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症状,病情
稳定后再考虑131I治疗。甲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131I治疗有可能加重肝、肾功能损害,应予慎重。32.四、治疗反应与处理(一)早期反应绝大多数甲亢患者131I治疗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少数病人服131I后一周内出现轻微的反
应,可在甲状腺部位出现轻微压痛、发痒。这是轻度无菌性放射性甲状腺炎之故,持续一周左右可自行消退,无需特别处理,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差、口干、恶心、头晕,少数病人皮肤瘙痒或皮疹,这与个体敏感性有关。一般对症处理,休息后可消失,无需特别处理。33.少
数病人症状加重,一般在131I治疗后2周内出现,表现为原甲亢症状加重,如心跳加快、乏力加重、汗多、睡眠不好、体重下降,极个别病人,特别年龄大,有严重合并症,131I治疗前未用ATD控制症状,在治疗后由于感染,精神刺激或太疲劳等因素下可能诱发甲状腺危象(thyroid
storm),其临床表现是多样性的,以高热(39℃以上)、心动过速(160次/min以上)、大汗淋漓、继而皮肤干燥、腹泻、黄疸、烦躁不安,最后心衰、休克,死亡率可达20%~50%,对这类病人要加强甲状腺危象预防措施
,尽早诊断危象前期,尽快积极抢救治疗。34.(二)晚期反应1.甲状腺功能减退症(hypothyroidism,甲低)2.Graves’眼病(GO):否★严重突眼者,治疗后2~3天开始使用强的松,30~60mg/d,持续一个月,奏效后渐减至维持量,疗程不少于3
个月。3.其他问题★131I治疗不会引起甲状腺癌或者其他癌变、白血病、不育或在其后妊娠发生死胎、畸形及遗传性疾病的发生率增高。35.五、疗效评价1.甲亢的疗效▲一次服药总有效率95%以上,治愈率在50%~85%不等,无效率2%~4
%,复发率1%~4%,一般131I剂量越大,一次治愈率越高,但早发甲低率也增高。2.甲亢合并症的疗效⑴甲亢合并突眼⑵甲亢合并心脏病⑶甲亢合并肌病⑷甲亢合并糖尿病⑸甲亢合并肝功能损害⑹甲亢合并精神病36.▲总之,131I治疗甲亢疗效肯定,方
法简便,安全,副作用少,费用低等优点已为国内外公认,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相比,131I治疗甲亢是目前成本效益比最好的治疗方法。37.第二节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癌按病理分为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
癌又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若肿瘤组织中乳头状、滤泡状癌均存在称为混合性甲状腺癌。乳头状甲状腺癌最多见,约占甲状腺癌的70%,恶性程度不高,生长缓慢,但
易于淋巴转移。滤泡状甲状腺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5%~20%,恶性程度略高于乳头状癌,易于血行转移。38.DTC及其转移病灶具有摄取碘、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功能,同时受TSH的调节。虽然其摄碘不如正常甲状腺滤泡细胞,但在去除正常甲状腺组织后
及高浓度TSH刺激下能摄取足够的131I,集中照射可有效地破坏转移病灶以达到治疗目的。39.一、131I去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一)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必要性1.DTC的癌灶是多发性2.50%~70%乳头状癌病人初诊时伴有颈淋巴结转移3.去
除残留甲状腺的131I剂量,常可发现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未能发现的DTC转移灶。4.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后,有利监测Tg的水平。40.(二)治疗方法1.病人准备⑴手术创口痊愈(4~6周)后可进行13
1I去除治疗;⑵停止服用甲状腺片或L-T44~6周,T3两周;⑶忌碘4周;⑷测定甲状腺摄131I率和显像等相关检查;⑸131I治疗前后一周,口服泼尼松10mg一日三次,预防和减轻131I可能引起的局部水肿、疼痛。41.2.131I去除剂量常规给予131I
3.7GBq(100mCi),若残留的甲状腺组织过多或摄131I大于30%可考虑适当减少去除剂量,以减轻131I的副反应,如果去除治疗前已发现有功能的转移灶,131I剂量可用达5.55~7.4GBq(150~20
0mCi)。42.3.服131I方法和注意事项⑴空腹口服131I。⑵病人应住院隔离治疗,体内残留131I剂量小于或等于1.11GBq(30mCi)方可出院。⑶服131I后多饮水,及时排空大小便。⑷服话梅或维生素C,减轻辐射对唾液腺的损伤。⑸服131I后5~7
天作全身显像,寻找转移灶。⑹服131I后一周开始甲状腺激素替代,一般甲状腺片40mg或L-T450μg,每日2~3次。⑺131I治疗后女性患者一年内,男性患者半年内均须避孕。43.4.治疗反应及处理服131I治疗后,早期可出现甲状腺部位肿痛、上腹不适、恶
心,部分可见唾液腺肿痛,应作对症处理,很少出现晚期并发症。44.(三)适应证和禁忌证1.适应证DTC术后有甲状腺组织残留者,其摄131I率大于1%,甲状腺显像见甲状腺残留影像者。2.禁忌证妊娠或哺乳期患者;甲状腺术后创口未愈
合者;WBC低于3.0×109/L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45.(四)疗效评价去除治疗3~6个月,停用甲状腺激素4~6周后作复查,当TSH高于正常,甲状腺摄131I率小于1%,诊断剂量131I显像甲状腺床无甲状腺组织显影者为完全去
除,否则为去除不完全。与去除疗效有关的因素主要有:性别、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多少、残留甲状腺摄碘率的高低、131I剂量、甲状腺外是否有功能性转移灶等46.二、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一)治疗方法1.病人准备1.忌碘4周;2.停服甲状腺片或T44~6周或TS
H>30mIU/L后,可行131I治疗;3.常规作甲状腺摄131I率、131I全身显像、胸片、检测血TSH、甲状腺激素、Tg、TgA、肝、肾功能。47.2.131I剂量的确定转移灶部位不同,所用131I剂量不一样
,甲状腺床的复发灶或颈部淋巴结转移者,131I剂量为3.7~5.5GBq(100~150mCi);肺转移者5.55~6.48GBq(150~175mCi),若是弥漫性肺转移者,为防止放射性肺炎及肺纤维化,可适当减少剂量,给药48小时后体内131I滞留量不超过2.96GBq(80mCi),骨转
移者7.4GBq(200mCi)。48.3.服131I方法及注意事项基本与131I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残留组织相同,甲状腺激素的替代应在131I治疗后24小时开始,甲状腺片40mg,一日三次,尽早纠正甲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降低TSH,以抑制DTC细
胞的生长。要注意复查甲状腺功能和TSH水平,保持TSH正常低值或略低于正常水平。49.(二)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⑴分化型甲状腺癌原发病灶已全切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已用131I去除,复发灶或转移灶不能或不愿手术切除而具有浓聚131I功能者。⑵DTC患者,残留甲状腺组
织已完全去除,131I显像未发现转移灶,但血Tg水平升高者。2.禁忌证同131I去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50.(三)副反应及处理早期治疗反应及处理基本同131I去除治疗,多次治疗者可有骨髓抑制,但多数为轻度、可
逆性的;弥漫性肺转移反复大剂量131I治疗,可能引起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应控制131I剂量;白血病发病率与自然人群发病率相似;131I治疗后不孕、流产、早产或基因缺陷等发生率与正常人群无差别。51.(四)疗效评价1.疗效判断标准131I治疗3~6月后
,作131I全身显像和Tg测定⑴治愈:转移灶摄131I功能完全消除、Tg阴性;⑵好转:转移灶缩小,摄131I功能部分消除,血T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⑶无效:治疗前后转移灶大小及其摄131I和Tg水平无变化;⑷加重:治疗后显像见转移灶
增大或出现新的转移灶,血Tg水平增高。52.2.疗效★131I治疗DTC转移灶总有效率为84%~91%。疗效与年龄、病理类型、转移部位、范围及病灶摄131I功能有关。⑴对疗效有利的因素:年龄小于40岁的DTC转移者,乳头状癌、软组织或颈淋巴结转移者、转移灶范围小和摄131I率高者。
⑵对疗效不利的因素:年龄大于40岁的DTC转移者、滤泡癌肺转移、尤其是骨转移者,转移灶范围大且摄131I率低者。53.3.随访及重复治疗服131I治疗后3~6月进行随访,随访项目与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相同,若病灶完全消除,嘱长期甲状腺片替代治疗。每年或2年随访一次,若随访发现转移灶未完全消
除、无效、加重或复发,即应给下一疗程治疗。直到转移灶完全消除为止。重复治疗的间隔一般在3个月以上,治疗原则与首次相同。重复治疗的次数和累积接受131I总量没有严格限制,主要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身体状况而定。54.第三节131I治疗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瘤自主功
能性甲状腺瘤也称毒性甲状腺腺瘤(toxicthyroidadenoma,Plummer’s病),瘤体多为单个,其摄碘、生产和分泌甲状腺激素不受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节。55.自主功能性甲状腺瘤临床特点①患者中、老年女
性多见,病程缓慢;②甲亢症状不典型,一般较轻,常以单一器官受累较为明显,如心脏;③无突眼,可触及甲状腺结节;④甲状腺摄取131I率正常或偏高,T3抑制试验阳性,T3、T4高于正常;⑤甲状腺显像见“热”结节,结节功能不受抑制,本病主要采用131I或手术治疗。56.治疗方法(一)
治疗前准备1.病人准备与131I治疗Graves’病基本相同。2.保护正常甲状腺组织:用甲状腺片40mg一日三次,共2周,或L-T450μg一日三次,共2周。131I治疗后仍需继续服用甲状腺片或L-T4片1个月。3.如在诊断过程中使用过TSH
者,应在给TSH后2周以上才施行131I治疗。57.(二)治疗剂量给予555~1110MBq(15~30mCi)一次口服,结节小于3cm者给555~740MBq(15~20mCi),结节大于3cm者给740~1100MBq(20~30mCi),治疗剂量的决定除
结节大小外尚应参考摄131I率和有效半衰期加以调整。(三)给药方法一次性空腹口服。58.(四)治疗后注意事项1.一般注意事项同131I治疗甲亢;2.对并发症如心房纤颤明显者,要加强对症治疗;3.由于剂量较大,要注意放射防
护,病人应住单间房。59.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已确诊的Plummer’s病;2.Plummer’s病有手术禁忌证或不愿手术者。(二)禁忌证1.妊娠和哺乳期患者;2.瘤体过大,疑有恶变;3.严重肾功能
不全者。60.疗效评价治疗效果与131I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当辐射剂量达300Gy(30000rad)时,治愈率达83%,而200Gy(20000rad)时,治愈率降为48%,131I治疗Plummer’s病无效率仅1%,极少发生甲低。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