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培训课件.ppt,共(47)页,178.121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7459.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精神发育迟滞Mentalretardation(MR)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2精神发育迟滞是指十八岁以前发育阶段,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社会心理因素等各种原因所引起,临床表现为智力明显低下和社会适应能力缺陷为主要
特征的一组发育障碍性疾病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3*1987年全国智力残疾调查:患病率1.268%;*农村高于城市,男患高于女患轻度最多,占60.6%;中、重、极重度占39.4%。流行病学精神发育迟滞儿
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4产前因素:遗传因素/母孕期因素产时因素/产后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早年与社会严重隔离缺乏良性环境刺激和文化教育机会等病因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5*智力低下智能:包括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以及运
用这些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能力。智商(IQ):为评定智力发育水平的指标,IQ=(智龄/实际年龄)×100临床表现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6临床表现*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日常生活技能、独立生活和自给自足能
力、社会交往技能和责任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7精神发育迟滞分四个等级轻度,约占该病的75-80%中度,约占该病的12%重度,占该病的8%极重度,约占该病的1-5%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8精神发育迟滞等级划分临床分级智力
年龄(岁)智商(IQ)社会适应能力教育分级智残水平边缘状态71-85(borderline)轻度(mild)9-1250-70轻度可教育型四级中度(moderate)6-935-49中度可训练型三级重度(severe)3-620-34重度依赖型二级极度(profound)<3<20极重度养
护型一级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9治疗治疗原则*争取对因治疗,不能者,则:*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查明原因、尽早干预*综合措施促进患儿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10诊断及诊断要点*起病于18岁以前*智商低于70*有不同
程度的社会适应困难各级智商标准:轻度50-69,中度35-49重度20-34,极重度20以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11儿童多动症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1
2儿童多动症指发生于儿童时期,与同龄儿童相比,表现为明显注意集中困难、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及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儿童多动症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13一般报告为3%-5%,男女为4:1-9:1美国5%—
10%英国1%日本4%中国1.3%—13.4%患病率儿童多动症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141、注意障碍:持续时间短暂、易分散注意力范围狭窄、注意分配困难2、活动过度:超过了应有的水平和应忍耐的程度。多起病于幼儿早期,上学后更突
出。3、好冲动4、认知障碍、学习困难5、行为障碍:说谎、逃学、对抗行为临床表现儿童多动症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15*诊断依据来自于家长、老师和其它知情者的详细而正确的病史资料,再结合躯体和精神检查综合考虑*无明确的病理变
化作为诊断依据诊断儿童多动症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16鉴别诊断•精神发育迟滞•孤独障碍•抽动障碍•品行障碍•情感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儿童多动症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17家长和老师应统一以下几点认识•第一,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不应打骂,以
免加重孩子的精神创伤。•第二,对儿童多动症必须进行药物治疗,但药物不能代替教育,药物可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并应正确理解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18•第三,要取得良好的疗效,必须四方面(患儿、家长、教师、医师)的互相配合。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包括心理教育治疗和药物治
疗。•一般认为轻度儿童多动症可以用教育、引导的方法纠正,但中、重度多动症,单纯用心理教育、家庭辅导等方法,收效甚微,则必须采用药物治疗。•但总之,在治疗儿童多动症中,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教育、药物等进行治疗。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1
9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特殊教育项目*社会化技能训练*躯体训练项目*父母管理班*药物治疗中枢兴奋药:盐酸哌醋甲酯(利他林)、匹莫林抗抑郁剂可乐定儿童多动症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20如不干预治疗,到成年期约1/3患儿符合DSM-Ⅲ-R诊
断标准。包括注意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酒药依赖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预后儿童多动症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21儿童孤独症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22病案一:焦头烂额的祖父母•患儿毛毛,男,5岁,足月顺产,面貌俊秀,4个月时能集中注意看大幅图画书,6个月时能根据大人所说的“门、窗、钟、灯和电话”等指出
相应的物品,7个月时就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9个月时可以清楚地讲一句完整的话。但言语缺乏沟通作用,也不理解言语的含义。另一方面,8个月能爬行,周岁半时能单独行走,且走得稳,不过多数时候以脚尖走路并以跑代走。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
座23病案二:一对着急的年轻父母•A男与B女均为大学毕业,自由恋爱结婚,婚后夫唱妇随,生活和谐美满。结婚第二年预期得子,儿子长的虎头虎脑,大而略显深邃的眼睛似乎透着一股说不出来的机灵劲儿,更是给小家庭平添了无数的欢乐与激动。可是好景不长,他们逐渐发现
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相比,好象有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患儿记忆能力特别好,教他的儿歌会在无意之中完整地唱出来,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24他在两岁半时进幼儿园,阿姨发现他对认字特别有兴趣,教他认字,一学就
会。此外,具有孤独、不愿与周围小朋友交往、与父母不亲,也不会与小朋友发展友谊。他说话怪声怪调,特别快,没有抑扬顿挫。喜欢拍手,转动手臂,成天抱着一红砖,达着迷程度。他家搬了新居,环境变了,生活方式也大不一样,他就烦躁不安、尖叫,发脾气。父母都是忙事业的人,没有时间与精力照看他
,于是请祖父母帮忙,结果两位老人常常被他搞的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却又耐他无何。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25•到哪里去走上一趟就记得回来的路。他对一般孩子都会特别喜爱的玩具一点都不感兴趣,却喜欢玩圆圆的瓶盖、化妆品瓶,他好在眼前反复扭动手指或拨动玩具汽车的轮子,对电视广告、
天气预报也特别着迷,时不时还反复念叨这些从电视上看到的东西,但只是机械地重复。叫他的名字也不作反应,好象没听见似的。他不象其他小朋友那样会伸出手让父母抱。也不喜欢父母或小孩接近,一个人独处反而自在。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
识讲座26•他不会结交小朋友,不会与大家一起玩捉迷藏和过家家的游戏,常常一个人躲在墙角玩一块绒布,至今尚要大人喂饭,由大人照料他的大小便和日常生活。进一步观察还发现他玩积木,只是排成一行,不会搭桥、搭汽车,并且他顽固地坚持生活环
境和方式原样不变,如作变动就烦躁和尖叫撞头。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27总结•两个病案的共同特点:社会交往障碍言语交流障碍异常行为方式特殊的天赋或感知觉能力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28•临床表现(一)A:社会交往障碍1)在社交接触中,缺乏适当的目光、表情、手势以及躯体姿势等辅助交流手段或互动;
2)不能与发育水平相称的同龄人发展伙伴关系;3)不能自发地寻求或分享愉快、乐趣与成就;4)社会交往中缺乏情感投入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29•临床表现(二)•B:言语交流障碍•1)口语发育延迟或完全缺乏,不伴有身体语言的补偿;•2)虽有足够的言语能
力,但从不主动发起交谈或不能维持交谈•3)刻板、重复言语或独特言语•4)缺乏各种自发的扮演游戏或模仿社交活动的游戏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30临床表现(三)C:异常行为方式1)全神贯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模式,
兴趣的强度与集中程度异乎寻常;2)顽固坚持一些特殊的、毫无意义的仪式或常规;3)刻板、重复的作态动作(如手或手指的扭动、拍打或复杂的全身运动;4)持久地专注于物品的局部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31临床表现(四)D:特异的感知觉反应:可以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分迟钝或过
分敏感E:智能障碍:3/4合并精神发育迟滞,个别存在智力发育不均衡甚至出现某些方面的天赋——55%智商低于50;25%智商为50~69;1/4患儿合并癫痫。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32Heller综合征•又称婴儿痴呆或瓦解性精神
病,是一种衰退性障碍,一般在起病前有一个明确的正常的发育过程。多数于2~4岁起病,经数月,患儿完全丧失语言的功能,迅速发展为痴呆等特征可以区别。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34流行病学•我国目前尚无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福建省大约有典型孤独症4000—5000人•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为3.5:1•但孤独症女孩的临床表现可能更严重,其家庭中有认知缺陷较男性患儿多。•早期研究报道孤独症患儿多出生在社会经济状况较高,父母大多为教师、科技人员等中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中。但以后发现孤独症可发生在任何经济阶层的家庭里
。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35儿童孤独症治疗与康复•药物治疗:•特殊教育训练:•父母教育与培训•康复协会预后:•尽人事,听天命:面对现实,积极对待。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36补充:感觉统合治疗•是一种非创伤性、具有游戏特点的治疗办法。对多动症、阅读、书写等学校技能障碍所致的学习困难有确定疗效
。对儿童孤独症等广泛性发育障碍也有帮助。•人类的学习和运动过程离不开听觉、视觉、触觉、本体感觉等,感觉刺激经相应的感受器官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讯息,大脑皮层对这许多输入讯息进行协调和整合,整个过程必须是完整的,这个过程就叫做感
觉统合。当以上这一过程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37•感觉统合治疗是在对患儿进行有关评定(通常用的是感觉统合评定量表)的基础上,根据患儿存在的问题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比如
:滑滑板、滚滚筒、跳床等游戏,这些训练向患儿提供了各种感觉信息的输入,特别是从前庭系统、肌肉关节和皮肤等来的感觉信息的输入。通过反复多次的训练,使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感觉信息的整合得到改善,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38儿童抽动症•概念儿童和青少年起病,一个或多个部位肌群
不自主的、无目的、反复、快速的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可伴发其他行为症状。•流行病学短暂性抽动障碍:1%~7%。tourette综合征:0.1%~0.5%。•病因(1)遗传因素(2)神经生化因素(3)器质性因素(4)心理社会因素(5)其他因素儿童精神障碍医学
知识讲座39儿童抽动症临床表现(一)•短暂性抽动障碍:最常见。主要表现为简单性运动抽动,如眨眼、皱额、咬唇、点头、摇头、耸肩等不自主抽动;少数病例为简单发声抽动,表现反复咳声、哼气或清嗓声等。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40儿童抽动症临床
表现(二)•发声或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简称TS):临床特征为多部位、形式多种多样的运动抽动,常从眼、面开始,尔后逐步发展到肢体,以至全身多部位肌肉抽动;同时出现或先后出现发声抽动。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41儿童抽动症临床表现(三)•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多见于成年人,具
有抽动障碍的特征,但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症状相对不变,可持续数年、甚至终生。•其他未定型的抽动障碍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42儿童抽动症•诊断标准(一)•短暂性抽动障碍:(1)起病于童年;(2)有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
3)抽动能受意志克制短暂时间;(4)症状的强度或抽动部位可以改变;(5)病期至少持续1个月但不超过1年;(6)排除锥外系神经疾病和其他原因所引起肌肉痉挛。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43儿童抽动症•诊断标准(二)•Tourette综合征:(1)起
病于21岁以前,大多数在2~15岁之间;(2)影响多组肌肉的多种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两者同时出现于某些时候但不一定必须同时存在;(3)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至数小时;(4)在数周或数月内症状的强度有变化;(5)抽动每天发作多次,几乎天天如此。病程超过1年以上,且在同1
年之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以上;(6)排除标准同上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44儿童抽动症•诊断标准(三)•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1)须符合短暂性抽动障碍所列前三项;(2)肌肉抽动或不自主发声一天内出现多次,几乎每天如此湖间歇性出现
。强度一般不变。病期超过1年。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45儿童抽动症•鉴别诊断风湿性感染所致Sydenham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肌阵挛其他锥外系损害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46儿童抽动症•治疗与预后药物治疗:氟哌啶醇、哌迷清、泰必利、可乐
定心理治疗:•预后•一般良好。抽动-秽语综合征病程迁延,需维持服药治疗。追踪观察。儿童精神障碍医学知识讲座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