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PPT
  • 阅读 1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26 页
  • 大小 1.869 MB
  • 2023-04-26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26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培训课件.ppt,共(26)页,1.869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69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病原学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是我国传染病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4个血清分型,之间没有交叉免疫。2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流行病学1.传

染源登革热患者:发病前1天和发病后5天内非人灵长类:黑猩猩、长臂猿、猕猴其他野生动物:蝙蝠隐性感染者3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流行病学2.传播途径主要经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包括生物性传播和机械性传播;尚无直接人传人的报道,在实验室可能会通过气溶胶传播。3.传播

媒介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我省主要是白纹伊蚊。4.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不同型别二次感染症状加重4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1-2天蛹4-5天白纹伊蚊的生活周期孑孓卵2-3天5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吸血

。下午活动高峰比上午明显。卵的抗旱力很强,孑孓在所有类形的细小积水处(树洞、竹筒、空罐、轮胎、水洼等)孳生,雌蚊在日间吸食血(高峰期出现于日出后两小时内及日落前两小时内)。喜欢在小面积的积水上产卵,而且其幼虫具有“嗜静”的特

性。水环境安静、阴凉,不易受打扰,最适合这种伊蚊产卵以及孑孓存活。6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登革热媒介伊蚊孳生地类型7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登革病毒的传播人病毒血症蚊体内复制人体内复制8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登革病毒传播病毒血症病毒血症外潜伏期天

数0581216202428#1患者#2患者蚊叮咬/获得病毒蚊再叮咬/传播病毒内潜伏期8-10天3-14天9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流行情况1.流行地区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

平洋区和欧洲个别境域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南美洲最为严重。2.流行季节热带、亚热带地区可常年发病,但主要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与蚊媒密度高峰一致。10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典型登革热急

性起病,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热程3~7天;热型多不规则或双峰热;头痛,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乏力及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11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13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

宣讲14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15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登革热早期诊断指标近两周疫区旅游史、急起发热、头痛等束臂试验阳性及皮疹等白细胞发病早期显著减少,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绝对计数低AST及ALT水平升高

血小板下降,1/2~3/4病例减少16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诊断要点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17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诊断类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18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

识宣讲疑似病例流行病学资料:14日内疫区旅游史等登革热典型症状及体征19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血常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登革热流行已确定时)或再加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散发病例或流行尚未确定时)排除其他诊断者20登革热防控专业医

学知识宣讲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加以下任一项: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IgG阴转阳性恢复期血清IgG抗体4倍以上增长从病人血清等标本中分离到病毒或抗原阳性RT-PCR检测登革病毒RNA阳性21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治疗原则早发现、早隔离、就

地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等降低病死率22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伊蚊监测布雷图指数法:每个监测点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村的居民区调查不少于200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

水容器及其幼虫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蚊幼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计算方法:BI=(阳性容器数/检查户数)×100BI>5(传播风险);BI>10(暴发风险);BI>20(

流行风险)23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伊蚊监测双层叠帐法:选择居民区附近的外环境作为监测地点,在上午或下午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内,诱集者位于内部封闭蚊帐中暴露两条小腿,收集者利用电动吸蚊器收集停落在蚊帐上的伊蚊持续30min,分类鉴定。>2只/人时,有带毒蚊存

在时将有流行可能。24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防控要求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工作,询问旅行史;诊断、隔离、救治病例,采样和运送标本;病例个案报告,协助开展病例调查和疫情分析;开展医务人员疾病知识及个人防护培训,落实院内感染控制(防蚊灭蚊

)工作;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动员村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防蚊灭蚊;做好疫点处置,蚊媒应急监测,宣传教育等。防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暴发和流行!25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谢谢!26登革热防控专业医学知识宣讲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