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PPT
  • 阅读 2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2 页
  • 大小 2.132 MB
  • 2023-04-2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培训课件.ppt,共(92)页,2.132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63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第一节概述2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背腧针疗法的定义:背针疗法是对背部腧穴进行针灸的一种治疗方法。3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背部腧穴包括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在背部的穴位,还包括背部的经外奇穴。其中,最重

要的是督脉经、膀胧经中的背俞穴以及背部的华佗夹脊穴。4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一)督脉它循行于人体背部正中线,分布脑、脊部位,十二经脉的手三阳经与足三阴经脉均会于督脉,为“阳经之海”,有调整全身诸阳之气的作用。督,原字为

“裻”,《说文解字》释曰:“衣背缝也,’;督字本义为观察、审查之义,《说文解字》中曰:“督,察也”。《十四经发挥》中说:“督之为方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5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关于督脉的循行,在《素问·骨空论》中日:“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

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6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持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纂

,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脊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7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难经·二十八难》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督脉病变所引起的症候,在《灵枢·经脉》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高摇之”。《素问·骨空论》曰:“督脉为病,脊

强反折”。《脉经》曰:“腰脊强痛,不得俯仰,大人癫疾,小人风痫疾”。8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二)背俞穴首见于《灵枢·背腧》,但仅记载五脏背俞的名称和位置:“肺腧在三焦之间,心腧在五焦之间……肝腧在九

焦之间,脾腧在十一焦之间,肾腧在十四焦之间,皆挟脊相去3寸所”。9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至于六腑背俞穴,《素问·气府论》只提出“六府之俞各穴”,但未列出穴名,以后王叔和在《脉经》中补出了六腑背俞穴中的大肠俞、小肠俞、

胃俞、胆俞、膀胱俞五穴。10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针灸甲乙经》又补充了三焦俞。最后由《备急千金要方》补充厥阴俞一穴,背俞穴方始完备。在背俞穴的临床应用中,因背俞穴为脏腑经脉之气所输注的部位,与脏腑有着特殊的联系,在临床上最能反映五脏六腑的虚实盛衰。

11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当背俞穴局部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结节、陷下、条索状物、压痛、过敏、丘疹、出血点、温度或电阻变化时,往往反映相关脏腑的功能异常。12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病治阳”

。明代张世贤《图注八十一难经辨直》说得更为具体:“阴病行阳,当从阳引阴,其治在俞”。唐·杨玄操在《难经集注》中曰:“内脏有病,则出行于阳,阳俞在背也”。13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三)夹脊穴经外奇穴,夹脊一名,出自《素问·缪刺论》:“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

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夹脊之名,又称作“侠脊”、“挟脊”。14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三国名医华佗将夹脊穴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华佗别传》记载:“有人病脚躃不能行……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匀调如引绳也”。后人依华佗法定穴,名“华佗夹脊”。对于华佗夹脊

穴的明确位置,最早在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已提出来,描述为“夹背脊大骨穴中,去脊各1寸”。15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源流而在《针灸集成》定为0.5寸;朱龙玉编的《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中为0.8寸;赵尔康主编的《中华针灸学》为

1.5寸。但大部分医家及其所著认为是脊旁0.5寸,每侧17穴,左右共34穴。16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第三节理论基础17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理论基础◼背部的浅层为经脉所过,深层为脏腑所居,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均居其中。背腧穴

包括从大椎穴至尾间骨长强穴的一切背部经穴及经外奇穴。18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理论基础◼背部循行正中线是督脉,循行背部正中线旁开1.5寸和旁开3寸是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也经过背部,背部正中旁开0.5寸是华佗夹脊穴。19背腧针疗法

主题医学知识理论基础◼督脉位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督领六阳经,调节全身的阳气,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行的路线,正好是脊椎的位置;督脉在背部正中线上的穴位,位于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表到里,分别是棘间韧带、黄韧带、脊髓、后纵韧带、椎间盘

、前纵韧带。因此,督脉与脊柱关系密切。20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理论基础◼其中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纵行循行于椎旁1.5寸和3寸部位,局部有背部皮肤、筋膜、肌肉、肋骨、脊神经、内脏等,因此,背部膀胱经穴位可以治疗背部疼痛:如带状疱疹、背部筋膜无菌性炎症、内脏痛等;21背腧针疗法主题医

学知识理论基础◼背部膀胱经的腧穴以背俞穴为代表,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又称“俞穴”。背俞穴位于背腰部足太阳经的第一侧线(椎旁1.5寸)上,大体依脏腑位置的高低而上下排列。22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理论基础◼六脏六腑各有1个背俞穴,共1

2个,分别冠以脏腑之名。它既有治疗相应脏腑病变的作用,又有通过相应部位的阳性反应点,对相应脏腑病变进行诊治的作用。同时,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上至头部,下至足趾末端,它还治疗头部和下肢经脉所过部位的病变。23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理论基础◼另外,还有背部的经外奇穴,以华佗夹脊穴为代表,它是在第

一胸椎到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穴位,每侧17穴,左右共34穴。其作用类似于背俞穴或督脉相应水平穴位作用。现代研究发现,穴位感受器主要是分布于各穴深浅不同部位中的各种游离神经末梢。24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理论基础◼针刺冲动

主要通过支配穴区的躯体神经传递到脊髓后角,然后沿传导痛温觉的腹外侧索上传,最终到达大脑。25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理论基础◼夹脊穴的解剖位置正好是脊神经所在之处,其附近均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平行和伴行,尽管此神经后支穿皮下处有高于或低于

夹脊穴水平者,但神经纤维所支配的范围覆盖了穴区部位。26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理论基础◼脊柱两旁分布着椎旁神经节,它们借节间文连成交感干,交感神经干交通与脊神经的连接点在体表的脊穴密切相关。针刺夹脊穴时,针体沿棘突下两侧刺入,深达椎体,针感可沿

肋间传导,针刺夹脊穴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网络功能,起到调节内脏功能的效果。27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第二节操作方法28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穴位的定位及主治29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一)督脉背部穴位30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31背腧针疗法主题医

学知识大椎定位: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痛、头项强痛、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陶道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头痛、疟疾、热病、脊强。32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身柱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

凹陷中。主治:咳嗽、气喘、癫痛、脊背强痛。神道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心悸、健忘、脊背强痛。33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灵台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咳嗽、气喘、疔疮、脊背强痛。至阳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胸胁胀痛满、黄疸、咳嗽、气喘、背痛、脊强。34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筋缩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癫痛、抽搐、胃痛。中枢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

棘突下凹陷中。主治:黄疸、呕吐、腹满、腰脊强痛。35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脊中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泄泻、黄疸、痔疾、癫痛、小儿疳积、脱肛、腰脊强痛。悬枢定位:在腰部,

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泄泻、腹痛、腰脊强痛。36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命门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阳痿、遗精、带下、遗尿、尿频、月经不调、泄泻、腰脊

强痛、手足逆冷。腰阳关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月经不调、遗精、阳痿、腰骶痛、下肢痿痹。37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腰俞定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适对骶管裂孔。主治:月经不调、痔疮、腰脊强痛、下肢痿痹、癫痫。

长强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主治:泄泻、便血、便秘、痔疮、脱肛、癫狂、腰脊和尾骶部疼痛。38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膀胱经背部穴位39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大杼定位: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

旁开1.5寸。主治:咳嗽、发热、头痛、肩背痛、颈项拘急。风门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鼻塞多涕。40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肺俞定位: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背痛、潮热、盗汗、骨蒸、吐血

、鼻塞。厥阴俞定位: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心悸、心痛、胸闷、咳嗽、呕吐。41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心俞定位: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癫狂、痫证、惊悸、失眠、健忘、心烦、咳嗽、吐血、梦遗、

心痛、胸背痛。督俞定位: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心痛、腹痛、腹胀、肠鸣、呃逆。42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肝俞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胁痛,黄疸,目疾,吐,衄,

癫狂,脊背痛。胆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黄疸,口苦,胁痛。②肺痨,潮热。43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脾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②水肿。胃俞定位:在背部,

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胃脘痛,呕吐。②腹胀,肠鸣。44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三焦俞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水肿,小便不利。②腹胀,肠鸣,泄泻,痢疾。③膝关节无力。45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肾俞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

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遗尿,小便不利,水肿。②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③耳聋,耳鸣,咳嗽,气喘。④中风偏瘫,腰痛,骨病。46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气海俞定位:在腰部,当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腹胀,肠鸣,痔漏。②痛经,腰痛。大肠俞定位

: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腹胀,泄泻,便秘,痔疮出血。②腰痛。③荨麻疹。47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关元俞定位:在腰部,当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①腰骶痛。②腹胀,泄泻。③小便频数或不利,遗尿

小肠俞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开1.5寸,平第一骶后孔主治:①腰骶痛,膝关节痛。②小腹胀痛,小便不利。③遗精,白带。48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膀胱俞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二骶后孔主治:①小便不利,遗尿。②腰脊强痛,腿痛。③泄泻,便秘。中膂俞定位:在骶部,当骶正

中嵴旁1.5寸,平第三骶后孔主治:①泄泻。②疝气,腰脊强痛。49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白环俞定位: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四骶后孔主治:①遗精,白带,月经不调,遗尿。②腰骶疼痛,疝气。50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上髎定位:

在骶部,当髂后上嵴与后正中线之间,适对第一骶后孔处主治:①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②遗精,阳痿。③大、小便不利,腰骶痛。51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次髎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内下方,适第二骶后孔处主治:①遗精,阳痿。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③腰骶痛,下肢痿痹

。52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中髎定位:当次髎内下方,适对第三骶后孔处主治:①月经不调,白带,小便不利,便秘,泄泻。②腰骶疼痛。下髎定位:在骶部,当中髎内下方,适对第四骶后孔处主治:①腰骶痛,小腹痛。②小便不利,带下。53背腧针疗法

主题医学知识会阳定位: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主治:①大便失禁,泄泻,便血,痔疾。②阳痿。③带下。附分定位:在背部,当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颈项强痛,肩背拘急,肘臂麻木。54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魄

户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①咳嗽,气喘,肺痨。②项强,肩背痛。55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膏肓俞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①肺痨咳嗽气喘,纳差,便溏,消瘦乏力。

②遗精,盗汗,健忘。③肩背痠痛。56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神堂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①心痛,心悸,失眠。②胸闷,咳嗽,气喘。③肩背痛。譩譆定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胸痛引背,肩背痛,咳嗽,气喘,目眩,目痛,鼻衄,热病无汗,疟疾57

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膈关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①饮食不下,呃逆,呕吐。②脊背强痛。魂门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①胸胁胀满,呕吐,泄泻。②背痛。58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阳

纲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①黄疸,腹痛,肠鸣,泄泻。②消渴。意舍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腹胀,肠鸣,呕吐,泄泻。59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胃仓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①胃脘痛,腹胀。②小儿食积。③水肿。肓门定位:在腰部,当

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①腹痛,便秘。②痞块,乳疾。60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志室定位: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主治:①遗精,阳痿。②小便不利,水肿,③腰脊强痛。胞肓定位:在臀部,平第二骶后孔,骶正中嵴

旁开3寸主治:①尿闭,阴肿。②腰脊痛。③肠鸣腹胀。61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秩边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主治:①腰骶痛,下肢痿痹。②小便不利,便秘,痔疾。62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背部经外奇穴63背腧针疗

法主题医学知识定喘定位: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主治:哮喘、咳嗽、肩背痛。胃院下俞定位:在背部,当第8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胃痛、腹痛、胸胁痛、消渴。64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夹脊定位:在背腰部,当第1

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左右共34穴。主治:适应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的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65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痞根定位:在腰部,当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主治:痞块、腰痛。腰眼定

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凹陷中。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66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十七椎定位:在腰部,在后正中线上,第5腰椎棘突下。主治:腰腿痛、下肢瘫痪、崩漏、月经不调。腰奇定位:在骼部,当尾骨端直上2寸,骶角之间凹陷中。主治:癫痛、头痛、失眠、便秘。67背腧

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穴位的主治规律68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一)共同点◼1.穴位的局部主治作用◼2.穴位所在经脉和相应脏腑主治作用69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二)不同点◼1.华佗夹脊穴:胸夹脊1-3主治

上肢疾患及胸部疾患,如上肢麻痹、瘫痪、疼痛等症以及咳嗽、气喘、胸痛等;胸夹脊4-7主治心脏疾患;70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胸夹脊8-10主治肝胆疾患,如肝区痛、胆绞痛、胆道蛔虫等症;胸夹脊11-12主治脾胃病,如胃痛、呕吐、呃逆。71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胸11-腰1夹脊穴主治腹部疾

患,如腹胀、肠粘连、阑尾炎、肠炎等,以及大腿根部痛;腰2-5夹脊穴主治腹部及下肢疾患,如下肢疼痛、腿软无力、瘫痪、腰痛。72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2.背俞穴主治相应脏腑的疾病和膀胧经经脉病变。◼3.督脉穴位调节相应脊髓节段的病变。73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针刺操作74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

1.选取穴位并准确定位。◼2.穴位常规消毒。◼3.选取相应长度(1-2寸)一次性针灸针进针,破皮后,以得气为度。75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1)腰背部督脉经穴位:直刺1-1.5寸。◼(2)华佗夹脊穴:直

刺1-1.5寸◼(3)背部膀胱经脉(第12椎以上)穴位:斜刺0.5-0.8寸;腰部膀胱经穴位:直刺0.5-1寸。76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4.留针20-30分钟,留针期每隔10分钟捻针1次。◼5.出针时缓缓将针捻转退至皮下后再出针,出针后以消毒干棉

签压迫针孔。77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适应症◼2.脏腑疾病:如心俞治疗心脏病变和神志病变。肺俞治疗肺系疾病。79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适应症◼3.相应经脉病变:如肾俞治疗后头痛。80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疾病◼2.局部有皮肤溃疡或瘢痕。81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禁忌症

◼3.背部除督脉和华佗夹脊的穴位不宜深刺。◼4.孕妇的腰部穴位慎用或禁用。82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临床应用83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诊断方面◼在《灵枢·本脏》曰:“视其外应,以知内脏,则知所病矣”。司徒铃教授经过50多年来

临床实践,发现当脏腑有病时,在相应的背俞穴出现阳性反应区、反应点和反应物。84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诊断方面◼通过观察背俞穴处皮下组织有无隆起、凹陷、松弛和皮肤温度变异等反应现象,可以据此分析推断属于某一经脉的病变与疾病性质。85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诊断方面◼如在肝俞、脾俞穴

位处出现形似指甲大小淡暗红色反应区,并在这个阳性反应区中出现灰白色粟粒样小点,稍突出于表皮,圆形略带光泽,压之不褪色,同时用手按压第9-11胸椎旁近肝俞、脾俞处,病人有一种特殊感觉传导胃院区,并觉疼痛有所减轻的阳性反应现象86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治疗方面◼1.在腰背部局部病

变,采用附近穴位进行治疗。如背部带状疱疹,在疱疹附近穴位针刺治疗。腰肌劳损引起的疼痛,在疼痛部位取穴(阿是穴)或附近取穴,如肾俞、大肠俞等。87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治疗方面◼2.按经脉所过治疗疾病。如头部或下肢病变,根据病变部

位所属经脉,选用腰背部相应经脉穴位,脊椎病变选用督脉穴位等。88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治疗方面◼3.根据脏腑辨证,选用相应的背俞穴治疗。如心脏病选用心俞、肝病选取肝俞等。89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治疗方面◼4.穴位的横向

治疗作用。如华佗夹脊除了局部治疗作用,还有相应神经节段调节作用。90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治疗方面◼5.某些背部穴位的特殊作用。如大椎退热,命门温肾,大杼治疗骨病。91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谢谢观赏92背腧针疗法主题医学知识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