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震颤

PPT
  • 阅读 39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3 页
  • 大小 2.837 MB
  • 2023-04-21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医学课件震颤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医学课件震颤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医学课件震颤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医学课件震颤
医学课件震颤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33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医学课件震颤.ppt,共(33)页,2.837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552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震颤震颤是身体某一部分(主要为头颈部及四肢末端的关节)作为支点中心时,出现的与运动控制有关的一种不自主的、主动肌与拮抗肌按3~15HZ频率交替收缩引起的节律性(rhythmic)“抖动”。•节律性是震颤的

主要特征之一;也是与其他非节律性不自主运动如舞蹈病、手足徐动症等区别的要点之一。•但必须注意!临床偶可见非节律性震颤•震颤运动的形式为节律性屈曲与伸展或/及旋内与旋外;或/及外转与内收运动按震颤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震颤的分类•一般教科书将震颤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二大类

,后者又分为静止性(restingtremor、姿位性(posturaltremor)及意向性(intentiontremor;actiontremor)三类•根据美国运动障碍学会发表的共识分类,较为全面(见表)传统的震颤分类(一)静止性震颤(res

ttremor)动作性震颤(actiontremor)姿位性震颤(posturaltremor)运动性震颤(kinetictremor)单纯运动时震颤(无目标的运动)意向性震颤(有目标的运动)表1震颤分类(二)(MovementDiso

rdorSocietyAdHocCommittee)诊断名称波率静止时一定姿位时意向时生理性震颤6-13000增强生理性震颤6-13◎0特发性震颤4-11◎0起立性震颤13-18◎PD震颤4-7◎0小脑意向性震颤2-40◎红核震颤3-6◎0◎软腭震颤2-7◎◎末梢神经症状性震颤5-10◎0药物中毒

性震颤3-10000震颤分类简表(三)•通常可根据震颤的幅度大小、出现部位及影响因素等,判断为生理性与病理性二大类,后者又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各家对生理性震颤的解释略有差异,主要有以下3种解释:其一:生理性震颤是指:肢体的一部分出现的肉眼较难捕捉的纤细的“震动”,因此

,往往因震颤的波幅过小而被本人忽视或不在意。其常与随意的、持续的肌肉收缩有关,可分为姿位时震颤、单纯型运动时震颤及等长性震颤其二:生理性震颤(mormaltremor、physiologicaltremor)是部分正常健康人在保持一定姿势或进行运动时发生的一

种细小震颤➢可出现于肢体所有的部位➢波率为:小儿5~6HZ,成人10HZ,40岁以后波率渐低,70岁降至6HZ➢波幅大多较细小,安静时一般不出现,而易在疲劳、应激、兴奋等因素引起血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时出现;或使原有十分细小的震颤波

幅增高(病理性震颤常一般波幅较高,不论在疲劳、兴奋或安静时都可出现)。•生理性震颤与特发性震颤Ⅰ型和部分Ⅱ型颇难区别其三:正常健康人由于精神过度兴奋、疲劳及低血糖(<50mg/dl)等因素引起机体兴奋性增高时,运动单元被点燃、活化,所产生的:短暂的、复数的,轻微

的、无节律的、8~9HZ快速的颤动性震颤,称生理性震颤。图1生理性震颤与特发性震颤(ET)从表面肌电图及加速器纪录所得波率及对负重的影响DeuschlGetal.MuscleNerve2001:24:716图2特发性震颤的表面肌电图及加速器纪录所得双手同时纪录:•左手

手腕的伸肌与屈肌交替收缩•右手手腕的伸、屈肌同步收缩•左、右手收缩的波率相同引自NIHZolanMari病理性震颤(abnormaltremors,pathologicaltremors)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resttremor)•在被检肌肉完全处于松弛(即安静)状态下,即该被检查部位的肌肉无随意收缩时出现的震颤称做静止性震颤。震颤在随意运动时减弱,令受检者心算那样引起精神紧张时加重;但在随意步行时,手震颤也可增强(出现搓丸样震颤)

,因此,''静止性''震颤并非与安静时震颤同义•特点:节律性,波率4~5HZ,或5~6HZ,主动运动时往往可短暂停顿➢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为其代表性疾病➢损害部位为中脑被盖、红核、结合臂交叉附近•检查方法:令被检与检查者对面而坐,双臂充分松弛,双手(手掌

向下)置膝部;检查下肢时:仰卧位,双下肢悬空上抬,髋、膝关节屈曲90度为好。➢增强法:令其心算、朗读、倒数数等(检查双侧)或令对侧上肢作一定的运动(检查一侧时),一般易诱发出双侧或另一侧指关节、腕关节出现4~7HZ“抖动”➢令被检者步行,(PD患者)一般上肢的腕关节以上部位震颤较轻、少;掌

及指关节震颤明显;尤以拇趾与食指节律性震颤更显著而似搓丸样,故称搓丸样震颤(Pillrollingtremor;握书卷样震颤)图3PD发生的静止性震颤从表面肌电图所得•左上肢3组肌肉不同位相,而波率相等地

反复收缩•纪录后半部,左上肢各肌的波幅稍降低ReathjenJ,etal.MovDisord2000;15:84肱三头肌•姿位性震颤(posturaltremors)取一定的姿势以保持肌肉适度的呈生理学上的等尺性收缩(isometriccontraction)状态时易出现,静止时常不易出现,

故过去曾有人将其归属于意向性震颤范畴。•特发性震颤(essentialtremor,ET)为姿位性震颤的代表性疾病•扑翼性震颤为姿位性震颤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肝性脑病或肺性脑病为其代表性疾病,也可偶见于少

数甲亢及特发性震颤Ⅲ型的患者•通常以上肢明显,一般为两侧基本对称性四肢尤其双上肢出现的无节律,粗大似禽鸟类扑翼样的震颤;•但也有人认为,扑翼性震颤也可呈现两侧对称四肢末端的节律性微细抖动,后者也同样归入扑翼性震颤范畴。检查方法•上肢检查:临床通常采用令被检者两手,双臂伸直、向前平举(手

心向下,手指稍分开),对有怀疑者,也可在其手背上放一张薄纸,观察其双手或/及纸有否抖动(图1)•肘屈曲双臂平举位:轻度屈肘,掌心向上或向下•决斗位:双臂抬举,轻度屈肘,双手食指离胸前数毫米互相对指状(图2)Asterixis诊察法令受试者双臂向前伸直平举,腕关节取背

屈位,(注意观察手臂不可发生急剧下塌),检查者以取轻度背屈的双手轻轻接触受检者双掌面,检查者如感觉到受检者的手腕产生反复屈曲、伸展(flapping)动作为阳性。(图3)•受检者取仰卧位,两下肢悬空上抬,髋、膝关节均屈曲90°,

此姿位易诱发姿位性震颤的出现。意向性震颤(intentiontremor)又称动作性震颤(actiontremor);因由Holmes(1904)首先记载,因此曾称Holmes震颤。各家对其定义的解释有些混乱,一般认为:进行任何主动运动尤其是有目标的运动,起始时便立即

开始连续地运动;尤其在接近目的物或突然停止时,震颤最易出现或显化,前者多见于锥体外系疾病,后者多见于小脑损害。检查方法:•上肢常用指鼻、指指试验、满杯饮水或写字等动作时易激发。•持笔(小棍)置于音叉上,可测出轻微意向性震颤症状的患者。•令受检者以食指轻触鼻尖,并保持此

姿势,如出现手及食指震颤者称姿势保持不能或姿势保持性震颤,亦属意向性震颤范畴软腭震颤(palataltremor),过去一直被称做软腭肌阵挛(palatalmyoclonuo)因其不自主运动的特征更接近震颤,故近年大多改

称软腭震颤•病因➢继发性软腭震颤,半数以上见于脑血管病,其次为脑肿瘤➢原发性软腭震颤在MRI多可发现双侧下橄榄核肥大,T2WI呈异常高信号•预后软腭震颤持续时间根据原因不同而异。原发性软腭震颤通常属难治性,文献报告可持续1-18年

。•分布部位:软腭,咽、喉部,亦可同时累及眼或/及膈肌(膈肌震颤;原称膈肌阵挛)•上述受累各部位的肌收缩障碍均为周期性收缩•波率为1-4Hz,约80-100次/分的速度•肌收缩呈持续性,仅受累肌随意运动时,可短暂停止

•软腭、咽、喉局部震颤时,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仅外眼肌发生持续收缩时,因眼球的节律性偏视运动,可引起视力障碍•责任病灶部位:主要为Guillain-Mollaret三角区,即发生症状对侧的小脑齿状核顶端与对侧的延髓橄榄核及红核组成的三角区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