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腰骶神经根射频技术医学课件.ppt,共(37)页,11.663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450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腰、骶脊神经射频技术腰脊神经根射频镇痛技术一、有关解剖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而成,每条脊神经根在椎管内走行的方向和长短均不同。腰、骶、尾神经根则较长,在椎管内行程近乎垂直,它们在通过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围绕终丝在椎管内向下行走一段较长距离,共同形成马尾。SelectiveN
erveRootBlock选择性神经根阻滞•定义:在影像学引导下选择性地对病变神经根进行阻滞的方法。最适合于有根性疼痛的病人。•作用:治疗及诊断双重作用适应证•影像学检查不明确或仅有轻微异常者;•影像学检查有多节段异常,神经系统检查不
确定,需更精确决定治疗节段者;•已知疼痛原因但需暂时镇痛者;•手术或治疗后根性痛复发者。禁忌证•凝血功能异常•妊娠•全身感染或穿刺部位感染•对注射药物有严重的过敏反应•病人接受大剂量的激素治疗•病人不合作操作1.L1-L4神经根穿刺方法★体位:俯卧位★把球管转至斜位约45度,显示出“苏格兰狗”,
在“狗眼睛”下方,上关节突前上方为穿刺进针点。☆正位片上显示穿刺针在横突下和下终板之间,椎体外边界☆侧位片显示穿刺针在椎弓根下方,刚过椎板深度2、L5脊神经根阻滞倒三角结构:L5横突下缘S1上关节突髂嵴选择性骶神经根阻滞骶脊神经节位于相应骶孔附近。S1脊神经
节位于骶骨上缘和S1孔之间,S2脊神经节位于S1和S2孔之间,S3~S5神经节则位于S2孔的尾端部分。骶神经向腹侧下方弯曲前进,下降至相应骶孔水平出骶前孔。操作方法患者者俯卧于治疗床上,调节球管显露骶孔,若因严重的骨质疏松或肠气较多致骶孔难以看清。应先找到骶前孔,其上缘呈椭圆形,
很容易辨认。骶后孔则位于其正上方或往上、往下一点。找到骶孔后,于相应体表作好标记。行S1、S2脊神经根阻滞时,应缓慢、小心地向S1、S2孔内上方进针;行S3-5脊神经根阻滞时,应向S2孔内下方进针。必要时用骨钻在骶骨板上钻孔,将穿刺针从钻孔中穿进骶管中。侧位透视了解针尖
的深度,不要超出骶前孔。★穿刺要点:1.穿刺方向与球管一致2.穿刺针进入骶后孔时病人有放射痛3.推注少量造影剂判断针尖是否在根袖内或血管内4.注射镇痛药物腰脊神经根射频治疗适应证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背部手术后失败综合症(FB
SS)未伴明显神经功能缺失、脊髓损伤后疼痛、选择性神经根阻滞阳性者禁忌证★全身感染或穿刺点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诊断不明确或局麻药试验性阻滞无效者;★患者有顾虑或拒绝治疗者。术前准备1.术前签署治疗同意书;2.术前用药:镇痛药、止呕药;3.仪器
、设备:射频仪、射频套针。三、操作方法病人俯卧在X检查台上。行腰1到腰4的脊神经根射频时,C臂的图像增强器向患侧旋转为斜角,直至能看到“苏格兰狗”影像,神经根正常在椎弓根下方数毫米和椎体表面1-2mm处通过,椎体作为穿刺深度的界限。针
尖到位后,前后位X线透视观察,针尖位于小关节连线的外侧;侧位时位于椎体后缘椎间孔内后外1/4。注入0.5ml造影剂,前后位观察神经根走向。行腰5脊神经根射频时,倒出倒三角影像。针尖位于由L5横突的下缘,S1的上关节突和髂嵴形成的倒三角中心。针尖穿刺到位,插入
射频电极,用50Hz、0.5V以下的电压刺激,复制出相应区域根性疼痛。如果根性疼痛未诱发,向外侧调整针尖几毫米,再次进行刺激以使病人出现根性痛;如果仍然没有出现根性疼痛,应重新放置穿刺针,或者必要时将C臂球管向各种方向移动几毫米,重新为穿刺进路定位。必须注意的是,不论在那一节行脊神经根射频,都
应该定时用侧位X线透视了解针尖的深度。射频治疗:一旦确认针尖位置准确无误,回抽无血及脑脊液,置入射频电极进行脉冲射频。射频参数为2Hz、42℃、120s。如针尖温度超过43℃,则应降低电压直至针尖温度为42℃,作用时间120s。对L4、L5神经根,我们还可以采取小关节侧缘入路。方法:患
者俯卧位,在C形臂或DSA引导下,用10cm射频穿刺针于L4/5或L5/S1小关节间隙最宽处之患侧小关节内侧缘穿刺。到硬膜外腔后,拔出针芯,插入射频电极,先用50Hz、0.3~0.5V的电压进行刺激,如患者病变部位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时时,变换成2Hz
的运动刺激时,其域值应是感觉刺激的2倍才证实电极尖端靠近脊神经后根。针尖到位后,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插入射频电极,同上法予以脉冲射频。四、术后处理1.穿刺点护理,避免污染;2.口服抗生素3天以防治感染;3.如果使用镇静药物,则需卧床休
息;4.术后给2-3天镇痛药或肌肉松弛剂;5.对行脉冲射频的病人人,应告诉其治疗效果可能在几天甚至几周后才出现;1月内应随访。骶脊神经节射频镇痛技术适应证1.根性痛未伴明显神经功能缺失;2.骶1~5神经根支配区的恶性疼痛且经保守治疗无效者;3.S1节段神经根性跛行;4.S2神经诊断性阻滞阳性的骶
髂关节痛患者;5.S3神经诊断性阻滞阳性的骨盆深部疼痛患者。禁忌证1.全身感染或穿刺点局部感染;2.凝血功能异常;3.诊断不明确或局麻药试验性阻滞无效者;4.病人有顾虑或拒绝治疗者。术前准备1.术前签署治疗同意书;2.术前用药:镇痛药、止
呕药;3.仪器、设备:射频仪、射频套针。操作方法基本同选择性骶神经根阻滞操作方法基本同选择性骶神经根阻滞。常规消毒铺巾后,用1%利多卡因0.5~1ml作骨面以上局麻,不要进针过深或注射过多局麻药,以免药液弥散影响到电刺激测试。然后用5~10cm的射频穿刺针顺球管
方向进行穿刺。针尖进入骶管后,会有明显的阻力感,用50Hz,1V电刺激寻找异感行S1、S2脊神经根射频时,应缓慢、小心地向S1、S2孔内上方进针;行S3-5脊神经根射频时,应向S2孔内下方进针。必要时用骨钻在骶骨板上钻孔,将射频套针从钻孔中穿进骶管
中。侧位透视了解针尖的深度,不要超出骶前孔。拔出针芯,插入射频电极,用50Hz频率进行刺激,如以0.5V的电压进行刺激无反应后,则进针1mm再进行测试,直到以小于0.5V的电压刺激出现反应为止。再用2Hz频率刺激,应在2倍以上的电
压刺激不会出现下肢肌颤,即有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明确分离现象。针尖到位以后,需行一次X线正侧位透视下观察,再次证实针尖位置准确无误后,回抽无血及脑脊液,置入射频电极进行脉冲射频。射频参数为2Hz、42℃、120s。如针尖温度超过43℃,则应降低电压直至针尖温度为42℃,作用时间1
20s。四、术后处理1.穿刺点护理,避免污染;2.口服抗生素3天以防治感染;3.如果使用镇静药物,则需卧床休息;否则,不必限制病人活动;4.告诉病人治疗效果可能在几天甚至几周后方能显现,1月内应随访。五、并发症1.出血或血肿凝血功能异常或损伤骶管内静脉丛。治疗前要常规检查凝血功能状况
,异常者需纠正后才能做射频治疗。2.感染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穿刺点护理,一般极少发生。如果出现感染,局部理疗,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