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脑卒中软瘫期的康复护理课件.ppt,共(38)页,4.482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414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脑卒中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持续性(超过24小时)、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按其病理机制和过程分为两大类: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俗称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
塞、脑梗死+本病特点为起病急骤和局灶神经功能缺失。+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不可控因素: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等。可控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饮食等。可通过有效干预预防发生。+临床表现:一侧肢体无力、笨拙、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
角歪斜;头痛、呕吐、血压变化、体温变化等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等。+康复护理实施的原则必须使康复护理尽早付之实施,同时要自始至终的给以患者心理上的支持方面的护理。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进行:软瘫期、痉挛期、相对恢复期、后遗症期。(急性期、坐起训练期、站立
步行期、出院前期。)+软瘫期指发病1—3周内(脑出血2—3周,脑梗死1周左右),患者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生命体征稳定,但患肢肌力、肌张力均很低,腱反射也低。+康复护理措施早期介入,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目的是
预防并发症以及继发性损害,同时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典型痉挛姿势表现为上肢的肩下沉后缩、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前、腕关节掌屈、手指屈曲;下肢的外旋、髋膝关节伸直、足下垂内翻。+软瘫期的良肢位摆放是早期抗痉挛治
疗的重要措施之一。。1.软瘫期良肢位摆放同时还能预防压疮✓患侧卧位✓健侧卧位✓仰卧位✓半坐卧位+躯干:略后仰,背后放枕头固定。+患侧肩:向前平伸外旋。+患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指伸展,
掌心向上。+患侧下肢:髋关节伸直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踝关节屈曲90°位。+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边的软枕上。+健侧下肢:屈髋屈膝,腿下放一软枕支撑。+躯干:略为前倾。+患侧肩关节:向前平伸,患肩前屈90-100度左右。+患侧上肢:肘关节伸展,腕、指关节伸展放在枕
上,掌心向下。+患侧下肢:髋关节和膝关节前屈,置于体前软枕上,踝关节屈曲90°,避免足内翻。+健侧肢体自然放置,病人怎么舒适就怎么放置。+患侧肩胛骨下面垫一软垫;+肩关节外展与身体成45°角;+肘关节、腕关节伸直,前臂旋后,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并分开。+患侧髋下面放一枕头,使髋稍向内旋;
+膝关节稍弯曲,膝下可垫一小枕;+踝关节背曲,保持90度,足尖向上。2.软瘫期的被动活动:病情稳定,病后3-4天进行患肢所有关节全范围被动活动,2-3次/日,防止关节挛缩。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
直至主动运动恢复3.软瘫期按摩: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浮肿,同时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有利于运动功能恢复,注意手法轻柔、缓慢、有节律,一般予以轻擦摩与揉捏,避免强刺激。+3.软瘫期的主动活动软瘫期的所有主动训练都是
在床上进行的。主要原则是利用躯干肌的活动以及各种手段,促使肩胛带和骨盆带的功能恢复。⚫软瘫期的主动活动✓Bobath握手:✓翻身训练:健侧、患侧✓桥式运动:双桥、单桥、动态桥先辅助双桥、再协助单桥,然后指导和训练动态桥。以训练患肢内收外展能力Bobath握手+翻身训练:1)向健
侧翻身:患者仰卧位,Bobath式握手,屈膝,健腿插入患腿下方。交叉的双手伸直举向上方,向左右侧方摆动,借助摆动的惯性,让双上肢和躯干一起翻向健侧。护理人员可协助或帮助其转动骨盆或肩胛。2)向患侧翻身:患者仰卧位,双手呈Bobath式握手,向上伸展上肢,健侧下
肢屈曲。双上肢左右侧方摆动,当摆向患侧时,顺势将身体翻向患侧。注意不要让患者抓住床边缘把身体拉过去。+桥式运动:加强患侧伸髋屈膝肌的练习,避免患者今后行走时出现偏瘫步态。1.双桥式运动: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或双手十指交叉,双上肢上举;双腿屈膝,足支撑在床上,然后将臀部主动抬起,并保
持骨盆成水平位,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2.单桥式运动:伸展健腿,患腿屈膝、伸髋、抬臀。桥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