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PPT
  • 阅读 5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5 页
  • 大小 17.530 MB
  • 2023-04-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肝吸虫病医学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6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肝吸虫病医学课件.ppt,共(65)页,17.530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200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华支睾吸虫病Clonorchiasissinensis1背景肝吸虫病监测方案肝吸虫病基础知识预防与控制目录2⚫肝吸虫包括华支睾吸虫、麝猫后睾吸虫和猫后睾吸虫等,在我国流行的是华支睾吸虫(以下简称肝吸虫)。⚫肝吸虫病是由肝吸虫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如猫、狗、猪、鼠等)的肝胆管内所引起在以肝胆病

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病。⚫2010年WHO发布了全球第一份被忽视的热带病报告,肝吸虫病位列其中。背景3背景:流行概况⚫全球分布情况: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及菲律

宾等国家和地区。⚫国内流行情况:国内流行非常广泛,全国已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广东、广西、黑龙江流行最为严重,估计全国感染人数达1200~1500万。⚫广西流行情况:目前全区已发现61个县(市、区)有肝吸虫病流行或此病存在。推

算全区感染人数达350万人以上。4广西肝吸虫病流行特点:◼流行趋势:发病率呈快速上升,流行范围扩大。◼分布不均,局部地区流行严重。◼感染率高,感染度重。◼各年龄组均有感染,以成人组感染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广西肝吸虫病感染率趋势1.39%3.71%9.1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988-19922001-20042015背景5

广西肝吸虫病流行情况年度县数1985231991291994451999482002522004592006606背景全国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肝吸虫病作为重点防治疾病列入规划⚫目标要求:到2020年底,全国肝吸虫感染

率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30%以上,以县为单位各级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点覆盖率达15%。7背景:⚫经费:中央转移支付、国家疾控中心下拨、广西区本级财政下拨⚫今年广西建立23个食源性、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点,其中肝吸虫病监测点17个。➢固定监测(6个)

:横县、宾阳、灵山、田阳、钦南、靖西➢流动监测(12个):隆林、凌云、天峨、昭平、阳朔、岑溪、藤县、合山、鹿寨、合浦、北流、龙州81.常规病例监测: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丙类法定传染病,在“其他疾病一栏”直报。2.固定监测(6个

):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村(社区)名须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原则上5年内不变动。3.流动监测(12个):结合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工作一同开展,各省每年抽取10-15

%的县(市、区)开展肝吸虫病流动监测,监测点5年内不重复。二、肝吸虫病监测方案--------选自《全国重点食源性寄生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9一)固定监测1.人群感染情况监测2.淡水鱼感染情况监测3.保虫宿主感染情况监测4.人群

卫生常识与行为状况5.相关因素监测101.人群感染情况监测⚫①内容:肝吸虫和其他肠道蠕虫。⚫②对象:每年度在每个行政村(社区)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共1000人,必须覆盖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各年龄组人群。⚫③方法:采集监测对象粪便样本(>30g),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一粪两检,结果登记入附表2。⚫④指标:肝吸虫和土源性线虫分别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其他肠道蠕虫计算感染率。1112(3)淡水鱼感染情况监测⚫在监测点的自然水体环境采集小型野生鱼类,侧重采集麦穗鱼、餐条鱼等,共计100尾,用压片法检测囊蚴,结果登记

入附表3。13(4)保虫宿主感染情况监测⚫每个行政村(社区)采集5只猫、犬或猪的粪便,共25只,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测肝吸虫虫卵,结果登记入附表3。14(5)人群卫生常识与行为状况⚫每个行政村(社区)在参加

粪检的人群中随机抽取30人,共150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详见附表4。15(6)相关因素监测⚫收集监测点的地理环境、鱼塘、经济水平、卫生状况、防治措施等自然和社会因素信息,结果登记入附表5。填表说明:①总人口数:指该村上一年度的户籍人口数

;②常住人口数:指实际经常居住在该村半年和半年以上的人口数;③表中8、9项均填写该村所属乡(镇)上一年度的数据;④肝吸虫病监测点必须填写第7项鱼塘情况。16二)流动监测⚫各监测点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抽

取1个乡镇(街道)的1个行政村(社区)开展监测,村(社区)名须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在附表1中登记)。⚫人群感染情况监测:⚫相关因素监测17三)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一)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监测数据的收集,并于当年12月3

1日前通过“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上报数据。⚫(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全国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于次年5月底前将监测结果反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8四)实验室质量控制⚫由省、市(地、州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组织对监测点实验室结果进行复检,对每个监测点至少抽检10%的阳性样本(如阳性样本不足10例则全部检查),阴性样本至少抽检5%,并及时反馈监测点实验室质控结果。19三、基础知识一)

病原学◆形态学:➢成虫:➢虫卵:人体寄生虫虫卵中最小的一种。◆生活史:➢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寄生部位:肝内的中小胆管➢感染期:囊蚴➢寿命10-30年20生活史示意图成虫第一中间宿主沼螺、豆螺、涵螺虫卵尾蚴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中的囊蚴毛;胞;雷

蚴211、成虫成虫:腹背扁平,呈褐色或微黄色、半透明,体形狭长,前端略窄,后端较钝圆,类似葵瓜子状;大小为10~25×3~5mm;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盘在虫体前1/5线上,较口吸盘略小。睾丸子宫口吸盘腹吸盘卵巢肠支卵黄腺22肝吸虫的电镜扫描图上图:后尾蚴(×600)下图:口吸盘(×2600)23

肝吸虫成虫24卵盖肩峰小疣卵壳毛蚴形状:瓜子形大小:比一般线虫卵小,(27~35)μm×(12~20)μm,芝麻大小(100×)颜色:淡黄褐色卵壳:壳厚,一端较窄且有盖,卵盖周围的卵壳增厚形成肩峰,另一端有小疣卵内容物:含毛蚴(400×)2.虫卵25电

镜下的肝吸虫卵模样突起2627华支睾吸虫虫卵28肝吸虫虫卵(加藤片)肝吸虫虫卵29气泡灵芝孢子30华支睾吸虫虫卵与灵芝孢子的区别31⚫扇棘单睾吸虫卵⚫华支睾吸虫卵323、囊蚴⚫近圆形或随圆形,大小为(121-

150)×(85-140)μm。⚫囊壁有两层,外层较厚,约3×4μm,内层较薄。⚫幼虫在囊内卷曲,可见吸盘和腹吸盘及一个大的排泄囊,囊内有黑色素颗粒位于囊内一侧。⚫从尾蚴侵入鱼体至囊蚴发育成熟,约需23天。33肝吸虫囊蚴(感染期)排泄囊(黑色)腹吸盘囊壁口吸盘

34从生鱼片中分离的肝吸虫囊蚴(138×115μm)肝吸虫囊蚴的电镜图35鱼肉吸虫囊蚴(显微镜下观察)36野生鱼种—麦穗鱼尾鳍肌肉背鳍肌肉囊蚴在鱼体寄生最多的部位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37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第二中间宿主检查:1、压片镜检法:将待

检的鱼去鳞和皮,切取背部肌肉适量,置两玻片之间,用力夹压使鱼肉成一薄膜,在解剖镜或低倍镜下检视。此法适用于检查小型鱼体。38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2、人工消化法:适用于检查大型鱼类。△消化:切取背部肌肉适量,用刀切碎,称计重量,放入三角烧瓶内,按1:5或1:10比例加入人工消化液,置37℃温箱

中过夜,并以玻棒多次搅拌,使充分消化,次晨取出清洗。人工消化液配方:每1000ml消化液含9gNaCl,7mlHCl,胃蛋白酶10g39△清洗:倾去上层消化液,以适量生理盐水稀释,通过30~40号铜筛或纱布过滤于500ml量杯内,静置1h,倾去浮液

。再加入生理盐水,静置0.5h后倾去上浮液,依法经过数次清洗沉淀,至上浮液变清为止。△检查:将鱼肉沉查分次倾入培养皿中,在解剖镜下检视,检查时以手持培养皿作回旋动作,使囊蚴集中于皿中央,以便于检查。二)肝吸虫囊蚴检查方法40三)

流行因素及特点⚫传染源:感染华支睾吸虫的哺乳动物和人。⚫传播途径:进食未煮熟的含有肝吸虫活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与生活饮食习惯密切相关。41三)流行因素及特点由于肝吸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能否在一个地方流行,主要取决于传染源的数量,当地是否有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的存在,

以及居民的饮食卫生习惯等因素。421、传染源肝吸虫病的传染源除人外,还有猫、狗、猪等家畜,以及狸、鼠等20多种哺乳动物作为传染源。432、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常见有赤豆螺、纹绍螺、长角涵螺及方格短沟蜷。⚫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类,常见小鱼有麦穗鱼、

兰刀鱼、棒花鱼;大鱼有草鱼、青鱼、白链及鳙鱼等。其次是虾类,如米虾、沼虾。4445市面上用于加工鱼生的几种鱼463、人群感染方式⚫吃“鱼生”或未熟透的鱼、虾⚫共餐→食物、食具污染吞下活囊蚴⚫其它(污染的手等)→污染食物47横县鱼

生48鱼生加工49四)致病机理⚫肝吸虫引起发病及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是由于虫体、虫卵及其代谢产物局部所产生的阻塞与刺激所致。虫体的分泌、代谢产物被人体吸收则产生全身反应。⚫肝吸虫病病理变化的程度因虫负荷的多寡,感染时间的长短,

病人机体的状态,有无继发性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50寄生在肝胆管内51肝胆管中的肝吸虫52五)临床表现1、急性期:一次性食入大量囊蚴,可在一个月左右突然发病,表现为寒战、高热、食欲不振、恶心、乏力、腹胀

、腹痛、腹泻和肝区压痛等症状,并伴有肝脏肿大、黄疸及白细胞总数和嗜酸粒细胞增多等,免疫学检查强阳性。53临床表现2、慢性期:多数是由于反复感染或急性感染者未及时治疗逐渐转变而来。⚫轻型者:可无任何症状;⚫中型者:可出现右

上腹(肝区)隐痛,饱涨感,食欲下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伴有乏力、神经衰弱等表现;⚫重型患者:可引起肝硬化及门脉高压症,出现贫血、浮肿、肝脾肿大、腹壁静脉曲张,腹水和黄疸等,重症患儿可出现侏儒症。54临床表现3、併发

症:胆管炎、胆囊炎、胆石症、胰管炎、胰腺炎、原发性肝癌和胆管上皮癌。552009年,肝吸虫感染被WHO国际肿瘤研究中心(IARC)确认为引起胆管癌的Ⅰ类病因学因素56肝吸虫在肝胆管内的切片,胆管周围腺瘤样增生,肝实质小叶不均一,进一步可发展为胆管癌和肝纤维

化1:胆管上皮腺瘤样增生2:肝吸虫(吸盘)3:肝小叶不均一1112322图片由余新柄教授提供57肝吸虫病晚期引发的胆管癌图片由横县人民医院郑秋培院长提供5859六)诊断根据吃鱼生史或在流行区生活、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并不困难。1、病原学检查:目前常用的有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醛醚集卵法、水

洗沉淀集卵法等。2、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免疫金银染色法等。3、其他检查:B超和CT检查、胆囊造影等可发现肝胆病变。60A正常肝脏;B肝吸虫病患者肝内胆管扩张、管壁增厚61七)治疗⚫吡喹酮:目前是治疗肝吸虫病首选药物

,该药具有疗效高、疗程短、服药简便、副作用较轻等优点,目前国内常用总剂量为120mg/kg~150mg/kg,每日3次,3日疗法。⚫阿苯哒唑(丙硫咪唑):剂量每次5~10mg/kg,每日2次,连服7日。⚫三苯双脒⚫治疗注意掌握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的处理。62三苯双脒和吡喹酮对

华支睾吸虫感染者的疗效组别治疗例数阴转例数转阴率(%)减少率(%)三苯双脒400mg251144.0097.25三苯双脒400mg/d*3d251664.0098.79吡喹酮241458.3398.35合计74415

5.4198.0563四、预防与控制1、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使人群懂得肝吸虫病的传播途径与危害。2、改变不良习惯不吃鱼生及未煮熟的鱼虾。故此举关键;改进烹调方法。鱼肉、鱼头要煮透;避免污染。菜板、食具和食物等。3、加强

人、畜粪便管理:不用新鲜人粪养鱼、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修建沼气池、三格化粪池等是最好办法。4、及时查治感染者与处理保虫宿主。6465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