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医学课件

PPT
  • 阅读 51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62 页
  • 大小 1.017 MB
  • 2023-04-08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医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医学课件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医学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62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医学课件.pptx,共(62)页,1.017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197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大肠、肛管疾病病人的护理1.直肠肛管的解剖生理概要2.直肠解剖(一)冠状面3.(二)矢状面4.(三)毗邻1、男性直肠毗邻器官5.2、女性直肠毗邻器官6.3.淋巴◼(1)上组:◼向上:沿直肠上动脉到肠系膜下动脉旁淋巴结。(最主要的引流途径)◼向两侧:直肠下动脉旁—髂内淋巴结。◼

向下:穿过肛提肌—坐骨肛管间隙—肛管动脉旁、阴部内动脉旁—髂内淋巴结。◼(2)下组:◼向下:经会阴、大腿内侧皮下—腹股沟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向两侧:穿过坐骨肛管间隙—沿闭孔动脉旁———髂内淋巴结7.(四)直肠肌层◼1、内层环肌:在下端增厚成为肛管内括

约肌(受自主神经支配,协助排便)。◼2、外层纵肌:下端与肛提肌、肛管内外括约肌相连。8.(五)直肠黏膜◼(1)肛柱◼(2)肛瓣◼(3)齿状线9.肛管◼上自齿状线,下至肛门缘。长约3-4cm。10.直肠肛管肌◼1.肛管内括约肌

:平滑肌,不随意肌。◼2.肛管外括约肌:横纹肌,随意肌。分皮下部、浅部、深部。◼3、肛管直肠环:肛管内括约肌、直肠纵肌下部、肛管外括约肌深部、耻骨直肠肌共同组成的肌环。切断可引起大便失禁。11.12.直肠肛管的血管、淋巴和神经1、动脉13.2.静脉◼(1)直肠:直肠上静脉丛—直肠上静脉—门静

脉◼(2)肛管:直肠下静脉丛—直肠下静脉和肛管静脉—髂内静脉—阴部内静脉—下腔静脉14.4、神经◼(1)齿状线以上:植物神经。◼交感神经:来自骶前神经丛。使精囊、前列腺收缩。◼副交感神经:来自盆神经。调节直肠功能;支配排尿和阴茎勃起。◼(2)齿状线以下:阴部内神经。◼感觉纤维异常敏锐。15.

直肠肛管生理功能◼直肠排便、吸收和分泌。◼肛管排泄粪便。16.直肠肛管检查常见的体位17.肛门检查后时钟定位法(截石位)18.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

成脓肿。容易形成肛瘘。◼病因病理◼1.绝大部分由肛腺感染引起,肛窦炎—肛腺—括约肌间—直肠肛管周围间隙。◼2.分类:19.20.临床表现◼1.肛门周围脓肿:◼(1)最常见,位于肛周皮下。◼(2)肛周持续性剧烈跳痛,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3)体查

:肛周皮肤红肿,伴硬结和触痛,可有波动感,必要时可穿刺确诊。21.◼2.坐骨肛管间隙脓肿:◼(1)脓肿深而广,约60-90ml。◼(2)患侧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全身感染症状明显。◼(3)体查:直肠指检患侧深压痛,可有波动感。22.◼3.骨盆直肠

间隙脓肿:◼(1)较少见。位置更深。◼(2)全身症状显著(早期即有全身中毒症状),而局部症状不明显,早期仅为直肠内坠胀。◼(3)体查:直肠指检直肠上部的前侧壁外有压痛、隆起、波动。诊断依靠穿刺。23.治疗◼早期切开引流。24.肛瘘◼肛门周围的肉芽性管道,由内口

、瘘管、外口组成。◼病因病理◼1.多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蔓延或切开而来。◼2.外口常假性愈合,又反复破溃。25.分类◼1.按瘘口和瘘管的数目分类◼2.按瘘的部位分类◼3.按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类[Parks(1976年)分类]26.临床表现◼

1.常有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排脓的病史。◼2.症状:瘘外口反复出现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外口反复愈合。◼3.体征:外口呈乳头状突起或肉芽组织的隆起,压之有少量脓液流出。◼直肠指检:内口处轻压痛。◼4.特殊检查:肛门镜、美蓝染色、碘油X线造影。27.治疗◼1.瘘管切开术:瘘管通过肛管直肠

环上方者,不可行瘘管切开。◼2.肛瘘切除术:适于管道纤维化较重的低位单纯性肛瘘。◼3.挂线疗法:适于高位单纯性肛瘘。28.29.肛裂◼肛裂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全层裂伤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病因病理:◼1.机械性损伤:长期便秘、粪

便干结。◼2.解剖因素◼3.急性肛裂:裂口浅、红色、有弹性;慢性肛裂:裂口深、灰白、硬、边缘纤维化。◼4.肛裂“三联征”:“前哨痔”、肛裂、乳头肥大同时存在。30.31.临床表现◼1.疼痛:两次高峰—排便时疼痛、间歇期、便后括约肌

挛缩痛。◼2.便秘:与疼痛形成恶性循环。◼3.出血:排便时出血,量少。32.治疗◼原则:软化大便、保持大便通畅;制止疼痛,解除括约肌痉挛,中断恶性循环,促使创面愈合。◼1.保持大便通畅◼2.局部坐浴:◼3.肛管扩张:适于急性肛裂或慢性肛裂不伴乳头肥大和前哨痔者。33.◼4.手

术治疗◼(1)肛裂切除术◼(2)侧位内括约肌切断术34.35.痔◼最常见的肛肠疾病。◼病因◼1.肛垫下移学说:◼2.静脉曲张学说◼(1)解剖因素◼(2)引起静脉回流受阻的诱因36.分类和临床表现◼1.内痔:由肛垫的支持结构、静脉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病理性改变或移位。◼(

1)I度:排便时有出血,出血较多。便后出血停止,无痔脱出。◼(2)II度:常便血,出血量中等。排便时有痔脱出,便后自行还纳。◼(3)III度:偶便血,出血量较少。痔块可在腹压增大后脱出,不能自行还纳。◼(4)IV度:因痔块多纤维化,较少出血。痔块不能还纳或还纳后又脱出。37.◼2.外痔:由齿

状线远侧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血栓性外痔◼3.混合痔: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可同时存在。38.治疗◼1.一般治疗:适于无症状的痔。◼2.注射疗法:适于I、II度出血性内痔。◼3.胶圈套扎疗法:适于I、II、III度内痔,不适于有并发症(栓塞、感染、溃烂)的内痔。◼4.上述疗法失

败后采用手术疗法◼(1)痔单纯切除术◼(2)痔环形切除术◼(3)血栓性外痔剥离◼(4)PPH(procedureforprolapseandhemorrhoids)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39.护理40.护理诊断/问题◼1、疼痛:与疾病或手术有关。◼2、

便秘:与肛裂有关。◼3、潜在并发症:尿潴留、肛门失禁、肛门狭窄、感染等。41.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2.良好的排便习惯:◼3.坚持保健活动◼4.保持肛门清洁◼5.肛门坐浴:清洁肛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

症吸收;环节括约肌痉挛、减轻疼痛。42.◼(二)肠道准备◼1.术前3日进半流质少渣饮食,术前1日禁食。◼2.术前3日口服缓泻剂和肠道杀菌剂。◼3.术前晚清洁灌肠。◼(三)皮肤准备43.(二)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警惕

出血。◼2、不适护理◼3、饮食与排便:术后2-3日进流质;术后3日内避免大便,禁忌灌肠。◼4、温水坐浴:◼5、预防并发症:扩肛;肛门舒缩运动。44.健康教育◼1、注意饮食调节。◼2、创面未愈合者,排便后需坐浴。◼3、术后如发现排便困难,应及时就诊。必要

时行扩肛。45.结肠癌、直肠癌◼病因◼1.饮食:高脂、高蛋白、低纤维素。◼2.腺瘤癌变。◼3.炎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回肠炎、血吸虫病。◼4.其他:免疫缺陷、遗传、病毒、胆囊切除术后影响。46.病理◼1

.肿块型:发展较慢、恶性程度低。◼2.溃疡型:恶性程度介于1、3之间。最常见。◼3.浸润型:低分化、发展快、恶性程度高。47.转移途径◼1.淋巴转移:最主要途径。◼2.血行转移:肝、肺、骨。◼3.直接浸润◼4.种植转移48.临床表现◼结肠癌◼1.排

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最早出现。◼2.腹痛:位置不确定的隐痛或不适。◼3.腹块:坚硬、结节。◼4.肠梗阻:左侧较右侧多见。多为慢性低位不完全性肠梗阻。◼5.全身症状:贫血、消瘦、乏力、低热。49.◼直肠癌◼1.直肠刺激症状:排便习惯改变;里急后重。◼2.肠腔狭窄症状

:不完全性肠梗阻症状。◼3.癌肿破溃感染症状:大便带血和黏液。◼4.晚期症状:癌肿侵犯周围组织。50.辅助检查◼结肠癌◼1、乙状结肠镜或纤维结肠镜:最有效、可靠。◼2、钡剂灌肠X线造影◼3、B超或CT:转移情况。◼直肠癌◼1、直肠指检:最主要方法。◼2、肠镜检查

:最有效、可靠。◼3、钡剂灌肠X线造影:鉴别诊断。◼4、B超或CT:转移情况。51.治疗直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1.局部切除术◼2.Miles手术◼3.Dixon手术:最常用4.Hartmann手术◼结肠癌◼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1、结肠癌根治性手术◼

2、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3、化疗52.Miles手术Dixon手术53.54.姑息性手术55.56.护理57.护理诊断◼1、焦虑:与担心预后有关。◼2、自理能力缺陷:与结肠造口有关。3、自我形象紊乱:与排便方式改变有关。◼4、潜在并发症:感染、吻合口瘘、出血。◼5、知识缺乏:缺乏有

关肠道手术的注意事项、结肠造口的护理知识。58.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运用图片,请造口病人说明。◼2、营养支持:高蛋白、高热量、维生素丰富的少渣饮食。纠正贫血、内环境紊乱。◼3、肠道准备:◼(1)传统法;(2)全

肠道灌洗;(3)口服甘露醇◼4、阴道冲洗:术前3日◼5、术日晨下胃管和导尿管59.术后护理◼1.体位和饮食◼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3.引流管的护理◼4.留置导尿管护理:防止感染;训练自主排尿。◼5.结肠造口护理◼(1)饮食管理原则:便于管理造口处的排便,使之形

成类似于正常的定时排便,并减少异味。◼(2)维持造口处的皮肤清洁:预防感染。◼(3)密切观察并发症◼A.造口生长情况;B、肠梗阻;C、便秘。◼(4)指导病人参与造口的自我护理。60.◼6、并发症的护理◼(1)切口感染:观察并保持切口清洁、干燥;用抗生素;感染

后开放伤口,清创。◼(2)吻合口瘘:术后7-10日不灌肠。61.健康教育◼1、针对大肠癌的病因作好预防指导。◼2、指导病人自我护理人工肛门和复诊要求。62.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