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浸出技术课件

PPT
  • 阅读 5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89 页
  • 大小 568.502 KB
  • 2023-04-05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中药材的浸出技术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药材的浸出技术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药材的浸出技术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中药材的浸出技术课件
中药材的浸出技术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8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中药材的浸出技术课件.ppt,共(89)页,568.502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105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药材的浸出技术朱源page22023/4/5Presentation第一节概述浸出制剂主要是指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材(动植物)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药物制剂浸出制剂是指采用浸出技术提取有效成分制备的制剂,但不是一个

具体的剂型。涉及煎膏剂、酒剂、酊剂、流浸膏剂、浸膏剂、合剂、口服液等page32023/4/5Presentation浸出制剂的发展浸出制剂是劳动人民长期医药实践的经验积累我国的汤剂、酒剂是最早应用的一种浸出制剂page42023/4/

5Presentation药材的成分与疗效及浸出的关系药材的成分按照药理作用和组成性质可以分为:有效成分、辅助成分、无效成分和组织物质有效成分是指中草药中起主要药效的物质,例如生物碱、苷、挥发油等。在一种药材中,有效成分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多个page52023/4/5Presentati

on通常“有效成分”是指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能用分子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如果经过纯度检查得到的是一个混合物,在药理和临床上能够代表或部分代表原药材的疗效,称为“有效部位”page62023/4/

5Presentation辅助成分是指本身没有特殊疗效而能增强或缓和有效成分作用的物质,或指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或增强药剂的稳定性的物质,如皂苷、有机酸、蛋白质等比如,洋地黄中的皂苷可帮助洋地黄毒苷的溶解并促进其吸收;鞣质可缓和生物碱的作用,并使药效延

长page72023/4/5Presentation无效成分是指本身无效甚或有害的物质,如脂肪、糖类、淀粉等。这些成分往往影响浸出效能、药剂的稳定性、外观甚至疗效组织物质是一些构成药材细胞的物质或其它不溶性物质,如纤维素、栓皮等page82023/4

/5Presentation在浸出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浸出有效成分和辅助成分,而尽量除去无效成分和组织物质但“有效”与“无效”成分是相对的,决定于医疗需要如鞣质,作为收敛止血剂时是有效成分,而在中药注射剂中则是引起药物的沉淀和产生疼痛等不良反应的杂质,应除尽又如多糖和蛋白质,在提取生物碱

、苷等有效成分时为无效成分,但提取作为免疫增强剂的人参多糖、香菇多糖时则为有效成分page92023/4/5Presentation药材的分类药材分植物性药材、动物性药材和矿物性药材三大类植物性药材的有效成分的分子量一般都比无效成分的分子量小得多,为了有效地分离有

效成分与无效成分,应该在设定浸出时间内使有效成分透过细胞膜浸出,而无效成分仍留在细胞组织中page102023/4/5Presentation动物性药材的有效成分绝大部分是蛋白质或多肽类,分子量较大,难以透过细胞膜,与植物性药材的浸出过程有所不同矿物性药材

无细胞结构,其有效成分可直接溶解于溶剂中或分散混悬于溶剂中使用page112023/4/5Presentation浸出制剂的类型水浸出制剂•一定加热条件下用水浸出的制剂,如汤剂等含醇浸出制剂•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浓度的乙醇或酒浸出的制剂,如酊剂、酒剂、流浸膏剂、浸膏剂含糖浸出制

剂•在水浸出制剂的基础上,经浓缩等处理,加入适量糖或其他赋形剂制成,如内服膏剂、颗粒剂精制浸出制剂•采用适当溶剂浸出后,浸出液经过适当精制处理而制成的药剂,如口服液、注射剂等page122023/4/5Presentation浸出制剂的特点浸

出制剂具有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效用,也有利于发挥某些药材成分的多效性浸出制剂的作用通常比较缓和持久,毒性也较低浸出制剂同原药材相比,由于去除了组织物质和部分无效成分,相应的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浓度,减少了用量,便于服用浸出制剂不同程度上都含有一定量的

无效成分,浸出液中共存的高分子多成分体系,通常具有胶体的特性page132023/4/5Presentation第二节浸出溶剂用于药材浸出的液体称为浸出溶剂。浸出溶剂浸取药材后得到的液体称浸出液。浸出后的残留物称残渣page142023/4/5Pre

sentation一、浸出溶剂的条件能最大限度地溶解和浸出有效成分,最低限度的溶解无效成分或有害成分无毒、无显著生理作用,凡使用有毒或有显著生理作用的溶剂作浸出溶剂时,应从最终产品中完全除尽,以保证药剂的使用安全不与药材中有效成分发生不应有的化学变化,不影响含量测定,不易腐败要有适

宜的物理性质,如比热小,沸点低,粘度小,不易燃价格低廉,来源方便page152023/4/5Presentation二、常用的浸出溶剂1、水水为常用的浸出溶剂之一,依照药典规定,水系指蒸馏水,精制水如去离子水饮用水随地区不同其纯

度变异性很大,易影响药剂的质量,比如,硬水浸出鞣质的量要比蒸馏水少2%~3.5%,甚至少达6%。水中含镁盐的量达0.05%时,可减少鞣质的产量11.6%page162023/4/5Presentation水为极性溶剂,对于

极性物质都有一定的溶解性能。挥发油在水中微溶,也能被水部分地浸出树脂、油树脂、脂肪油及其他脂溶性成分不溶于水,但浸出液中共存的高分子多成分体系常有助溶作用,故有时水也能浸出少量的树脂或其他脂溶性成分组织纤维、淀粉等在水中均不溶,故不被水浸出page172023/4/5Prese

ntation优点:水无药理作用;经济易得;溶解范围广缺点:溶解范围虽广,但不利于选择性的浸出;无防腐性能,故水的浸出液易霉败变质;促进有效成分的水解或其它化学变化,常导致变质失效page182023/4/5P

resentation2、乙醇乙醇是一种半极性溶剂,其溶解性能界于极性与非极性溶剂之间乙醇能与水任意混溶,有利于选择性浸出某些成分90%以上,适于浸取挥发油,有机酸、树脂、叶绿素等;50-70%适于浸取生物碱、苷类等;50%以下适于浸取苦味质,恩醌类化合物等page192023/4/5P

resentation乙醇有防腐作用,乙醇含量达20%以上时,能使药剂不致霉坏变质,含量达40%时,能延缓许多药物如脂、盐等的水解作用而增加其稳定性乙醇比热较小,沸点较低,故蒸发浓缩等工艺过程耗用的热量较为小乙醇有药理作

用,价格较贵,故使用时以能满足制备的目为限,不宜过多地使用乙醇具有挥发性,易燃,生产中应注意安全防护page202023/4/5Presentation3、乙醚乙醚是一种非极性溶剂,溶于水(1:12),但与乙醚及其他非极性溶剂能任意混溶,大部分能解于水的有效成分在醚中均

不溶,溶解选择性能强,可溶解油类、脂肪和生物碱有机酸乙醚是有强烈的生理作用,除特殊情况,不应存留于制剂中,乙醚极易挥发并具有强烈的燃烧性能,应注意安全page212023/4/5Presentati

on4、氯仿为非极性溶剂,在水中微溶,与乙醇及乙醚都能混溶从碱化了的药材或浸出液中可用氯仿浸出较纯净的生物碱或皂苷氯仿不易燃烧,但有强烈的生理作用,所以不宜以溶剂的形式含于制剂中,氯仿的饱和水溶液有防腐性page222023/4/5Presentation5、石油醚石油醚亦为非极性溶

剂,能与非极性溶剂相混溶脂肪油、蜡等均能溶于石油醚中,少数生物碱亦能被石油醚溶解。但对药材的其它成分石油醚几乎没有溶解性能石油醚是制剂生产中一个良好的脱脂剂。石油醚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和燃烧性page232023/4/5Presentation6、脂肪油脂

肪油能溶解挥发油、树脂、油树脂及一些色素、醇、酮或醛类等成分,游离生物碱也能溶于脂肪油脂肪油浸出范围不广,且粘稠度较大,除少数干燥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为油所溶解外,一般不用脂肪油做浸出溶剂。常用的脂肪油有麻油、花生油、菜油等page242023/4/5Pres

entation三、常用的浸出辅助剂浸出辅助剂系指特加于溶剂中以增加浸出效能,增加浸出成分的溶解度,增加制品的稳定性以及除去或减少某些杂质等目的的物质1、酸酸的使用主要在于促进生物碱的浸出,适当的酸度,对很多生物碱也有稳定的作用,且能使部分杂质沉淀常用的酸有硫酸、盐酸、醋

酸、酒石酸、枸橼酸等,酸的量不宜过多,以能维持一定的pH值即可page252023/4/5Presentation2、碱碱的应用不如酸普遍,常用的碱为氨水溶液。比如,甘草加入氨溶液可以完全浸出甘草酸氨溶液的优点在于它是一种挥发性碱,对成分的破坏作用小,亦容易控制其

用量page262023/4/5Presentation碳酸钙为一不溶性的碱化剂,使用时较安全,且能除去很多杂质,如鞣质、有机酸、色素等,故在浸出生物碱或皂苷时常加以利用氢氧化钙与碳酸钙有相似的作用,但在水中微溶而有较强的碱性碳酸钠有较强的碱性,只

限用于某些稳定有效成分的浸出氢氧化钠的碱性过强,一般不使用page272023/4/5Presentation3、甘油为鞣质的良好溶剂,有稳定鞣质的作用但由于粘度过大,一般不单独用作浸出溶剂,常与水或水与乙醇混合使用如果甘油只用作稳定剂时,可在浸出后加入制剂中

page282023/4/5Presentation4、表面活性剂应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能增加药材的浸润性,从而提高浸出溶剂的浸出效能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盐酸盐等,有助于生物碱的浸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生物碱多有沉淀作用,故不宜

生物碱的浸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一般对药材的有效成分不起作用,它们的毒性较小或无毒page292023/4/5Presentation第三节药材的预处理一、药材的品质检查与精选药材用前应了解来源并经品种鉴定药材的产地,

药用部位,采集季节,植株年龄及炮制方法等对药材的质量也有影响,其有效成分含量变化与制剂质量密切相关药材的含水量关系到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各批投料量的准确性,药材含水量一般约为9~16%page302023/4/5Presentation二、药材的预处理

原料药材供浸出制剂应用前,一般须进行挑拣、整理,以除去杂质及不需要的部分必要时可进行水洗、干燥、粉碎至适宜程度中药汤剂等采用的药材,尚须按照药典或方剂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炮制,如切片、蒸、炒、炙、煅等处理page312023/4/5Presentation第四节浸出原理浸出过程

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后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按照固液萃取的类型来看,药材的萃取兼有洗涤萃取、化学萃取和扩散萃取三种类型,其中以扩散萃取为主浸出过程的实质就是溶质由药材固相向液相传递的过程page322023/4/5Presentation除了矿物来源

的药材,大多数原料药材具有细胞组织。药材的大部分有效成分存在于细胞原生质中的液泡内新鲜药材干燥后,由于失水而发生皱缩,成分固结于细胞中,细胞的半透性在干燥后亦遭破坏。药材粉碎后更在相当程度上破坏了细

胞组织,为有效成分能被浸出溶剂溶解和浸出创造了有利条件page332023/4/5Presentation动物性药材的有效成分大部分是蛋白质、激素、酶等,多以大分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为了浸取完全,应尽量使细胞膜破坏。因此在提取前,原料应用电动

绞肉机绞碎或将其冻结成块再进行绞轧植物性药材的浸出过程以扩散原理为基础,由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组成page342023/4/5Presentation1、浸润浸出溶剂加入到药材粉末中去,首先附着于粉末表面使之润湿,然后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渗入细胞内如果药材不能被浸出溶剂润湿,浸

出也就无法进行,浸出溶剂能否润湿药材,主要由浸出溶剂和药材的性质所决定,其中界面张力起着主要作用page352023/4/5Presentation植物性药材中有很多极性基团,如蛋白质等,易被极性溶剂所润湿但含脂肪油或蜡质的药材,则不易被水

或乙醇所润湿,须先行脱脂或脱蜡后,方可用水或乙醇浸出非极性溶剂也不易使含水量多的药材产生润湿,只有将药材先行干燥后,非极性溶剂才能使之润湿而渗入细胞内page362023/4/5Presentation2、溶解和脱吸附

现象溶剂进入细胞后,可溶性成分被逐渐溶解,胶性物质由于胶溶作用,亦转入溶液中,或膨胀生成凝胶水能溶解晶质及胶质,故其浸出液中多含胶体物质而呈胶体液,但乙醇浸出液中含有较少的胶质,非极性浸出溶剂的浸出液则不含胶质page372023/4/5Presentation组织中溶液的形成促使细胞内渗

透压的升高。更多的浸出溶剂渗入其中,使细胞膨胀或破裂,有利于浸出一般疏松的药材进行得比较快,但溶剂为水时速度则较慢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往往被组织吸附,浸出时溶剂须其有更大吸附力时,才能起脱吸附作用,使之溶解。为了增加脱吸附作用,可加

入浸出辅助剂作为脱吸附剂page382023/4/5Presentation3、扩散浸出溶剂溶解有效成分所形成的浓溶液具有较高的渗透压,从而形成扩散点,不停地向围周扩散其溶解的成分以平衡其渗透压,这是浸出的动力一般在药材块粒表面附有一层很厚的浓液膜,称为扩散边界层pag

e392023/4/5Presentation浓溶液中的溶质向块粒表面液膜扩散,并通过此边界膜向四周的稀溶液中扩散在静止条件下,完全由于溶质分子浓度不同而扩散的称为分子扩散扩散过程中有流体的运动而加速扩散的称为对流扩散page402023/4/5Presentation4、置

换浸出的关建在于保持最大浓度差。浸出方法和浸出设备的设计,都是以创造最大的浓度差为基础的用浸出溶剂或稀浸出液随时置换药材粉粒周围的浓浸出液,是掌握浸出过程和设计浸出器械的关键问题page412023/4/5Presentationp

age422023/4/5Presentation影响浸出的因素❖药材粒度扩散面积愈大,扩散愈快,因此药材应予粉碎粉碎需有适当的限度,细粉虽有较大的面积,但过细的粉末不适于浸出,如果过度粉碎会使大量细胞破坏,使浸出过程为“洗涤萃取”为主page4320

23/4/5Presentation药材粒度的选择与药材组织、成分及溶剂性质有关疏松的材料如花叶等,可磨成粗粉或切成厚片;坚硬材料如根、茎、皮等可磨成中粉或切成薄片药材遇水膨胀性大,其中溶质易于扩散,故用水浸出

时,可用较粗粉;醇对药材的膨胀作用较小,所以浸出时使用中粉或细粉page442023/4/5Presentation粉碎方法与浸出效率有关用锤击或粉碎机粉碎的表面粗糙且与溶剂接触的面积大,浸出效率高,可以选用粗粉用切片机切成片状的材料,表面积较小,效率较差

,块粒宜选中等page452023/4/5Presentation❖时间一般浸出量与浸出时间成正比,但经一定时间后,当扩散达到平衡时,时间即不再起作用在浸出过程中,分子量较小的物质,首先进入浸出液,随后高分子物质扩散到浸出液中的量逐渐增加pag

e462023/4/5Presentation❖温度升高温度,能使组织软化,增加物质的溶解度和扩散速度,同时升高温度可使细胞破裂,蛋白质凝固,破坏酶及杀死微生物,因而有利于浸出但升高温度也会使某些有效成分受热

破坏而失效,同时升高温度,辅助成分或无效成分的浸出量也往处增大page472023/4/5Presentation❖浓度差浓度差是指药材块粒组织内的浓缩液与外周溶液的浓度之差浓度差越大,浸出速度越快。适当地运用和扩大浸出过程的浓度差,有助于加速浸出过程和提高浸出效率搅拌或强制浸出

液循环有助于扩大浓度差page482023/4/5Presentation❖压力有些药材组织坚实,浸出溶剂较难浸润,提高浸取压力有利于加速浸润过程,使药材组织内更快地充满溶剂、形成浓溶液从而使其开始发生溶质扩散过程所需的时间缩短,同时有压力下的渗透尚可能将药材组织内某些细胞壁破坏,亦有利于浸出成

分的扩散过程page492023/4/5Presentation❖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速度在液体的介质中进行浸出时,如果二者相对运动速度增高,由于它们之间的摩擦作用,使扩散边界层变薄或更新加快,对加快浸出过程有利但相对运动速度一般应

当适当,过快时较易增加溶剂的耗用量page502023/4/5Presentation❖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发现了多种新技术能提高浸出效能,如超声波胶体磨、流化浸取、电磁场浸取、电磁振动浸取、脉冲浸取等也都得

利较好的效果page512023/4/5Presentation第五节浸出方法常用的浸出方法有煎煮法,浸渍法、渗漉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等一、煎煮法煎煮法系指药材加水煮沸,取其煎出液的一种简

易浸出方法。由于浸出溶剂通常用水,故有时也称为“水煮法”或“水提法”page522023/4/5Presentation操作方法取药材切碎或粉碎成粗粉,置适宜的煎煮器中,加水浸没药材,加热至沸,保持微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浸出液,药渣依法煎出数次(一般2-3次),至浸液味淡为止,收

集各次浸出液,低温浓缩至规定的浓度,再制成制剂由于医疗上的需要或药物性质的需要,有时也用酒为浸出溶剂,此时应采用回流法以免乙醇损失,同时在生产时也比较安全page532023/4/5Presentation❖煎煮器皿自古以来强调小剂量煎煮时使用陶器或砂锅这类煎煮器不易与药材的化学成分发

生化学作用,并有保暖,价廉和易得的优点大量煎煮时往往采用铜为材料制成的煎煮器,最好采用镀锡的铜器,但切勿使用铁锅,因为药材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如鞣质,可与铁起反应page542023/4/5Presentation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汤剂的质量,近

年来对汤剂的煎煮法和煎煮器具作了许多改革,设计了搪玻璃或不锈钢的煎药锅,采用蒸气或高压蒸气煎煮通过试验证实,该法所制得的汤剂质量与传统的直火煎煮基本相同page552023/4/5Presentation❖水的选择水的质量对煎出液有一定

的影响,最好采用经过纯化和软化的饮用水,若煎出液经过精制供注射用时,应选用蒸馏水以减少杂质混入水的用量也应该适当,一般是药材量的5-8倍,或加水过药面2-10cmpage562023/4/5Presentation❖浸泡时间药材煎煮前应加冷水

浸泡一段时间,以利有效成分浸出夏天气温较高,浸泡时间可稍短。冬天气温较低,浸泡时间可稍长。浸泡时不能用热水,否则药材表面蛋白质受热凝固,妨碍水分渗入药材细胞内部药材的浸泡时间宜在20~60分钟左右page572023/4

/5Presentation❖煎煮火候通常用直火煎煮,其火力控制非常重要,火力过强水分蒸发快,容易破坏有效成分,火力过弱不易达到加热浸出的目的一般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以增加煎出效果与减少水分蒸发pa

ge582023/4/5Presentation❖煎煮时间煎煮时间对煎出液质量也有影响,时间过短,达不到浸出目的,时间过长,挥发成分损失大,煎出液中杂质也增多一般比较坚实及成分不易煎出的药材,可适当延长煎煮时间;含挥发性成分或质地脆弱而有效成分易于煎出的药材,则可适当减少煎煮时

间通常第二煎的煎煮要比第一煎适当缩短些page592023/4/5Presentation❖煎煮次数一般煎煮2-3次为适宜,若仅煎煮一次,则有效成分不易完全浸出;若煎煮次数太多,挥发性成分易损失且无效成分增多通常质地坚硬的药材

,煎煮次数可酌情增加page602023/4/5Presentation应用范围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用水煎煮时,浸出的成分比较复杂,除有效成分外,部分脂溶性物质和其他杂质往往也浸出较多

,这对以后的精制带来不利此外含淀粉、粘液质、糖等成分较多的原料,加水煎煮后,其浸出液比较粘稠,过滤常较困难由于煎煮法符合中医用药习惯,因而对于有效成分尚未清楚的中草药或方剂进行剂型改革时,通常亦采取煎煮法提取page

612023/4/5Presentation二、浸渍法浸渍法是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而浸出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由于药材性质不同,浸渍温度和次数也就不同,故浸渍法的具体操作可分常温浸渍,加热浸渍和多次浸渍三种浸渍法是用定量的浸出溶剂进行的,所以浸出液的浓度代表着

一定量的药材,制备关键在于掌握浸出溶剂的量,对浸出液不应进行稀释或浓缩page622023/4/5Presentation1、常温浸渍法该法是在室温下进行操作的,生产酊剂和酒剂多采用此法,所制得的成品在不低于浸渍温度的条件下贮存一般都能较好地保持澄清具体操作过程是:取适当粉碎的药材

,置有盖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溶剂,密闭、搅拌或振摇,浸渍3-5日或规定的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取上清液、滤过、压榨残渣,收集压出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h,滤过,即得page632023/4/5Presentat

ion注意事项在浸出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扩散是在其溶解之后,故要想获得充分的浸润效果,必须有足够的浸出溶剂,以保证溶解浸出过程中,当扩散达到平衡时,药渣总能吸去一部分浸出液依浸渍法的实际情况看,除非将药材悬于浸出溶剂的上部,药材总是与最浓的浸出液接触,没有造成较大的浓度差,这是不利于浸

出的,但如加以振荡或搅拌可以改善这种弊端page642023/4/5Presentation3-5日的浸渍时限,是一个参考日数,浸出时限应与浸出过程联系起来,根据实际浸出效能判断,不宜片面地作硬性规定。例如,用药酒浸渍,常温下需要14天,40~60℃需要3~7天药渣压榨易使细胞破裂,

并使部分不溶性成分进入浸出液内,故应当将合并液放置24h后再滤过,分装page652023/4/5Presentation2、加热浸渍法该法与常温浸渍法基本相同,其差别主要在于浸渍温度较高。一般在40-60℃进行浸渍,以缩短浸渍时间,使之浸出较多的有效成分由于浸渍温度高

于室温,故浸出液冷却后,在贮存过程中,常有沉淀析出加热浸渍法一般用于酒剂的制备page662023/4/5Presentation3、多次浸渍法由于药材吸液所引起的成分损失,是浸渍法的一个缺点为了提高浸出效果,减少成分损

失,可以采用多次浸渍法,将全部浸出溶剂分为几份,用其一份浸渍后,将药渣再用第二份浸出溶剂浸渍,如此重复2-3次最后将各份浸渍液合并处理即得一般在正常操作下,三次重浸渍,即可使药渣吸液所引起成分损失减少到无实际意义的程度

page672023/4/5Presentation应用范围浸渍法适于粘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的浸出,如含树脂、胶脂、淀粉等较多的药材新鲜及易膨胀的药材,都系切碎后用常温浸渍法浸取缺点:浸渍法浸出效率差,操作时间较长,耗用溶剂较多,浸出液体积大,浸出液与药渣的分离较麻烦。如果

需要制备浓度较高的制剂不宜采用本法page682023/4/5Presentation三、渗漉法渗漉法是将药材装入渗漉筒内,然后在药粉上添加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粉,在流动过程中浸出有效成分的方法,所得浸出液称“渗漉液”page692023/4/5

Presentation浸出特点及应用范围渗漉法也可认为是将浸出溶剂分成无限多份,一份一份地加入浸渍的过程当溶剂渗过药粉时,由于浸出液比重大而向下移动,上层溶剂或稀浸出液置换其位置,造成了良好的浓度差,使扩散

能较好地自动连续进行,所以渗漉法的浸出效果较浸渍法好溶剂的用量较浸渍法少,而且也省略了浸出液与药渣分离的时间与操作page702023/4/5Presentation渗漉法主要用于流浸膏剂、浸膏剂或酊剂的制备对毒剧药材

,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或贵重药材的浸出,以及高浓度浸出药剂的制备等,多采用渗漉法page712023/4/5Presentation渗漉筒的选择渗漉筒一般为圆柱形或圆锥形,筒的下面呈漏斗状,漏斗底部用盖着脱脂棉的筛板固定,以防药粉

进入管内page722023/4/5Presentation渗漉筒的形状与药粉的膨胀有关,易于膨胀的药粉以选用圆锥形者较好,不易膨胀的药粉以选取用柱形者为宜选用时也应注意浸出溶剂的特性,水易使药粉膨胀,应该用圆锥形者,如为非

极性溶剂或浓乙醇则以选用圆柱形者为宜药粉装入量不超过滤筒量的2/3page732023/4/5Presentation渗漉效率与溶剂通过粉柱的高度有关为了保持滤粉柱的一定的高度,渗漉筒的直径不应过大,一般应小于筒的高度,并宜有适宜的比例渗漉筒可用玻璃或与药材不发

生作用的金属制成,也可用木材、陶瓷等材料制成。木材制备的渗漉筒内面要有适当的涂料,只适于连续渗漉同一种药材,以免因木材吸收浸液而造成混杂污染page742023/4/5Presentation操作方法①药材的粉碎一般质硬的药材选用较细的粉末,反之则采用较粗的粉末

药粉过细易于堵塞,且增强吸附性,不利于成分的浸取,过粗则不易压紧,增加粉粒高度,减小粉粒与溶剂可接触面,不仅降低浸取效能,而且耗用较多的浸出溶剂page752023/4/5Presentation②药材的润湿药粉在装筒前应加入规定量的浸出

溶剂均匀润湿,并密闭放置一定时间药粉预先润湿的目的在于使粉粒于渗漉前完成吸液及充分膨胀,以免在筒内膨胀,造成药材过紧或上浮,造成渗漉不均匀因此,不可将干材放入渗漉筒内直接加浸出溶剂润湿或渗漉page7620

23/4/5Presentation适当润湿的标准以湿粉在手中压紧后能结成团块,但表面不显过量的被压出的浸出溶剂为度,一般每1000g药粉约用600-800ml一般润湿时间在15min至6h之间page7

72023/4/5Presentation③装渗漉筒先取适当脱脂棉,用相同的浸出溶剂润湿后,轻轻垫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分次将已润湿的药粉投入渗漉筒中,每次投后用木锤均匀压平,力求松紧一致药材投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掩盖,再覆清

洁细石块或玻璃珠一层,以免加入溶剂时液流冲破粉柱page782023/4/5Presentation粉柱各部分松紧的均匀性很重要。如果装得过松,所占容积大,耗用溶剂多,装得过紧则使出口堵塞而无法进行渗漉,装得松紧不均匀,会使溶剂沿着较松的一边渗下,使其它部分药粉得不到应有的浸出渗漉筒内

药粉所占的容积不宜过多,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浸出溶剂存在。至少1/3体积page792023/4/5Presentation④排除空气药粉装入渗漉筒后,打开筒下部的出口,自上部加入适量浸出溶剂,使浸出溶剂逐渐渗入粉柱,置换其中空

气,并压迫所有的气体自下部出口排出在添加浸出溶剂的全部过程中和全部浸取时间内,应使粉柱面上保持一层过量的浸出溶剂,以保证粉柱内空气排除,并阻止空气重新进入粉柱page802023/4/5Presentation⑤静置浸渍空气排尽后,静置一定时间,使成分溶解并

充分扩散,渗漉前的浸渍是必要的浸渍时间一般在药典个别制剂项下皆有规定,通常在24-48小时之间page812023/4/5Presentation⑥进行渗漉渗漉速度是控制浸取效能的关键之一流速太

快,则成分未不及充分渗漉和扩散,浸出液浓度低,耗用溶剂多;流速太慢,则影响设备利用率和产量浸出1000g药材时,一般每分种流出1-3ml为慢速;流出3-5ml为快速。当渗漉量较大时,可调整流速,使每小时

流出量的相当于渗漉筒使用容积的1/48-1/24page822023/4/5Presentation⑦滤液的收集与处理一般制备高浓度浸出制剂时,收集药材量85%的初滤液另取容器保存,续滤液用低温浓缩并与初滤液合并,调整至规定标准,静置,取上清液分装当制备浓度较低的浸出制

剂时,不须另存初滤液,而直接收集相当于制备总量的3/4滤液,即停止渗漉,压榨残渣,收集压出液合并,并作相关处理page832023/4/5Presentation常用的浸出制剂❖汤剂与中药合剂汤剂是指用中药材加水煎煮

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亦称为“煎剂”中药合剂,即中药口服液,是在汤剂应用的基础上改进和发展的,它是常用汤剂的浓缩制品,常按照药材成分的性质,结合运用多种浸出方法制成page842023/4/5Presen

tation❖酒剂与酊剂酒剂又称药酒,系指药材用蒸馏酒浸提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可供内服和外用酊剂是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提出药材中可溶解的化学药物而制成的澄明液体剂型page852023/4/5Presentation❖流浸膏剂流浸膏剂系指药物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溶剂,调整浓度至

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1g常用溶剂大多为不同浓度的乙醇,少有用水的page862023/4/5Presentation流浸膏剂与酊剂的区别有效成分的含量较酊剂高其服用剂量及乙醇的副作用都比

酊剂大为减少加热浓缩使对热不稳定的有效成分可能受到破坏。酊剂无此缺点page872023/4/5Presentation❖浸膏剂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所制

成粉状或膏状的固体制剂每1g浸膏剂相当于原药材2-5g•缺点:制备过程中,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浓缩和干燥,可能使有效成分挥发损失或受热破坏page882023/4/5Presentation•优点:有效成分含量高而且准确,体积小,效力确实制剂中不含浸出溶剂,常常与其他药物

混合制成丸剂、片剂等各种剂型服用方便,久贮不坏page892023/4/5Presentation•分类稠浸膏剂:半固体状浸膏,具粘性,可制成丸剂、软膏干浸膏剂:完全干燥,可磨成细粉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