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常见重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课件

PPT
  • 阅读 43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98 页
  • 大小 2.099 MB
  • 2023-04-04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治疗常见重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治疗常见重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治疗常见重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治疗常见重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课件
治疗常见重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98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治疗常见重大疾病药物的研究进展课件.pptx,共(98)页,2.099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082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常见重大疾病治疗药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排名男性女性位次疾病名称位次疾病名称1恶性肿瘤1恶性肿瘤2脑血管疾病2心脏病3心脏病3脑血管疾病4呼吸系统疾病4呼吸系统疾病5损伤和中毒5损

伤和中毒6消化系统疾病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7其他7其他2014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排名男性女性位次疾病名称位次疾病名称1恶性肿瘤1恶性肿瘤2脑血管疾病2心脏病3心脏病3脑血管疾病排名前三位的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均与

“三高”密切相关,“三高”即: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血脂因此,恶性肿瘤和“三高”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四种疾病第一癌症第二糖尿病第三高血压第四高血脂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四类疾病定义1癌症的危害2第一癌症

癌症的治疗3抗癌药物研发方向5上市和在研抗癌药物4定义1第一癌症►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肿瘤组织有完整包膜,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界限,不侵袭周围组织,对人体危害小,主要影响是挤压和阻塞。一般比较容易

根治。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肿瘤组织无包膜或者包膜不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明显,在局部呈侵润性生长,且肿瘤细胞易发生远端转移。癌症:癌症就是指恶性肿瘤。局部侵润和远端转移是癌症最重要的特征。定义1第一癌症人体正常细胞基因表达改变细胞增殖

异常内因外因丧失正常细胞功能无限增殖破坏正常人体组织器官引起死亡癌细胞癌症一般发展历程癌症的危害2第一癌症癌症的危害2第一癌症癌症已成为人类的超级杀手►2008年内,全球新增癌症病例为1270万,癌症导致的死亡人数为76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将达到2600万

,死亡人数超过1700万癌症27%其他19%脑血管病17%心脏病18%呼吸系统疾病13%癌症的危害2第一癌症癌症已成为中国人的首要死因►我国每年新增癌症240万例►每年因癌症死亡170万例►每分钟4.56人患癌症►

每死亡5人中有1人死于癌症我国0-64周岁人口死因占比癌症的药物治疗3第一癌症手术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放射治疗(放疗)免疫疗法癌症治疗癌症的治疗3第一癌症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仍是癌症治疗的最有效手段是多数肿瘤根治的

希望●适应症:未发生转移或者扩散的实体瘤;所以早发现早治疗,一般手术治疗会配合其他治疗方式以防范癌症的转移扩散癌症的治疗3第一癌症放射治疗(放疗)●放射治疗: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放射线包括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α、β、

γ射线和各类x射线治疗机或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电子线、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适应症:与手术治疗类似,适用于未发生转移或者扩散的实体瘤癌症的治疗3第一癌症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化疗: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

的。●适应症:一些有全身播撒倾向的肿瘤及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无法进行手术和放疗的非实体瘤。癌症的治疗3第一癌症●免疫疗法: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适应症:适用范围很广免疫疗法癌症的治疗3第一癌症化学药物治疗(化疗)免疫疗法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局部治疗:对于潜在的转移病灶和已经发生临床转移的癌症就难以发挥有效治疗全身治疗:化疗药物或者免疫细胞可

随血液循环遍布全身绝大部分器官和组织。主要适用于有全身播撒倾向或已经转移的中晚期肿瘤上市和在研抗癌药物4第一癌症DC烷化剂、抗代谢类、抗生素类、植物提取物、激素类及其他针对不同的靶点从化合物库海量筛选单抗新兴的癌症治疗手段蛋白类药物抗癌药物按药物实体分类小分子大分子细胞大

分子前药NKCar-TCIK将高效抗癌小分子与载体性质的大分子相连第一癌症DC优势:治疗成本低,缺陷: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优势:具备主动或者被动靶向性,副作用较小缺陷:治疗成本高蛋白类药物单抗抗癌药物按药物实体分类小分子大分子细胞NKCar-TCIK大分子前

药上市和在研抗癌药物4第一癌症大分子前药根据药物载体生物可降解性分类小分子或者离子聚集而成的纳米载药体系非生物降解大分子载药体系生物可降解大分子载药体系上市和在研抗癌药物4第一癌症大分子前药根据药物载体生物可降解性分类生物可降解大分子

载药体系上市和在研抗癌药物4►蛋白类:单抗和白蛋白单抗:参见《ADC》白蛋白:参见《基于白蛋白的药物设计》►聚肽:聚谷氨酸和聚二肽聚谷氨酸:聚谷氨酸紫杉醇聚二肽:紫杉肽该处参见正在制作的PPT《基于大分

子聚合物前药的开发》►聚糖:未见临床研究或应用第一癌症大分子前药根据药物载体生物可降解性分类上市和在研抗癌药物4►聚乙二醇:由于其载药能力有限,有关癌症治疗的临床开发研究较少►HPMA:该处参见正在制作的PPT《基于大分子聚合物前药的开发》

非生物降解大分子载药体系第一癌症大分子前药根据药物载体生物可降解性分类上市和在研抗癌药物4►脂质体:脂质体紫杉醇等►其他纳米载体鲜见进入癌症的临床研究小分子或者离子聚集而成的纳米载药体系抗癌药物研发方向5第一癌症新靶点挖掘开发单抗类药物筛选小分子化疗药物随着对癌症认识的加深抗癌药物研发方向5第一

癌症对小分子化疗药物进行改进基于白蛋白的抗癌前药开发ADC的开发借助大分子药物载体的优势基于聚肽平台抗癌前药开发提高小分子化疗药物的靶向性降低其毒副作用抗癌药物研发方向5第一癌症个性化治疗(精准医疗)

细胞治疗ADC单抗紫杉肽聚谷氨酸紫杉醇小分子化疗药物精准治疗伴随基因、蛋白质和代谢组学的发展,诊疗技术更加精细定义1糖尿病的危害2糖尿病的药物治疗3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第二糖尿病定义1第二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

缺陷而引起定义1第二糖尿病►糖尿病的分类:分类简介发病率I型糖尿病包括自身免疫介或遗传因素介导所引发的,表现为胰岛β细胞的损伤,通常胰岛素完全分泌障碍,需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5%II型糖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

主伴胰岛素不足,或相反。患者为全年龄段但以中老年人为主>90%妊娠糖尿病(GDM)是指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要胰岛素或仅使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糖尿

病。≈4.3%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包括胰腺外分泌疾病引起的糖尿病、药物所致的糖尿病、胰岛素作用遗传性缺陷导致的糖尿病等。<1%定义1第二糖尿病►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据WHO估计,全球超过2.3亿糖尿病患者,预测到2025年上升到3亿•我

国现有糖尿病患者4千万,居世界第2位(第一位是印度,第三位是美国)•糖尿病已成为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重,威胁人类健康第二糖尿病►高血糖与高血脂和高血压一样,本身危害不大,但是其并发症危害很大►约70%的患者

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其中最主要最致命是心血管风险糖尿病的危害2优势高血糖并发症急性并发症优势慢性并发症第二糖尿病►高血糖并发症糖尿病的危害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病死率高达40%,多见于50~70岁●感染皮肤感染造成各种皮肤病,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造成肺结核发病率升高优

势急性并发症第二糖尿病►高血糖并发症糖尿病的危害2●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改变,失明等●糖尿病性心脏病变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等●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脑梗死,脑出血等慢性并发症第二糖尿病►高血糖并发症糖尿病的危害2●糖尿病神经病变病变部位以周围神经最为常见●眼

部病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等●糖尿病足患者因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真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慢性并发症第二糖尿病►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完全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饮食控制和药物降糖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对于I型糖尿病患者只能采用胰岛素治疗►对于II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糖尿病的药物治疗3第二糖尿病糖尿病的药物治疗3►II型糖尿病的治疗,对于早期确诊的患者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一般采取三步:饮食控制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注射传统口服降糖药物(单种)联合口服降糖药物(2种

)GLP-1类似物DPP-4抑制剂等促胰岛素释放在口服降糖药物逐渐耐受或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到一定程度后,需胰岛素直接注射基础胰岛素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伴随终生生活方式干预要贯穿全程第二糖尿病糖尿病的药物

治疗3►糖尿病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目前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有三点:1.直接补充胰岛素2.促进自身胰岛素功能补偿3.抑制体内糖类代谢后两者的靶点众多,因此针对不同靶点药物类型也比较多第二糖尿病糖尿病的药物治疗3►糖尿病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目前药物的降糖机制主要有三点:1

.直接补充胰岛素2.促进自身胰岛素功能补偿3.抑制体内糖类代谢后两者的靶点众多,因此针对不同靶点药物类型也比较多第二糖尿病糖尿病的药物治疗3►降糖药物的分类中药和西药之分►目前西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中药降糖品

种为我国特有,在临床上也仅用于辅助治疗。►西药降糖药物的分类胰岛素类西药注射类口服类肠促胰岛素类(GLP-1类似物)胰岛素促泌剂类噻唑烷二酮类直接补充胰岛素发挥肠促胰素效应促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双胍类抑制肝糖原分解延缓胃肠道碳水化合物吸收肠促胰岛素类(DPP-4抑制剂)抑

制GLP-1降解延长肠促胰素效应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磺酰脲类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同时促进肝糖原合成格列奈类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糖苷酶抑制剂类西药降糖药物的分类第二糖尿病降糖药物市场规模不断增加2014年已成为全球第3大用药品种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销售额增幅第二糖尿病(超)长效GLP-1类似

物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SGLT2抑制剂GK激动剂DPP-4抑制剂第二糖尿病►在降糖药物当中胰岛素类药物仍是主流除了I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外,约80%的后期II型糖尿病患者和口服降糖药物不

理想的患者都需要通过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因此胰岛素药物仍是当今对付糖尿病的最主要手段►在胰岛素类药物当中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是发展趋势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第二糖尿病►在降糖药物当中胰岛素类药物仍是主流►胰岛素类药物发展历史名称代表产品上市时间全球市场占比特点第一代:

动物胰岛素动物胰岛素1920年已淘汰免疫原性高第二代: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1970年≈20%起效时间固定易致低血糖第三代:胰岛素类似物(速效/长效)诺和锐,诺和灵,来得时1990年≈80%可调整起效时间血糖相对平稳第四代:胰岛素类似物(超长效)Degludec2013年-降糖平稳且

可减少注射次数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第二糖尿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优势:患者血糖曲线平稳,在有效降糖的同时,显著减少夜间低血糖风险,同时注射次数减少,大大提高患者顺从性实现长效的手段:不影响生物效应的情况下,将胰岛素与

载体相连,借助载体的优势实现长循环载体有:聚乙二醇,白蛋白等►在降糖药物当中胰岛素类药物仍是主流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第二糖尿病►在降糖药物当中GLP-1类药物机制新颖是降糖药物发展的另一趋势►GLP-1类药物特点●相比于胰岛

素类药物,能够避免胰岛素摄入过量导致的低血糖风险●相比单纯促进胰岛分泌的药物(如磺脲类、格列奈类)具有一定的胰岛β细胞保护功能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超)长效GLP-1类似物第二糖尿病►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由小肠分泌的肠促胰岛素,主要根据

体内的血糖水平来决定分泌量。GLP-1可以根据血糖水平直接刺激胰岛α细胞和β细胞的功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从而达到血糖依赖型的降糖效果。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超)长效GLP-1类似物第二糖尿病►GLP-1类似物:1)GLP-1在体内极易被二肽基肽酶-4(DPP-Ⅳ

)降解,半衰期仅1-2分钟,GLP-1类似物首要要求就是延长其血液留存时间2)GLP-1类似物均为多肽类药物,需要注射给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顺应性基于以上两点,GLP-1类似物的发展趋势(超)长效GLP-1类似物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

超)长效GLP-1类似物第二糖尿病►GLP-1类似物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2014年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上市和在研情况(超)长效GLP-1类似物第二糖尿病►DPP-4抑制剂类药物GLP-1在体内极易被二肽基

肽酶-4(DPP-4)降解,半衰期仅1-2分钟DPP-4抑制剂是通过抑制DPP-4的活性,阻止GLP-1失活,从而提高GLP-1的降糖效果DPP-Ⅳ抑制剂最大的优势:可以口服给药,相比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有更好的顺应性,其降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得到了广泛的共识降糖药

物研发方向4DPP-4抑制剂第二糖尿病►DPP-4抑制剂类药物在发达国家药物市场中,由于口服降糖药物具有很好的患者顺应性,DPP-IV抑制剂已成为糖尿病药物市场的主要增长点。目前全球上市的DPP-Ⅳ抑制剂已达5个,分别为西格列汀(20

06年)、维格列汀(2007年)、沙格列汀(2009年)、利拉利汀(2011年),阿洛利汀(2013)。其中由默克开发2006年上市的西格列汀在2012年的销售额达40亿美金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DPP-4抑制剂第二糖尿病►DPP-4抑制剂类药物降糖药物研发方

向42014年全球在研DPP-4抑制剂情况DPP-4抑制剂第二糖尿病►SGLT2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SGLT2)位于肾小球近端小管细胞表面,负责对滤过葡萄糖进行重吸收,返回血液。SGLT2抑制剂能够特异性抑制肾小球近端小管SGLT2,阻止对滤过葡萄糖重吸收,使得

过量的葡萄糖能尿液中排出,从而直接降低血糖的药物该类作用机制由于其非胰岛素依赖性,因此可以在II型糖尿病的不同阶段和部分I型糖尿病患者中适用SGLT2抑制剂以口服形式用药,且能够维持较好的血糖控制作用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SGLT2抑制剂第二糖尿病降糖药物研发方向

4SGLT2抑制剂2014年全球SGLT2抑制剂药物上市和在研情况第二糖尿病►GK药物葡萄糖激酶(GK)在控制血糖平衡和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它通过调节胰岛素释放和促进肝脏葡萄糖代谢的双重作用机制来降低血糖。GK激动剂有望成为新一代治疗2

型糖尿病的药物。目前罗氏公司的Piragliation和阿斯利康的AZD6370已相继进入II期临床阶段,有望在2020年左右上市。降糖药物研发方向4GK激动剂定义1高血压的危害2高血压的治疗药物3治疗药物研发方向4第三高血压定义1第三

高血压►高血压:以血压升高为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以原因不明的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由确定的其他疾病诱导的血压升高定义1第三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因◼遗传因素:有明显的

家族聚集性,60%有高血压家族史。◼环境因素:1.饮食:高钠、低钙、低钾、高蛋白质和饮食中饱和脂肪酸或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值较高,每天饮酒超过50g。2.精神应激:脑力劳动者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精神紧张的职业发病率高;噪声◼其他因素: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定义1

第三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皮质醇增多症◼主动脉缩窄高血压的危害2第三高血压►高血压与高血脂和高血糖一样,本身危害不大,但是其并发症危害很大,高血压的危害

2第三高血压►高血压致残率高高血压的危害2第三高血压►高血压致死率高高血压的危害2第三高血压►高血压不进行治疗高血压治疗药物3第三高血压►高血压治疗步骤未达到目标血压值(<140/90mmHg)开始或继续改善生活方式•减轻体重•限制饮酒•增加体育活动•限盐•适

量补钾•适量钙和镁•戒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考虑用药高血压治疗药物3第三高血压►五类主要的降压药物利尿剂1β阻滞剂2钙拮抗剂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5高血压治疗药物3第三高

血压利尿剂1►机理:排钠,减少细胞外液容量,降低血管阻力。►分类:噻嗪类、袢利尿剂、保钾利尿剂。►代表药物:氢氯噻嗪、速尿、螺内酯。高血压治疗药物3第三高血压β阻滞剂2►机理:抑制中枢和周围的RAAS;降低心排量►分类:β1受体阻滞剂、非选择性β(β1与β2)受体阻滞

剂、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倍他乐克、心得安、卡维洛尔高血压治疗药物3第三高血压钙拮抗剂3►机理:通过阻滞细胞外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减弱兴奋-收缩耦连,降低阻力血管的收缩反应性►分类:二氢吡啶类、非二氢吡啶类。►代表药物:硝苯地平

、维拉帕米和地尔硫卓高血压治疗药物3第三高血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4►机理:抑制周围和组织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使血管紧张素Ⅱ生成减少;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分类:巯基、羧基、磷酰基。►代表药物:卡托普利

、依那普利、福辛普利高血压治疗药物3第三高血压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5►机理:阻滞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亚型AT1,充分阻断血管紧张素Ⅱ;阻滞AT1负反馈引起血管紧张素Ⅱ增加,可激活AT2,能进一步拮抗AT

1的生物学效应►代表药物:氯沙坦、缬沙坦高血压治疗药物3第三高血压国际高血压药物发展历程高血压治疗药物3第三高血压作用机制优点缺点利尿剂价格低,降压作用平稳,缓慢,持续时间长长期使用可致低钾血症,影响血糖、血脂及血尿酸的代谢钙通道拮抗剂降压疗效和幅度较强,不影响血糖和血脂代谢引起心率加快,面部潮

红,头痛,下肢水肿β-受体拮抗剂降压起效快,强力,还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抗心率失常和防猝死的作用可致心动过缓,影响血脂代谢,高血脂病人慎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品种多,选择余地大,降压效果良好,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肥胖、糖尿病肾病、心衰、心梗及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引起刺激

性干咳,高血钾症、妊娠、肾动脉狭窄和严重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服用方便,比ACEI效果更好,作用持久平稳,不引起干咳价格高,轻微头痛、头晕,偶有高血钾不同机理高血压药品的优劣势比较治疗药物研发方向4第三高血压►高血压的治疗原则

是运用最小的有效剂量获得最佳临床疗效,并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因此为避免靶器官损伤,提升降压效果而不增加不良反应率►目前各类降压药各有利弊,复方制剂实现联合用药,降低单一药物的用药剂量,且方便服用,具有更好的依从性,成为高血压药物研发的方向单片复方

制剂成为近年来高血压药物开发主要方向定义1高血脂的危害2降血脂药分类3治疗药物研发方向4第四高血脂定义1第四高血脂►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清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脂和继发性高血脂原发性高血脂:继发性高血脂:定义1第四高血脂

►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清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一种疾病►分为原发性高血脂和继发性高血脂原发性高血脂遗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继发性高血脂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症淋巴瘤糖尿病酒精中毒等高血脂的危害2

第四高血脂高血脂的危害高血脂动脉内壁脂肪斑块沉积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脑梗死脑萎缩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的危害2第四高血脂高血脂的危害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死亡超过200万占疾病死亡人数的40%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降血脂药物治疗目的:降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

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按降血脂功能可分为4类1)降总胆固醇2)主要降总胆固醇兼降甘油三酯3)降甘油三酯4)主要降甘油三酯兼降总胆固醇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按作用靶点及药物结构特征分类1)胆酸螯

合剂2)HMG-CoA还原酶抑制剂3)烟酸及其衍生物4)贝特类5)普罗布考7)泛硫乙胺8)弹性酶8)不饱和脂肪酸,9)其他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以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药物1)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又称为他汀类,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疗效最好的降血脂药物●抑制胆固醇体内合成●降低血浆LDL和VLDL●升高HDL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以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药物1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临床常用他汀类: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罗苏伐他汀、匹伐他汀和氟伐他汀等该类药物常见副作用:一是因HMG-CoA受抑制而引起体内代谢障碍;二是直接毒性作用,如鼻炎,头疼,关节炎,胸痛,失眠,流感综合症等

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以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药物2)胆酸螯合剂主要为阴离子结合树脂,在肠道与胆酸不可逆结合,经粪便排出,这样可以达到:●降低脂质的肠道吸收●增加肝脏消耗胆固醇合成胆酸,

降低血液TC和LDL●通过肠道HDL合成增加血浆HDL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以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药物2)胆酸螯合剂胆酸螯合剂是公认的降低TC的有效药,但不良反

应多:主要是肠胃道反应,恶心,腹胀,便秘腹泻肠梗阻等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以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药物3)多烯脂肪酸类(亚油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与TC结合为酯,促进其降解为胆汁酸随胆汁排出,降低血浆中TC和TG水平,对HDL和LDL没影响。主要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症但是降脂作用偏弱,剂量大才有作用,但是用量太大会引起不良反应,临床使用不多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

可分为两大类第一、以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药物4)普罗布考降低TC合成、促进TC分解使血浆TC胆固醇和LDL降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加血浆HDL不良反应明显,主要是肠胃道反应,恶心,腹胀,便秘腹泻肠梗阻等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

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一、以降低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为主的药物5)泛硫乙胺作用机制:促进脂肪酸β氧化和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有效降低TG、TC、LDL,并可升高HDL。泛硫乙胺与他汀类药物相比,其降低LDL-C的作用较弱,但其降低TG作用强于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

物相比,其降低TG的作用稍弱。泛硫乙胺治疗高脂血症,不良反应轻微,用药安全性优于他汀类药物和贝特类药物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二、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的药物1)贝特类降

甘油三酯最有效的药物,是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首选药物临床使用的该类药物有低氯贝特、非诺贝特、益多酯,苯扎贝特,吉非贝特等●降低血浆TG水平●降低肝脏中VLDL的合成与分泌●升高HDL,强于他汀类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

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二、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的药物1)贝特类常见不良反应:恶心,胃痛,腹胀腹泻等肠胃反应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二、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的药物2)

烟酸及其衍生物该类药物是最早应用的降脂药,目前常用的:烟酸,烟酸维E酯,烟酸肌醇酯,阿昔莫司等●降低血浆TC、TG和LDL水平●抑制肝脏中VLDL的合成与分泌●升高HDL,强于他汀类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第二、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的药物2)烟酸及其衍生物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红斑、潮热、皮肤瘙痒、头疼、乏力等、降血脂药的分类3第四高血脂►根据主要治疗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第二、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的药物3)弹性酶阻止胆固醇在体内的合成并促进其转化为胆汁酸,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主要用于

除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以外的高胆固醇血症,调节血脂的能力较弱,一般作为辅助用药几乎无副作用治疗药物研发方向4第四高血脂1原有药物的剂型开发2针对新靶点的药物开发治疗药物研发方向4第四高血脂1原有药物的剂型开发►缓释制

剂或者控释制剂主要是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保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和药效的稳定,降低不良反应例如洛伐他汀控释片,烟酸缓释制剂等►复方制剂两种以上降脂药的复方制剂,联合用药可以实现药效互补,提高降脂效果,同时也可以降低不良反应治疗药物研发方向4第四高血脂2针对新靶点的

药物开发►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的缺失或者抑制,能够显著降低体内LDL针对PCSK9的单抗药物已经上市,但是抗体药物需注射给药(2-4周/次),且价格高现在方向:开发针对PCSK9的小分子口服抑制剂(辉瑞,CVI正在开发)治疗药物研发方向4第四高血脂2针对新靶点的

药物开发►胆固醇酯酰基转移酶(ACAT)通过抑制ACAT,使机体吸收胆固醇减少,降低TC现在方向:开发针对ACAT的小分子口服抑制剂治疗药物研发方向4第四高血脂2针对新靶点的药物开发其他新靶点►胆固醇酯转蛋白►固醇断裂活化蛋白等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