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PPT
  • 阅读 38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7 页
  • 大小 751.996 KB
  • 2023-04-03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医学课件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医学课件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医学课件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医学课件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医学课件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37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医学课件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共(37)页,751.996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4044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一、药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一)概念⚫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药物:一般是指用于预防(保健)、治疗、诊断疾病及某些特殊用途(如避孕、堕胎等)的化学物质。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药物

特点:1.通过影响原有组织器官的功能水平而产生作用,不能付与新的功能。2.只对生活机体产生影响。3.大多数药物是小分子化学物质。药物的来源:1.古代:植物、动物、矿物2.现代:人工合成品、生物制品、基因工程药物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食物药物毒物(二)

药理学研究的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3.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4.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

院药理学教研室(三)药理学的学科任务:1.阐明理论2.指导用药3.开发新药4.发展中医药5.二、药理学发展简史6.三、药理学的研究方法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1、基础药理学方法(1)实验药理学方法整体实验离体实验(2)实验治疗学方法

2、临床药理学方法3、新技术应用四、药理学在新药研究中的任务1.新药概念2.药理学任务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一、概念和分类(一)概念l药物作用:是指药

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l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机能或形态的改变。(二)分类1、根据用药目的分为:1)对因治疗2)对症治疗例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2、根据作用部位分为:1)局部作用

2)吸收作用2)3、根据作用产生的先后顺序:3)原发作用2)继发作用4)4、根据药物作用机制,可将药物的基本作用归纳为三个方面:(1)调节功能兴奋(亢进)抑制(2)抗病原体及抗肿瘤(3)补充不足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

研室二、选择性1、定义:多数药物在适当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这种现象是药物作用的选择性。2、选择性的相对性:选择性是相对的,并与剂量密切相关,随着剂量增大,选择性下降。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

学教研室3、原因:药物的化学结构、机体的组织结构及生化功能、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药物与受体结合、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三、量效关系定义:药物的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加强,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一)剂量定义:一般是指药物每天的用量。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

院药理学教研室效应无效量阈剂量极量常用量剂量无效量:不出现效应的剂量。阈剂量:刚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出现中毒的剂量。比阈剂量大而又小于极量之间的剂量,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

教研室(二)量效曲线药理效应按性质可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两种:•量反应:效应的强弱呈连续性量的变化者。用绝对数量表示。•质反应:药物效应的强弱,用阳性或阴性反应率来表示。量效曲线(1)量反应量效曲线(2)质反应量效曲线量效曲线图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1

)量反应量效曲线•强度(效价):指药物作用强弱的程度。•效能:指药物产生的最大效应。•量效变化速度:•差异:剂量(对数)效应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2)质反应量效曲线:▪半数有效量(ED50):能够引起实验动物一半出现阳性反应的剂量。▪

半数中毒剂量(TD50):能够引起实验动物一半出现中毒反应的剂量。▪半数致死量(LD50):能够引起实验动物一半出现死亡的剂量。▪治疗指数(TI):在药物研究时用来表示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曲线图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

理学教研室LD50ED50TI=或TD50ED50此数值越大,表示有效剂量与致死剂量(或中毒剂量)间距离越大,越安全。ED50LD50LD50ED50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四、构效关系定义:是指药物的结构与药物活性或毒性之间的关

系。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第二节药物的不良反应概念:•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物对机体能产生预防和治疗作用,同时也会出现不良反应。•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

或产生对病人不利的反应。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是药物本身所固有的两重性作用。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一、不良反应的种类1、副作用:定义: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特点:•与治疗

作用同时发生的药物固有的作用。•危害不大,可以自行恢复。•副作用可以随着治疗目的而改变。•通常是不可避免的。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2、毒性反应:定义:指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机体损害性反应。•急性毒性:剂量

过大而立即发生。多损害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功能•慢性毒性:长期使用而逐渐发生。常损害肝、肾、造血器官及内分泌等器官。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3、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定义:指少数人对某些药物产生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特点:1)过敏体质的患者易发生。2)与药物的原药理作用、使用剂量及疗

程无关。3)过敏体质患者不易消退。4)可能存在交叉过敏现象:机体对一种以上的物质存在过敏。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分类:1.过敏性休克2.免疫复合体反应3.细胞毒性反应4.迟发细胞反应5.4、后遗效应:指停药后

原血要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而残存的药理效应。6.5、继发反应:是指药物发挥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6、特异质反应:指少数病人对某些药物特别敏感,产生作用性质可能与常人不同的损害性反应。7、三致1)致畸作用:药物通过

妊娠母体进入胚胎干扰正常胚胎发育。2)致癌作用:药物造成DNA或染色体损伤,使抑癌基因失活或原癌基因激活,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3)致突变作用:药物损伤DNA、干扰DNA复制所引起的基因变异或染色体畸变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8、药物依赖性:指病人连续使用某些药物以后,产生一种不可停用的渴求现象。(1)生理依赖性:(躯体依赖性、成瘾性)特点:•反复使用某些药物以后造成的一种身体适应状态。•参与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强烈的戒断症状。•不能自控。毒品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

研室(2)心理依赖性:(精神依赖性、习惯性)特点:•某些药物使用以后可产生快乐满足的感觉,在精神上形成周期性不间断使用的欲望。•机体无生理、生化的改变。•不产生明显的戒断症状。•可以自控。烟草酒精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二、药物滥用三、不良反应研究与监测1、临床前毒理学

研究2、临床不良反应监测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原理):是指研究药物在何处起作用及如何起作用。分类:1、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2、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一)受体概念长春中

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1、受体: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种能选择性地同相应的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药物等相结合,并能产生特定生理效应的一种大分子物质。2、配体:是指内源性递质、激素、自体活性物质或结构特异的药物。3、受点:受体某个部位的构象具有高

度选择性,能正确识别并特异地结合某些立体特异性配体,这种特异的结合部位称受点。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二)受体起源(三)受体类型1、细胞膜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例如:胆碱受体、肾上腺

素受体2、胞浆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胞浆内。例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性激素受体3、细胞核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核内。例如:甲状腺素受体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四)受体特点1.特异性2.敏感性3.饱和性4.可逆性(五)受体特异性的相对性例:肾

上腺素可以激动α、β受体β受体可以与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结合药物+受体复合物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六)受体与药物结合药物(多数)+受体结合(通过分子间的吸引力、离子键、氢键)引力不大,容易解离,可

逆性结合,故药物作用时间比较短暂。药物(少数)+受体结合(通过共价键),结合牢固、不易解离,药效持久。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引起生理效应,须具备两个条件:1、亲和力: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亲和力是作用强度的决定因素。2、内在活性(效应力):是

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是药物最大效应或作用性质的决定因素。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根据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反应可分为三类:(1)激动药(兴奋药):指既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的内在活性的药物。(2)拮抗药(阻滞药):是指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

物。按作用性质分为:•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3)部分激动药:具有激动药和拮抗药双重特性,亲和力较强,但内在活性弱。拮抗药图片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激动剂拮抗剂部分激动剂亲和力++

++++内在活性++-+比较: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七)受体储备(八)受体调节定义:指受体与配体作用,使有关受体的数目和亲和力产生变化。分为两种情况:1、衰减性调节:表现该受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耐受现象。2、上增性调节:表现为该受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长春中医药

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九)药物-受体作用学说(十)跨膜信息传递的受体分类(十一)跨膜信息传递二、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1、影响酶2、影响离子通道3、影响转运4、影响代谢5、影响免疫6、理化反应7、导入基因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