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课件.ppt,共(92)页,4.565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950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药物不良反应与安全用药2023/3/312药物具有双重性药物是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它可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能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还可以减轻、治愈病人的疾病,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但药物治疗本身也存在危
害,它能损害患者,造成残疾,甚至死亡。没有安全的药物,只有安全的医生。2023/3/313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品: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特点:双刃剑——风险与效益并存,疗效与不良反应同在。药品不良反
应监测目的:通过有效手段,发现、预警,降低风险。2023/3/314“药害”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药物性损害(药害)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位于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居第5位。药物性损害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2
3/3/315被“反应停”夺去胳膊的孩子们2023/3/316各国各地区发生的“药害”(1)序号时间国家地区药品名称治疗用途引起疾病及后果11922-1934欧洲美国氨基比林退热粒细胞缺乏症,美国死亡1981人欧洲死亡200余人21935-1937美国二硝基酚减肥白内障,骨髓抑制,死亡177人
31937-1938美国磺胺酏剂消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中毒358人,死亡107人41900-1940欧洲美国蛋白银尿道杀菌银质沉淀,死亡100人以上51939-1950威尔士(英)甘汞泄剂驱虫肢端疼痛,儿童死亡585人6193
6-1950美国黄体酮先兆流产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600余人71953欧洲美国非那西丁止痛退热肾损害、肾功能衰竭2000余人2023/3/317各国各地区发生的“药害”(2)序号时间国家地区药品名称治疗用途引起疾病及后果81954-1956法国二碘二乙基疮肿,葡萄球菌感染神经毒性、
视力损害、中毒性脑炎、中毒270人91959-1962美国三苯乙醇降低胆固醇白内障、乳房增大、阳痿、脱发1000余人101959-1962欧洲日本反应停催眠,妊娠呕吐畸胎,多发性神经炎,12000人111960-19
66澳大利亚英国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哮喘心律紊乱,心动过速,死亡3500人121965-1972日本氯碘喹肠道感染SMON症7895人,死亡近1/20131966-1972美国己烯雌酚先兆流产少女阴道腺癌300例141970-
1979英国心得宁心律失常眼-皮肤黏膜综合症2023/3/318近年报道的药品不良反应(1)苯丙醇胺(PPA)使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增加,很多国家在2000年11月撤走了含PPA的产品。西沙必利(普瑞博思)大剂量可引发心
律失常,美国在2000年3月已经停止销售,有些国家减小剂量。2023/3/319近年报道的药品不良反应(2)西立伐他汀(拜斯亭)可引起致死性横纹肌溶解,2001年8月8日已经撤出市场。马兜铃酸(龙胆泻肝丸)可引起严重肾病,已经修改处方
,改用毒性较小的木通入药。2003年3月1日撤销了关木通的药品标准。2023/3/3110近年报道的中药不良反应牛黄解毒片致剥脱性皮炎;复方甘草合剂致严重头痛和眩晕;黄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葛根素注射液致发热和溶血性贫血;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致血管红肿和过敏性咳嗽;
曲克芦丁注射液致肝功能异常。-国家药物不良反应通报2023/3/3111万络(罗非昔布)的撤出默沙东公司今年10月主动从全球市场上撤出万络原因:在服用万络25mg,18个月后开始,与安慰剂相比,病人发生心血管
事件(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相对危险增加。衡量病人的风险与效益比。2023/3/3112最新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文迪雅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含钆造影剂发生肾源性系统纤维化(NSF)的风险增高头孢曲松钠不能与钙并用左
氧氟沙星相关的血糖异常与肝损害严格限制抑肽酶的适应症;加入了有关肾功能衰竭的新警告;加强了过敏反应的警告罗西汀增加成年患者自杀风险多潘立酮相关的心律失常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增加髋骨骨折的风险戈舍瑞林相关的男性精神异常2023/3/3113美国1997年1月1日-2000年
12月21日因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从市场上撤出的处方药药物药物类别批准日期撤出日期撤出理由芬氟拉明食欲抑制剂1993.6.141997.6.17心瓣膜病右芬氟拉明食欲抑制剂1996.4.291997.9.15心瓣膜病特非那定抗组胺药1995.5.81998.2.27尖扭室速
米贝拉地尔心血管药1997.6.201998.6.8减慢心率阿司咪唑抗组胺药1988.12.191999.6.18尖扭室速曲格列酮降糖药1997.1.292000.3.2肝衰竭阿洛司琼胃肠道药2000.32000.12缺血性结肠炎格帕沙星抗生素1997
.11.61999.11.1尖扭室速溴芬酸止痛/麻醉1997.7.151998.6.22肝衰竭2023/3/3114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数据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s缩写为:ADR)因ADR就诊的病人占门诊病人的2~3%因ADR住院的病人占住院病人的0.3%~5%住院病人
ADR的发生率为10%~20%住院期间因ADR死亡的占0.24%~2.9%-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23/3/3115有关药物不良反应的数据2006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369392份。其中,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26294份,占7.1%;来自医疗
机构的病例报告341528份,占92.5%;来自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病例报告24890份,占6.7%;来自个人的病例报告2974份,占0.8%。全国每百万人口平均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284份。2023/3/3116我们
(医、药、护)的责任?医院应加强药物临床安全性的管理因为这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也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责任所在。医院应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这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2023/3/3117药物临床安全性管理涉及药物使用的全过程,与多种
因素有关。◼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用药失误◼医、药、护专业人员的药物知识与责任◼患者的特征与依从性◼药品管理体制2023/3/3118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who)药物不良反应(ADR):药品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解生理机能过程中,给予正常剂量的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的
和与作用目的无关的反应。药物不良事件(ADE):某种药品在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疗事件,但该事件并不一定与该药品有因果关系。2023/3/3119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我国):✓《办法》: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
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失误)引起的反应。2023/3/3120如何理解ADR的含义?药品是合格的;发生的有害反应用法用量是正确的;叫不良反应。与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有本质的区分;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给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职责。2023/
3/3121几个相关概念: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引起死亡;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4.对器官
功能产生永久损伤;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2023/3/3122ADR的分类(1)按临床表现与药理作用分A型和B型:A型:是指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其程度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容易预测,发
生率较高而死亡率较低。2023/3/3123ADR的分类(2)B型:是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具体病人身上是否会出现,在药物研究阶段的常规毒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低但死亡率较高。2023/3/3124ADR包括(1):副作用(sidee
ffect):主要指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伴随其治疗作用而出现的其他不期望的有害作用。2023/3/3125ADR包括(2):毒性作用(toxiceffect):药物在超过治疗剂量时能引起人体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和脏器、器官的功能或形态方面的损害,这是药物的毒性作用,也叫毒性反应。
2023/3/3126ADR包括(3):三致作用:指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这些作用可认为是毒性作用的特殊例子。2023/3/31271.致畸作用:某些药物经孕妇服用后能引起婴儿的先天性畸形。◼这些药物有:沙利度胺
、己烯雌酚、丙咪嗪、苯丙胺、氯丙嗪、碳酸锂、甲胺蝶呤、巯嘌呤、白消安、环磷酰胺、雄性激素、孕酮、安定、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氟哌啶醇、阿司匹林、奎宁、四环素、链霉素、乙胺嘧啶、华法林、双香豆素、甲苯磺丁脲、氯磺丁脲、某些糖皮质激素等。三致作用①2023/3/3128三致作用②2.致癌作用:
有些药物长期服用以后,能引起机体某些器官、组织、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良性或恶性肿瘤。◼这类药物有:己烯雌酚、左旋苯丙氨酸氮介、苯丁酸氮介、环磷酰胺、右旋糖酐铁、非那西丁、羟甲烯龙、利血平、多巴胺、氯霉素、苯妥英、苯巴比妥、异烟肼、保泰松、苯丙胺、黄体酮、氯贝丁酯、煤焦油软
膏等。2023/3/3129三致作用③3.致突变作用:是指药物引起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及其中的脱氧核糖核酸的构成和排列顺序发生变化,进而使某些器官在形态、功能上发生病变。2023/3/3130ADR包括(4):过
度作用(excessiveeffect):是指药物效应超过了预期的程度。◼如降压药引起了低血压,降糖药引起了低血糖,抗凝血药致出血等。2023/3/3131ADR包括(4):首剂效应(firstdoseeffect):指一些病人在初服某种药物时,由于机体对药物作用尚未适
应而引起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如哌唑嗪,引起的首剂效应表现为:恶心、头晕、头痛、心悸、嗜睡、体位性低血压、休克等。2023/3/3132ADR包括(5):继发反应(secondaryeffect):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的间接结果。◼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对药
物敏感的细菌被杀灭,而一些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抗药性的细菌趁机大量繁殖,引起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噻嗪类利尿药引起的低血钾可使病人对强心药地高辛不耐受。2023/3/3133ADR包括(6):后遗效应(aftereffect):指停止用药后遗留下来的生物学效应,遗
留的时间有长有短。◼如服用巴比妥次日清晨的宿醉现象,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和肾上腺功能减退等。◼有些药物可引起难以恢复的器质性损害,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大剂量的呋塞米(速尿)等引起的听力丧失等。2023/3/31
34ADR包括(7):撤药反应(withdrawalresponse):一些药物在长期应用后,机体对这些药物产生了适应性,若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易使机体的调节机能失调而发生功能紊乱,导致病情或临床症状上的一系列反跳,回升现象后疾病加重等,即出现了撤药综合征。◼如停用抗高血压药出现血压反跳以及心
悸、出汗等症状;◼停用巴比妥类药物出现不安、精神错乱,惊厥等症状。2023/3/3135ADR包括(8):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action):本质上是一类病理性免疫反应。◼有些药物如某些生物制品,本身可以是完全抗原。有些药物如
某些抗生素或者其杂质,在人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才能变成完全抗原。◼临床表现为皮疹、血管水肿、休克、哮喘、血清病综合症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不良反应,而且其发生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023/3/3136
药物过敏引起的皮疹2023/3/3137药物引起的局部过敏反应2023/3/3138过敏反应的特点往往与用药剂量大小无关;一般只在用药者中的少数人身上出现;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有一定的潜伏期;有时皮试会
出现假阴性;可发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某些疾病可使药物对机体的致敏性增加。2023/3/3139过敏反应的分型过敏反应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反应➢速发型反应又分为Ⅰ、Ⅱ、Ⅲ型。2023/3/3140速发型过敏反应➢Ⅰ型:如过敏
性鼻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Ⅱ型:也称细胞毒型变态反应,如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Ⅲ型:也称免疫复合物过敏反应,如血清病综合征、药物热
、过敏性脉管炎等。2023/3/3141迟发型过敏反应➢也称Ⅳ型过敏反应;➢是由于致敏的T淋巴细胞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而引起,如过敏性皮炎等,一般要经过48~72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出现,发病过程中没有抗体或补体的参与,多数没有个体差异。2
023/3/3142ADR包括(9):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cy):指个体对有些药物的异常敏感。该反应和遗传有关,与药理作用无关,大多是由于机体缺乏某种酶,使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致。◼如乙酰化酶缺乏者,服用异烟肼后易发生多发性神经炎
,服用肼屈嗪后易出现全身性红斑狼疮综合征。2023/3/3143ADR包括(10):依赖性(dependence):是反复地(周期性或连续性)用药所引起的人体心理上或生理或兼有两者的对药物的依赖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药物的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
性和生理依赖性。2023/3/3144药物的依赖性①:精神依赖性(psychicdependence):➢又称心理依赖性:凡能引起令人愉快意识状态的任何药物即可引起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者为得到欣快感而不得不定期或连续使用某种药物。身体依赖性(phys
icaldependence):➢又称生理依赖性:用药者反复应用某种药物造成一种适应状态,停药后产生戒断症状,使人非常痛苦,甚至危及生命。①2023/3/3145药物的依赖性②:➢能引起依赖性的药物,常兼有精
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阿片类和催眠镇痛药在反复用药过程中,先产生精神依赖性,后产生身体依赖性;➢可卡因、苯丙胺类中枢兴奋药主要引起精神依赖性,但大剂量使用也会产生身体依赖性。➢但少数药物如致幻剂只产生精神依赖性而无身体依赖性。2023/3
/3146ADR的发病机制A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B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2023/3/3147A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①:药代动力学方面的因素➢药物的吸收:脂溶性药物易吸收,水溶性药物吸收不规则,个体差异大。➢药物的分
布:药物分布与血流量、血浆蛋白结合情况、与组织的亲和性有关。➢药物的生物转化:药物经代谢减活或经代谢释放活性。➢药物的排泄:药物排泄与排泄器官功能有关。2023/3/3148A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②:影响体内的离子平衡➢有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干扰了体内的离子平衡。靶器官的敏感性增加➢药物
与机体作用的靶器官或受体由于某种原因敏感性增强而发生A型不良反应。2023/3/3149B型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药物方面的因素➢有些不良反应不是由药物的有效成分引起的,而是一些添加剂或杂质引起的。机体的因素➢人体内在遗传、新陈代谢、酶系统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常或缺陷,平时不一定表现出来,一旦接触某些药
物后就会暴露出来,出现一些不良反应。2023/3/3150产生ADR的原因药物方面的原因机体方面的原因环境方面的原因药品研究的局限性因素2023/3/3151药物方面的原因药物的理化性质和化学结构药物剂量
、剂型和给药途径连续用药的时间、滴注速度药物的相互作用、配伍变化2023/3/3152机体方面的原因用药者的种族和民族性别、年龄、血型用药者的病理状况肝脏疾病的影响肾脏疾病的影响饮酒和食物的影响个体差异、遗传性缺陷等特殊人群2023/3/3153环境方面的原因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的污
染等。食品、饮料的添加剂等。家畜、家禽饲料中加入的激素、抗生素等。各种肉类、鱼类中残留的药物等。2023/3/3154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局限性安全性试验中的急性毒性、长期毒性试验和特殊毒理试验,受试验方法、条件及试验水平的限制;动物
与人体生理存在差异2023/3/3155药品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2)新药临床研究的局限性(1)病例少(Ⅰ期20-30例;Ⅱ期100对;Ⅲ期300例);(2)研究时间短;(3)试验对象年龄范围窄(不包括老年人
和儿童)(4)用药条件控制严格(肝肾疾病,妊娠)(5)研究目的单一(主要考察疗效)药品在经过科学研究和严格审查才被审批上市;上市后药品依然存在安全风险。2023/3/3156进行药品上市后监测?因为一些少见或罕见、潜伏期长的不良反应及与其它药品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
反应难以被发现,需要通过药品上市后去监测、收集、分析其不良反应。2023/3/3157ADR发生率的表示方法国际医学科学组委会(CIOMS)推荐:◼十分常见≥10%◼常见<10%≥1%◼偶见<1%≥0.1%◼罕见<0.1%≥0.01%◼十分罕见<0.
01%2023/3/3158影响药品使用临床安全性的因素药物患者医务人员药物本身年龄医师药物相互作用性别药师药物制剂遗传护士药物使用感应性疾病依从性2023/3/3159药物因素药物本身的作用◼一种药有多种作用,有有
益的作用也有不良的作用,这些不良的作用可引起患者产生不期望的或有害的反应,造成损害。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药物:多种药物合用也会有不良反用。◼药物与食物:与食物相互作用也可造成损害。◼药物与疾病:与疾病相互作用也应引起注意。2023/3/3160药物因素药物制剂:制剂的安全性不仅和其主要
成分有关,也与主要成分的分解产物和副产物、以及制剂中的溶剂、稳定剂、色素、赋型剂等有一定关联。药物使用:与药物使用不当有关;如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滴注速度过快、用药途径错误、配伍不当、重复用药,忽视用药注意
事项和禁忌症等。2023/3/3161ADR与合并用药品种数的关系54281040102030405060合用2-5种合用6-10种合用11-15种合用16-20种合用2-5种合用6-10种合用11-15种合用16-20种2023/3/3162患者因素年龄:注意儿童、老人用药。性别:注意
男、女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遗传:遗传基因不同对药物反应也不同。感应性:注意有些患者对药物特别敏感。疾病:疾病能改变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依从性:注意患者能否正确用药的行为。2023/3/3163医务人员因素医师:医师是疾病诊断、药品处方的主要责
任者。药师:药师是药品提供者和药物安全性监测者。护士:护士给药是整个用药过程的最后一环,对安全用药十分重要。2023/3/3164药物临床安全性监测管理1、充分发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2、提高临床医
务人员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3、强化临床医务人员的职责4、对患者普及正确用药知识5、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2023/3/3165充分发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医院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用药意外不能完全归咎于个人行为
,而主要与组织机构和管理系统有关。《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协调、指导全院的合理用药和药品管理。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对保障患者用药安全负有十分重要的责任。2023/3/3166提高临床医务
人员安全用药意识和水平药物性损害是医师、药师、护士要经常面对的问题;一个合格的临床医务人员应全面了解药物的利弊,并具有处理药物性损害的能力;医师、药师、护士都应该系统学习和掌握药源性疾病和安全用药的知
识、即从临床角度掌握致病药物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从药物学的角度掌握药物的合理、安全使用、以及安全性监测、管理和ADR报告。2023/3/3167强化临床医务人员的职责医师:医师对疾病进行诊断、下医嘱或处方是处于药
物使用整个过程中的第一阶段,也可以说是药物引起损害的起点。2023/3/3168医师的职责1、充分了解患者病情,作出正确诊断,提出正确治疗方案。下医嘱或处方前详问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2、选择正确的药物、剂量、途径、使药物在合适的时刻、合适的部位达到合适的浓度,并持续合适
的时间。3、对患者的临床体征和症状及有关实验室数据进行监测,定期分析药物的利弊,不断完善药物的治疗方案。2023/3/3169医师的职责4、对特殊人群的用药应多加注意:老人:病多,用药品种多,应提醒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小儿:对药物的反应不同于成人,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
孕妇:尤其是妊娠初期3个月应尽量避免用药,以免致畸。哺乳期妇女:注意有些药可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引起不良反应。2023/3/3170医师的职责5、肝病、肾病患者需要调整剂量。6、应用对器官有损害的药物时,需按规定检查器官功能。7、用药品种合理,避免不必要的联合用药,还应了解患者自用药情况,以免发生药
物相互作用。8、应用新药时,必须掌握有关资料,慎重用药,严密观察。9、用药过程中,应注意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早期症状,以及时停药和处理,还应注意药物的迟发反应(有的数月或数年)。2023/3/3171医师的职责10、医师书写处方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不规范的书写常可造成差错使患者受损。应注意:缩
写:书写潦草时易误解。小数点:如可能,尽量不用。用药目的:应写清楚。用法:尽量不用遵医嘱、必要时、自用等。2023/3/3172医师的职责11、医师要向患者或家属解释所用药品的作用和用途,以及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
良反应。12、医师应对个别患者进行随访,并定期评价是否需要继续用药。2023/3/3173强化临床医务人员的职责药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是药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药师在干预不合理用药和多学科合作以发现、调研、处理、预防药物性损害的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2023/3/3174药师的职责1、调剂配
发工作:药师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处方制度,认真审查核对,发出药品应注意患者姓名、用法、用量、并交待注意事项。应做到5个正确:正确患者正确药物正确剂量正确途径正确时间2023/3/3175药师的职责2、药物临床使用工作: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对重点患者实施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给药方案,指
导合理用药;指导护士做好药物请领、保管和正确使用工作。2023/3/3176药师的职责3、药物安全信息工作:收集临床药物安全信息;加工、整理、储存、反馈药物安全信息;建立药物安全信息数据库;加强与医师、护士的交流,为他们提供有关药
物治疗方案、正确用药、药物性损害防治的信息与建议;宣传安全用药知识。2023/3/3177药师的职责4、临床药物安全性调研与评价:药师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对产生预警信号的药物作进一步的调研,并对其利弊做出评价。2023/3/3178药师的职责5、药品采购保管工作:药师应按规定进
行药品的采购;药师要严格执行药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验明药品合格证明和其他标示;加强药品管理,定期对贮存药品进行抽验,以保证药品质量。2023/3/3179强化临床医务人员的职责护士:护士给药对住院患者而言,是整个用药过程中的最后一
环。由于诸多原因而造成在给药对象、药物品种、药物配伍、给药途径、给药技术等方面发生失误而使患者受损。2023/3/3180护士的职责1、在用药前应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和药物不良反应史:核对床号、姓名、药名、规格、用法用量及时间;注意药品的外观和失效期;用药中应观察药物反应,对不良反应做出处理。202
3/3/3181护士的职责2、护士应保证患者按规定用药:静脉给药时,要注意静脉液体的配制,有无配伍变化;注意一些药物的稀释或溶解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控制滴注速率;加压输液时应正确掌握输液泵的使用,严密观察。2023/3/3182护士的职责3、护士应掌握药物的作用与用途,用
法与用量,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及其处理。4、护士应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所用药品的知识与应注意事项,并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2023/3/3183对患者普及正确用药知识患者是药物使用者,患者有权知道病情和药物治疗的情况,患者对所用药品
了解越多,不安全用药的情况会越少,因此医务人员应主动让患者多了解其用药的情况,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2023/3/3184对患者普及正确用药知识1、患者应让临床医务人员知道自身疾病的各种症状,过敏史,药物不良反应史,以及各种药物
应用的情况。2、患者应知道所用药品的名称、规格、用法用量、以及用药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3、患者应按治疗方案正确用药,否则可导致不良后果。2023/3/3185开展药物安全性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发达国家早已开展我国已经开展用药失误监测发达国家已经开展我国尚未开展2023/3/3186国际ADR监测的“起源”ADR监测源于反应停(沙利度胺)事件用于治疗:妊娠反应。不良反应:引起新生儿四肢短小、甚至没有臂部和腿部、手和脚直接连在身体上,有的
儿童还有心脏和消化道的畸形,多发性神经炎,造成“海豹肢畸形”,这就是震惊全球的“反应停”事件。2023/3/3187ADR带来的惨重后果一个“反应停”事件,仅当时的德国就有6000到8000例,日本约1000例的“海豹儿”。多发神经炎约1300例。死亡6000多例。2
023/3/3188“反应停”事件的教训与提示(1)有些国家的药品管理制度比较严格,如美国、法国等,这些国家就没有发生“反应停”事件。病人有病用药时千万不能忽略药物不良反应;新药研究及开发部门的科学家要认真对待药物不良反应;2023/3/3189“反应停”事件的教训与提示(2)药品
生产企业促销时要全面介绍产品的优、缺点;药品审批和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特别对药品说明书要求详细,实事求是,严禁“打埋伏”现象;加强药品上市后监测。2023/3/3190实施ADR监测报告的目的:保护大众保护产品保护患者保护患者保护患者2023/3/31912023/3/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