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课件

PPT
  • 阅读 34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35 页
  • 大小 887.000 KB
  • 2023-03-30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课件
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35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课件.ppt,共(35)页,887.000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921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LOGO-1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2-第一节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一.几个基本概念1.药物作用:药物与机体大分子间的初始作用2.药物效应:药物作用引起机体的反应举例:肾上腺素3.兴奋: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提高(肾上腺素)4.抑制:使组织、器官原有功能的降低(氯丙嗪)3-二.药物

作用的方式1.局部作用与全身作用(范围)局部作用:吸收入血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全身作用: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分布到机体相关部位发挥作用2.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式)直接作用:原发作用间接作用:继发作用,由直接作用引起一药物作用4-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作用的选

择性药物进入机体以后,只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另一些组织、器官则作用很弱甚至无作用,这种在作用性质和作用强度方面的差异,即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强心苷毛果芸香碱5-1.治疗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能达到防治疾病的

作用①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素(抗菌药)②对症治疗:治标:改善疾病症状(发热的治疗)2.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导致患者痛苦的反应①副作用:治疗剂量发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②毒性反应: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积蓄过多(三致)

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6-③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④撤药反应:突然停药病情加剧,又叫反跳⑤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接触致敏原)⑥特异质反应: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⑦三致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⑧继发反应:药物治疗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后果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7-一.剂量与效应(

量效关系)1.量反应:药理效应或强度的高低或多少,可用数字或量的分级表示:血压,血糖等无效量最小有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第二节药物的量效关系治疗量8-2.质反应:药理效应只用有无、阴性或阳性表示:死亡等①半数有效量

ED50:A量反应,最大效应一半时剂量B质反应,半数阳性反应时剂量②半数致死量LD50:质反应,半数死亡时剂量③治疗指数(TI)=LD50/ED50④安全范围=ED95与LD5之间距离⑤效能:最大效应⑥效价强度:性质相同药物之间的作用比较四量效

关系9-第三节药物的作用机制一.药物作用机制分类(一)非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1.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如:吸附,络合作用,酸碱中和,改变渗透压(二)特异性药物作用机制1.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抗代谢和促代谢药2.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干扰离子激素等转运3.对酶的影响:酶促或

酶抑制剂4.作用于细胞膜的离子通道5.影响免疫机制:免疫增强或抑制药10-二.药物作用的受体理论1.受体的概念①受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大分子物质,能特异性与药物或体内生物物质暂时结合识别、传递信息、产生生物效应②配体与药物配体:能与受体特异

性结合的物质(内源性和外源性)受点:受体上能准确识别并特异性与配体结合的特定部位,也即配体结合位点。药物的作用机制11-③作用于受体的药物,效应取决于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和药物的内在活性A.激动药:亲和力高,内在活性高。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B.

部分激动药:较强的亲和力,内在活性低,微弱的效应力药物C.拮抗药:阻断药,亲和力高,无内在活性,无效应力药物的作用机制12-药物的作用机制2.药物与受体结合后的反应13-3.受体的特性①饱和性:数量有限②特异性:有选择性③可逆性:可被置换④高灵敏

度:低浓度可产生高效应⑤多样性药物的作用机制14-4.受体调节①定义:指受体在与配体作用过程中,在各种生理、病理及药理因素的影响下,其数量、亲和力和效应力发生的变化②向上调节与向下调节激动剂向下调节,拮抗剂向上调节药物的作用机制LOGO-15第三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6-一.药物跨膜转运的方

式12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第一节、药物的体内过程17-1.被动转运药物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①简单扩散,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分子量小(200以下)、脂溶性大,极性小(非离子型)药物较易通过,离子型难以通过。②易化扩散

,药物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依靠载体有竞争性和特异性③滤过,直径小于膜孔(分子量﹤100)水溶性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动静压和渗透压差通过膜孔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8-●一、药物的跨膜转运19-2.主动转运药物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需要载体,需要能量,有竞争性和饱和性3.膜动转运胞饮胞吐一、

药物的跨膜转运20-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21-一、吸收1.吸收是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2.影响吸收的因素①药物因素:理化性质、药物剂型、给药途径②机体因素:吸收环境、吸收部位等3.各给药途径对吸收的影响①胃肠道给药A以被动扩散从胃肠黏膜吸收,主要是小肠B分子量小,脂

溶性大,非解离型易吸收药物的体内过程22-C首关效应口服药物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然后进入全身血液循环,有些药物进入肝脏就被肝药酶代谢,进入体循环的药减少,药物效应下降。活性药物大多数无活性药物极少数门静脉酶无活性或低活性物活性药物活性降低产生活性药物的体内过程23-②

注射给药静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等避免被破坏,起效快③吸入给药,气雾剂、粉雾剂等经肺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或治疗鼻咽局部疾病④皮肤给药,膜剂,贴剂,膏剂等可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药物的体内过程24-二.药物分布药物从血循

环系统到达细胞间液及细胞内液的过程。影响包括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①结合型药物无药理活性②饱和性③竞争性④可逆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药物的体内过程25-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3.药物与组

织的亲和力,碘甲状腺,钙骨骼4.药物的理化性质和体液的pH脂溶性或水溶性小分子易透过血管壁5.组织器官的屏障作用胎盘屏障血脑屏障药物的体内过程26-三.生物转化1.药物在药物代谢酶作用下,结构和药理活性发生的改变2.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反应第一相反应第二相反应3.药物代谢酶(专一性和

非专一性)①肝药酶,是肝内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易受药物的诱导和抑制。②专一性酶:对特定基团。例胆碱酯酶4酶的诱导和抑制(重点)药物的体内过程27-四.排泄1.药物的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或分泌器官从体内排出体外的过程。2.肾,主要排

泄器官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分泌肾小管的重吸收药物的体内过程28-药物的体内过程29-3.胆汁排泄:肝肠循环药物无活性结合物胆囊生物转化肝脏4.其他途径胆道小肠原型药物肠道吸收肠道酶门静脉药物的体内过程30-(一).时量,时效曲线1.时量,时效曲线以药物剂量或血药浓度为纵座

标,用药后时间为横座标,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绘制出一条曲线第二节血浆药物浓度动态变化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药峰时间,药峰浓度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31-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二)时量曲线的意义1、时量

曲线的形态的意义2、时量曲线的时间段潜伏期、显效时间、达峰时间、残留期3、曲线下的面积(三)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的动态变化1、稳态浓度与给药总量成正比2、稳态浓度的波动幅度与每次用药量成正比3、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32-.给药途径与药时

曲线的关系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33-药动学参数及应用1.表观分布容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状态时,体内总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意义(1)Vd反映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分布容积大的药物,组织分布广,反之则组织分布少。(2)推测药物分布范围。(3)推测药物剂量2.消

除半衰期(t1/2)血浆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时间。CXVdCX/=则为分布达平衡时血浆浓度若体内药量为血浆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34-3.时量曲线下面积(AUC)反映药物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4.生物利用度①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A,进

入体循环药量D,给药剂量;5.清除率(CL)①单位时间内多少容积的药物从体内被消除干净②是衡量药物消除快慢的指标%100=DAF血浆浓度的动态变化35-三.药物消除动力学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体内药物按瞬

时血药浓度(或体内药量)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2.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体内药物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3.非线性消除血浆药物浓度的变化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5747
  • 被下载 7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太赞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