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药剂学课件2.ppt,共(71)页,384.004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898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药剂学潜江市卫生学校三、混悬剂的稳定剂(一)助悬剂(二)润湿剂(三)絮凝剂、反絮凝剂(一)助悬剂概念:指能增加混悬剂中分散介质的粘度,从而降低微粒的沉降速度或增加微粒亲水性的添加剂。◼Stock’s公式的,
(1-2),◼微粒的亲水性---防止结晶转型1)低分子助悬剂:甘油:多用于外用制剂糖浆、山梨醇:用于内服,兼有矫味作用2)高分子助悬剂:分天然的和合成的两类天然:阿拉伯胶(粉末或胶浆,一般用量为5%~15%,稳定的pH值为
3~9)、西黄蓍胶(粉末或胶浆,因粘度大,一般用量为0.5%~1%,稳定的pH值为4~7.5)、琼脂(用量为0.35%~0.5%)、淀粉浆(2%)、海藻酸钠等。使用天然高分子助悬剂的同时,应加入防腐剂,如苯甲酸类、尼泊金类或酚类等,合成:甲基纤维素(用量为0.1%~1%,稳
定的pH值为3~11)、羧甲基纤维素钠(用量多为1%,稳定的pH值为5~10)、羟丙基纤维素等。它们的水溶液均透明。3)硅皂土是天然的含水硅酸铝(外用,常用浓度为2%~3%。pH值>7时,膨胀性更大,粘度更高,助悬效果更好)。(二)润湿剂:◼润湿剂系指能增
加疏水性药物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润湿性,以产生较好的分散效果的添加剂。表面活性剂类:HLB值在7~11之间。如吐温类、泊洛沙姆、聚氧乙烯蓖麻油类等溶剂类:常用的有乙醇、甘油等能与水混溶的溶剂。(三)絮凝剂、反絮凝剂絮凝剂使混
悬剂处于絮凝状态,以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反絮凝剂可增加混悬剂流动性,使之易于倾倒,方便使用。常用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及一些氯化物等作用种类四、混悬剂的制备(一)分散法:分散法制备混悬液与药物的亲水性有关。1、制备流程如下:药物粉碎→
加液研磨适宜粒度→加入稳定剂→加分散介质混匀◼亲水性药物:先干研磨到一定程度,再加液研磨,至适宜的分散度,然后加液至全量。如氧化锌、炉甘石、碳酸钙、碳酸镁、磺胺类等。加液研磨:粉碎时,加液研磨,使药物更易粉碎,微粒可达到0.1~0.5
μm。关键:使混悬微粒具有适当的分散度且粒度均匀,以减小微粒的沉降速度。◼疏水性药物:加入一定量润湿剂研磨,再加其它液体研磨,最后加水性液体稀释得均匀的混悬剂。◼质硬或贵重药物:采用水飞法。即将药物加适量的水研磨至细,再加入大量水搅拌,静置,倾出上层液体,残留的粗粒
再加水研磨,如此反复,直至符合混悬剂的分散度为止。将上清液静置,收集其沉淀物,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即得。◼“水飞法”可使药物粉碎到极细的程度。◼制备器械:乳钵、乳匀机、胶体磨(二)凝聚法1物理凝聚法:微粒结晶法,将药物制成热饱和溶液,在急速搅拌下加到另一不同性质的冷溶剂
中,通过溶剂的转换作用,使之快速结晶,可制成10um以下(占80%~90%)微粒,再将微粒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制成混悬剂。2化学凝聚法:系由两种或两种药物经化学反应生成难溶性的药物微粒,再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制成混悬剂。五、混悬剂的质量评
定(一)、微粒大小的测定◼是评定混悬剂质量的重要指标。◼方法:显微镜法、库尔特计数法等。(二)沉降容积比◼评价混悬剂的稳定性及稳定剂的效果。◼定义:沉降物的容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容积之比。◼F=V/VO=H/HO◼测定方法:将
100ml混悬剂置于刻度量筒中,摇匀。记下沉降前原始高度Ho,静置一定时间后,记下沉降物的高度为H,其沉降体积比为:F=(H/Ho)×100%,◼F值在0~1之间◼F值越大,表示沉降物的高度越接近混悬剂的原始高度,混悬剂就越稳定。(三)絮凝度测定◼式中,F----絮凝混悬剂的沉
降容积比;F∞----去絮凝混悬剂沉降容积比。◼β表示由絮凝引起的沉降物容积增加的倍数,β值愈大,说明混悬剂絮凝效果好,混悬剂愈稳定。β===FF∞V/V0V∞/V0VV∞定义为絮凝混悬剂的沉降容积比(F)与去絮凝混悬剂沉降容积比
(F∞)的比值。(四)重新分散试验◼优良的混悬剂经过贮存后再振摇,沉降物应能很快重新分散,这样才能保证服用时的均匀性和分剂量的准确性。◼用离心法考察混悬剂再分散性能。(五)ζ电位测定◼ζ电位的高低可表明混悬剂的存在状态。一般ζ电位在25mV以下,混悬剂呈絮凝状态;ζ电位为50~60mV时,
混悬剂呈反絮凝状态。(六)流变学测定◼测定混悬液的流动曲线(一般用旋转粘度计),由流动曲线的形状,确定混悬液的流动类型,以评价混悬液的流变性质.第六节乳剂(emulsions)一、概述(乳剂的概念、类型、组成、特点)二、乳化剂三、形成条件四、乳剂的稳定性五、乳剂的制备六、乳剂的质量评定一概述1定义
: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又称乳浊液。分散相、内相或非连续相(dispersedphase)分散介质、外相、连续相(externalphase)分散一种液体另一种液体乳剂非均相特征热
力学不稳定体系——聚集动力学不稳定体系——沉降或漂浮(一)乳剂的组成2、乳剂的组成、种类、特点基本组成:水相waterphase(W)—水或水溶液;油相oilphase(O)—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乳化剂emulsifier—防止油水分层的稳定剂其他组成防腐剂、调味剂、基本型O/WW/O(二
)乳剂的种类复合型W/O/WO/W/O内相外相内相外相水包油油包水水包油包水油包水包油水包油型油包水型O/W型乳剂W/O型乳剂外观乳白色油状色近似稀释性可用水稀释可用油稀释导电性导电不导电或几乎不导电水溶性颜料外相染色内相染色油溶性颜料内相染色外相染色O/W型乳剂和W/O型乳剂的区别根据大小分
类1.普通乳(emulsion)—1~100m。◼普通乳的粒径较大,通常在1~100m范围,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属于不稳定体系。2.亚微乳(Submicroemulsion)—0.1~0.5m◼常作为胃肠外给药的载体静脉注射乳均属亚微乳。3.纳米乳(
nanoemulsion)—10~100nm当乳滴粒子小于0.1m时,乳剂处于胶体分散范围,这时光线通过乳剂时不产生折射而是透过乳剂,肉眼可见乳剂为透明液体,这种乳剂称为纳米乳或微乳(microemulsion)或胶团乳(micellaremulsion),纳米乳粒径在0.0
1~0.10m范围。◼该种乳剂中的液滴具有很大的分散度,其总表面积大,表面自由能很高,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三)乳剂的特点①液滴的分散度大ー吸收快、药效好,生物利用度高;②油性药物的乳剂ー计量准确,服用方便;③O/W型乳剂—可掩盖不良味道;④外用乳剂ー改善皮肤、粘膜的
透过性,减少刺激;⑤静脉注射乳剂ー体内分布快、药效高,有靶向性。二、乳化剂(emulsifier)乳化剂是乳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乳剂形成、稳定性及药效发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加入乳化剂的意义:(1)降低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2
)形成乳化膜,阻止乳滴合并。(一)乳化剂的基本要求①有较强的乳化能力:油水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形成牢固的乳化膜;②有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无刺激性,(口服、外用、注射给药);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酸、碱、辅助乳化剂等。❖上述条件可作为选择或评价乳化剂的标
准。(二)乳化剂的种类1.天然乳化剂2.表面活性剂类3.固体微粒4.辅助乳化剂1.天然乳化剂⑴阿拉伯胶(acacia)⑵西黄蓍胶(tragacanth)⑶明胶(gelatin)⑷磷脂(lecithin)⑸杏树胶(almond)⑹胆固醇(choles
terol)⑺其它(others)多为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较强亲水性,能形成O/W型乳剂。乳剂形成时被吸附于乳滴表面,形成多分子乳化膜。多数黏性较大,能增加乳剂的稳定性。宜新鲜配制或加入适宜防腐剂2.表面活性剂类⑴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W型:硬
脂酸钠、硬脂酸钾、油酸钠、油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等。W/O型:硬脂酸钙常用于外用乳剂!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亲油性,乳化能力强,容易在乳滴周围形成单分子乳化膜,性质较稳定。⑵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脂肪酸山梨坦——(W/O型)span类,如20
,40,60,80等;聚山梨酯——(O/W型)tween类,如20,40,60,80等,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Myrij)——(O/W型)Myrij45,49,52等,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Brij)——(O/W型)Brij30,3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O/W型)(Poloxamer、Pl
uronicF68)(三).乳化剂选择原则1、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2、根据乳剂的给药途径选择①口服乳剂:②外用乳剂:③注射用乳剂3、根据乳化性能选择4、混合乳化剂的选择无毒,无刺激性,能形成O/W型乳剂,常用高分子化合物或聚山梨酯类为乳化剂。无刺激
性的表面活性剂类及固体粉末类乳化剂,O/W型或W/O型均可。常用脂肪酸山梨坦和聚山梨酯类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肥皂、有机胺皂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亦有应用,肥皂碱性强,不能用于破损皮肤。磷脂、泊洛沙姆应选择乳化性能强、性质稳定、无毒无刺
激性O/W或W/O五、乳剂的稳定性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酸败(一)分层定义:放置——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也叫乳析。分层的主要原因:密度差➢可逆过程---轻轻振摇即能恢复成乳剂原来状态;(界面膜、乳滴大小没有变)➢外观较粗糙,易引起
絮凝甚至破裂。➢质量好的乳剂其分层速度非常缓慢,以致不易觉察。分层特点(二)絮凝◼定义:乳滴聚集形成疏松的聚集体,经振摇即能恢复成均匀乳剂现象。——乳剂合并的前奏。◼絮凝的主要原因: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可逆过程;液滴及乳化
膜完整,但表示着合并的危险性。加速分层速度,暗示着稳定性降低。絮凝特点(三)转相定义:指乳剂类型的改变O/W型乳剂W/O型乳剂W/OO/W◆乳化剂的性质改变:O/W型乳化剂油酸纳+氯化钙W/O型;◆加入相反类
型的乳化剂;◆相比的影响。转相临界点:为转相时两种乳化剂的量的比值。此时乳剂不属于任何类型。转相的原因:不可逆(四)合并和破坏◼合并——乳滴周围的乳化膜被破坏,分散相液滴合并成大液滴。◼乳剂的破裂——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的现象。◼特点:不可逆
过程(乳化膜被破坏)(五)酸败抗氧剂防腐剂光、热、空气等微生物等变质乳剂有效措施五、乳剂的制备及常用设备(一)乳剂的处方拟定(二)乳剂中药物加入方法(三)乳剂的制备方法(四)常用乳化设备(五)举例(六)乳剂
的质量评定1.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2.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3.新生皂法4.两相交替加入法5.机械法(一)乳剂的处方拟定1.乳剂类型的确定(O/W,W/O)2.油相的选择3.乳化剂选择(二)乳剂中药物加入方法◼油溶性药物——先溶解于油相;◼水
溶性药物——先溶解于水相;◼药物既不溶于油相也不溶于水相——用亲和性大的液相研磨药物,再制成乳剂;◼——大量生产时,药物能溶于油的先溶于油,可溶于水的先溶于水,然后将乳化剂以及油水两相混合进行乳化。(三)乳剂的制备方法1干胶法:油+乳化剂2湿胶法:
水+乳化剂3新生皂法当油水两相混合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生皂类乳化剂,搅拌制成乳剂。4两相交替加入法5机械法水乳剂油乳剂油+水+乳化剂乳剂1.干胶法(油中乳化剂法)◼即水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油相中。◼流程如下:◼本法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位伯胶
与西黄蓍胶的混合胶作为乳化剂制备乳剂。乳化剂油混合水初乳水乳剂2湿胶法(水中乳化剂法)◼油相加至含乳化剂的水相中。◼本法也需制备初乳,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同干胶法。◼流程如下:乳化剂水混合油初乳水乳剂制备要点:◼先制备初乳。初乳中油、水、乳化剂有一定比例:植物油、水、胶为4:2:1液状石蜡
、水、胶为3:2:1挥发油、水、胶为2:2:1◼干胶法适用于乳化剂为细粉者。注意:用干燥乳钵、一次加入比例量水、同一方向研磨。◼湿胶法不必是细粉,可制成胶浆(水2胶1)即可。油相分次加入胶浆中。3新生皂法植物油碱搅拌或振摇
乳剂硬脂酸、油酸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新生皂(钠皂、有机胺皂为O/W乳化剂,钙皂则为W/O型乳化剂)注:此法多用于乳膏剂的制备。4两相交替加入法◼向乳化剂中每次少量交替地加入水或油,边加边搅拌,即可形成
乳剂。◼天然胶类、固体微粒乳化剂等可用本法制备乳剂。◼当处方中乳化剂用量较多时,最好选用本法。5.机械法油相+水相+乳化剂乳化机在机械力作用下形成乳剂乳剂不需要考虑乳化剂种类及加入顺序定义:将油相、水相、乳化剂混合用乳化机械制备乳剂的方法。(四)常用乳化设
备1.搅拌乳化装置2.乳匀机3.胶体磨4.超声波乳化器乳钵(小量)搅拌机(大量)(六)举例鱼肝油乳(codliveroilemulsion)【处方】鱼肝油500ml阿拉伯胶(细粉)125g西黄蓍胶(细粉)7g挥发杏仁油1ml糖精钠0.1g尼泊金
乙酯0.5g蒸馏水全量1000ml。主药乳化剂辅助乳化剂芳香矫味剂甜味剂防腐剂【制法】将阿拉伯胶与鱼肝油研匀,一次加入蒸馏水250ml,研磨制成初乳;加糖精钠水溶液、挥发杏仁油、尼泊金乙酯醇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蓍胶胶浆,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作用与用法】本品为营养药,常用于维生素A、D缺乏症;服法每次30ml,每日3次。本品应密闭,贮于冷处。【注】①本品系用干胶法制成的O/W型乳剂,制备初乳时油、水、胶的比例为4:2:1;②本品在工厂大量生产
时可采用湿胶法,即油相加到含乳化剂的水相中,在高压乳匀机中生产,所得产品洁白细腻,粒子直径在1~5μm之间。六、乳剂的质量评定1.测定乳剂的粒径大小2.分层现象观察3.乳滴合并速度测定4.稳定常数的测定5.粘度测定练习题
◼1.关于药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撰◼B.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C.必须不断修订出版◼D.药典的增补本不具法律的约束力◼E.执行药典的最终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2.关于处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处方是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配的一种书面文件◼B.
处方可分为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和协定处方◼C.医师处方具有法律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意义◼D.协定处方是医师与药剂科协商专为某一病人制定的处方◼E.法定处方是药典、部颁标准收载的处方3、关于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药品实行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的分类管理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药品管理模式◼B.处方药俗称OTC,可在柜台上买到◼C.非处方药主要用于治疗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的轻微病◼D.处方药只应对医师等专业人员作适当的宣传介绍◼E.处方药与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4、制备液体制剂首
选的溶剂应该是A.乙醇B.PEGC.纯化水D.丙二醇◼5、下列有关糖浆剂的含糖量(g/ml),正确的是A.65%以上B.70%以上C.75%以上D.80%以上◼6、下列溶剂中,属于非极性溶剂的是A.丙二醇B.二甲基亚砜◼C.液体石蜡D.甘油◼7、制
成5%碘的水溶液,通常可采用A.制成盐类B.加助溶剂C.加增溶剂D.制成酯类8、增加混悬剂物理稳定性的措施是A.加入助悬剂B.增大粒径◼C.增大微粒与介质间的密度差D.减小介质黏度◼9、下列关于助悬剂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助悬剂是混悬剂的一种稳定剂B.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可作助悬剂C.助悬剂可以增
加介质的黏度D.助悬剂可以降低微粒的ζ-电位◼10、以下关于混悬剂沉降体积比的表述,错误的是A.F值在0~1之间B.沉降体积比是指沉降物的体积与沉降前混悬剂的体积之比C.F值越小混悬剂越稳定D.F值越大混悬剂越稳定◼11
、根据Stoke’s定律,与混悬微粒沉降速度成正比的是A.混悬微粒的直径B.混悬微粒的半径C.混悬微粒的半径平方D.混悬微粒的粒度◼12、下列关于乳剂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乳剂液滴的分散度大B、乳剂中药物吸收快◼C、一般W/O型乳剂专供静脉注射用D、乳剂的生物利
用度高◼13、以下关于乳剂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乳剂属于胶体制剂B.乳剂属于非均相液体制剂C.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D.制备乳剂时需加入适宜的乳化剂◼14、注射用油最好选择下列哪种方法灭菌A、干热灭菌法◼B、热压灭菌法◼C、流通蒸汽灭菌法◼D、紫外线灭菌法
◼E、微波灭菌法◼15、热压灭菌法所用的蒸汽A.流通蒸汽◼B.过热蒸汽◼C.含湿蒸汽◼D.饱和蒸汽◼E.115℃蒸汽◼16、流通蒸汽灭菌法的温度为A.121℃◼B.115℃◼C.80℃◼D.100℃◼E.180℃◼17、有关灭菌叙述正确的是A.辐射灭菌法特别适用于一些不
耐热药物的灭菌B.滤过灭菌法主要用于含有热稳定性物质的培养基、试液或液体药物的灭菌C.灭菌法是指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D.煮沸灭菌法是化学灭菌法的一种E.热压灭菌法可使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