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围术期常用血管活性药物课件.ppt,共(58)页,514.365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6826.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围术期常用血管活性药物提要血管功能调控常用血管活性药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血管功能的调控和血管活性药物作用机理血管活性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的肾上腺素能受体而发挥作用这些受体是位于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质(糖蛋白),可被胺类或
肽类化学物质激活激动剂与膜受体的结合取决于受体的数目及它们的亲和力状态血管调控药物作用机制血管受体调控神经调控NO调控间接调控血管功能调控:受体调控1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1,2)-肾上腺
素能受体(1,2)多巴胺受体(DA1,DA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分布和生理功能•1-受体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神经元的突触后膜,激活后主要引起小血管收缩•1-受体存在于心肌,激活后增加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加快房室结传导•2-受体存在支气管、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激活引起支气
管、子宫及胃肠道平滑肌的松弛•DA1受体存在于肾脏和肠系膜激活引起肾脏和肠系膜血管扩张,具有利钠效应。血管功能调控:受体调控2其它受体胆碱能受体血管紧张素受体腺苷受体内皮素受体血管功能调控:NO调控一氧化氮(NO)是近年来被确定的重要心血管信使物质,由内皮细胞合成,减少神经末梢去甲
肾上腺素的释放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促进cGMP的形成,后者可降低胞浆内钙离子水平。许多血管扩张剂(如硝普钠、硝酸甘油等)都是通过NO而发挥作用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定义与分类:•血管活性药是通过调节血管舒缩状态,调控血管功能和改善微循环血流灌注而达到治疗(抗休克)目
的的药物•包括血管收缩药和血管扩张药。血管活性药物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的影响(1)对血管紧张度的影响(2)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心脏变力效应)(3)心脏变时效应临床上常将该类药物用于改善血压、心脏排出量和微循环常用血管收缩药•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去
氧肾上腺素•麻黄碱•间羟胺•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Dopamine,Dopa)•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剂量依赖方式兴奋多巴胺受体、1、1受体、促进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多巴胺(Dopamine,Dopa)多巴胺(Dopamine,Dopa)•低剂量:(1~2µg/k
g·min)(多巴胺受体)使肾、冠脉、脑、肠系膜血管扩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及钠排泄量增加•中剂量:(2~10µg/kg·min)(1、1受体)心率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排量升高、体循环阻力增加不明显
•大剂量:10µg/kg·min以上(1受体)使全身动、静脉血管收缩;>20µg/kg·min时作用类似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Adrenaline)药理特点:•强效的正性肌力药物,兼具a-和ß-受体兴奋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小剂量引起ß-受体兴奋,中等剂量时a-
受体效应明显,并随剂量增加效应增强•可加快心率,提高每搏量,并增加心肌血流量,作用于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具有极强效的血管收缩作用,也有明显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肾上腺素(Adrenaline)功能作用:•对肾脏
与皮肤血管床的血管收缩作用特别显著,对冠状动脉和骨骼肌则呈现血管舒张作用•心肺复苏和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低心排综合征大剂量多巴胺无效的二线药物肾上腺素(Adrenaline)临床应用:可兴奋所有肾上腺受体•小剂量(0.03-0.06ug/kg.min)使用时,扩
张阻力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作功,可表现血压下降•中等剂量(0.06-0.09ug/kg.min)使用时,仍扩张阻力血管,而使静脉系统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心血量增加,提高心排量肾上腺素(Adrenaline)•较大剂量时,兴奋a-受体,使阻力血管收缩,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
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兴奋ß1-受体,使冠状动脉扩张,心肌供血、供氧改善,从而提高心脏复苏成功率•兴奋ß2-受体,使支气管和肠道平滑肌舒张松弛,并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性物质,具有抗过敏作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
ephrine,NE)药理特点:•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主要兴奋a-受体,对阻力血管和容量血管均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属强效外周血管收缩剂,升高SVR,显著收缩肾血管•ß1-受体兴奋作用与肾上腺素相似,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但
不是主要作用•对ß2-受体无作用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心脏:收缩力增强,心率轻度增快;外周阻力增加,回心血量增加,血压显著升高。激动心脏,(代谢产物)腺苷增加,舒张冠脉血管•血管:强烈收缩外周动、静脉血管,
肾功能影响有争议(利大于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临床应用:•高排低阻(血管麻痹综合症),SVR显著下降,伴有血管扩张所引起的严重低血压和休克(脓毒性或过敏性)。•嗜鉻细胞瘤切除后。•低心排,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术后。
去甲肾上腺素可升高冠状动脉灌注压,不增快心率,适用于心肌缺血和心肌再灌注后。当MAP升高至8KPa,与多巴胺合用,能降低肾血管阻力,增加肾血流量。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比较•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两者对心脏和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
又有特殊性,这是因为它们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不同所致•肾上腺素是α、β受体激动剂,作用于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1和β2受体;临床常作为强心急救药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是α受体激动药,对心脏β1受体
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乎无作用;临床常作为升压药应用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异丙肾上腺素为纯-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主要激动β受体,对β1和β2受体选择性很低,对α受体几乎无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和增加心肌氧耗,引起心率增快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已经不
作为一线药物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心脏阻滞和其他传导异常;主要作为心脏移植后去神经支配心脏的患者心率维持•异丙肾上腺素可诱发心律失常和心动过速,增加心肌氧耗,降低心肌灌注压,可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慎用于冠脉供血不足者•剂量通常从0.5~1.0µg/min开始
,逐渐增加以取得理想的药理效应去氧肾上腺素•合成的非儿茶酚胺。•主要兴奋a受体,对β受体几乎无作用。毒性较小。•临床作用类似去甲肾上腺素,弱而持久,肌注可维持1小时,静注可维持20分钟。•可反射地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并有短暂的散
瞳作用。去氧肾上腺素临床应用:•防治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及应用氯丙嗪等原因引起的低血压。•可用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由于本药能减少肾血流量,现已很少用于休克。麻黄碱(Ephedrine)•人工合成•兴奋α、β受体,增强心肌收缩力,周围血管收缩,支气
管平滑肌扩张,HR稍增快。•对心血管的作用相似于肾上腺素,效能为其1/250,作用时间持续近10倍麻黄碱(Ephedrine)临床作用:–当交感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或吸入及静脉麻醉药使血压下降时,为最常用的拟交感药。–升高血压时,不减少子宫血流,适用于剖宫产时的血
压下降。去氧肾上腺素与麻黄碱•均为治疗椎管内麻醉引起的低血压的有效药物。•去氧:纯α受体激动;麻黄碱:α、β受体均激动•争议:产科椎管内麻醉是选谁?----教材、现代麻醉学(第四版):麻黄碱----产科麻醉指南(中华医学会):去氧肾上腺素间羟胺(Metaraminat,阿拉
明)•兴奋-受体,主要通过促进神经突触释放储存的儿茶酚胺而间接发挥作用,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具有较强升血压作用,为外周升压药。其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但较弱,动脉收缩强于静脉间羟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比较•升压作用弱而持久,动脉收缩强于静脉•对心律影响较小,较
少引起心律失常•对肾脏血管的收缩作用较弱,但仍能减少肾脏血流量•可肌肉注射正性肌力药•多巴酚丁胺•米力农•西地兰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人工合成的儿茶酚类药;主要兴奋心脏的β受体•适用于由心输出量减少而导致的
休克和低心排量综合症•对于伴有肺动脉高压或以右心功能不全为主的低心排量综合症的病人更适用•多巴酚丁胺使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增加同时外周阻力下降,有利心肌氧供需平衡的维持和心脏功能恢复•在大剂量使用时可引起心率加快,甚至心律失常,心肌耗氧量大,不用于不合并
心输出量下降的休克治疗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5-10ug/kg.min的多巴酚丁胺,有良好的增加心肌收缩力作用,与增加心排血量呈正相关•常用剂量:2-10ug/kg.min•一般剂量不超过15-20ug/
kg.min米力农(milrinone)属非甙、非儿茶酚胺类的强心药。也是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强心药;兼有正性肌力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药理作用:选择性抑制心肌磷酸二酯酶而增加心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使细胞内Ca2+浓
度升高,从而增强心肌收缩力;其血管扩张作用的机制可能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使之松弛,导致SVR下降,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较高剂量可降低左室充盈压(通过增强等容舒张性)和肺动脉压。米力农(milrinone)临床应用:•适用于对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或效果
欠佳的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使用不当易致低血压和心动过速•长期应用易诱发猝死西地兰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对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先心病等引起心衰效果较好•对非洋地黄类药物引起的快速
房颤、房扑及阵发性室上速有较好疗效血管扩张药一、常用血管扩张剂分类1、扩张小动脉为主2、扩张静脉为主3、均衡扩张小动脉和静脉血管扩张药二、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一)适应证1.难治性心力衰竭2.急性心肌梗死并急性泵衰,低心排出量3.心脏术后心泵衰竭血管
扩张药(二)作用机理血管扩张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理论基础在于其降低前负、后负荷1、通过增加静脉容量,来降低心室充盈压,就能减轻肺静脉充血,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2、通过应用扩张小动脉为主的血管扩张剂,降低后负荷,使收缩期心室壁应力下降,改善心脏收缩功能,从而改善前向性搏出容量血管
扩张药•硝普钠•硝酸甘油•酚妥拉明硝酸盐类•该类药是临床实践中最老的扩血管药之一,但对治疗心力衰竭很有作用•目前认为这类药类似于一氧化氮及其类似物的作用,可以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每一种硝酸酯扩血管药的药物学活性取决于其在血液和血管组织中生物转
化成一氧化氮的数量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药理作用:由于它迅速代谢成氰化物和一氧化氮,故很快发挥作用,为一种强力短效血管扩张剂,直接使小动脉及静脉平滑肌松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及使静脉贮血•临床应
用:各种高血压危象或急症左心衰•常规剂量:起始一般为0.3μg/kg·min,可根据血流动力学反应缓慢向上调节滴速。常用剂量为0.1~5μg/kg·min硝普钠(SodiumNitroprusside)•使用时注意1易致低血压应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下使用2长时间(3天以上)或剂量过大-
-氰化物中毒或甲减3在避光条件下应用,4-6h更换有机硝酸盐•特性由于对心外膜冠状血管相对选择性的扩血管作用,有机硝酸盐(如硝酸甘油、二硝酸异山梨醇和单硝酸异山梨醇)除了降低心室充盈压、室壁应力和氧耗外,尚能通过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冠脉血流,而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硝酸甘油•药理作用:直接扩张周围血管,以扩张静脉为主;主要减轻心脏前负荷。通过改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冠脉血流,而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临床应用:左心衰竭(尤其是急性心梗所致);急性心梗伴严重的心绞痛硝酸甘油•常规剂量:开始剂量0.5-1.0μ
g/kg/min,隔5min可增加剂量,维持速度3-5μg/kg/min,一般不超过10μg/kg/min,总量不超过0.5mg/kg/h;有效后,应缓慢减量,不应骤停,以防心绞痛复发•副作用:有头痛、头晕、也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青光眼,冠状动脉闭塞及血栓形成、脑出血、颅内压增高
者忌用酚妥拉明(苄胺唑啉、立其丁)•为1、2受体阻断剂,使动脉扩张,体循环和肺循环阻力降低,心排出量增加,改善心功能及组织灌注。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与硝普钠相似,降低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作用比硝
普钠弱。•最早应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抗休克、改善微循环。与去甲肾上腺素合用有协同阻断去甲肾上腺素的受体的兴奋作用。酚妥拉明(苄胺唑啉、立其丁)•使用时注意:防止血压极度下降,加强对血压的监测可引起“肾上腺素反转“作用作用短暂,停药后15~30分钟即可失效,故应持续静脉滴注用药后病人可
以迅速耐受,只适用于急性期用药血管活性药用药原则使血管收缩使血管舒张既要避免仅仅为了追求所谓正常血压水平而滥用血管收缩药;又要防止不顾生命器官必须的灌注压,片面强调使用血管扩张药,造成器官灌注不足。抗休克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因时常使用高浓度药物,最好从中心静脉给药。输注过程中避免经同一通路推注其他药物,以防通路中的高浓度药物被快速推入静脉,引起血流动力学激烈波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注意事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从低浓度、低速度开始。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及时调整速度,确保
药物应用的有效剂量注意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与并发症Content有些患者对血管活性药物特别敏感和依赖,极微量速度的改变或极短时的中断即可引起血压、心率的大幅度波动,出现一过性的不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在换管及使用中应及时、快速更换药物。如有两种微泵用药通过三通从同
一种静脉同时输入时。微泵速度过慢<1mL/h时,极易引起静脉回血及阻塞,可酌情将药液稀释1~2倍,同时将推入速度增加到1~2倍Content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停用过早或减量速度过快,易引起停药反应,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在血
管活性药物应用中,应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原则,逐渐减量。用药依据氧供需平衡Thankyou!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
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