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探讨课件.ppt,共(112)页,3.572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600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探讨主要内容◼一、抗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特点◼二、PK/PD理论的应用◼三、PAE理论介绍◼四、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的使用◼五、儿童抗菌药物的使用◼六、癌痛的三阶梯治疗◼七、处方点评相
关概念(1)抗感染药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药物统称为抗感染药物。包括用于治疗各种病原体(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所致感染的各种药物。(2)抗菌药物:指对病原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包括绝大部分的抗生素和磺
胺类、咪唑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3)抗生素: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中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何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是从管理和使用的角度,以现代的、系
统的、综合的医学及药学为指导,使药物的应用符合安全、有效、方便和经济的要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针对治疗性应用;◼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针应用抗菌药物;◼查明感染病原,依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按照药物的抗菌作
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用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品种选择—菌种和药敏;◼2.给药剂量—治疗剂量范围给药;◼3.给药途径—口服、静脉或肌肉注射,局部应用;◼4.给药次数—药动学及药效学结合;◼5.疗程—抗菌药物疗
程因感染不同而异;◼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分类ß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环类头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肽类噁唑烷酮类利福霉素类ß内酰胺类青霉素
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环类头霉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林可霉素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糖肽类噁唑烷酮类利福霉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环类头霉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环类头霉素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碳青霉烯类ß内酰胺酶抑制剂单环类头霉素类二、抗菌药物作用机制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2.损伤细胞膜3.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合成4.影响核酸代谢5.其它(如影响叶酸代谢)叶酸代谢磺胺阻断细胞壁合成万古霉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阻断D
NA合成氟喹诺酮类、利福平作用于核糖体,抑制蛋白质合成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类氯霉素氨基糖苷类THFADHFA对氨基苯甲酸细胞壁DNA核糖体细胞膜Neu.Science1992;257:1064.抗菌药物作用机制示意图损伤细胞膜通透性两性霉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不同种
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部位抗菌药物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万古霉素、磷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损伤细胞膜多粘菌素、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氟康唑等抑制蛋白质合成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类、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氟胞嘧啶、甲硝唑类抑制核酸合成喹诺酮类、利福平、抗病毒药影响叶酸代谢磺胺类、对氨基水杨酸、乙胺丁醇1.β-内酰胺类抗生素(1)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2)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3)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
特点(1)β-内酰胺类的作用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结合蛋白转肽酶受抑制交叉联接阻断细胞壁缺损水分进入细菌膨胀、变形破裂死亡+与细菌细胞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PBPs与细胞壁合成有关。从而阻断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细菌破裂溶解而死亡。(2)β-内酰胺类的分类✓青
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青酶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单环类✓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2-1)青霉素类✓杀菌作用强、毒性低✓新品种抗菌谱广、价廉✓青霉素G大剂量CSF浓度高✓过敏反应率高青霉素类抗生素的分类✓窄谱青霉素(抗革兰阳性球菌,对革兰阴性杆
菌效果差)-不耐酶: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及青霉素V等;抗菌谱≈不产酶的G+菌、G-球菌、螺旋体、放线菌-耐酶:甲氧西林(新青Ⅰ)、苯唑西林(新青Ⅱ)抗菌谱≈青霉素+产青霉素酶的金葡菌✓广谱青霉素(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活性增强)-氨基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
林等;抗菌谱≈青霉素+不产酶的部分革兰阴性杆菌;耐酸口服-抗假单胞菌青霉素: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美洛西林*等;抗菌谱≈氨苄西林+铜绿假单胞菌;不耐酸不可口服一、抗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特点1、青霉素类◼耐酸青霉素:青霉素Ⅴ、苯氧青霉素◼耐酶青霉素:
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双氯西林◼广谱半合成青霉素:无抗假单胞活性: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有抗假单胞活性:磺苄、哌拉、替卡、美洛、呋布◼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的青霉素:美西林、替莫西林◼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青霉素:萘
夫西林、氟氯西林(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热病)一、抗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特点◼青霉素类的抗菌谱◼不产酶G+产酶葡肠球大肠、流感铜绿、◼沙、痢沙雷菌◼青G+++-±±-◼耐酶青+++++---◼氨青++-++++-◼哌拉++-++++++++一、抗菌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和
特点2、头孢菌素类◼一代:对青霉素酶稳定,但被β内酰胺酶水解,主要用于敏感G+/G-菌◼二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铜绿耐药◼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组织分布好,MRSA、肠球菌耐药,对肠杆菌科抗菌活性加强,但不动杆菌常耐药◼四代:对β内酰
胺酶,尤其是AmpC酶稳定,对细菌细胞膜穿透力增强◼五代:头孢洛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感染。G+G-耐酶血浓度蛋白肾毒性其他结合率头孢Ⅳ、氨苄+~+++耐低低低头孢Ⅴ、唑啉+++++耐高高单低头孢Ⅵ、拉定+~+++耐高低低无钠、口服+注射头孢
硫咪+++++耐高-单低不透过血-脑脊液屏障第一代头孢第二代头孢对产气、肺杆、枸橼酸杆菌等有作用呋辛Cefuroxime低毒、耐酶、入脑替安Cefotian难入脑孟多Cefamandole出血倾向肠杆菌科铜绿耐酶排泄其他噻肟++
+++耐肾肝内代谢哌酮+++++不耐肝胆出血倾向曲松++~+++++耐肝胆半衰期长,入CSF多他定+++++++耐肾免疫缺陷者感染第三代头孢q广谱,四代,对铜绿有效q对广谱b-内酰胺酶稳定,亲和力↓,膜穿透↑q对金葡
,肠杆菌与枸橼酸杆菌(I型酶)作用↑qT1/2b2h,蛋白结合率<5%q每日2~4g,分2次q主要用于耐三代头孢的菌株(G-为主)所致感染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厌氧菌第一代+3+1-第二代+2+2第三代+1+3第四代+2+4+1G+:四代≤一代≥二代>三代G-:一代<二代<
三代≤四代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抗菌活性头孢菌素药物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第三代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他啶+-第四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3、其他β-内酰胺类◼头霉素:二代头孢+厌氧菌,对产ESBLs菌有效◼氧头孢烯类:三代头孢+厌氧菌◼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窄谱,对G-菌强大的活性◼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氨苄西林-舒巴坦:优立新、舒氨新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安美汀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特美汀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碳青霉烯类:强大的抗菌活性、嗜麦芽窄食菌天然耐药n抗葡萄球菌、肠
球菌等活性:帕尼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n抗肠科杆菌活性美罗培南帕尼培南亚胺培南n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b-内酰胺酶抑制剂抑酶谱抑酶强度入CSF稳定性诱导酶的产生他唑巴坦+++++++√+++++克拉维酸+
++++×++++++舒巴坦+++++√+++++优力新力百汀特美汀舒普深特治星肠杆菌科++++++~++++++++~+++铜绿、沙雷−−++~++++++++~+++不动杆菌肠球菌++++++~+++−+++嗜麦芽窄食+++中枢感染+−−−+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哌酮哌拉西林舒巴坦克拉维酸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4、氨基糖甙类◼水溶性好、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口服不吸收,血清半衰期2-3小时◼不良反应:耳/肾毒性、神经肌肉阻滞◼属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结核和分枝杆菌有效◼对杆菌阿米卡星
最佳,对球菌奈替米星最强Ø不适用于治疗社区肺炎组织浓度不高,分泌物穿透性差活性受酸性和厌氧环境影响对肺炎链球菌活性差,不良反应多Ø主要与其它药物联合治疗医院肺炎抗菌活性以阿米卡星、异帕米星为佳奈替米星价格对G+活性强Ø可一天一次给药4、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主要适应证
q革兰阴性杆菌感染l严重病例联合用药q革兰阳性杆菌严重感染l肠球菌属、草绿色链球菌感染l金葡菌、表葡菌感染q结核、非典型分支杆菌感染q大观霉素淋病q巴龙霉素肠阿米巴、隐孢子虫感染5、大环内酯类◼不同品种之间具交叉耐药性◼对需氧G+、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
、军团菌◼组织浓度高于血浓度◼不透过血脑屏障◼毒性低、变态反应少14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15环:阿奇霉素16环:麦迪霉素、交沙霉素、螺旋霉素新大环内酯类◼特点: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抗菌谱扩大,覆盖G+/G-球菌,嗜血杆菌,厌氧菌,部分G-杆菌,非细菌微生物;◼对
G+菌有良好抗菌活性;◼对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幽门螺旋杆菌有抗菌作用;◼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对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奈瑟淋球菌有良好活性。◼对胃酸更稳定,生物利用度高;◼抗生素后续作用PAE长,约4小时。6、氟喹诺酮
类q广谱:G-为主(如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q,耐药菌,衣原体,支原体等q杀菌剂,抗生素后续作用(PAE);q扩大抗菌谱,对G+如金葡菌、链球菌等有活性;q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分布广,半衰期长。q胞内穿透力强q作用于DNA旋转酶,小儿,孕妇不宜应用q细
菌耐药快,交叉耐药新氟喹诺酮类药物Ø品种: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Ø优点突出:抗菌谱覆盖G-、G+、厌氧菌及不典型病原体,半衰期长,莫西沙星12小时;吸收好、口服利用度高、肺组织浓度高、抗生素后效应一些品种可一天一次给药Ø国外列为社区肺炎一线药物喹
诺酮类安全性与耐受性◼对神经系统的毒性:眩晕、失眠、抽搐、精神异常◼关节、关节软骨的损害;◼光敏;◼心脏毒性:QT间期延长;◼肌腱炎、跟腱断裂;◼肝脏损害;◼静脉炎;7、林可类◼抗G++抗厌氧菌◼克林优于林
可*抗菌作用强*血、骨、骨髓、关节中浓度高*伪膜性肠炎发生率低*潜在致畸作用8、糖肽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MRSA,MRSE和肠球菌的作用最优◼繁殖期杀菌剂,适应于严重感染◼对难辩梭菌作用突出◼组织分布好,能透入房水、脑膜炎和胎盘,达有效浓度◼不良反应需引起重视(耳、肾毒性、红人综
合征等)◼肾功能不全者应作血药浓度监测◼对敏感菌所致严重感染疗效确切◼细菌耐药性产生慢,国内临床尚未见明显耐药菌◼万古、去甲万古、替考拉宁8、糖肽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MRSA,MRSE和肠球菌的作用最优◼繁殖期杀菌剂,适应于严重感染◼对难辩梭菌作用突出◼组织分布好,能透入房水、脑膜
炎和胎盘,达有效浓度◼不良反应需引起重视(耳、肾毒性、红人综合征等)◼肾功能不全者应作血药浓度监测◼对敏感菌所致严重感染疗效确切◼细菌耐药性产生慢,国内临床尚未见明显耐药菌◼万古、去甲万古、替考拉宁40ONC3HFO
HCNOON恶唑烷酮5-次甲基乙酰胺3’-氟苯-4’-吗啉9、恶唑烷酮类抗菌药•是继磺胺和喹诺酮之后,第三个结构全新合成抗菌药•独特的作用机理,良好的抗菌活性,广泛覆盖G+菌•被认为是解决G+菌多药耐药的新方向和新希望41利奈唑胺•利奈唑胺抑制蛋白质合成,与50S亚基的23
S亚基结合而阻止70S核糖体复合物的形成而妨碍蛋白质合成的起始阶段。•因为它早期的作用是其独特的结合位置为蛋白质合成的核糖体装配阶段,与其他类别的药物没有交叉耐药性。•夫西地酸(褐霉素类)10.硝基咪唑类抗菌药物硝基咪唑类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5一硝基咪唑环结构的
药物。主要品种有包括甲硝唑(MNZ)、奥硝唑(ONZ)、替硝唑(TNZ)等。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抗原虫和抗菌活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抗厌氧菌作用。(二)抗菌药作用机制(三)组织分布浓度骨克林、林可、磷、氧氟、依诺、环丙、万
古前列腺氟喹诺酮、红、SMZ、TMP、四胆汁大环内酯、林可、利福、哌酮、曲松;庆大等、氨苄、哌拉浆膜腔大多药物可入,除包裹积液抗菌药在CSF中的浓度脑膜无炎症时脑膜炎时脑膜炎时脑膜炎时CSf浓度≧MICCSf浓度≧
MICCSf浓度<MICCSf中浓度难测氯青链苄星青SD氨苄庆大林可TMP哌拉西林妥布克林美洛西林曲松红克拉拉氧头孢他定苯唑阿奇吡嗪酰胺唑肟酮康唑多粘INH噻肟(>0.8/d)伊曲康唑利福平呋新两性B乙胺丁醇西丁乙硫异烟胺氨曲南氟康唑美罗培南5FC四环素甲硝唑氧氟沙星阿昔洛韦环丙培
氟阿米卡星万古临床微生物学基础临床微生物学基础临床微生物学基础临床微生物学基础临床微生物学基础人体的正常菌群不同部位常见致病菌静脉导管(中心、周围)皮肤软组织感染金葡菌、表葡菌术后伤口感染呼吸系呼吸系肺炎球菌胃肠道、泌尿生殖道肠球
菌泌尿生殖道、胃肠道大肠杆菌呼吸系、泌尿生殖道绿脓杆菌胃肠道、腹腔、胆系等肠杆、其他肠杆菌、不动杆菌腹腔、盆腔厌氧菌肺部真菌二、PK/PD理论的应用◼◼根据PK/PD原理制定给药方案,可以达到更有效的清除病原菌,提高临床治
疗效果;◼防止或降低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细菌产生耐药性大量研究显示:什么是PK?什么是PD?◼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PK)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力学过程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对这一动力过
程的影响。◼药效学(PD)是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所产生的效应。◼抗菌药物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清除特定感染部位的致病菌,而药代动力学是决定药物在感染部位是否可达有效浓度的重要因素。根据抗菌药物PK,PD特点,抗菌药物大致
可分为两大类◼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concentrationdependentantimicrobialagents◼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timedependentantimicrobialagents◼抗
菌作用与药物在体内大于对病原菌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相关,与血药峰浓度关系并不密切。◼当血药浓度>致病菌4-5MIC时,其杀菌效果便达到饱和程度,继续增加血药浓度,杀菌效应也不再增加。◼对该类药物应提高T>MIC这一指标来增
加临床疗效。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天然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糖肽类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及林可霉素类◼评价本类抗菌药物的PK/PD相关参数为time>MIC(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时间
;◼持续后效应;◼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浓度依赖性抗生素◼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取决于峰浓度,而与作用时间关系不密切,即血药峰浓度越高,清除致病菌的作用越强。◼这
类可以通过提高血药峰浓度来提高临床疗效。◼但在这类药物中对于治疗窗比较狭窄的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的药物,应注意在治疗中不能使药物浓度超过最低毒性剂量。timeEffectPK/PD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甲硝唑◼评价本类药物PK/PD相关参数:AUC
/MIC(AUIC)125或Peak/MIC10-12.5Cmax/MIC给药方案、剂量、疗程适当◼能口服控制,不肌注或静滴,不主张静推◼序贯治疗=先静脉滴注后口服◼降阶梯治疗=先广谱强效后窄谱适效给药方案、剂量、疗
程适当◼给药时间依赖性青霉素q4h–q6h次数浓度依赖性莫西沙星qd◼剂量超剂量头孢曲松3gq12h适当低剂量氟康唑200mgqd◼疗程过短感染性心内膜炎2周适当过长急性膀胱炎14天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建议(1)对于既往健
康的轻症且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应尽量推荐用生物利用度良好的口服抗感染药物治疗。(2)我国成人CAP致病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不敏感率(包括中介与耐药)在20%左右,青霉素中介水平(MIC0.1-1.0mg/L)耐药肺炎链球菌肺炎仍可选择青霉素,但需提高剂量,如青霉素G240万U静脉滴注,1次
/4~6h。高水平耐药或存在耐药高危险因素时应选择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厄他培南、呼吸喹诺酮类或万古霉素。(3)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普遍在60%以上,且多呈高水平耐药,因此,在怀疑为肺炎链球菌所致CAP时不宜单独应用大环内酯类,但大环内酯类对非典型致病原仍有良好疗效。(4)支气
管扩张症并发肺炎,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病原体,经验性治疗药物选择应兼顾及此。除上述推荐药物外,亦有人提倡联合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据认为此类药物易穿透或破坏细菌的生物被膜。(5)疑有吸入因素时应优先选择氨苄西林/舒巴坦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有抗厌氧菌作用的药
物,或联合应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等,也可选用莫西沙星等对厌氧菌有效的呼吸喹诺酮类药物。◼(6)对怀疑感染流感病毒的患者一般并不推荐联合应用经验性抗病毒治疗,只有对于有典型流流感症状(发热、肌痛、全身不适和呼吸
道症状)、发病时间<2d的高危患者及处于流感流行期时,才考虑联合应用抗病毒治疗。(7)对于危及生命的重症肺肺炎建议早期采用广谱强效的抗菌药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根据病原学进行针对性治疗,或降阶梯治疗。抗生素治疗要尽早开始,首剂抗生素治疗争取在诊断CAP后4h内使用,以提高
疗效,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8)抗感染治疗一般可于热退和主要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3-5d停药,但疗程视不同病原体、病情严重程度而异,不宜将肺部阴影完全吸收作为停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对于普通细菌性感染,如肺炎链球菌,用药至患者热退后72h即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
菌属或厌氧菌等容易导致肺组织坏死的致病菌所致的感染,建议抗菌药物疗程≥2周。对于非典型病原体,疗程应略长,如肺肺炎支原体、肺肺炎衣原体感染的建议疗程为10~14d,军团菌属感染的疗程建议为10~21d。(9)
重症肺肺炎除有效抗感染治疗外,营养支持治疗和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亦十分重要。医院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90%以上为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较少见。三分之一为混合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占病原的50%~80%,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和非发酵菌。(三肠:肠杆菌
、大肠杆菌、肺克,三非:铜氯、鲍曼、嗜麦芽)肺炎抗菌药物治疗经验◼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阿莫西林舒巴坦+或-大环内酯类;◼依据痰液性状、颜色判断可能感染的细菌,选取抗菌药物。支气管扩张用药◼成
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支气管扩张定植菌多为:流感嗜血杆菌及铜绿假单孢菌,经验用药:三代头孢(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急性呼吸道感染◼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是呼吸科门急诊就诊的最常见病
因之一,对于成人患者常会开具抗菌药物。ARTI包括急性单纯性支气管炎、咽炎、鼻窦炎和普通感冒。对ARTI患者不适当的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耐药,还会给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原则◼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
需使用抗菌药物;◼不一定马上去医院,应卧床休息,补充维生素C,吃流质食物,多饮水;◼服用感冒药以缓解症状;◼一般7天左右症状会自动消失;◼少数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可与抗菌药物。◼多为阳性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用药(1)感冒药多由五类
药物组成:①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等,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起退热止痛作用;②减充血剂,缩血管药物,如盐酸伪麻黄碱,收缩鼻粘膜血管,缓解鼻塞症状;③镇咳祛痰药:中枢性:右美沙芬,周围性:那可丁,
祛痰药:氨溴索、溴已新、乙酰半胱氨酸等;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和氯苯那敏,减轻毛细血管扩张,降低通透性,缓解流涕、喷嚏等症状;⑤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抗病毒作用。美国呼吸协会专家共识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适用抗菌药物◼1.青
霉素为首选,或口服阿莫西林,疗程为10天;◼2.青霉素过敏可口服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疗程为10天;◼3.可口服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类,疗程为10天;◼在门急诊每天多次静脉给药不方便,故可静脉用药一次,之后口服相同品种或同类药物维持。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药物对妊娠的影响1.受精后1周
着床,2周形成胚泡:这一阶段是“全”或“无”的影响,即自然流产或无影响。2.受精后3-8周是大多数器官分化,发育,形成的阶段,最容易受药物影响,发生严重畸形。3.受精8周(孕10周)以后至14周(孕16周)仍有一些结构和器官尚未完全形成,用药后也可能会造成某些畸形(腭和生殖器)。4.孕1
6周以后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主要是表现为功能异常或出生后生存适应不良。FDA分类◼A.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B.动物中研究无危险性,但人类研究资料不充分,或对动物有毒性,但人类研究无危险性◼C.动物研究显示毒性,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但用药时
可能患者的受益大于危险性◼D.已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仍可能受益多◼X.对人类致畸,危险性大于受益抗微生物药FDA分类抗微生物药A.B.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曲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磷霉素
两性霉素B特比萘芬利福布丁乙胺丁醇甲硝唑呋喃妥因C.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氯霉素克拉霉素万古霉素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磺胺药/甲氧苄啶氟喹诺酮类利奈唑胺乙胺嘧啶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D.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X.奎宁乙硫异烟胺利巴韦林特别提示◼(1)妊
娠期感染时用药可参考表中分类,以及用药后患者的受益程度及可能的风险,充分权衡后决定。A类:妊娠期患者可安全使用;B类:有明确指征时慎用;C类:在确有应用指征时,充分权衡利弊决定是否选用;D类:避免应用,但在确有应用指征、且患者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严密观察下慎用;X类
:禁用。◼(2)妊娠期患者接受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氯霉素、磺胺药、氟胞嘧啶时必须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注:参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救命需用,知情同意!!!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药物可自乳汁分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并可能出
现不良反应◼哺乳期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乳汁中含量较高◼喹诺酮、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氧苄啶、甲硝唑、异烟肼、◼乳汁含量较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可待因(CYP2D6UMmetabolized)妊娠期合并感冒(1)感冒药多由五类药物组成:①解热镇痛药,如对
乙酰氨基酚、乙酰水杨酸等,通过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起退热止痛作用②缩血管药物,如盐酸伪麻黄碱,收缩鼻粘膜血管,缓解鼻塞症状。妊娠期合并感冒③镇咳祛痰药:如右美沙芬,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起镇咳作用④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和氯苯那敏,减轻毛细血管
扩张,降低通透性,缓解流涕、喷嚏等症状⑤抗病毒药:如金刚烷胺,抗病毒作用。孕妇感冒①孕期延长:如阿司匹林、布洛芬、双氯芬酸②致畸:如阿司匹林、苯海拉明、金刚烷胺③禁用:吲哚美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布洛芬、可待因、右美沙芬(妊娠期前3月)、金刚
烷胺慎用:氨溴索、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特非那定注意一些复方制剂!哺乳期妇女感冒①抑制泌乳:苯海拉明、氯苯那敏、金刚烷胺②被乳儿吸收造成不良影响的药物③禁用:吲哚美辛、金刚烷胺慎用: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伪麻黄碱、苯海拉明、氯
苯那敏、特非那定、可待因、咖啡因小儿用药原则◼氨基糖苷类、糖肽类:都有轻重不等的耳毒性和肾毒性;◼四环素类:易形成“四环素牙”,同时抑制婴儿的骨骼生长,故8岁以下儿童禁用;◼喹诺酮类:12岁以下的儿童禁用,18岁以前慎用。此类药物有可能使儿童骨骺软骨细胞提前骨化,还易引起负重骨关节组
织的损伤。双硫仑样反应不良反应抗菌药物脑病◼头孢他啶脑脊液穿透率高,抑制神经细胞Na-K钠钾-ATP酶,使颅脑兴奋性升高,如有蓄积可诱发癫痫。◼老年患者用药65岁以上老年患者剂量可减至正常剂量的2/3-1/2,一日最高
剂量不超过3g。癌痛的三阶梯治疗◼根据WHO癌痛三阶梯治疗指南,癌症疼痛治疗有五项基本原则。◼1.首选无创途径给药如口服芬太尼透皮贴剂、直肠栓剂、输液泵连续皮下输注等,可依患者不同病情和不同需求予以选择。◼2.按阶梯给药指镇痛药物的选择应依疼痛程度,由轻到重选择
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三阶梯用药的同时,可依病情选择三环类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丙米嗪、多塞平、马谱替米、氯米帕明或抗惊厥类药物(苯巴比妥,剂量个体化差异大)等辅助用药。◼3.以无痛为目的,按时用药是指止痛药物应有规律地按时用药,不要等患者要求时才给药。使用止痛药,必须先测定
能控制患者疼痛的剂量,下一次用药时应在前一次药效消失前给药。患者出现突发剧痛时,可按需给予止痛药控制。◼4.个体化给药阿片类药物无理想标准用药剂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能使疼痛得到缓解的剂量即是正确的剂量。选用阿片类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缓解疼痛又无明显
不良反应的用药剂量,就是个体化给药。◼5.镇痛药临床注意具体细节对使用止痛药的患者,应注意监护,密切观察疼痛缓解程度和身体反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镇痛的治疗效果。疼痛的评估方法◼.癌症疼痛的评估方法(1)0~10级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
:在标尺的两端,标有从0~10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使用时,先向病人解释0代表无痛,1代表最轻微的疼痛,10代表最严重的疼痛,最后了解病人此时疼痛在标尺的哪个位置。(2)评估标准:轻微疼痛1~4级(如不适、重物压迫感、钝性疼痛、炎性
痛);中度疼痛5~6级(如跳痛和痉挛、烧灼感、挤压感和刺痛、触痛和压痛);严重疼痛7~9级(如妨碍正常活动);剧烈疼痛(无法控制)。癌痛的第一阶梯治疗◼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非甾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注意:非甾类止痛药存在最大有效剂量(天花板效应)
的问题。常用药物包括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双氯芬酸盐、布洛芬、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消炎痛、吲哚美辛、意施丁(吲哚美辛控释片)等等。癌痛的第二阶梯◼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弱阿片类药物也存在天花板效应。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强痛定、曲马多、奇曼
丁(曲马多缓释片)、双克因(可待因控释片)等等。癌痛的第三阶梯◼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甾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强阿片类药物无天花板效应,但可产生耐受,需适当增加剂量以克服耐受现象。以往认为用吗啡止痛会成瘾,所以不愿给患者用吗啡,现在证明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使用吗啡的癌痛患者极少产生
成瘾性。此阶梯常用药物有吗啡片、美菲康(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吗啡控释片,可直肠给药)等等。但是,杜冷丁这一以往常用的止痛药,由于其代谢产物毒毒性大等因素,未被推荐用于控制慢性疼痛,对疼痛的处理采取主动预防
用药。◼在癌痛治疗中,常采取联合用药的方法,即加用一些辅助药以减少主药的用量和副作用。辅助药有:①弱安定药,如地西泮和艾司唑仑等;②强安定药,如氯丙嗪和氟哌啶醇等;③抗忧郁药,如阿米替林。◼严格按照癌痛三
阶梯治疗方法,既会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还会减少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发生。处方点评◼姓名:徐XX,男,35岁◼诊断:胃痛◼处方:碳酸氢钠片0.3g*1000片共6片◼sig:0.3gtid口服◼多酶片0.3g*100片共18片◼sig:0.9gtid口服◼奥美拉唑肠溶
胶囊20mg*14粒共4粒◼sig:20mgbid口服◼铝碳酸镁咀嚼片0.5g*20片共12片◼sig:1.0gtid口服重复用药◼碳酸氢钠片:本品为抗酸剂,口服后可迅速中和胃酸,解除胃酸过多或烧心症状,但作用较弱,持续时间较短.主要功
效用于胃酸过多症。用法用量口服,每次0.3~1克,每日3次。◼铝碳酸镁咀嚼片:本品为抗酸与胃粘膜保护类药品,具有独特的大分子层状网络结构,能迅速改善或缓解胃酸过多,引起的各种病症。餐后1-2小时、睡前或胃不适时服用。常用剂量1-4片/次,每日3-4次。◼
多酶片:主要成分淀粉酶,胃蛋白酶,胰酶。铝制剂可能影响本品疗效,故不宜合用。处方点评◼姓名:尹XX,女,71岁◼诊断:急性胃肠炎◼处方:续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2285g*18片共12片◼sig:2.0片tid口服◼盐酸小檗碱片0.1g*100片共18片◼sig:0.3gtid口服◼维生素B6
片10mg*1000片共12片◼sig:20mgtid口服◼诺氟沙星胶囊0.1g*12片共12片◼sig:0.2gtid口服◼枸橼酸莫沙比利胶囊5mg*28粒共6粒◼sig:5mgtid口服◼盐酸消旋山莨菪片5mg*100片共6片◼sig:5mgtid口服抗菌药物使用是
否合理◼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本品为阿莫西林和克拉维酸钾的复方制剂。阿莫西林为广谱青霉素类抗生素、克拉维酸钾本身只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具有强大的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两者合用,可保护阿莫西林免遭β内酰胺酶水解。
本品的抗菌谱与阿莫西林相同,且有所扩大。对产酶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均具良好作用,对某些产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脆弱拟杆菌等也有较好抗菌活性。本品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肠杆菌属等产染色体介导I型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和假单胞菌
属无作用。本品可用于治疗如下条件中指明的微生物的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1.下呼吸系统感染: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2.中耳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3.窦炎:由β-内酰胺酶产生菌嗜血杆菌或摩拉克菌引起。4.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由
β-内酰胺酶产生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克雷白杆菌引起。5.尿路感染:由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或肠杆菌引起。成人和12岁以上小儿一次2-4片,每12小时1次。严重感染时剂量可加倍。◼诺氟沙星:肠道感染一次300~400mg,一日2次,疗程5~
7日。配伍禁忌◼枸橼酸莫沙必利胶囊:本品为消化道促动力剂,主要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有胃灼热、嗳气、恶心、呕吐、早饱、上腹胀、上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者。与抗胆碱药物(如硫酸阿托品、溴化丁基东莨菪碱等)合用可能会减弱本品的作用。◼◼处方点评◼姓名:林XX,男,43岁◼诊断: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伴有急性加重◼处方:续用头孢克肟胶囊0.1g*6粒共6粒◼sig:0.1gbid口服◼阿奇霉素颗粒0.1g*6袋共6袋◼sig:0.2gqd口服◼富马酸酮替芬片1mg*60片共6片◼sig:1mgbid口服◼盐酸丙卡
特罗片25ug*40片共6片◼sig:25ugbid口服◼氨茶碱片0.1g*100片共9片◼sig:0.1gtid口服◼阿奇霉素颗粒:主治1.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2.敏感细菌引起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以
及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4.沙眼衣原体及非多种耐药淋病奈瑟菌所致的尿道炎和宫颈炎;5.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1.成人用量:(1)沙眼衣原体或敏感淋病奈瑟菌所致性传播疾病,仅需单次口服本品1.0g。(2)对其他感染的治疗:第1日,0.5g顿服,第2~5日,一日0.25g
顿服;或一日0.5g顿服,连服3日。2.小儿用量:(1)治疗中耳炎、肺炎,第1日,按体重10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第2~5日,每日按体重5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25g)或按如下方法给药:体重15
~25kg,首日0.2g顿服,第2~5日0.1g顿服。体重26~35kg,首日0.3g顿服,第2~5日0.15g顿服。体重36~45kg,首日0.4g顿服,第2~5日0.4g顿服。(2)治疗小儿咽炎、扁桃体炎,一日按体重12mg/kg顿服(一日最大量不超过0.5g),连用5日。处方点评◼姓名
:罗X,男,20岁◼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病(风寒证)◼处方:续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0.2285g*18片共8片◼sig:2片tid口服◼利巴韦林片0.1g*24片共8片◼sig:0.2gtid口服◼氨咖黄敏胶囊
共8粒◼sig:2粒tid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0.5g*1000片共4片◼sig:0.5gtid口服◼感冒清片0.22g*100片共12片◼sig:0.66gtid口服◼利巴韦林片:抗病毒药,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与支气管炎。1.本品
有较强的致畸作用,故禁用于孕妇和有可能怀孕的妇女(本品在体内消除很慢,停药后4周尚不能完全自体内清除)◼2.少量药物由乳汁排泄,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需暂停哺乳,乳汁也应丢弃。毒理学动物实验发现本品可诱发乳房、胰腺、垂体和肾上腺良性肿瘤,但对人体的致癌性并未肯定
。◼上呼吸道感染是自限性疾病,无需使用。重复用药◼氨咖黄敏胶囊:每粒含对乙酰氨基酚250毫克,咖啡因15毫克,马来酸氯苯那敏1毫克,人工牛黄10毫克。◼感冒清: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发烧,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咽喉肿痛,全身酸痛等症。本品含:南板蓝根、大青叶、金盏银盘、岗梅
、山芝麻、穿心莲叶、对乙酰氨基酚、盐酸吗啉胍、马来酸氯苯那敏。处方点评◼姓名:陶XX,男,87岁◼诊断:皮疹◼处方:续用氨苄西林胶囊0.25g*24粒共12粒◼sig:0.5gtid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片04mg*1000片共6片◼sig:4
mgtid口服◼葡萄糖酸钙片0.5g*100片共12片◼sig:1.ogtid口服◼防风通圣丸6g*9包共6包◼sig:6gtid口服◼诊断是否准确◼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
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其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诊断。◼皮疹作为一种皮肤变化,特别是对急性传染病的诊断很重要。根据皮疹的出现情况和形状,有时可以对疾病作出诊断,而且还能成为采取相应治疗措施的依据。◼是否需要用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胶囊”?◼防风通圣丸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毒。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风疹湿疮。汇报结束谢谢大家!请各位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