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药物治疗观察和处理课件

PPT
  • 阅读 2 次
  • 下载 0 次
  • 页数 59 页
  • 大小 341.752 KB
  • 2023-03-17 上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此文档由【小橙橙】提供上传,收益归文档提供者,本网站只提供存储服务。若此文档侵犯了您的版权,欢迎进行违规举报版权认领
精神科药物治疗观察和处理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一页与第二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神科药物治疗观察和处理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二页与第三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神科药物治疗观察和处理课件
可在后台配置第三页与第四页中间广告代码
精神科药物治疗观察和处理课件
精神科药物治疗观察和处理课件
还剩10页未读,继续阅读
【这是免费文档,您可以免费阅读】
/ 59
  • 收藏
  • 违规举报
  •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25.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文本内容

【文档说明】精神科药物治疗观察和处理课件.ppt,共(59)页,341.752 K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5385.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精神科药物副作用的观察和处理精神药物分类◼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典型抗精神病药物◼(1)吩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等◼(2)丁酰苯类: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3)苯甲酰胺类:舒必利等;◼(4

)硫杂蒽类:泰尔登等。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氯氮平、阿立派唑、齐拉西酮等。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机制◼抗精神病药物控制精神症状的机制目前认为,所有的精神病药都能够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而具有抗精神病作用。常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均可作用于多种受体,而阻断D2受体是其共

同特点。常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也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受体,而这类药物所主要作用的受体是5HT2和D2受体。作用机制◼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主要阻断D2受体。脑内多巴胺能系统有4条投射通路:◼1.中脑边缘和中脑皮质通路与抗精神病有关◼2.黑质纹状体通路与锥体外系副作用有关◼3.下丘脑至垂体的

结节漏斗通路与催乳素水平升高导致的副作用有关抗精神病药物的治疗作用◼抗精神病作用,即消除幻觉、妄想等症状(改善阳性症状),激活或振奋作用(改善阴性症状)◼非特异性镇静作用(控制激越、兴奋、躁动或攻击行为)◼巩固疗效,预防复发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抗多巴胺能效

应◼抗胆碱能效应◼抗肾上腺素能效应◼其它:心率失常,过敏反应,体重增加等◼精神方面的副作用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抗多巴胺能效应:◼震颤麻痹综合征◼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能◼迟发性运动障碍抗精神病药物

常见不良反应◼震颤麻痹综合征:大概有15%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以后5-90天内发生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持续出现肌张力增高,活动减少,运动缺乏灵活性,运动时启动尤其困难,走路时呈前冲步态,双手不摆动,由于面部表情肌肌肉

强硬面出现“面具”面容,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双上肢静止性震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震颤麻痹综合征◼处理:主要是减少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剂量,或抗精神病药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给予抗胆碱药物,如给予盐酸苯海索2-6mg/天口服

,或给予东莨菪碱、阿托品等肌肉注射。由于抗胆碱药物的使用会带来新的不良反应,所以在该征基本得到控制后的4-6周,抗胆碱药物应撤除。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躯体某个肌群张力的突然增高,并由此产生相应的功能障碍◼A

颈面综合征:出现张嘴困难、头向后仰、不能低头、头歪向一侧等◼B动眼危象:眼球上翻、或偏向一侧、或眼球不能转动并伴眼睑痉挛、震颤等情况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急性肌张力障碍◼处理:给予抗胆碱药物是缓解症状的关键,由于急性肌张力异常

出现较急,因此在处理时一般采用肌肉注射东莨菪碱0.3mg或口服苯海索2mg,一般肌张力异常可得到迅速缓解。此外,安定也可减轻肌痉挛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静坐不能:发生率约为20%—25%,女性多于男性的2倍,多数病例发生在给予

抗精神病药物服用1—2周,具体表现为不能静坐或静站,感到不得安宁以及下肢不自主的运动,常来回踱步,不能自控,以氟哌啶醇发生率最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静坐不能◼处理:给予抗胆碱药物,如安坦,此外可口服心得安、安定也能够达到缓解症状,特别

是缓解继发焦虑情绪的目的。在静坐不能症状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静脉注射安定10-20mg,以求及时解决问题。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一般发生于长期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有节律或不规则,不自主的异常运动,以口、纯、舌面部不自主运动最

为突出,如噘嘴、咀嚼、咂唇、伸舌或舌头间歇地突然伸出口外,称为“捕蝇舌征”,以及四肢、躯干的舞蹈样动作。此症状在睡眠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迟发性运动障碍◼处理:本病的治疗效果

不十分理想,重在预防,早发现及时处理是治疗原则。所以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在症状较轻的情况下,停药可使大约一半患者的症状消失。口服异丙嗪,安定,氯硝安定可减轻症状,此外,抗胆碱药物可

以使其加重或促其发生。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抗胆碱能效应(阻断M1受体)◼临床表现:有口干、尿潴留或尿频或急、便秘、出汗减少、视力模糊、促发青光眼等。处理:症状轻者一般不需处理,几天后会慢慢消失,重者出现抗胆碱

能危象,应减药或停药,必要时用毒扁豆碱0.5-1mg肌肉或静脉注射。***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抗肾上腺素能效应(阻断a1受体)◼临床表现:镇静、直立性低血压、反射性心动过速、鼻充血、射精抑制等。◼

直立性低血压处理:轻者平卧位休息,重者可选用a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间羟胺对抗,禁用肾上腺素,因肾上腺素兼有B受体激动剂,使外周血管扩张加剧低血压。有的药物这项反应较为突出,如氯丙嗪。问题⚫直立性低血压的概念⚫直立性低血压健康教育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

:平卧位10分钟后测定血压,然后直立位1、3、5分钟各测定血压1次,如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比卧位降低≥20mmHg,或舒张压降低≥10mmHg称为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健康教育◼告诉病人本病表现:乏力、头晕、心悸、出汗、恶心、呕吐等;◼指导病人预防本病方法:避

免长时间站立,尤其是服药后最初几个小时,改变姿势,特别是从卧位、坐位起立时动作宜缓慢,避免用过热的水洗澡;◼指导病人在本病发生时采取下肢抬高位平卧,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其它:心律不齐以及Q-T间期延长和T波倒置等心电图改变,有的可导致严重的

心律不齐。此外有的药物可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甚至导致患者产生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服用氯丙嗪、氯氮平、舒必利后可以引起体重增加;有的药物引起患者闭经、泌乳;还有的药物引起抽搐发作(氯氮平)。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精神

方面的副作用◼(1)过度镇静作用,如疲乏、嗜睡、动作缓慢;◼(2)意识障碍,减药可停药可消失或恢复;◼(3)精神障碍,如在长期维持治疗(未停药或减药)过程中出现,很可能误认为是疾病反复,但减药则好转。另外有些病人可能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

、冲动,常为一过性,是由于药物的超过敏现象。◼(4)恶性综合征抗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恶性综合征◼为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A高热;◼B严重锥体外系症状;◼C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多汗、流口水、心动过速,血压不稳;◼D多种形式的意识障碍,急性肾衰,循环衰竭抗

精神病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恶性综合征◼处理:主要是立即停止抗精神病药。◼支持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保持呼吸道通畅。物理降温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压疮及感染。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氯丙嗪:具有强有力

的镇静作用,但抗精神病作用弱,长期服用可以引起抑郁症状,目前已非首选药物。氯丙嗪有增加癫痫发作的倾向,长期治疗易对光敏感,皮肤和角膜晶体色素沉着,还可引起黄疸,一旦出现应停药。◼常用治疗剂量为200-600mg/天。常用的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舒必利: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显效快、缺乏镇静作用,很少产生锥体外系不良反应,主要不良反应是静坐不能,有的患者可以产生内分泌失调,临床上可出现泌乳、闭经等。◼常用治疗剂量为400-1200mg/天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

氟哌啶醇:主要特点为抗精神病作用强,疗效好,显效快,毒性低。多用于急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对改善阳性症状疗效显著。也可用于控制躁狂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常用治疗剂量为10-20mg/天。◼氟哌啶醇与氯氮平联用易引起心脏猝死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氯氮平:该药具有明显的抗精神病作用,很少引起锥体

外系不良反应。能有效控制阳性症状,也能改善阴性症状,对于难治性的精神分裂症有颇佳的疗效。◼常用治疗剂量为200-600mg/天。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氯氮平◼不良反应主要是:◼(1)导致有的患者出现强迫症状◼(2)导致粒性白细胞缺乏或明显减少◼(3)导致抽搐发作◼(4)其它:过度

镇静、体重增加、流涎、遗尿,QT间期延长等。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均有肯定的疗效,对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兴奋躁动有辅助治疗效果。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少,主要为静坐不能、帕金森

综合征,部分患者出现月经紊乱、泌乳、闭经、性功能障碍等,此外还可使少数患者出现眩晕、嗜睡、恶心等。◼常用治疗剂量为4-6mg/天。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奥氮平:保持了氯氮平的疗效,消除了氯氮平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少有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较弱。主要不

良反应为嗜睡,故宜晚上给药。另外会引起体重增加,便秘和血糖变化。◼常用治疗剂量为10-20mg/天。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有效,对阴性症状的疗效高于传统药物。常见副作用为嗜睡、低血压,均为一过性的,此外还有头昏和口干的不良反应,不易引起锥体外

系副作用。◼常用治疗剂量为400-750mg/天。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不良反应主要有乏力,头晕头痛,口干,便秘,恶心,体位性低血压,有的病人可能会出现QT间期延长,低钾或低镁血症。

◼常用治疗剂量:80-160mg/天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阿立派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主要不良反应有:头痛,困倦,静坐不能,恶心,消化不良,焦虑,不易引起内分泌变化,如月经紊乱

等◼常用治疗剂量:10-30mg/天常用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及副反应◼帕利哌酮(芮达):主要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急性期,不良反应:可能会出现静坐不能,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催乳素水平增高。◼常用治疗剂量:6-12mg/天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丙米嗪,氯米帕明等◼药理作用:阻止去甲肾上腺

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部位的含量◼适应症:单相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发作、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等◼禁忌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癫痫、青光眼、肠麻痹、尿潴留、前列腺肥大等◼药物剂量:因人而异三环类抗抑郁药不良反应◼抗胆碱能不良反应(阻断M受体):口干、视物模糊、

便秘、排尿困难、多汗等◼心血管不良反应(阻滞a1受体):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心率失常等◼过量与急性中毒:心律失常、低血压、癫痫、昏迷、呼吸心跳停止◼其它不良反应(阻滞H1受体):镇静,嗜睡,体重增加等◼无特殊治疗,监控极为重要四环类抗抑郁药◼主要药物:米氮平(瑞美隆),马普替林◼不

良反应:口干,便秘,嗜睡,体重增加(米氮平),因有较强的镇静作用,不能和乙醇和安定并用,大剂量使用马普替林可引起ECG的T波倒置及传导阻滞,也可引起抽搐发作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主要药物:吗氯贝胺,苯乙肼◼药理作用:有效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阻止中枢儿茶酚胺及5-羟色胺的氧化,使

突触间单胺递质浓度增加,而起抗抑郁作用◼不良反应:血压升高,头晕头痛,出汗,心悸,恶心,口干,便秘等。◼注意事项:服用期间避免食用含洛胺的食物,以免引起高血压危象,肝功不良时慎用。◼因与TCA和SSRI并用易出现高热和高血压危象,

故应禁用新型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百忧解、赛乐特、左洛复、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小,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头痛失眠焦虑,性功能障碍等。因SSRI的终极代谢产物多经尿路排泄,所以肾功能

有损害时慎用。◼5-HT/NE再摄取抑制剂(SNRI):文拉法辛◼不良反应:与SSRI相似,血压轻度升高,体重增加少。与MAOI合用,有可能发生5-羟色胺综合征征,所以禁用。新型抗抑郁药5-HT拮抗/摄取抑制剂(SARI):曲唑酮(美抒玉)不良反应:困倦,头晕,头痛,发力,震颤,口

干便秘,恶心,呕吐,直立性低血压,心率失常,阴茎勃起,曲唑酮可增加中枢抑制,包括酒精的抑制作用,也不宜和降压药并用五羟色胺综合症◼是指神经系统五羟色胺功能亢进所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表现为认知功能和行为改变,神经肌肉异常,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三联征,包括激越,焦虑,轻躁狂,意识模糊,昏睡,大

汗,腹泻,发热,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血压变化,肌肉强直,震颤,寒战,肌阵挛,静坐不能,牙关紧闭,瞳孔扩大等五羟色胺综合症的处理◼1.停药:一般停药后24小时可逐渐缓解◼2.观察◼3.支持和对症处理抗躁

狂药◼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钠,丙戊酸镁抗躁狂药◼卡马西平:治疗急性躁狂和预防躁狂发作均有效,尤其对锂盐治疗无效的,不能耐受锂盐副作用的以及快速循环发作的躁狂患者,效果好。不良反应:视物模糊,口干,便秘,偶尔会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和肝损害,服用时应监测血象的变化。抗躁狂药◼丙戊酸盐:对混合型躁狂,快速循环型情感障碍以及锂盐无效者可能疗效更好。不良反应:胃肠道症状,镇静,共济失调,震颤等。转氨酶升高较多见。抗躁狂药-碳酸锂◼适应症:治疗和预防躁狂的发作◼禁忌症:心肾功能不全、

心律失常、重症肌无力、低钠、妊娠后3个月内◼用法和剂量:750-2000mg,从小剂量开始,锂盐治疗量和中毒剂量很接近,应定期检测血锂浓度。◼正常血锂浓度:0.8-1.0mmol/l,超过1.4mmol/l为锂中毒。血锂浓度监测的时间:◼

末次服药后12小时监测◼抗躁狂药-碳酸锂◼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泻、乏力、厌食、烦渴、多尿、手指细微震颤,甲状腺低下,皮肤瘙痒,斑丘疹等◼锂中毒:意识改变、嗜睡、发热、粗大震颤、昏迷等◼处理:停药,补液(生

理盐水,甘露醇碳酸氢钠),透析,对症治疗和支持不同血药浓度的表现锂浓度(mmol/L)中毒反应1.0~1.5:细颤、恶心1.5~2.0:齿轮样震颤、恶心和呕吐、嗜睡2.0~2.5:共济失调、意识混浊2.5~

3.0:构语障碍、粗大震颤>3.0:谵妄、抽搐、昏迷、死亡碳酸锂的代谢◼一般在停药后1~2d血锂浓度下降一半◼由于血脑之间锂的转换率较低,脑中锂盐药物浓度下降较血中慢,故脑部症状改善的速度往往滞后于血锂浓度下降的速度◼锂中毒症状在锂盐药物浓度<1.0mmol/L时仍可能存在,一般在停

药7~30d才逐渐消失抗焦虑药-笨二氮卓类◼药理作用:◼1.抗焦虑作用◼2.抗惊厥作用◼3.镇静催眠作用◼4.骨骼肌松弛作用抗焦虑药-笨二氮卓类◼适应症:治疗各种焦虑状态及焦虑引起的躯体症状◼作用:减轻焦虑,紧张,恐惧,稳定情绪,催眠镇静,抗惊厥。松弛骨骼肌◼禁忌症:严重的心血管病、肾病、药物

过敏、药物依赖、重症肌无力、青光眼、酒精及中枢抑制剂、妊娠前3个月◼药物选择和用法:选择药物要注意药物作用的特点,防止药物依赖,宜采用短期(不宜超过6周)间断、交替及小剂量治疗抗焦虑药-笨二氮卓类◼不良反应:困倦、乏力、头晕、口干、视物模糊、肌张力低、记忆力减退、运动协调性降低◼过量中毒:

洗胃、输液等对症治疗◼注意事项:有呼吸系统疾病和老年病人慎用,因容易引起中枢性呼吸抑制

小橙橙
小橙橙
文档分享,欢迎浏览!
  • 文档 24143
  • 被下载 0
  • 被收藏 0
相关资源
广告代码123
若发现您的权益受到侵害,请立即联系客服,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侵权客服QQ:395972555 (支持时间:9:00-21:00) 公众号
Powered by 兔子文库
×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