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激素和内分泌药的合理使用课件.ppt,共(104)页,3.050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524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LOGOwww.themegallery.com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概述]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各种类固醇的总称。按生理作用分为三类:①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由球状带分泌,主要影响水盐代谢,增加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再吸收和钾离子的排泄(保钠排钾),临床少用,主要用
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②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由束状带分泌,主要影响糖、脂肪、蛋白质代谢,药理剂量时作用广泛③性激素(如去氢异雄酮和雌二醇):由网状带分泌。通常所说的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包括性激素。一、分泌调节糖皮质激素的
分泌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负反馈调节。正常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凌晨开始上升,上午8~10时氢化可的松血浓度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午夜12时最低。第一节糖皮质激素6正常人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12时
血浓度最低,凌晨渐升高,上午8-10时最高,此节律性变化受ACTH影响。0108124162024t(h)CORTICOSTEROIDBLOODLEVEL▪应激状态下,最大分泌量可达日分泌量的10倍左右.[常用药物]口服、注射: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强的
松龙、曲安西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外用:倍氯米松、氟轻松8天然品: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短效中效长效泼尼松、泼尼松龙曲安西龙、氟泼尼松龙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合成品[体内过程]口服、注射均可吸收,90%与血浆蛋白结
合(其中80%与BCG结合),肝中浓度较高,70%经肝代谢。如可的松肝转化氢化可的松泼尼松肝转化泼尼松龙1.抗炎: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2.免疫抑制与抗过敏3.抗内毒素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缓和机体对内毒素的反应,减轻细胞损伤,缓解毒血症。4.抗休克。药理作用(主要为四大
抗)5.影响血液与造血系统增强骨髓造血功能,使Rbc、Hb、Bpc、嗜中性粒细胞、纤维蛋白原增加,缩短凝血时间;使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减少。6.允许作用(permissiveaction)糖皮质激素对有些组织细胞虽无直接活性,但可给其他激素发挥
作用创造有利条件。7.其他作用(1)退热:对严重中毒性感染(肝炎、伤寒、脑膜炎、败血症等)的发热具有迅速而良好的退热作用。应在发热确诊后再使用。(2)中枢兴奋(3)促进消化(4)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类别药物与受体亲
和力水盐代谢(比值)糖代谢及抗炎作用(比值)等效剂量(mg)半衰期(分)维持时间(小时)一次口服常用量(mg)短效氢化可的松1.01.01.020908~1210~20可的松0.010.80.8259012.5~25中效泼尼松0.050.63.55>2001
2~362.5~10泼尼松龙2.20.64.05>2002.5~10甲泼尼龙120.55.04>2002.0~8曲安西龙(去炎松)2~305.04>2002.0~8长效地塞米松100300.75>30036~720.75~1.5倍
他米松5.4025~350.60>3000.6~1.2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以及地塞米松作用逐渐增强氢化可的松【适应症】本药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及垂体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也可用于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原
发性或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用于治疗合成糖皮质激素所需酶系缺陷所致的各型肾上腺皮质增生症(包括21-羟化酶缺陷、17-羟化酶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自身免疫性溶血、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疾病(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中毒性感染(如:中毒性肺炎、胸膜炎等)◆炎症性疾患(溃疡性结肠炎)◆血液病(急性白血病、淋巴瘤)◆抗休克及危重病例的抢救[不良反应]1.类肾上腺素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症)大剂量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引发水
盐\脂质代谢紊乱的结果。表现: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皮肤变薄、痤疮、多毛、浮肿、血钾降低、肌无力、高血压、高血脂、糖尿。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必要时对症治疗,如用降压药、降血糖药、并采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2.诱发或加重感染
糖皮质激素抗炎不抗菌,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细菌易乘虚而入诱发感染或促进体内原有病灶(结核、化脓性病灶)扩散恶化,必要时合用抗生素。白血病、再障、肾病综合症、肝病患者(抵抗力减弱)更易引起或诱发感染。3.
静脉迅速给予大剂量可能发生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包括面部、鼻粘膜、眼睑肿胀,荨麻疹,气短,胸闷,喘鸣。4.消化系统并发症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肠粘膜对胃酸的抵抗力。可诱发或加重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甚至引起出血或穿孔。与水杨酸类合用更易发生。5.骨质疏松、延缓伤口愈合减
少钙、磷吸收并增加其排泄,长期应用抑制骨细胞活力,造成骨质疏松,儿童、绝经期妇女、老人多见,严重者引起自发性骨折,补充维生素D和钙盐抑制蛋白质合成,延缓伤口愈合6.延缓生长抑制生长素分泌和造成负氮平衡,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孕妇偶可引起畸胎7.神经精神异常:可诱发精神或
癫痫,儿童大剂量可致惊厥。8.白内障、青光眼:大剂量长期局部和全身用药均可发生。9.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原因:长期尤其是连日用药后,通过负反馈使ACTH分泌减少,引起的。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或停药半年内遇到严重应激情况(严重感染、创伤、出血)可发生肾上腺危象(表现肌无力、低血压、低血
糖、甚至昏迷或休克)措施:①长期用药需逐渐减量停药;②停药前加用ACTH或采取隔日给药。停药后可连续使用适量ACTH,停药半年内遇到严重应激情况应及时给足量糖皮质激素。概念:指病人症状基本控制后,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引起原病复发或恶化的现象。10.反跳现
象强的松为中效糖皮质激素,其抗炎作用及对糖代谢的影响较强,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在肝内转化为泼尼松龙后才有药理活性。【适应症】本品主要用于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急性严重细菌感染风湿病肾病综合征、严重的支气管哮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减少
症、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各种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症、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神经性皮炎、湿疹等地塞米松本药是长效糖皮质激素,其抗炎、抗过敏作用更为显著【适应症】本药潴钠作用较弱,一般不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应症同泼尼松龙◆各种急性
严重细菌感染、严重过敏性疾病、结缔组织性疾病(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风湿病、严重支气管哮喘、粒细胞减少症、剥脱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湿疹等◆该品还可用于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降低颅内高压以及柯兴综合症的诊断与病因鉴别诊断[用法和疗程]
1.大剂量突击疗法: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及各种休克。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肾病综合症、顽固性支哮、各种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3.小剂量替代疗法:用于脑垂体功能减退症、艾迪生病、肾上腺皮质次全切手术后。4.隔日疗法:需长期服药的,将1
日的总量隔日上午8~10时一次服完。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糖尿病❖糖尿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引起的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综合征。❖主要特征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会出现尿糖。❖主要表现三多一少。❖并发症多发性神经炎、感染、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正常血糖范围:
3.9~6.1mmol/L(70~110mg/dl)肾糖阈:8.96~10.08mmol/L(160~180mg/dl)糖尿病的症状:三多一少多尿:血糖水平超过肾糖阈时,可以产生糖尿,而糖尿可引起渗透性利尿,造成多尿。多食:细胞内糖
缺乏后,使下丘脑饱食中枢的活动受到抑制,而摄食活动加强,出现多食。体重减轻:G从尿中排出,这意味着体内大量能源的丢失,组织只好动用脂肪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故又引起体重减少.多饮:尿多使水和电解质从体内大量丢失而引起脱水,造成烦渴多饮糖尿病诊断标准❖根据1
99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标准:❖血糖升高达任意一条可诊断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当血糖升高未达诊断标准,但高于正常高限时,进一步诊断需要:▪OGTT试验(口
服糖耐量试验)▪糖耐量异常(IGT)糖尿病分类❖IDDM~(胰岛素依赖型)(I型)▪自身免疫机制引起胰岛β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青少年多见,常伴发酮症昏迷,必须用胰岛素控制❖NIDDM~(非胰岛素依赖型)(II型)▪胰岛β细胞功能低下,胰岛素相对缺乏,
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肥胖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肥胖引起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分泌异常及组织对胰岛素抵抗。▪中老年常见,严格控制饮食和口服降糖药可控制,少数要胰岛素治疗❖营养不良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药理作用】调节物质代谢,影响某些离子转运:1.糖代谢▪增加糖的去路:促进
细胞摄取,增加肝糖原生成,增加葡萄糖的氧化、磷酸化,使糖转变为脂肪等。▪减少糖的来源:即抑制肝糖原分解及抑制甘油、乳酸及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变为糖原,减少糖原异生,使血糖来源少,血糖降低。第一节胰岛素2、脂肪代谢▪促进合成:激活脂肪组织中的丙酮酸脱氢酶,使丙酮
酸转化成乙酰CoA的反应加速;还能促进脂蛋白脂肪酶的合成,加速脂肪组织从血中摄取脂肪酸。这些都有利于脂肪的合成。▪抑制分解:降低释放脂肪酸和甘油的速度,使肝脏氧化脂肪酸及生成酮体的速度也相应下降。▪(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障碍,能量
不足而通过脂肪酸大量氧化供能,酮体产生↑,造成酮症酸中毒,胰岛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3、蛋白质代谢❖促进合成,抑制分解❖原因:胰岛素能促进氨基酸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并促进其活化,增加DNA和RNA的合成,进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同时抑制蛋白分解,促进机体生长。4、对
K离子转运的影响❖增加细胞内钾浓度❖原因:可以激活Na-K-ATP酶,促进K+内流,使细胞外K+降低,细胞内K+浓度升高。可纠正临床上细胞内缺钾,防止心梗时的心律失常。5、其他作用胰岛素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和骨骼肌血管扩张,可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近来报道胰
岛素具有促进细胞生长作用。体内过程⚫易被蛋白酶水解破坏,口服无效,需注射给药;⚫皮下注射吸收快,但代谢快,作用维持时间短;⚫肝、肾灭活,肝、肾功能不良者药物灭活时间延长;⚫起效快,可用于重症患者抢救;⚫为了延长作用时间,可制成
中、长效制剂。加入碱性蛋白质(精蛋白)和锌,使其等电点接近体液PH值,降低其溶解度,提高稳定性。这类制剂均为混悬剂,经皮下或肌内注射后,在注射部位发生沉淀,再缓慢吸收,作用维持时间延长。不可静脉注射。胰岛素制剂及其作用时间分类药物注射途径作用时
间(h)给药时间开始高峰维持短效正规胰岛素静脉立即0.52急救皮下0.5~12~36~8餐前0.5h,3~4次/日中效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皮下2~48~1218~24早餐或晚餐前1h,1~2次/日珠蛋白锌胰岛素皮下2~46~1012~18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皮下3~616~1824~
36早餐或晚餐前1h,1次/日【临床应用】1.重症糖尿病(IDDM,I型)尤其是幼年型糖尿病,胰岛素是唯一有效的治疗药物。2.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未能控制者3.继发性糖尿病如因垂体疾病,胰腺疾病,胰腺切除,药物及化学物质等引起的疾病。4.糖尿病发生各种
急性或严重并发症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其他: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甲亢、高热、妊娠、创伤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5.细胞内缺钾临床上合用葡萄糖、胰岛素,促进钾内流,纠正细胞内缺钾。5、重病恢复期加强胃纳,恢复体重❖因胰岛素可
以刺激胃酸分泌,也可以加强胃的活动功能,故有时病后用普通胰岛素4u皮下注射(饭前)以促进食欲,加强食物消化和利用,使病人的体力和精力得以恢复。6、治疗精神分裂症❖(胰岛素休克疗法)临床上用大剂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性休克
,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有一定的疗效。但有一定的危险性,故需在设备与护理条件比较好的医院中进行。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一般反应轻微而短暂,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过敏性休克.•多为牛胰岛素所致.可改用高纯度的胰岛素或人胰岛素.•可用H1受体阻断药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常见症状
:多为胰岛素用量过大或未按时进食所致。此时患者出现饥饿感,出汗,心悸,焦虑,震颤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惊厥,休克,甚至死亡。•抢救办法:一般轻者口服糖水。重者应立即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注射液20-40ml进行救治。•需特别注意:有些老年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往往缺乏典型症状,迅速
表现为昏迷,称为“无警觉性低血糖昏迷”。2.低血糖症急性耐受:常由并发感染,创伤,手术,情绪激动等应激状态所致。①血中抗胰岛素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②酮症酸中毒时游离脂肪酸和酮体增多,妨碍葡萄糖的摄取利用;③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减少。慢性耐受:①体内产生抗胰岛素受体
抗体;②胰岛素受体水平发生变化,胰岛素与受体亲和力下降;③葡萄糖转运系统异常,妨碍胰岛素正常发挥作用。3.耐受性-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制剂】❖短效:正规胰岛素❖中效:珠蛋白锌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长效:精蛋白锌胰岛素❖此外,尚有两种纯制剂:❖1)单峰胰岛素2)单组分胰岛素胰岛素剂型选择❖短
效胰岛素:急需胰岛素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伴严重感染;❖先用短效、再用中效:幼年糖尿病患者;❖中效或长效:稳定型糖尿病患者;第二节口服降糖药一、磺酰脲类二、双胍类三、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四、胰岛素增敏药五、其他一、磺酰脲类常用药物第一代:甲苯磺丁脲(甲糖宁)氯磺丙脲第二代:格
列本脲(优降糖):作用最强格列吡嗪(美吡哒)格列美脲(佳和洛)格列喹酮(糖适平)第三代:格列齐特(达美康):作用温和,抗血小板药理作用⚫降血糖作用⚫特点:对正常人和胰岛功能尚存的糖尿病人均有降血糖作用;对Ⅰ型糖尿病患者和胰腺切除的动物无效.⚫促
进胰岛素释放;⚫增强胰岛素与靶组织及受体的结合能力;⚫通过激活糖原合成酶和3-磷酸甘油脂防酰转移酶,促进葡萄糖利用以及糖原和脂肪的合成;⚫机制: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而发挥作用。药理作用⚫抗利尿作用⚫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氯磺丙脲、格列本脲通过促进
抗利尿激素分泌和增强抗利尿激素的作用而产生抗利尿作用。第三代磺酰脲类减少血小板粘附聚集、降低血栓素水平、增加纤溶酶原活性,可解决糖尿病人易凝血和血管栓塞倾向等问题。⚫长期应用降糖作用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②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③增加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临床应用不
良反应1、主要用于轻、中型糖尿病患者,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2、氯磺丙脲可治疗尿崩症1、胃肠反应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粒细胞、血小板减少、胆汁郁积性黄疸及肝损害4、低血糖症:药物过量引起持续性低血糖。二
、双胍类⚫常用药物⚫甲福明(二甲双胍)、苯乙福明(苯乙双胍,降糖灵)⚫药理作用双胍类的作用与磺酰脲类相比有两点不同:①能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但对正常人血糖无影响;③在胰岛功能丧失时仍有降糖作用。作用机制(1)抑制葡萄糖经肠道吸收。(2)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3)大量双胍类
还能增加组织中糖的无氧酵解,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使葡萄糖的利用增加。(4)降低糖原异生,使生成减少。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主要用于轻、中度Ⅱ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单用饮食不能控制的伴有肥胖的患者。•也可与胰岛素或磺酰脲类合
用,治疗对胰岛素耐受的患者。•胃肠道反应•B12和叶酸缺乏:抑制B12经肠道吸收,产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乳酸性酸血症、酮血症三、胰岛素增敏药➢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是导致Ⅱ型糖
尿病的主要原因。胰岛素增敏药可降低机体胰岛素抵抗性,使胰岛素能正常发挥作用。➢主要为噻唑烷二酮(thiazolidinedione)的衍生物,包括:➢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环格列酮(
c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恩格列酮(englitazone)等胰岛素增敏药胰岛素抵抗⚫常用药物罗格列酮,环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
糖的利用,明显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胰岛素抵抗和Ⅱ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改善脂肪代谢紊乱>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对Ⅱ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四、葡萄糖苷酶抑制药⚫常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降糖作用机制在小肠上皮刷状缘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慢淀
粉类水解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减少葡萄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临床应用用于饮食无法控制的Ⅱ型糖尿病,可单用;也可与其它降糖药合用;与胰岛素合用,用于血糖不稳定的Ⅰ型糖尿病,减少胰岛素用量,但单用效果不好。⚫主要副作
用胃肠道反应。五、其他瑞格列奈、米格列奈、那格列奈为新型的非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作用机制同磺酰脲类。临床应用适用于b细胞尚有分泌胰岛素的功能的Ⅱ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及老年
患者。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重约20-30g腺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生理及药理作用】1、促进代谢➢糖代谢:增加糖原分解,增加糖的氧化利用➢脂肪代谢:加速脂肪分解,促进胆
固醇氧化➢蛋白质代谢:正常量使蛋白质合成增加大剂量促进蛋白质分解➢能量代谢:产热与氧耗增加,基础代谢率上升➢水盐代谢:粘液性水肿甲状腺激素促进生长激素的产生增加生长激素的作用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和长骨的发育2、促进生长发育【临床应用】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替代疗法呆小症:尽早治疗
粘液性水肿:口服,有昏迷者静注单纯性甲状腺肿:补充不足,抑制TSH过多分泌T3抑制实验甲亢症状第2节抗甲状腺药暂时或长期消除甲亢的药物硫脲类(thioureas)碘和碘化物(iodine)放射性碘(r
adioiodine)β受体阻断药(β-blockers)硫脲类硫氧嘧啶类咪唑类丙硫氧嘧啶(PTU)甲硫氧嘧啶(MTU)甲巯咪唑(他巴唑)卡比马唑(甲亢平)一、硫脲类【临床应用】➢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内科治疗➢甲亢的手术前准备➢甲状腺危象的综合治疗➢术前给药,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术前两周合用大剂量
碘,使腺体缩小,减少出血迅速降低血清T3水平——缓解甲状腺危象【不良反应】➢过敏反应:皮疹、头痛、药热➢粒细胞缺乏症: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消化道症状:厌食、呕吐、黄疸和中毒性肝炎➢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减退二、碘及碘化物【药理作用】小剂量:合成甲状腺素的原
料,补充摄入不足大剂量:抑制过氧化物酶,影响酪氨酸碘化拮抗TSH的作用合成、释放减少抑制甲状腺球蛋白水解酶【临床应用】小剂量:单纯性甲状腺肿大剂量:甲亢的术前准备(术前2周)甲状腺危象的治疗(与硫脲类合用)【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咽喉不适,呼
吸道刺激,鼻窦炎等➢过敏反应: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经胎盘和乳汁排出,引起新生儿甲状腺异常三、肾上腺受体阻断药阻断受体作用能适当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抑制脱碘酶,减少T4转化为T3。甲状腺危象时,
静脉滴注度过危险期甲状腺手术前准备改善甲亢心率加快、心收缩力增加等交感神经活性增强的症状。【作用】【应用】LOGOwww.themegallery.com抗变态反应药LOGO“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环境的破坏,
过敏性鼻炎—这一十几年前陌生的名词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据不完全统计:三成国人患有过敏性鼻炎……春季,正是飞絮和花粉四散的高峰时节。因柳絮导致的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患者比平时高出数倍。为此,一类必不可少的药物走入人们的视野抗过敏药物,顾名思义就是抵抗
、削弱机体某些过敏反应的药物。它其实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不少人对一些物质(如花粉,柳絮)过敏,需要使用抗过敏药物。普通人其实也在一些时候不知不觉地摄入了抗过敏药物。白加黑含有盐酸苯海拉明感康含有马来酸氯苯那敏一什么是过敏过敏,有机体对某些药物或外界刺激的感受性不正常地增高的现象过
敏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是人对正常物质(过敏原)的一种不正常的反应,当过敏原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群才会发生过敏,过敏原有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几百种。几种常见的过敏常见的过敏症状:皮肤红、肿、热、痒、痛等
——皮肤过敏哮喘——呼吸道过敏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过敏还有更严重的反应,比如休克抗过敏药又称抗变态反应药,主要包括组胺受体阻断药、肾上腺素、钙剂、糖皮质激素类药等。本章主要介绍组胺受体阻断药和钙剂。抗过敏药(1)
抗组织胺药:这是最常用的抗过敏药物常用的有苯海拉明、异丙臻、扑尔敏、赛庚啶、息斯敏、特非拉丁等。简单的说,组胺是人体内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化学物质。组胺可引起人体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鼻部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和平滑肌痉挛等反应,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我们平常所见到的过敏
性鼻炎、慢性荨麻疹等过敏症状。➢1950年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研制的扑尔敏上市,成为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代表。第一代抗过敏药物,包括扑尔敏(氯苯那敏)、苯海拉明、克敏嗪和赛庚啶等药物。该类药物药效作用很强,曾经使用非常广泛。但由于药物分子较小,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大脑的活动,会引起嗜睡、头昏、头
痛等不良反应,因此很多上班族、学生,尤其是司机和高空作业者,不能使用。抗过敏药物的发展(抗组织胺药)苯海拉明适用皮肤粘膜的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还可用于预防晕船、晕车、晕飞机等晕动病。嗜睡、口干为其主要不良反应。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氯苯吡胺)临床用于感冒、
鼻炎、荨麻疹、枯草热、血清病等,也用于预防输血反应、药物过敏及晕动症等。制剂有片剂、针剂。较多见的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嗜睡、口干、呕吐、食欲不振等异丙嗪(非那根)药理作用:(1)抗组胺作用(2)止吐作用(3)抗晕动症(4)镇静催眠作用适应症:◆皮肤粘膜的过敏:
适用于长期的、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晕动病:防治晕车、晕船、晕飞机。◆用于麻醉和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包括镇静、催眠、镇痛、止吐。◆用于防治放射病性或药源性恶心、呕吐。➢1988年,先灵葆雅
公司开发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开瑞坦成功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清醒抗过敏时代。第二代抗过敏药物,包括息斯敏、氯雷他定(商品名开瑞坦)、西替利嗪(商品名仙特明),特非那丁(商品名敏迪)等等。这类药物属于长效剂型,服用方便,一天一粒,一般不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目前使用最为
广泛。但要特别提醒的是,这类药物过量服用或者是特别敏感的患者,还是有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的。因此,服药后进行驾驶等作业时,仍要注意。➢1999年上市的非索非那丁和2002年上市左旋西替利嗪——第三代抗组胺药物(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它们具备了不会导致心脏毒性、抗过敏效果更
强、安全性更高、不导致嗜睡的特点非索非那丁可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过敏性哮喘、荨麻疹以及各种过敏性疾病的治疗。目前非索非那丁已成为欧美各国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和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另外,由于近年来发现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有配伍禁忌,
且有一定的心脏毒副作用,而非索非那丁没有发现心脏毒性,上市后短短两年,在美国市场的使用量已上升为第二大品种并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左旋西替利嗪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等处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结膜炎、过敏性皮肤病、过敏性哮喘
等,具有作用起效快、效应强而持久和副作用少的优点。能用于6岁以上儿童第一代抗过敏药物价格便宜,第二代、第三代价格则相对较贵。由于中国地区之间经济差距较大,可供临床医生选择的抗过敏药物三代并存的状况将长期存在。然而第一代、第二代抗过敏药物或多或少
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选择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更少、效果更好的第三代抗过敏药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综述免疫系统用药影响免疫应答的药物:免疫抑制药(immunosuppressants):抑制机体免疫功能,主要用
于防止器官移植中的排斥反应和抑制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等。免疫增强药:能提高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治疗,难治性的细菌或病毒感染、肿瘤辅助治疗等免疫抑制药分类:1.糖皮质激素类药2.微生物
代谢产物如:环孢素3.细胞毒类药物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甲氨蝶呤4.生物制剂类: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莫罗单抗5.中药和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雷公藤多苷第一节免疫抑制药主要不良反应:长期用药可抑制正常免疫功能致畸和不育增加肿瘤的发病率主要药物:
环孢素,他克莫司,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代谢药(硫唑嘌呤、氨甲蝶呤、6-巯嘌呤),烷化剂(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霉酚酸酯,莱氟米特。雷公藤多苷本品为免疫抑制剂,具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适应
症: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肾小球肾病、肾病综合征、紫瘢性及狼疮性肾炎、红斑狼疮、亚急性及慢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注意:1孕妇忌服,服此药时应避孕。2.老年有严重心血管病者慎用抗代谢药类——硫唑嘌呤(azath
ioprine)作用: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作用于感应期,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强于B细胞尚有较强抗炎作用。用途:常规药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注意:定期检查血常规和肝功能;长期使用本品可增加患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禁用------本品过敏者、肝功能损伤者,孕妇。环孢素(cy
closporine,CsA)脂溶性环状十一肽化合物。机制:选择地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可抑制B淋巴细胞的活性;能抑制体内抗移植物抗体的产生,因而具有抗排斥的作用。不影响吞噬细胞的功能,不产生明显的骨髓抑制作用。临床:器官移植:主要用于防止异体器官或骨髓移植时排异等不利的
免疫反应,常和糖皮质激素合用;自体免疫性疾病毒性反应:主要在肝与肾,在应用过程中宜监测肝、肾功能。霉酚酸酯:用于肾和心脏等器官移植,预防和逆转移植物排斥反应;也可用于银屑病和类风湿关节炎他克莫司(tacroli
mus)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用强度是CsA的10-100倍,防治肝、肾及骨髓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类: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