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江南药王的传奇课件.ppt,共(20)页,1.580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4873.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中药国粹中医药文化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治病方法:望、闻、问、切中药老字号:北京同仁堂杭州胡庆余堂广东陈李济(两家半)胡雪岩(1823-1885)安徽绩溪人。幼时家境贫寒,经亲戚推荐,在杭州一家钱庄当学徒。因囊
助潦倒的冗吏王有龄旋升,以致自身失业,王有龄感其恩,逐结生死之交。王有龄得官归来,极力支持胡雪岩创办了“阜康钱庄”,胡雪岩由此开始起家,竭力经营丝绸、茶叶生意,经苦心经营,很快跻身于江浙大贾之列,他由商而官,亦官亦商,
终成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1874年,胡雪岩在杭州吴山大井巷创办了胡庆余堂国药号,由于胡雪岩坚持“戒欺”、“是乃仁术”和“真不二价”等撑门立户宗旨,成功地经营了胡庆余堂,使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江南药王。在杭州秀丽的吴山北麓,座落着气宇轩宏、金
碧辉煌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国药号。胡庆余堂是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风格耗白银三十万两于1874年创立,整座建筑犹如仙鹤停驻在吴山脚下。胡庆余堂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广纳名医传统良方
,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济世宁人。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享有“南有庆余堂、北有同仁堂”盛誉的胡庆余堂创立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中国专业性博物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大井巷。1989年10月胡庆余堂制
药厂建厂115周年时在厂内建立,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于1991年开馆。三宝金铲银锅戒欺匾药局匾1949年1月,14岁的冯根生跨进胡庆余堂的大门,经过15次的诚实考验,他当上了一名小药工,成为胡庆余堂的关六弟子。1972年,38岁年始任杭州第二
中药厂厂长(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的前身),到今天的青春宝集团公司董事长,29年间,他把一个曾被戏称为“破庙”的古老企业改造发展成为全国同行业生产经营规模最大的现代化中药厂,经历了多少风雨,始终把稳航舵,于是得了个“不倒翁”的雅号,中药从这里走向世界1972年,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
,哪家工厂在冒烟,就是哪家工厂的“走资派”还在走。就在这种情况下,上级决定把胡庆余堂附设在郊外的煎胶工场从市区的母体药厂中分离出来,组建新的的中药二厂,在胡庆余堂9个副厂长、副书记都不愿去的情况下,车间主任冯根生临危受命。荒山野岭,面对着仅有37万元固定资产,6877平方米的陈旧厂房,
以及延续几代的下面烧火,上面木棒搅拌的落后生产方式,别人心中也许感到的是无望,但冯根生却将这看做是自己年近不惑才等来的人生机遇,一幅美好蓝图悄悄在他心中描绘。也正是凭着这股子拼劲,从1972年起,在国家没有一分钱投入的情况下,冯根生带领全厂100多名职工,以37万元的资产起家,经过32年的奋斗,
将企业从一个作坊式的中药加工场,发展成为拥有12.5亿元资产,闻名世界的现在化中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