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第二章-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分解课件.ppt,共(42)页,1.190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4260.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二章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影响第一节中药炮制的目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药物炮制提出要“依法炮制”、“修制合度”;《本草蒙荃》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川乌--生用大毒,多外用;制川乌---毒性降低,可供内服。柏子仁–生用
,滑肠通便,宁心安神;制柏子仁–消除其致泻的副作用。二、增强疗效•改变药物的质地,使其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利于成分的煎出而提高疗效---逢子必炒;•借助辅料的作用增强疗效---蜜炙款冬花三、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太寒伤阳,太热伤阴,过辛损津耗气,过甘生湿助满,过酸损齿伤筋,过苦伤胃耗液,过咸助痰
湿”•天南星--能燥湿化痰胆南星--为寒凉而宜用于热痰咳喘•麻黄--生用辛散解表作用蜜炙麻黄--辛散作用缓和,增强止咳平喘作用四、改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引药入经香附:生品归肝、脾、三焦经,上行胸膈外达肌表醋炙引药入肝,增强疏肝止痛作用•改
变作用部位和趋向黄连:生品苦寒,善清心火酒炙引药上行,清上焦头目之火五、提高药物净度,确保用药质量•去除非药用部位、霉败品、残存辅料等,分开不同药用部分,保证临床用药的卫生和剂量的准确。六、制备新药,扩大
用药品种•头发--不作药用煅制成炭--止血化瘀•蛋黄--干馏成蛋黄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能。•苦杏仁、赤小豆–发酵成六神曲,改变了原有性能,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临床用药范围。七、改变药物性状、便于调剂和制剂•根、根茎、茎木、果实、全草--切制成一定规格,便于调剂、制剂;•矿物类、甲
壳类及动物化石类--炮制处理,使之质地酥脆而便于粉碎,并增加其药效成分的溶出。八、利于贮藏及保存药效•杀酶保苷--防止贮藏中酶解,疗效降低;•杀死虫卵或蚜虫--利于贮藏保管;•种子药物加热处理--终止种子发芽,便于贮存而不变质。九、矫味矫臭、便于服用动物类药材、树脂类药材--酒制、蜜
制、水漂、麸炒、炒黄等方法炮制,起到矫臭矫味的效果,有利于病人服用。第二节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纠正药物过偏之性以热治寒“反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热者益热“从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途第二节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药物(尤双向性能
药物)炮制后,性味变化,作用趋向改变◆黄柏苦寒,主降酒制后作用向上,主升,清上焦湿热第二节炮制对药性的影响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炮制可引药入经或改变归经。◆生地黄甘、苦,寒,归心肝经,清热凉血(炮制)熟地黄甘、温,主入肾经,滋阴补
血、益精填髓第二节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四、炮制对毒性的影响炮制可消除或降低药物毒性,去毒方法:净制、白矾水浸泡、水飞、炒黄、米炒、砂烫、滑石粉烫、醋制、清水煮或清蒸、豆腐煮、甘草水煮、去油制霜等注意:去毒与保存药效并重第三节炮制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一、净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药用部位与非药用部位巴
戟天木心为非药用部位◆不同部位分开分别药用麻黄◆区分外形相似药物第三节炮制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二、切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软化处理:控制水处理时间和吸水量蒸煮软化控制温度和时间◆切制:饮片厚薄、长短、粒度◆干燥第三节炮制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三、加热炮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干热炮制⚫炒制:提高疗效、
抑制偏性、减少毒副作用等⚫煅制:利于煎煮、粉碎,增效等◆湿热炮制:加热时间、用水量第三节炮制对药物临床疗效的影响四、辅料炮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常与加热方法相结合◆常用辅料:固体辅料、液体辅料借助辅料发挥协同、调节作用,
使固有性能有所损益,以尽量符合临床治疗的要求。第四节炮制对调剂和制剂的影响一、炮制对中药调剂的影响◆保证配方的质量和剂量的准确◆利于配方时的称量◆利于汤剂的制备◆利于随方炮制◆利于调配和复核第四节炮制对调剂和制剂的影响二、炮制对中药制剂的影响◆使制剂处方中的药物符合净度标准◆为制剂处方提供符合规格
要求的中药饮片◆利于制剂制备时的粉碎和煎煮第五节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药物的理化性质是药物发挥临床作用的基础。•经过炮制,药物有的化学成分可能是量变,一些成分含量增加了,另一些成分含量减少或消失了;也有的可能是质变,即产生新的化合物。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性质•游离
生物碱一般不溶或难溶于水,(特殊:槟榔碱易溶于水;切制要采取少泡多润);易溶于乙醇、氯仿等有机溶剂,亦可溶于酸水(形成盐)。•大多数生物碱盐类则可溶于水,难溶或不溶于有机溶剂。炮制对其影响:•1.常用酒、醋等作为炮制辅料
,提高生物碱的溶出率,提高药物的疗效–醋制延胡索•2.生物碱耐热性不同(1)加热,改变生物碱结构,降低毒性--乌头碱、士的宁(2)遇热活性降低,宜生用--石榴皮、龙胆草、山豆根•3.不同药用部位所含生物碱类成分不同、药效不同-
-麻黄根、茎分开用药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性质•苷一般易溶于水或乙醇中,溶解度主要受糖分子的种类、数目和苷元所含极性基团的影响;苷在酸性条件下易水解,同时易被相应的酶所水解。炮制对其影响:1.少泡多润,防止成分损失。如大
黄、甘草、秦皮。2.常用酒作辅料,提高溶解度。3.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以免增加成分复杂性,且降低了苷的含量。4.破坏或抑制酶的活性,保证药物有效物质苷类免受酶解,保存药效。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性质•常温下为易流动的油状液体,有一定的香味和挥发性,一般具有芳香性,在常温下可以
自行挥发而不留任何油迹,大多数比水轻,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及脂肪油中,在70%以上的乙醇中可全溶,在水中的溶解度极小,呈油状液体。炮制对其影响:1.挥发油在植物体内存在不同,炮制方法不同---薄荷、荆芥,采收后迅速加工切制;厚朴、鸢尾要埋藏发酵
。2.凡含挥发油的药材应及时加工处理,加水处理宜“抢水洗”,干燥宜阴干,或以不超过50℃人工干燥。3.炮制减少或除去明显的毒性和强烈的刺激性--苍术,麸炒降低燥性;蜜炙麻黄降低发汗作用四、炮制对含鞣质类药物的影响性质:•鞣质含有多元
酚羟基,极性较强,所以易溶于水,尤其易溶于热水。为强还原剂,暴露于日光和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鞣红,而颜色加深,能耐高温,遇铁能发生化学反应炮制对其影响:1.用水处理时要注意成分的损失--地榆、虎杖、侧柏叶、石榴皮2.切片时防止氧化
变色--槟榔、白芍3.鞣质高温处理,变化不大,收敛作用相对增强—大黄炒炭4.避免鞣质与铁的反应,用竹刀切、铜刀切、木盆中洗的要求,煎药时要用砂锅五、炮制对含有机酸类药物的影响性质:•有机酸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液
中,特别是正要成熟的肉质果实内,通常随着果实接近成熟,其含酸量逐渐减低;低分子的有机酸大多能溶于水;有机酸能与生物碱生成盐。炮制对其影响:1.低分子的有机酸,用水处理时宜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以防止有机酸类成分的损失。2.加
热炮制使有机酸破坏,降低刺激性--山楂炒焦。3.有机酸能与生物碱成盐,利于药效发挥。如甘草制吴茱萸。六、炮制对含油脂类药物的影响性质:•油脂大多存在于植物的种子中,它主要成分为长链脂肪酸的甘油酯,通常具有润肠通便或致泻等作用。炮制对其影响:1.无毒
油脂的药物--保留油脂,润肠通便;去油制霜,以免滑肠;柏子仁、杏仁2.有毒油脂的药物--去油制霜,减少毒性;千金子,大枫子七、炮制对含树脂类药物的影响性质:•树脂性脆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醇、乙醚、二硫化碳、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在碱性溶液中能部分溶解或完全溶解,但加酸
酸化,树脂又会沉淀析出。树脂受热时熔化而后变为液体,具有粘性,燃烧时发生浓烟及明亮的火焰。炮制对其影响:1.常用辅料酒、醋处理,提高溶解度,增强疗效--酒制五味子,醋制乳香、没药;2.加热炮制增强疗效--藤黄;温度过高,树脂变性,乳香、没药;3
.加热炮制破坏部分树脂--炒制牵牛子,缓和泻下作用。八、炮制对含蛋白质、氨基酸类药物的影响性质:•蛋白质是一类大分子的物质,多数可溶于水,生成胶体溶液,一般煮沸后由于蛋白质凝固,不再溶于水。炮制对其影响:1.含蛋白质成分不宜长期浸泡于水中,以免损失有效成分,影响疗效2.氨基酸遇热不稳定,易生
用--雷丸、天花粉、蜂毒、蛇毒、蜂王浆3.加热,使毒性蛋白变性而消除毒性--巴豆、白扁豆、蓖麻子4.破坏酶的活性--黄芩、苦杏仁5.炮制产生一些新的物质--鸡蛋黄、黑大豆九、炮制对含糖类药物的影响性质:•单糖及小分子寡糖易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度更大,多糖难溶于水,但
能被水解成寡糖、单糖。炮制对其影响:1.炮制含糖类成分的药物时,要尽量少用水处理,必须用水泡时要少泡多润,尤其要注意与水共同加热的处理。2.一些含糖苷类药物在加热处理后,可分解出大量糖--生地制成熟地,制何首乌
。十、炮制对含无机化合物类药物的影响•无机成分大量存在于矿物和介壳类药物中,与组织细胞中的有机酸结合而成盐共存。炮制对其影响:1.采用煅烧或煅红醋淬,易于粉碎,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外,利于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从而增强疗效--磁石、自然铜、牡蛎2.结晶水的矿物,经煅制后,失去结晶水而改变药效--石膏、明矾、寒水石3.改变某些药物的化学成分,产生治疗作用--炉甘石4.减少水处理时间,防止水溶性无机盐类成分流失而降低疗效--夏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