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课件.ppt,共(90)页,3.347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366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CompanyLOGO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雷荣福概述转子间骨折临床非常常见,治疗方法很多,手术来讲髓内\髓外\外固定\关节置换等等,然而没有统一的标准来指导如何选择手术方式。手术方式的选择是仍然存在争议的话题。目前虽然绝大多数病例每个医生都有自己喜欢的术式,都能取得良好的
临床结果,但出现问题的病例也并不少见。与股骨颈骨折相比较而言,转子间骨折更易发生于高龄人群。老年人更易受骨质疏松和医疗条件的影响,而且他们的行动比较困难,更不稳定的、粉碎的骨折发生率正在增加,这与世界人口老龄化是成正比的。当转子间
骨折发生在年轻的患者,或由于高处坠落、交通伤所致时,需要按照高能量损伤来处理。比如年轻人下肢股骨干、胫腓骨骨折,如果受伤暴力较大,需要同时查骨盆平片,临床上下肢骨干骨折漏诊髋部骨折的并不少见,这是有过教
训的。相关解剖髋部骨小梁图髋部骨小梁分级图骨折分型Evans骨折分型AO分型•AO分型和Evans-Jensen分型这两种是最为常用的转子间骨折的分型,在这两种分类中,AO分型又更为通用。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分类的中心是稳定性的概念。稳定的骨折是指后内侧皮质仅在一个平面发生骨折,且在复位后
能够抵抗压应力而不发生再次移位。不稳定骨折是指后内侧大的骨折块,多个骨折块或者反转子间骨折,尽管经过复位和固定,骨折依然不稳定且会由于轴向负荷而产生塌陷。这些直观的、可重复的、简单的关于稳定和不稳定的描述,可以指导治疗和了解预后。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主要目的是让患者
早期恢复活动,尽快恢复伤前的功能状态,减少并发症。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如仅考虑骨折愈合,保守治疗(牵引)即可奏效。但由于保守治疗合并症较多,如褥疮、尿道感染、关节挛缩、肺炎以及血栓等。因此,近年来一致认为,如患者伤前能活动,股骨转
子间骨折的治疗原则是骨折的坚强内固定及病人术后早期肢体活动。保守治疗只适于不能耐受麻醉及手术的患者(如近期心梗患者),以及伤前不能活动且伤后无明显不适患者。保守治疗•转子间骨折有一定的保守治疗适应症,包括
那些不能行走的患者,脓毒症患者和手术切口周围有皮肤破损的患者。Lyon和Nevins认为,如果患者不能行走或没有机会重新行走,非手术治疗将比入院手术更安全,更人道,而且费用更低。闭合治疗有两种方案:早期活
动而不考虑患者正常解剖位置(不考虑骨折),或者利用牵引维持骨折位置,希望骨折能近似解剖位置愈合。前一种治疗方法以患者将来没有希望行走为前提,患者可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可用止痛剂控制疼痛。对可能获得行走能力
的患者,通常使用胫骨近端骨牵引,患肢平衡牵引轻度外展,维持力线,避免髋内翻或短缩畸形。维持牵引8~12周,骨折完全愈合前允许患者部分负重。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及康复治疗。手术治疗•Kaufer总结到: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总体上依赖于五个因素:骨的质量、骨折类型、复位情况、内固定的选择以及内固定与
骨的位置。骨科医生仅能控制后三种因素,但必须考虑前两种因素来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骨折复位对于内固定后的稳定非常重要,应该力求达到解剖复位。因为解剖复位,特别是内后侧骨皮质连续性恢复,仍是复位后稳定的基础。如骨折端严重粉碎而无法解剖复位,则应考虑行截骨术或股骨近端内移,以
获稳定的非解剖复位。总之,复位的目的是获得骨折的稳定性。复位方法可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无论骨折类型是否复杂,均应首先试行闭合复位。复位时应用牵引床进行牵引。根据骨折类型,患肢可处于中立位或轻度外旋或内旋
位。对于严重粉碎骨折,特别是小转子明显移位者,需加大外旋以闭合内后侧骨缺损。如调整复位牵引可内后侧骨缺损依然存在,则应考虑:①切开解剖复位,⑦应用截骨术或股骨近端内移来获得稳定的非解剖复位。近年来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不断发展更新,其中常用的内固定物分为两类:一类是滑动加压螺钉加侧方钢板,
如Richards钉板、DHS、DCS等;另一类是髓内固定,如Ender针,带锁髓内针、Gamma钉、PFN等。滑动加压髋螺钉系统内固定•二十世纪70年代,滑动加压髋螺钉系统开始应用于一些转子间骨折的加压
固定。髋拉力螺钉进入股骨头的深度是获得对近端骨折块最大把持力至为重要的因素,螺钉顶端距软骨下骨应在0.5~1cm以内。髋拉力螺钉套筒与侧方钢板的最佳角度一直存在争议。许多作者认为,钢板角度为150°时最好,因为此时拉力螺钉的角度与股骨颈内的压力骨小梁更为平行,理论上讲,此时螺钉于套筒更易
滑移,也降低了内植物因折弯而断裂的机率。但临床上135°的髋加压滑动螺钉与150°的在加压能力方面并未发现有明显区别,实际中转子间骨折钢板因折弯而出现断裂的报告也极为罕见。150°拉力螺钉植入时其位置容易偏向股骨头上方,
要将其准确置于股骨头中心有一定难度,这样会造成螺钉切割股骨头脱出的几率增加。而135°的装置安放容易,且临床效果与150°的类似,因此应用更为广泛。更大角度的钢板目前仅适用于有严重的股骨颈外翻及骨折更靠近远端的病人。临床上常用的135°的髋加压滑动螺钉尽管加压螺钉在股骨头颈内的理想位置仍有争论
,但均同意应位于股骨头颈的中央或稍偏下后方。股骨头颈的前上部为骨质最差的部位。DHS主要特点•1)螺钉在股骨头内固定作用强,即使在骨质疏松的情况下亦能有效固定;(2)套简内滑行机制可避免钉端穿透股骨头或髋臼,负重的压力可直接
传导至骨,而非内固定物;(3)保持骨折端复位并嵌紧,减少不愈合。也就是说DHS主钉为一根较粗的螺纹钉,钉的近端为粗螺纹,远端是滑动槽,侧方为套筒钢板,粗螺纹钉远端可在套筒上滑动,具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当局部肌肉收缩或下肢
负重时,钉远端可在套筒的滑动槽内后退,使骨折断端之间出现压应力,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DHS不能用于反转子间骨折病例1双侧股骨转子间骨折使用DHS内固定病例2女性,88岁DCS的优点•:⑴它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螺钉的入点,手术操作方便。动力加压
拉力螺钉与钢板呈95°角,适合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特点,符合髋部的生物力学要求;⑵DCS类似悬臂梁系统,负重时负重力首先加于钢板的短臂,然后再分散至各螺钉上。由于应力分散,骨折端不易变形,且借助长拉力螺钉使固定呈三角化,固定异常牢固;⑶DCS入点高,因而可于骨折近端增加
了数枚螺钉固定,增加了骨折近端的抗屈曲、旋转能力,达到牢固固定,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⑷DCS近端带有的2个松质骨钉孔,可打入两枚松质骨钉到股骨颈或股骨颈基底部,有效地控制股骨近骨折端的旋转。DCS和95度切割钢板治疗反转子骨折病例1DCS治疗粉碎转子间骨折病例2
DCS治疗反转子骨折波及转子下股骨头-髓腔髓内针•主要有Gamma钉、PFN、Unioex钉等,其特点是通过髓内针插入一螺栓至股骨头颈。其优点主要如下:有固定角度的螺栓可使股骨颈干角完全恢复;有效的防止旋转畸形;骨折闭合复位,髓内固定使骨折端干扰
减少,提高愈合率;中心位髓内固定,内固定物所受弯曲应力较钢板减少,内固定物断裂发生率降低。目前股骨头-髓腔髓内针已逐渐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特别是粉碎、不稳定型的首选固定方法。股骨头-髓腔髓内针病例股骨头-髓腔髓内针病例人工关节置换术•转子间骨折在患者骨质疏松严重、骨折粉碎程度较高
时,可考虑行人工假体置换,但对于活动要求不高、而且预期寿命不长的老年患者而言,这一较大手术就显得没有必要。对于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即使类风湿关节炎未累及髋部)发生转子间骨折时,通常考虑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而不是采用修复的处理方法。Bogoch报道认为,在他观察到患有类风湿关
节炎的患者发生的转子间骨折病例中,采用固定装置失败率高达24%,并有严重的骨不连和感染。毫无疑问,人工假体置换对较少发生的转子间骨折骨不连、内固定失败及病理性骨折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方法。女性患者,82岁,转子间
骨折•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方式有很多种,这里介绍的只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几种,但具体临床上应该怎样选择固定方法呢?积水潭医院推荐《骨折》: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法,除根据医生操作技术熟练程度,内置物供应情况及价格等因素外,仅由原始骨折类型
,骨折粉碎程度以及骨质疏松严重程度去综合分析,或可得出以下意见:DHS适用于AO分类之A1和A2.1型稳定转子间骨折,如果患者骨折虽稳定但有严重之骨质疏松亦应首选带锁髓内针。对于A2.2,A2.3型和A3型应选用带锁髓内针。《创伤骨科学(第三版)》介绍:稳定的骨折,任何可以维持愈合期力线稳定的内
固定装置都可以使用。对于反向斜行骨折伴有转子下骨折,习惯于开放式植入手术技巧的医生来说,DCS和95度切割钢板是理想的选择,但在反向斜行骨折(伴有骨折片间隙)的尸体模型中,用髓内髋螺钉固定的标本比用95度或135度滑动螺钉钢板固定的标本明显有更强的硬度和强度。外固定支架
•毫无疑问,使用外固定支架的优点是创伤最小、失血量最少、最为安全的一种手术,但是,外固定支架的针道感染率较高,且让患者戴着一个外固定支架直至骨折愈合,尤其在髋部,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病例1病
例2失败病例1失败病例2失败病例3失败病例4失败病例5失败病例6失败病例7CompanyLOGOwww.themegallery.com护理记录书写要求2019年9月1日起卫生部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
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病理报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及护理记录。以上病历资料作为客观性病历资料提供给患者。一.患者护理记录书写原则1.符合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⑴护理记录是护士针对患者所进行的一系列护
理活动的真实反映。因此护理记录书写应当遵循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原则。⑵护理记录使用蓝色水笔书写,不能遗失、涂改或伪造。⑶文字工整、字迹清楚、描述准确、语句通顺、标点正确。各眉栏项目、页数逐项填写齐全。在书写
过程中如出现错字时,应在错字上用蓝色水笔画双线(=),不可采用刮、贴、粘、涂等方法掩盖或去除原来的字迹。⑷护理记录书写要求使用中文和医学术语,通用的外文缩写或无正式中文译名的症状、体症、疾病名称可使用原文。⑸护理记录应由注册护士书写并签全名。如护生、进修护士书写后,必须由带老师或值班注册护
士审阅、修改后签名。上级护士有审查修改下级护士书写护理记录的责任,若修改内容,应在原文下方采用红色水笔记录,并在需修改的文字上画双线,保持原记录清晰可辨。修改后应注明修改日期及签字。⑹因抢救危重患者未能及时记录时,
值班人员应在抢救后6小时内据实补机记,并注明抢救完成时间及补记时间。例:•顶格写年月、日、时间。年份只写一次,变换年份时要将年月日写全。如:首次写2009-6-1910AM,以后只写6-20时间,时间具体到分钟•第二行空两个格开始
写内容。•另起一行并在行末尾签全名。2.护理记录应采用护理程序方法,顺时间进程准确、客观记录,连贯有序,体现护理记录的连续性⑴护理记录应通过对患者的观察、交谈、测量及查阅病历资料等评估方法,准确地描述所获得的病史、症
状、体征、检查结果等反映病情变化的客观资料并做好记录。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难以衡量的主观判断用词,如:患者血压偏高、生命体征平稳、一夜睡眠尚可等均为不规范用语,如需描述应记录具体数值。⑵护理记录应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客观反映患者现存、潜在高危及合作性护理问题,与疾病相关的阴性或阳性体征,检查结果等
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护理措施,及时评价效果,准确记录。切忌将计划性、尚未实施的护理措施及未执行的医嘱写在护理记录中,非执行人员不能代为记录。⑶护理记录应反映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连续性整体的病情观察及效果评价。当发现病情变化时应及时记录。•
入院至出院连续性从入院收集资料开始至出院实施指导必须保持记录的完整,使之了解病情发展和转归。•各班交接的连续性•护理记录内容的连续性3.护理记录中,关键性内容必须与医疗记录相一致。⑴诊疗过程时间(住院、手术、分娩、抢救、死亡等时间)及药物治疗性内容(药名、剂量、用法、给药时间、用药后反应等)应与
医疗记录、医嘱内容一致。⑵根据医嘱、病情及护理常规的内容准确记录,要求护理记录应当与体温单、医嘱单等相关内容保持一致。⑶护理记录描述的内容与医疗记录相关,如医疗病历诊断为左心衰竭,护理记录描述与左心衰竭相关的症状、体征
,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及护理措施等内容。病历是由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的病历资料,因此保持各种诊疗记录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致性是十分重要的。患者主诉、病情变化、病程记录、治疗措施等必须同步。使病历作为一份完整
资料,准确反映患者从入院到出院过程中医护人员所进行的诊治护理一致性。4.对护理记录护士应根据专科特点,准确地评估、动态观察其症状、体征等病情变化,予以客观描述并做好记录。5.如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应及时、准确、真实、客观记录。二、一般护理记录书写要求1.护
理记录可采取阶段性的小结形式⑴一级护理中对病情不稳定患者,每班应有病情小结,对病情较稳定的患者,每周至少记录3次,并视病情变化随时进行病情记录。⑵二级护理中对病情稳定患者,每周至少有病情记录1-2次,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⑶三级护理
的患者每周至少有病情小结记录1次,若有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2.对于病重、病危抢救及大手术等需要建立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的患者,则不再使用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但两种记录单应紧密衔接,避免遗漏或脱节。3.新入院患者护理记录应在患者入院后24h内完成。记
录内容包括:患者主诉;简要病史;入院时间;诊断;入院方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病情,护理级别;饮食;入院时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执行医嘱等情况。并要求三班连续性。4.手术患者护理记录,有以下几种。⑴术前记录:一般在术
前1日记录。记录内容:患者拟定手术名称、麻醉方法、术前准备、患者心理状态、症状控制情况、采取护理措施及术中和术后需注意的问题,需特殊交代的问题。(开出手术医嘱后,三班观察并记录)⑵术后记录:患者返回病房处置后应立即记录。记录内容:患
者手术时间、麻醉方法、手术名称、返回病房时间、护理级别、意识状态、体位、生命体征、各种引流管情况、伤口出血情况、治疗、护理措施、效果等。(手术后班班交接记录,并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5.转入或转出记录:患者转入或转出科室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及转科原因做好病情小结
。(按患者入院基本要求记录,如转入时间、方式等)6.出院记录:一般于出院前1~2天对即将出院患者进行出院指导,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住院天数、康复情况、出院时间、出院指导(如饮食、用药、管道护理、活动、休息)等。三、危重患者护理记录要求1.应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内容包括
患者姓名、科室、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时间、出入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需监测的各项生理指标、护理措施、效果及护士签名等,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重症监护病房可根据其监护的特殊需要设重症监护记录单。2.对危重患者应当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记录
,如病情稳定,每班可以记录1~2次。3.患者一旦发生病情变化,护士应准确记录病情变化、抢救、用药、各项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及特殊检查等时间,并根据相关专科的护理特点,详细描述其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与疾
病相关的阳性、阴性体征等,还应记录各种仪器监测指标以及检查结果、皮肤、管道、护理措施及效果等。因故不能及时记录时,应在抢救后6h内据实补记。4.死亡患者应重点记录抢救时间、抢救经过及死亡时间。5.准确记录出入量,入量包括每餐所进食物、饮水量、输液量等,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各种引流量等。6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应有小结。小结内容包括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特殊用药并根据专科特点记录病情变化、护理措施、效果、总结记录出入量等。小结记录时间:7am~7pm用蓝色水笔画横线总结12h出入量,在横线下病情记录栏内用蓝色水笔简明扼要地记录12h病情变化;7pm
~7am用红色水笔在其下画横线总结24h出入量,在横线下病情记录栏内用红色水笔总结当班病情变化。四、客观性、主观性资料1.客观性病历资料:通过护士对患者的观察、交谈、测量(实验室检查结果、测量生命体征、记录出入量)等方法,所得到的数据、
症状、体征。客观资料是指记录患者的症状、体征、病史、辅助检查结果、医嘱等客观情况的资料。护理记录中必须记录护士亲自观察到的和患者实际发生的事情,患者实际得到的治疗、护理及护理效果需详实记录在护理记录中。要求护理记录既简明易懂,又能表达护理过程,使护理记录更切实际。2.主
观性病历资料:医护人员在治疗或护理过程中进行观察分析、判断推理得出的结论。即反应医护人员对患者及诊治护理等情况的主观认识。护理问题客观资料主观资料尿潴留患者主诉排尿困难并频繁的小量排尿,查体膀胱膨胀叩浊由于逼尿肌松弛而引起的尿道压力增高便秘患者主诉已三日未解大便,腹部稍有胀痛感因活动量少肠
蠕动减慢而引起排便困难失眠患者主诉难以入睡,每晚入眠3-4小时失眠与环境改变有关出血患者心率130次/分钟,左腹腔引流管流出血性液达200ml患者返回病房患者主诉心情好与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血小板降低有关术中顺利、一般情况好、患者安返病房患者心理状态良好例:★要求护士在记录中没有做过的事情不要
写,做过的事项也不要漏记,不能由别人代写记录,护理记录要求护士做什么写什么,不要将计划性内容、尚未实施的措施写在记录中。例:甲状腺癌根治术后伴喉头水肿1.床旁备气管切开包一个,密切观察呼吸变化2.嘱患者安静少
说话保持声带休息状态3.定时更换舒适体位,保持舒适状态(抬高床头45°)4.按需给予吸氧(持续氧气吸入3L/分)5.如果患者不能自主咳痰需给予吸痰◆条例规定“在特殊情况下,为了争取时间采取口头医嘱,护士应复诵一遍医生确认无误,护士可执行并认真记录”。由于危重
患者抢救成功率难以保证极易发生医疗纠纷,因此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抢救过程是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条例中规定“在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医患双方共同在场情况下,对病历予以封存,保证原始病历记录的真实性”。所以要求及时补记防止患者家属在其抢救中对抢救程序、技术、用药等措施提出异议。五、护理记录的
陈述要以存在问题(现存问题、高危问题、合作性问题)采取护理措施及评价效果形式记录,记录中也应真实反应阴性体征,为举证资料作以支持。现存问题:病人主诉发烧、鼻塞、咳嗽、全身灼热感,测体温38.8℃,遵医嘱安痛定2ml肌注,给温水擦浴,协助饮水300ml。30分钟
后测体温37.8℃,安静入睡。高危问题:内引流术后一周,腹部引流管口渗出腹水约100ml,更换伤口敷料;病人消瘦,活动困难,协助病人活动变换体位,观察骶尾部皮肤无压红,皮肤完好。帮助整理床单位。合作性问题:病人于3PM排出柏油样大便一次约200ml
,主诉心慌,P120次/分、R24次/分、Bp100/70mmHg。通知医生遵医嘱建立静脉通道,由莫菲氏管给予立止血1ku,急合血600ml,安慰病人嘱卧床休息,监测Bp、P、R及严密观察大便颜色。2019-2-1310Am患者主诉因胃疼3个月,
半月前来我院门诊行胃镜检查,诊断胃癌,于今日9AM由家属陪同步行入院。二级护理,指导患者半流质并做入院教育,患者主诉糖尿病史两年,未用降糖药物,靠饮食调节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患者有医疗保险,暂时无经济负担,家属给有效的心理支持。按常规进行各项检查。刘华2-1511AM
患者胸片、心电图回报正常。血糖值为9.6mmol/L,遵医嘱每日测血糖4次口服优降糖2.5mg每日一次,并请营养师与患者共同制定糖尿病饮食,4PM测血糖值7.8mmol/L。刘华2-2110AM术前记录患者准备明日8AM在静脉麻醉下行全胃切除术。术前常规准备已做,青霉素皮试(+),
利君呱舒皮试(—),已向患者做好手术前配合教育,患者情绪稳定,主诉能全力配合,患者血糖控制在5.9~6.3mmol/L之间,遵医嘱停止口服降糖药,今晚洗肠一次,10PM开始禁食水,明晨置营养管、尿管。刘华2-221pm术后记录患者于今日8AM在静脉麻醉下行
全胃切除术,于12N返回病房。详细记录见危重患者护理单。刘华第1页例: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姓名王娜性别女年龄40科别外科床号15病案号28632[例]转出记录:患者今日术后第四天,在护士陪同下于10AM由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伤口
无渗液、腹稍胀未排气。保留营养管,引流少量胆汁样液体,保留左右腹腔引流管,均为少量血水液流出。尿管已拔能自解小便。血糖控制在6.3-10.5mmol/L之间,遵医嘱继续给予0.9%盐水500ml胰岛素36u静脉慢滴维持。[例]出院记录:患者住院25天,伤
口Ⅰ期愈合。患者现已能进软食,进食后无腹胀不适主诉。已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准备明日上午出院,已做出院指导。例:手术后记录:患者于今日8AM在静脉麻醉下行全胃切除+脾切除术,于12N手术完毕返回病房。平卧位未清
醒,给予氧气吸入4L/分钟。接心电监护示波窦率,体温36.2℃、脉搏88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30/80mmHg、血氧饱合度97%。伤口无渗出,保留营养管、左右双侧腹腔引流管及尿管并连接引流袋。回病房静脉输液通畅65滴/分钟。患者有糖
尿病史遵医嘱4小时测量血糖一次观察血糖变化。练习题1.护理记录书写的原则2.病历书写的基本规范3.护理记录的分类及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