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组织胚胎学女性生殖系统课件.ppt,共(58)页,8.094 MB,由小橙橙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354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FemaleReproductiveSystem女性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场所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和卵受精场所子宫:产生月经和孕育胎儿阴道:胎儿娩出和排出月经的通道、性交器官外生殖器:性器官乳腺:分泌乳汁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青春期前(13岁以前):生殖器官生长缓慢青春期(1
3-18岁):生殖器官迅速发育,卵巢开始排卵并分泌性激素,子宫呈现周期性变化,月经来潮,第二性征出现性成熟期(青春期后的30年):具有生育能力更年期(45~55岁):卵巢功能减退,月经渐停,生殖器官逐渐萎缩绝经期(55岁以后):月经停止,生殖功
能丧失女性生殖器官的年龄变化一、卵巢(ovary)(一)基本结构被膜生殖上皮:单层立方上皮白膜:致密结缔组织实质皮质:位于周围,含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髓质:居中,L.C.T.,卵巢门(门细胞)(二)卵泡(ovarianfollicle)发育及成熟胎儿期卵原细胞(600万)46,
XX大部分退化初级卵母细胞46,XX出生时初级卵母细胞(70-200万)停留在第一次分裂前期46,XX初级卵母细胞(4万)青春期46,XX排卵次级卵母细胞停留在第二次分裂中期23,X23,X第一极体23,X受精23,X成熟卵子原始生殖细胞胚期23X第一极体卵泡的年龄变化.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
卵泡卵泡的发育与成熟卵泡组成:卵母细胞+卵泡细胞*1、原始卵泡(primordialfollicle)❖初级卵母细胞:细胞圆形,直径约40m,核大而圆,染色质细小,核仁大而明显,胞质嗜酸性❖卵泡细胞:细胞较小,单层扁平,此时期的卵泡细胞尚不合成性激素,仅对卵母细胞有
支持和营养作用位于卵巢皮质的浅层,直径约55~75m组成:初级卵母细胞+卵泡细胞❖初级卵母细胞:细胞增大(50~80m),核亦增大,胞质内出现皮质颗粒❖卵泡细胞:扁平细胞→立方细胞;单层细胞→多层细胞❖透明带形成: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共同分泌形成的糖蛋白❖卵泡膜形成:卵泡周围的结
缔组织等分化为卵泡膜2、生长卵泡(growthfollicle)(1)初级卵泡(primaryfollicle)*1.凝胶状的糖蛋白.zp1,zp2,zp32.由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共同分泌形成3.卵泡细胞和卵母细胞均有微绒毛及突起伸入其中4.作用:a.传递营养物质b.有种属特异
性透明带(zonapellucida)*早期的初级卵泡晚期的初级卵泡❖卵泡腔出现:卵泡细胞之间出现一些小腔隙,后融合形成一个大的腔❖卵丘形成:卵母细胞(125~150m)与其周围的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2)次级卵泡(secondaryfoll
icle)❖卵泡细胞❖卵泡膜分层:内层:组织疏松,有膜细胞,分泌类固醇激素外层:组织较致密,和周围结缔组织相延续卵泡腔周围的卵泡细胞密集成数层,形成颗粒层紧靠透明带的为柱状,呈发射状排列,称放射冠*次级卵泡示卵丘猫卵巢HE染色次级卵泡示颗粒层和卵泡膜猫卵巢HE染色❖卵泡直径明显增大,可达2cm以上
,向卵巢表面突出❖卵泡液剧增,卵泡腔扩大,颗粒层变薄❖排卵前36~48h,初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一次成熟分裂,形成一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很小的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迅速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并停止在分裂中期3、
成熟卵泡(maturefollicle)变化特点是卵泡发育的最后阶段×a.卵细胞发育成熟b.分泌雌激素:由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共同合成卵泡发育的意义内膜细胞颗粒细胞胆固醇雄激素雌激素约需85天左右*时间:卵泡发育第14天(月经周期第14天)(三)排卵(ovulation)卵泡小斑处酶活性增强
经腹腔进入输卵管卵泡小斑破裂卵泡小斑形成卵丘与卵泡壁分离卵泡膜外层平滑肌纤维收缩次级卵母细胞放射冠透明带卵泡液排出LH峰卵丘复合体退化(四)黄体(Corpusluteum)的形成和退化排卵后,残留在卵巢内
的卵泡壁连同壁上的血管一起塌陷形成皱襞,在LH作用下,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变大,形成一个体积很大的内分泌细胞团,新鲜时呈黄色,故称黄体*颗粒层细胞→粒黄体细胞,多边形,胞体大,染色浅,具有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特点。细胞数量多,分泌
孕激素内膜细胞→膜黄体细胞,细胞体积小,染色较深,数量较少,与粒黄体细胞共同作用分泌雌激素1.组成及功能*粒黄体细胞和膜黄体细胞人卵巢HE染色2.寿命:月经黄体————>白体妊娠黄体————>白体14天6个月(松弛素)结构特点:(1)卵母细胞变性、核固缩、破碎、消失(2)卵泡细胞变小、互相分离、消
失(3)卵泡塌陷,透明带呈波浪状(4)较大闭锁卵泡中的卵泡细胞形成间质腺,又称假黄体(五)闭锁卵泡(atresicfollicle)和间质腺由分化发育不同阶段的卵泡退化形成次级卵泡示闭锁卵泡猫卵巢HE
染色间质腺猫卵巢HE染色(六)门细胞(hiluscell)门细胞成群分布于卵巢门处,其结构与睾丸间质细胞相似。该细胞主要能分泌雄激素*次级卵泡月经黄体卵巢的内分泌功能:内膜细胞:雄激素颗粒细胞:将内膜细胞合成的雄激素转变为雌激素膜黄体细胞:与粒黄体细胞协同分泌雌激
素粒黄体细胞:孕激素门细胞:雄激素妊娠黄体:孕激素、雌激素、松弛素*为一倒梨形的肌性器官,分底、体、颈三部分,腔小壁后,是胎儿发育的产所二、子宫(uterus)1.外膜(perimetrium)大部分为浆膜,宫颈部为纤维膜(一)基本结构子
宫壁由内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结构组成*特点:肌层厚,故又将子宫称为肌性器官,肌肉收缩有利于经血外排、胎儿娩出2.肌层(myometrium)由三层平滑肌组成,即黏膜下肌层、中间肌层和浆膜下肌层从功能上可分深浅两层:浅层为功能层:较厚,内膜上2/3,每次月经来潮时脱落,受精
卵也在此植入深层为基底层:较薄,内膜下1/3,月经和分娩时均不脱落,起增生与修复作用从结构上分为两层:1)单层柱状上皮: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2)固有层:子宫腺+基质细胞+结缔组织3.内膜(endometrium)*子宫内膜增生期人子宫HE染色子宫内膜扫描电镜像示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兔子宫(二
)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自青春期始,在卵巢分泌雌孕激素周期性作用下,子宫底部和体部的内膜功能层出现周期性变化,即每隔28天左右发生一次剥脱、出血、修复和增生的过程,称月经周期(menstrualcycle)每个月经周期是从月经第1天起至下次
月经来潮前一天止,可分3期月经期(menstrualphase):第1~4天增生期(proliferativephase):第5~14天分泌期(secretoryphase):第15~28天*在卵泡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变化1)子宫内膜增生变厚,2-3mm2
)基质细胞分裂增殖3)子宫腺增多,并不断增长和弯曲,腺腔扩大出现糖原4)螺旋动脉增长弯曲1、增生期:指周期第5~14天,此时卵巢内若干卵泡开始生长发育,故又称卵泡期卵巢内卵泡变化卵泡生长,子宫内膜增生末期,卵巢内成熟卵泡排卵子宫内
膜由增生期进入分泌期*子宫内膜增生期示固有层内子宫腺人子宫HE染色在黄体分泌的雌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变化1)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肥厚,5-7mm2)子宫腺高度弯曲,腺腔扩大,内含分泌物,腺细胞含核上糖原,并顶浆分泌至腺腔3)螺旋动脉增长并更加弯曲4)固有层组织液增多,基
质水肿5)基质细胞增生分化为前蜕膜细胞,胞质内充满糖原和脂滴2、分泌期:指周期第15~28天,此时卵巢已排卵,黄体逐渐形成,故又称黄体期*子宫内膜分泌期人子宫HE染色分泌期子宫腺3、月经期:指周期第1~4天,由于卵巢黄体退化,雌孕激素水平骤
然下降所引起螺旋A扩张功能层血管破裂出血形成月经黄体退化螺旋A收缩雌孕激素内膜缺血,功能层坏死脱落月经期子宫内膜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模式图(三)卵巢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神经内分泌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可调节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G
nRHFSHLHEP乳腺(mammarygland)结缔组织腺泡:单立/单柱导管小叶内导管:单立/单柱小叶间导管:复柱输乳管:复扁乳腺小叶➢静止期乳腺特点:腺体不发达,脂肪和结缔组织丰富,排卵后和月经前乳腺稍肿
大。➢活动期乳腺特点:导管、腺泡迅速增生,腺泡腔扩大,脂肪和结缔组织减少。乳腺静止期妊娠期掌握◼掌握卵泡发育及排卵◼掌握黄体形成及结构、功能;◼掌握子宫壁一般结构及内膜周期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