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手动工具安全操作及保养维护方法.docx,共(6)页,18.580 KB,由小魏子文库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31958.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手工具,也称手动工具,其相对于电动工具而言,主要是借助于手来拧动或实力于工具。手动工具根据用途可分为扳手类、钳子类、螺丝刀类、卷尺类、锤子类、套筒类、切削类、剪刀类、组套类、以及辅助类如工具车等,每种类别均有不同的型号。大多数人使用手动工具之前并未受过专业训练,因此容易导致意外伤害。
据统计资料显示,每年因为手动工具使用不当所引起的伤害,占所有意外伤害发生原因的7%——8%。因此对于常用的各类手动工具及轻便电动工具,必须了解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善加维护管理,注意使用安全。手动工具使用方法下面以几种常用
的手动工具及电动工具为例,介绍它们正确的使用方法及安全注意事项。1.金工手弓锯:配合工作物选用适当之锯条,例如锯切实心或厚的软金属用每吋14齿;工具钢、铁管、硬金属等用每籿18齿;而每吋24齿则适用于金属板、金属管、细铁条的
锯切。且向前推锯,拉回时再轻轻提起。2.扳手:①应按工作性质选择适当尺寸的扳手;②使用活动扳手时应向固定边施力,绝不能朝活动边用力;③扳手开口若有磨损或使用时有打滑现象时,不可以再继续使用,以免打滑伤手;④禁止用扳手当作铁陲敲击;⑤绝不可以在扳手柄端
再套上管子来增加扳手的扭力。3.起子:①应配合螺丝头沟槽之大小形状,选用适当的起子;②起子手柄不可用榔头敲击,手柄损坏者应立即汰换;③不可将起子当作錾子或杠杆使用;④检验电流应用电工起子,不可用一般起
子检验高压电;⑤起子刃口不可磨削,以免破坏硬化表面;⑥起子不可放在衣服或裤子口袋,以免碰撞或跌倒时受伤。4.钳子:①钳子仅用于扣紧、嵌入与移去各种插销、钉子,以及切断或扭紧各种电线之用;②钳子不能用以旋紧或敲打螺栓或螺帽;③钳子把手处不可以敲打或加长手柄的方式
来增加夹紧或切断的力量。5.手提电钻:①钻头松紧一定要选用合乎规格型式的扳手;②在启动电钻开关前,电钻一定要握牢;③电钻不用时或更换钻头时应先关掉电源再放下;④收工时钻头应先卸下;⑤对钻头施压,力量要适中,力量太大可能折断钻头或降低钻头运转速度,太小则钻头容易磨损。在快钻
穿时,压力一定要轻,以便顺利穿孔;⑥钻削小型工作物时,工件应用夹具固定,绝不可用手握持钻削;⑦使用电钻时勿穿着宽松衣服、系领带、围巾、戴手套,长头发应绑好。6.手提砂轮:①使用前先检查砂轮是否破裂、转动不正、磨盘不平衡、护罩松动等;②研磨时必须戴护目镜
或面罩;③自己或他人都应该避开砂轮旋转的方向,以防飞屑或砂轮碎片喷溅;④砂轮切断电源后就不可再磨削,更不可以这种方式加速砂轮停止。7.电烙铁:①电烙铁尖端应该保持清洁,不可附着杂物;②不可敲打,以免绝缘磁管破
裂而漏电;③晶体管组件以使用30~40瓦特的电烙铁为宜;④电烙铁不用时应放置在支架上或绝缘物上;⑤电烙铁尖端温度甚高,应注意避免烫伤,或靠近易燃物引起火灾。手动工具伤害的预防1.手动工具所造成伤害的直接因素:①冲击或撞击:使用的工具失控飞
出或身体失去平衡,以致撞击到工作者本身或附近同事。②割切:被工具的刃口、毛边或利角割伤。③飞溅:工作中产生的物质,如切屑、化学溶剂等,飞溅出来伤害到工作者或他人的身体、眼睛或皮肤。④电击:电动工具产生的触电意外事故。2.手动工具引起伤害的原因:
①选用不当的手动工具。②未依规定保养。③使用前未依规定检查。④使用的方法不正确。⑤未配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⑥工具储放的位置不当。3.安全使用手动工具的原则:①选择适合工作需要的手动工具。②保持工具于良好的使用状况。③选择材质良好的手动工具。④使用前确实检查手动工具。⑤以正确方法使用手动
工具。⑥手动工具应有安全的场所置放。⑦工作前应配戴适当的防护设备。⑧选用标准工具或规定的手动工具。手动工具的维护与管理(一)手动工具的维护:1.所有的工具应定期检查与保养。2.各种工具应具备检查与维护记录卡,并详细记录各项保养维护数据。3.遇有故障或损坏应立即检查维修。4.工具损坏时,应找出损坏
的原因。5.工具使用前应教导正确的使用方法。6.常久不使用的工具,仍须保养维护。7.各项手动工具必须依照所设计的用途使用。8.工具未装牢前,禁止使用。9.工具养护时应在静止状态下实施。10.携带尖锐的工具不可刺伤
他人。11.绝不使用已损坏或有松动缺陷的工具。12.工具已达使用年限或使用极限,禁止再使用。13.工具维护时,以不破坏原设计为原则。14.厂内无法修复之工具,应送回原制造厂维修。(二)工具的管理:1.工具应有
专人集中保管,且容易检查与维修。2.危险工具在借发时,应同时配发防护器具。3.各种工具应存放于固定的地方。4.各项工具应有记录数据,包含购买日期、价钱、附件、使用年限等。5.工具借用必须登记,借用数据应保持完整。6.应定期盘点工具的数量。7.工具的
存放,应加以分类。8.较易损坏的工具,应有备份。9.工具的规格,尽可能标准化。10.贵重工具应收存妥当,避免遗失。11.工具管理应订定管理及借用办法。12.工具存放场所应避免潮湿,并有良好的环境。13.工商报废依规定办理,并申请补购。14.工具的借还应谨慎、迅速、确实、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