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5.2 为什么要证明》教学设计2-八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doc,共(5)页,4.418 M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922.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第五章平行线的证明5.2为什么要证明一、学情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与几何相关的知识,为今天的进一步的学习作好了知识储备,同时,学生也经历了很多验证结论合理性的过程,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思维,合情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天系统的培养学生
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已经参与了对几何图形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猜测、归纳等活动,对今天本节课的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活动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
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学生的直观能力是数学教学中要培养的一个方面,但如果学生仅有对图形的直观感受而不能进行推理、论证,有时是会产生错误的结论,本课时安排《为什么要证明》的
教学是让学生的直观感受与实际结果之间产生思维上的碰撞,从而使学生对原有的直观感觉产生怀疑,从而确立对某一事物进行合理论证的必要性。因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运用实验验证、举反例验证、推理论证等方法来验证某些问题的结论正确与否.2.经历观察、验
证、归纳等过程,使学生对由这些方法所得到的结论产生怀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3.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证、举出反例、推理论证等.教学重点:判断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推理。教学难点:理解
数学推理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分为五个教学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新知学习(关于圆周角的定义、圆周角定理)、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引入新课(1)复习引入1.怎样比较线段的长短?答:目测法、叠合法、度量法.2.怎样比较角的大小?答:目测法、
叠合法、度量法。(2)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几个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眼见不一定为实,实践出真知。心中有目标,才知努力的方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经历观察、归纳、验证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体会这些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未必可靠,初步感受证明的必要性。2.了解检验数学结论的常用方法:实验验
证、举反例、推理论证等。第二环节新知学习活动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问题1:中间的两个圆大小一样吗?问题2:图中两条线段a,b长度相等吗?通过活动一:你有什么感受?观察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活动二:例1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铁
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成球形)?能放进一粒草莓吗?能放进一个拳头吗?通过活动二,你有什么感受?猜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需要通过推理去论证。活动三有人认为,对于所有自然数n,代数式n2-n+11的值都是质数。你怎么看待这个结论?与同伴进行交流。通过活动三,
你有什么感受?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可以通过举出反例去论证活动四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连接DE,DE与BC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请你先猜一猜,再设法验证你的猜想。你能肯定你的结论对所有的△ABC都成立吗?学生通过猜想得到DE//BC,D
E=21BC,老师再通过几何画板演示思考就是行动通过活动四,你又有什么感受?观察、猜想、实验、归纳得到的结论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要判断一个数学结论是否正确,仅仅依靠经验、观察、归纳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有根有据的证明。当堂检测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若a∥b,b∥c,则a∥cB、如果a
+b>0,则ab>0.C、因为∠AOB=∠BOC,所以两角是对顶角D、因为两角的和是1800,所以两角互为邻补角2、如果有x>y,那么一定有x>y吗?3、有红、黄、蓝三个箱子,一个苹果放入其中某个箱子内,并且:①红箱子盖上写着:“苹果在这个箱子里.”②黄箱子盖上写着:“
苹果不在这个箱子里.”③蓝箱子盖上写着:“苹果不在红箱子里.”已知①②③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苹果在哪个箱子里?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精思慎想,忆收获(惑)!对自己----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对同伴----谈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应注意什么?对老师----谈本节
课学习中还有那些疑惑?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四、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