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说明】美术【冀美版】三年级上册《18.画中的故事》教学设计2.doc,共(3)页,23.500 KB,由小喜鸽上传
转载请保留链接:https://www.ichengzhen.cn/view-218804.html
以下为本文档部分文字说明:
《画中的故事》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设定为“欣赏·评述”领域的课程。“欣赏·评述”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得以逐步提高。本课所选用的作品均已故事为题材,以直观欣赏的方法将故事与欣赏内容相
结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引导学生尝试着读懂画中的故事,感受画中故事的丰富情节,感受作品的艺术特色。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欣赏情节性较强的绘画作品,掌握一些浅显的欣赏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用口头或书面文字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欣赏绘画作品,能参与欣赏评述活动。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进行观察和感受,并对美术作品进行初步的形式分析。四、教学难点:感受并能说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喜欢
看故事书吗?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上一节关于故事的课。这节故事课很神奇,是画中的故事。(出示课题:画中的故事)(二)欣赏图片,自主探究:1.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哪吒闹海》全图,请学
生谈谈对这幅画的理解。接着出示哪吒的特写图片,(在教师的引导下详细观察画面并分析色彩和构图等)学生们畅所欲言。小结:这幅作品是艺术大师张仃创作的壁画,他注重传统艺术与现代精神相结合,是开辟当代壁画艺术的先锋,影响深远。那么大师张仃
创作这幅画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帮助人们从历史的传说中去领受正义战胜邪恶的信心。2.说完了精彩的童话故事,我们再来欣赏关于历史题材的故事。展示《开国大典》图片。董希文在画面中融合了当时正在流行的新年画的构图和色彩,把一个规模宏大的历史题材,以一种鲜明的民族风格表现出来。画面的喜庆
气氛是由地毯、红柱、灯笼和广场上的红旗的红色基调所形成的,同时红色也象征一种庄严与隆重的感觉,有力地烘托了开国大典的主题。继续欣赏作品《地道战》图片。地道是抗日军民为了保护自己,打击敌人而挖的。作者为什么要选这样一个场面来表现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在观察中进一步感受作品,了解历
史,感受中国人民的智慧。欣赏《刘胡兰就义》图片。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作者歌颂了刘胡兰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和揭露敌人的罪行。3.欣赏外国作品《又一个二分》在这幅画中有四个人物和一条狗。这四个人物的表情分别是什么样的呢?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同学们畅所欲言小结:焦点人物是提着书包的男孩(把脸扭向一边,一脸的惭愧和懊悔);姐姐(对弟弟怒目而视,一脸的鄙视和愤怒);母亲(目光中有失望,有无奈有责备,但更多的是期望和信任。)作者并没有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这些孩子,而是用批评又同情的,发展和期望的态度刻画他们,相信他们能改
正,成为一个好学生。作品构图集中,人物心理刻画细腻,突出了主题。(三)总结及延伸这节课作品故事性较强,作者用自己的画笔分别为我们讲述了生动的故事。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故事,只要我们用心的去发现。